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沙浦排涝区泵站设计排水流量的确定
【摘要】本文通过沙浦排涝区工程实例,对需考虑山地洪峰水量的涝区设计排水流量确定进行了探讨,为类似工程提供了一些实践经验。
【关键词】沙浦排涝区,平均排除法,设计流量
【 abstract 】 this paper through the ShaPu drainage area the project examples, to consider the waterlogged area flood peak mountain water drainage flow design, the article discusses in detail, for similar projects some practical experience.
【 key words 】 ShaPu drainage area, the average PaiChuFa, design flow
1 工程概况
沙浦排涝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西江羚羊峡出口右岸—鼎湖沙浦镇境内。沙浦涝区上游以村头公路为界,下游至东江横基支堤,涝区内集雨面积47.02 km2。同时位于排涝区的南面有沙浦截洪渠,控制山地集雨面积32.34 km2。沙浦截洪渠按10年一遇洪水标准进行设计加固,
根据沙浦截洪渠尺寸规模“排量不排峰”的设计原则,超标准的洪峰水量通过截洪渠上的溢流堰排入沙浦涝区,由排涝泵站排出西江。涝区内水系分布见图1。
图1 沙浦排涝区水系分布图
根据广东省水利厅颁布的《广东省防洪(潮)标准和治涝标准(试行)》,沙浦排涝区保护对象为农村,设计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三天排干。
2 涝区排水量的组成
沙浦涝区排水量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涝区南面截洪渠下泄入涝区的洪峰水量;(2)涝区范围内暴雨积涝水量;(3)堤围渗流水量;(4)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排放量,经调查该排涝区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排放流量为0.35m3/s。
3 涝区排水量的确定
3.1截洪渠下泄入涝区的洪峰水量
沙浦排涝区南面截洪渠是由六条山坑水汇集而成,各山坑集雨面积均小于10km2。小
流域洪峰流量采用《广东省洪峰流量经验公式》中的式子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列如下,计算结果见表1。
QP=C2×H24P×F0.84 ;
Wτ=3600×τ×Qp;
W24=1000×H24P×σ24×F
式中: Qp — 洪峰流量(m3/s);
C2 — 系数, C2,10%=0.044;
H24P — 暴雨强度(mm);H24,10%=184mm;
F — 集雨面积(km2);
大连旅游景点 Wτ—洪峰洪水总量(lol英雄攻略m3);
τ—汇流时间(h),τ=0.64F0.34。
W24—24小时洪水总量(m3);
σ24—径流系数,取α24=0.49。
表1沙浦排洪渠10年一遇分段洪峰流量、洪峰段洪量及24h洪量计算表
小流域洪水过程应用广东省综合概化洪水过程线比值进行推求,山坑过程洪水汇流于沙浦截洪渠。由于沙浦截洪渠过流断面小,渠道过流能力有限,山坑洪峰流量峰值只能通过各山坑与截洪渠交汇处的溢流堰削峰排入沙浦涝区由排涝泵站排出西江。各山坑汇流削峰排入涝区计算结果见表2。
表2沙浦截洪渠汇流叠加削峰排入涝区水量表
3.2涝区积涝水量
涝区暴雨积劳水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
式中:
Q—设计排涝流量(m3/s);
Ai—各种地类集水面积大学生学习总结范文(km2);
Ci —各种地类径流系数;水田和鱼塘采用1.0,山岗、坡地采用0.7,村庄、道路采用0.8小s 许雅钧;
Hp—设计频率降水量(mm),由《广东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查得H24,10%=184mm,暴雨点面换算系数为0.977;
Ei—各种地类的蒸发量(mm),肇庆地区采用3mm/d;
hi—各种地类持水量(mm);鱼塘采用80mm,水田采用40mm。
该涝区积涝水量计算见表3。
表3 沙浦涝区暴雨积涝水量计算表
3.3堤围渗透流量
沙浦排涝区段防洪堤围总长15.0km,堤身为均质土堤,渗透流量按《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中E2.1、E3.1公式计算得渗透流量为0.17m3/s。
4 涝区设计排水流量的确定
根据《泵站技术规范》第5.1.1条规定,泵站设计流量可按涝区积水总量和设计排涝历时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汪星人是什么意思式中:W—涝区内积涝水量,(m3);
T—排干时间,每天开机时间按22小时计算(s);
q1 —堤围渗透量(m3/s);
q2 —涵闸渗透量(m3/s),取0;
q3—污水排放量(m3/s)。
经计算,该涝区三天排干设计排水流量为27.41m3/s。
4 结束
通过理论与工程实例,可以精确计算需考虑山地洪峰水量的涝区设计排水流量,计算所用到的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了一些经验。
参考文献:
[1] SL234-1999《泵站施工规范》
[2]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水利动能设计手册(治涝分册)》
[3]张子贤《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广电网络电话形式查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