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时也称其为长安。她坐落在黄河中游,北临渭河,南依秦岭。在这种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下,她成为了13朝代的古都,名列我国古都之首。可以说西安浓缩了中国史上的大量的精华,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与集聚地。
在科学与技术的高度发达的今天,大量的现代主义高楼大厦出现在我们周围。人们的日益需求水平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成为了一个让人担心的方面。。西安既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又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它可以说是历史城市发展的一个代表。文化遗产保护分为物质文化保护与非物质文化保护。物质文化保护主要是有形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性文化,比如西安的古城墙、兵马俑、钟楼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无形的,却一直在人们身边的文化,比如说秦腔、biángbiang面等。在这里我主要对物质文化中的建筑进行介绍和分析。
物质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建筑,为什么要保护古建筑,怎么保护是重点中的重点。
古建筑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作为唯一体现古代建筑风格的遗产,从这个角度看,那是
应该完全的,无条件的保护。但是社会是向前发展的,在这期间必然会出现:现代生活节奏与古建筑的矛盾;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古建筑的矛盾;人口增长与古建筑的矛盾;这些矛盾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现代生活增加了许多现代化的设备,而古建筑与现代化的设备又存在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例如现代化的设备在古建筑中如何布置,安排;消防,水电等实施如何规范和布设。这些都成了古建筑发展保护的障碍。
以西安钟楼和古城墙为例。西安钟楼下部为砖石结构的正方型基座,表面用青砖砌成,基座之上为两层木结构楼体。自地面至楼顶高36米,其中基座高阿拉蕾爸爸身份惊人8.6米。每边长35.5米,建筑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整体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顶部为三重四面攒尖顶结构,由斗栱支撑,顶尖部为真金铂包裹木质内心的“金顶”。在微翘的屋檐上覆盖有深绿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约6米的十字相交的券洞。在钟楼上有巨钟,原本的挂的是景云钟,西安市文物局仿制了景云钟,1997年1月豫剧红脸王30日将其悬挂于西安钟楼基座的西北角,现对游客开放。仿制的景云钟外观与原钟近似,通高2.45米,重6.5吨,钟裙外径 1.65米,纹饰、铭文酷似原钟,音质嘹亮雄浑,可与原钟媲美。 碑刻西安钟楼一层大厅的西墙上分别镶嵌着三方碑刻,第一方是1953年西安市人民政府翻修钟楼后留下的碑文记载;第二方是清乾隆五年大修后由陕西巡抚张楷书写的《重
修西安钟楼记》碑;第三方是由陕西监察御使龚懋贤在钟楼东迁后亲笔提写的《钟楼东迁歌》碑。
西安城墙景区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工资管理制度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 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西安城墙是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完全围绕“收银员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后期好车排行榜>笔记本 投影仪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环城公园,从而使这座古建筑焕发了昔日风采,成为西安的一大旅游景观。这本应该是我们的骄傲,但令人遗憾的是城墙的重建。的确西安城墙修复的基本是按明代的样式做的,但也仅仅是按样式做的。试想一下一座可以再上面骑自行车晨练的城墙还怎能称之为古城墙,所让这对当地的旅游业的收入带来了提高但又保存了什么? 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研究员张一兵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改不改造都与文物保护没什么关系,因为西安古城已经没有多少真正的历史遗迹了。” 设计大师陈绍华,自小
在西安城墙边长大。“那时候的城墙都是残垣断壁,在城墙东北段现在叫朝阳门有段近百米的缺口,不知是哪个年代挖开铲平。我们住的家属院离护城河、城墙百米之近,那一带的城河、城墙残壁以及其间二三十米宽的杂树丛林,是孩子们玩耍、撒野的乐园”这可以说是大多数人印象中的真正城墙。 “变身”后的西安古城墙,还是明代的“国宝城墙”吗?当地政府在计划花120亿豪装城墙,当这些所谓的现代化手段粘贴到古城墙上,城墙古古香、原汁原味的历史味道也就荡然无存,城墙的沧桑感、厚重感瞬间就消失殆尽,城墙的文化生态会受到毁灭性、灾难性的破坏。这种事情早已有前车之鉴,北京的故宫为迎接奥运的粉刷已经让故宫蒙上了灰尘,这种所谓的保护何时才能结束呢。
图为现在西安的钟楼。过去是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会的通道,人流车辆从券洞通过。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券洞无法适应交通流量需要,现在券洞早已封闭。钟楼周围建有公路转盘,地下有专供人行的环行通道。虽然现在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交通流线,不过西安地铁的建设又再次将这个问题推上了前台。
图为现在的古城墙,平整的城墙甚至比一些老房子还要崭新完整,现在的城墙和还有资格称为明城墙?
当然在西安也有相当一部分让人感到高兴的建筑文化的修复以及保护。在唐朝长安有东市(今西安交大一带)和西市(今劳动南路附近)两大市场,东市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等少数人,而西市则是大众化、平民化,有大量西域、日本、韩国等国客商在内的国际性大市场。当时西市占地1600多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有220多个行业,固定商铺4万多家,被誉为“金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根据权威机构调查,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在这里曾发生了大量的历史趣闻轶事,留下了大量文人骚客的墨宝。大唐盛世的修复让我们更向历史的靠拢,将一千多年前的世界性商业贸易遗存恢复重
建,完全的根据历史上的大唐西市修复,35亿的投资项目的规划让我们更加期待她的建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普通民众心中的自豪感和维护感,关中民俗博物院内的展品的陈列,更好的为我们诠释了民众意识的重要性。其中的12000多件石雕、近万件木雕砖雕以及4000多件周、秦、汉、唐、明、清时期陕西关中民间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交通工具,由8000多个拴马桩组成的声势浩大的“方阵”,让人们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充满了希望。
当今世界对古代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三种形式:突尼斯形式(完全保证古建筑的原貌),华盛顿形式(保证古建筑的外观,根据现代的生活方式改变内部需要)。保护古建筑需要从发展的角度来观察,要分轻重。对于具有深刻影响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完全保证古建筑的原貌,不管从里还是从外。让世人知道古代曾经的文化风味与建筑风格。对于需要考虑它们的利用价值的古建筑,那么采用华盛顿形式来修复,让古建筑具有古代的外貌,并具有现代的生活条件设施或者是现代与古代设施共有的条件,这种保护便有了进一步的商业利用价值。由于考虑到社会发展的因素,保护古建筑的难度。政府应该重点保护那些典型的古建筑,不至于全部的古建筑消失殆尽。社会也是向前发展的,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保护祖先留下遗产的重要性。但是单单保护,而不去发展,那社会恐怕也会停滞不前。对于那些稍显次要的比如民居等,就可以像上面说的以华盛顿形式为主来修复,避免使古建筑太
多的影响到人们的需求。不过更加重要的,我认为是提高人们对这方面的意识,普及人们的教育程度,以及对古建筑的自豪程度。养成人们以此为荣,自觉参加到保护中防止人们因个人的认识不足,而再次产生如文化大革命中的惨痛经历,在那十年中的损失绝对是令人心痛不已的。
何为文化遗产保护?当在科技需求高度发展的社会,古建筑文化遗产可否能完整的保留下来?我们的子孙后代是否能回顾过去五千年的历史,面对古建筑是摇头感叹还是自豪不已?这些都是值得当前人们所反思的。并不是花了大价钱就可以保护到位的,更多时候大量的砖石混凝土钢筋只会毁了那份久经沧桑的历史感时代感,只会出现一座座钢筋混凝土的“文化怪物”,到时候旨归让人们徒增悲哀。我们必须在保存着对祖先的尊敬,对古建筑物的敬仰,对古时工匠的佩服之情下才能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去保护去追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