建筑文化——道教建筑
第一篇:建筑文化——道教建筑
建筑文化——道教建筑
吴卓林承认出柜道教是我国汉民族自已的创立的一种宗教,它的中心思想来自道家,而“道家之源,出于老子”(《魏书释老志》)。东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十分活跃,南方有葛洪、陶弘景、陆修静,北方有寇谦之,都是中心人物。它的兴衰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思想、生活、习俗、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它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综合反映,又是宗教哲学思想和信仰的体现。
1:道教产生的思想渊源
古代鬼神思想
巫术和神仙方术
谶纬之术
黄老思想
2: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教义
道教的基本信仰与教义是“道”,“道”原先是先秦道家的哲学概念,“道“是“神异之物,灵儿有性”, “为一切之族首,万物之父母”。道教发挥道家的思想,并把道和老子合而为一,于是老子在道教中变神化为众生信奉的神灵。
六朝时又演化出至高无上的元始天尊,产生了三清尊神。
以后道教又逐渐发展并形成了包罗许多天神、地祗、人鬼在内的神仙系统。3:道教的诸神
上海工商银行支行
诸神:
三清:道教最高贵的神,依次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清神像主要供奉在道教宫观中的三清殿内,中间是元始天尊,左边是灵宝天尊,右为道德天尊。
四御: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帝,具体指: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极长生大帝(主掌人间福寿),勾陈上宫天皇大帝(统御万雷),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祗(执掌阴阳生育,
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
四方之神,八仙。
4:道家仙境
一:十洲三岛
二:十大洞天
三:三十六小洞天
四:七十二福地
吕继宏个人资料简介5:道教奉祀建筑的起源
源于华夏先民的墓葬祭祀活动。最初的祭祀是在室外进行,以后便逐渐转向室内祭祀祖先神灵。
源于清寒的神仙思想,作为与神沟通的最初普通建筑,逐渐发展变成祀神之所。6:道教建
筑的种类
狭义上是指道教徒用以祀神、修道、传教以及举行斋蘸等祝祷祈攘仪式的建筑,包括宫、观、殿、堂、府、庙、楼、馆、舍、轩、斋、廊、阁、阔、门、台、亭、塔、榭、坊、桥,可分为供奉祭祀的殿堂,祈禳的坛台,修炼调经的静室,生活居住的房舍和供人游览憩息的园林建筑五大部分。
天净沙秋思译文广义上的岳庙,关帝庙。城隍庙,土地庙等,也是属于道教建筑。
祠:祠用作建筑上的专称开始源于祀祖。道教建筑之称祀,也许与儒学有关。但是儒家之祀与道家之祀有所不同,儒家祀内仅设木主儿无神像,道家之祀皆有神像。
庙:凡祀外神者亦成庙,祠庙二字多连称。祠原为儒家产物而非道教建筑,但自从
真宗对辽战争失败后提倡“神道设教”粉饰太平,到处修建寺庙,有的就利用原有的祠予以扩建二仍称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算是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五十里悬瓮山麓的“晋祠”。
晋祠:
晋祠圣母殿是为奉祭叔虞的母亲邑姜所建,以前叫做“女郎祠”。点南北宽七间,东西深六间,重檐歇山顶东向,四周围廊,此为宋“副阶周匝”的现存最早实例。殿内塑有侍女像,姿态灵活秀美,是宋塑中的精品。
陕西三原县城隍庙:
建于明洪武八年,是明早期的代表作,正点宏伟,钟鼓楼为重檐十字歇山顶,还有寝宫,大门做工奇巧,水磨砖砌照壁亦为精品。
观:本来帝王居所称为宫,城堞可供眺望处称观,封建时代统治者崇奉天神所以祭祀之所也称宫,迎候天神知所也称观。
道观初名“馆”亦称“庵”,唐宋时期观之大者称“宫”,唐玄宗天宝二年做太清宫以祀老子(在长安,亦玄元庙改称)。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做玉清昭应宫以奉天书,史称:以夜继昼,每绘一壁给二烛,七年乃成,饭二千六百一十楹,制度宏丽。
唐时改庙称宫,当时道教画像较盛。观亦称“道院”乃是规模较小的观。
宫观地点的选择都在风景优美、人迹罕至之处。道家谓神仙所居之处率在名山洞府之中,股以天铭,称之为“洞天”,“洞天”成了宫观的代名词。
鹿邑太清宫:
鹿邑太清宫在河南鹿邑县城东五公里处,传为老子故里。唐乾封元年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创建祠庙,称为紫极宫,天宝二年改为太清宫。现存正殿五间,古柏二株,铁柱一根,唐宋诸代碑六通。
北京白云观:
北京白云观位于北京市西直门外滨河路,唐玄宗元二十七年,建天长观,金正大元年丘处机西游归来,主持与此,改名长春宫,后毁于战火,后在其下院加以扩建。
白云观是全真道第一祖庭,现存邱祖殿、灵宫殿、玉皇殿、老律殿、四御殿,戒坛等建筑。
寺:一般人的心目中“寺”是佛教建筑的专称,其实在道教建筑中也有名寺。
南北朝时,宋明帝与泰始三年在京城建康北郊为陆修静建崇虚观,至孝文帝太和十五年秋,八月“戊戌移道坛与桑乾之阴,改曰崇虚寺。此为道观称寺的唯一特例。
7:道教建筑选址与特点
宫观是道教祀神和作法事的场所,宫观规不大,则一般称“院”,即道院。宫观形制来自祠庙,营建之始先是选址,自古以来凡为道者多在山林选择名山洞府,所谓“洞天福地、古迹灵坛”“之地”,“天伦之
释永信和杨澜有染一、效法自然”这是道门古教的首要条件。除道德之士外,还有“宫宇示教”和“山水远俗”也是必要条件。宫宇即今日所称的道教建筑庙或观,山水即今日所称自然风景区点,其环境必须僻静,这样才能远俗而利于修道。我国最早出现的道教建筑,应该是长安终南山(周至县东南)的函谷关令尹喜草创的“终南楼观”,它与佛教的洛阳白马寺相似,一为道教祖庭,一为佛教祖庭。
个性情侣签名道教正式成立是在东汉顺帝时期,即公元126—144年由张道陵倡导五斗米道开始,“后又称天师道”,南方多学之。所谓楼观乃尹喜的故室,一如佛教的“舍宅为寺”,此则是“舍宅为
观”。山居修道者,大都沿袭道家以“自然为本”的思想,结合深山茅屋土阶,甚至栖宿洞穴,反映了他们顺乎自然,回归自然的旨趣。
在风景名胜点的道观建筑,除了奉祀系统的建筑为服从宗教需要显得比较刻板外。大都利用奇异的地形地貌,巧妙地构建楼、亭、阁、谢、塔、坊、游、廊等建筑,造成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园林系统,配置壁画、雕塑和碑文,诗词题刻等到,供人观赏。这些建筑充分体现道家“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自然思想,或以林掩其幽,或以山壮其势,或以水秀其姿、形势;自然山水与建筑自然结合的独特风格。
8:道教建筑结构类型与形制布局
结构类型唐、宋两代是道教的鼎盛期,恰好这一时期以高台基、大屋顶、装饰与结构功能高度统一,为主要特的中国木质结构建筑,经过两汉和魏晋南北朝的发展,不论从建筑形制到组布局还是工艺水平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帝王宫殿陵寝以至王公官吏和庶人的住宅,门厅的大小、间数、架数以及装饰,彩都有严格的规定,这就为道教建筑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据《唐六典词都》记载,当时天下宫观总一干六百八十七所。道教建筑统称为宫观,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
历唐、宋两朝六百六十多年间,也是儒、佛、道三教建筑相互影响,彼此吸收的大圆融时期,儒家的宫、殿、堂、厅、门、阙等宫方建筑己被佛道大量移入神堂佛殿建筑,即佛道的山门、藏经楼牌坊等也和孔庙、书院等的同类建筑,在形制和布局组合上都有相似之处。元明之后,道教衰落,在建筑上也墨守成规,设有大的发展,十二世纪中叶,全真道在北方兴起,后来扩及到南方。
形制和布局道教宫观建筑的平面组合布局有两种形制,一:按中轴线前后递进,左右均衡对称敞开的传统建筑手法;
二:按五行八卦方位确定主要建筑的位置,然后再绕八卦方位放射敞开具有神秘彩的建筑手法。
前一种均衡对称式建筑,以道教正一派祖庭上清宫和全真派祖庭白云观为代表。山门以内,正面设主殿,两边设灵宫、文昌殿,沿中轴线上设规模大小不等的玉皇殿或三清、四御殿。一般在西北角设会仙福地。有仙宫观还充分利用地形地势的特点,造成前低后高、突出主殿威严的效果。膳堂和房舍等一类附属建筑则按排在轴线的两侧或后部。第二种五形八卦式建筑,可以江西省三清山丹鼎派建筑为代表,三清山的道教建筑雷神庙、天一水
池、龙龙殿、涵星池、王祐墓、詹碧云墓、演教殿、飞仙台八大建筑都围绕着中门丹井和丹炉,周边按八卦位,一一对应排列。而它们的南北中轴线特别长,所有其他建筑都在这条中轴线两端一一展开,构成一个严密建筑体系。这是由道教,内丹派取人体小宇庙对应于自然大宇庙,同步协调修炼“精气神”思想在建筑上的反映。
9:道教建筑艺术表现手法
道教与其它宗教一样它独特的艺术性,由于道教是模仿佛教,因此道教艺术在某些方面也与佛教相类似,特别是后期,如明初时仅苏州一地就有三宫、九观、二十四坊之说。
道教建筑艺术的表现主要在细部,即雕刻与绘画。在手法上尽量突出这一宗教的特性,使人们直接感觉到它是庙观而非佛寺。其艺术内容是广泛的,如木雕的天宫楼阁,砖雕中的背饰、瓦头、石雕中的柱、础、栏、板、杆,金属制品中的金殿、金碑以及板画、壁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