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献
摘要:黑龙江省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有全国最大的湿地、全国最大的界江黑龙江等,但由于生态旅游起步时间晚,发展过于迅猛,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对黑龙江省生态旅游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生物学视角下黑龙江省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最终得出了黑龙江省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以期为黑龙江省的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生态旅游;问题;解决策略
20世纪90年代,生态旅游的概念正式引入中国,经过近30年的发展,生态旅游已成为一种增进环保、崇尚绿、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旅游方式,并初步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及湿地公园、沙漠公园、水利风景区等为主要载体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体系,基本涵盖了山地、森林、草原、湿地、海洋、荒漠以及人文生态等7大类型。黑龙江生态资源丰富,但由于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生态旅游开发起步较晚。由于生态旅游在黑龙江省的起步时间晚、发展又过于迅猛,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黑龙江省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2017年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张庆伟提出:发展生态旅游,挖掘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冰雪游、森林游、边境游、湿地游、避暑游等旅游产业,推动文化、体育、时尚、健康养老与旅游融合发展,将黑龙江省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夏季健康养老基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区。
黑龙江省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拥有一批具有相对优势甚至“垄断”地位的特资源,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生态旅游为载体,旅游正在向生态体验和生态度假旅游转型。
黑龙江省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47.3%,全国排名第9。有全国最大的连片森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0.95%,伊春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6.9%。
黑龙江省有全国最大的湿地,湿地面积全国排名第4,中国49块世界重要湿地,在黑龙江省就有8个。齐齐哈尔扎龙自然保护区是亚洲最大的芦苇沼泽湿地,全世界仅存的2000多只野生丹顶鹤中,有五分之一在这里栖息。
黑龙江省有全国最大的界江黑龙江,顺流而下可以游一江水览两国风情;有全国最大的淡水界湖兴凯湖;这里的耕地面积居全国第一位,“北大仓”,农垦文化,北大荒精神,“万亩大地号”景观,及现代化农机展示项目,构成了独特的农业观光游线路。
黑龙江省的冰雪、极地地貌等景观资源和火山地质景观,是特有的稀缺性生态旅游资源。这里有“中国雪乡”,有“神州北极”“神州东极”。
二、黑龙江省生态旅游满意度调查
《中国生态旅游大数据报告》中指出,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数量排名全国前10位,报告中还揭示:黑龙江、江西、贵州等省份的生态资源对一线城市游客的吸引力最强;前往黑龙江、内蒙古和山东的游客中,拥有车辆的比例最高;此外,游客对高端消费品的偏好出境旅游的占比、重游率的占比以及旅游黏性的高低,黑龙江省都位列前三。
三、生物学视角下黑龙江省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黑龙江虽然拥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国内外游客的不断增多,生态环境的负担也不断加重,并遭到了一定的破坏。目前,黑龙江省虽然拥有全国最大的湿地,湿地面积也位列全国前列,但是旅游开发、城市发展开发使自然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生境破碎化,造成水体污染,导致湿地生态环境恶化,改变湿地水文特征,破坏景观多样性和野生动植物数量和种类的急剧减少。如果不对脆弱的旅游生态环境适当的加以保护,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生态灾难,并严重影响黑龙江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旅游资源合理配置和开发规划程度不高
黑龙江的生态旅游也起步较晚,加之黑龙江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另外许多旅游景区仍处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县乡、农村地区,这就使得黑龙江旅游基础设施整体水平较低,目前很多旅游区仍然存在缺少必要的生态旅游接待设施和饮水、食物、卫生间等卫生条件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良现象,拉低了旅游发展水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地的形象,以及成为了影响旅游者重游率和影响当地乡村旅游业深化发展的阻碍性因素。造成了黑龙江生态旅游的发展处于劣势的局面。如金龙上山、松峰山风景区,景区内缺乏多样性的娱乐设施,除了自然森林资源广袤外,几乎没有任何文娱旅游产品,景区内的很多空白区及其它优势地区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这导致了景区吸引游客的局限性,以及游客的旅游体验不佳。
(三)对生态旅游的宣传力度低,缺乏长远眼光
政府对生态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尽管黑龙江省有大量可用的旅游资源,例如大面积和种类多样的原始森林、冰雪、湿地、野生动物、民风民俗、原始文化等旅游资源来发展当地的森林生态旅游,但是通过实地的调查和访谈得知,黑龙江省在生态旅游在意识认知方面的发展仅仅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当地大部分民众和游客对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还不能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缺乏对生态旅游的真正保护性开发内涵的专业化认识。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缺乏合理地规划。
四、黑龙江省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一)不断提高黑龙江生态旅游知名度,打造特品牌
目前,黑龙江省的生态旅游的宣传推介力度还不够大。现在国家提出了“互联网+”发展战略,黑龙江省应积极促进“互联网+”和生态旅游有机融合发展。一方面在传统媒体上,如电视台、报纸等,继续加强广告投放,加大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在全媒体时代,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的特点,积极宣传黑龙江生态旅游,根据现代人旅游理念,制作相应的宣传风光片,利用微博、平台积极进行宣传,提高人们对黑龙江生态旅游的认知度。
(二)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充分利用景区内部的空白区域和一些特地点,建设多样性的娱乐设施和休闲地带,满足不同类型游客休闲娱乐的需求。对现有旅游开发管理和服务人员等进行有效的专业化的实用性培训,特别要对新设岗位员工进行互联网现代化信息技术、语言技能、沟通技巧、服务专业规范化等方面的专业化的高标准培训。加强当地居民的主人翁意识、社会责任感、旅游形象等方面的培养和培训,让当地的居民也成为旅游景点中的一个亮点。
(三)做好规划,适度有序地开发
五一法定假日几天?
黑龙江省的生态旅游应该做好规划,适度有序的进行保护性开发。为了确保开展生态旅游地区旅游环境的质量,每个旅游开发项目开展之前,都必须要严格性的以旅游发展规划为规范标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严格禁止导致资源破坏、环境污染旅游项目的开发,力争在不破环生
(下转第307页)隐秘的角落解析细思极恐
要素中重要性最高的五项依次为道路平整,台阶较少、离居住地在跑步可达范围内、道路平坦,坡度较小、有单独跑步道和有监控设施。可以看出,服务设施要素重要性得分普遍偏低,但其中与场所安全性相关的监控设施和夜间照明设施得分较高,说明慢跑者对安全性的要求较高。其他健身器材、厕所和饮水点的重要性也在服务设施中相对偏高。
慢跑者对路线物理性要素的评分普遍偏高,尤其注重道路的平整和平坦程度,希望有单独的跑步道,另外重视场地的可达性,希望离居住地较近。这说明慢跑者更希望在居住地的周边有较为连续的、能不受其他活动打扰的慢跑空间。而在慢跑场所的环境要素中,慢跑者喜欢视野开阔、远离城市道路、绿化丰富和环境较为安静的场所。
五、结果与讨论
(一)影响慢跑者场所选择的因素
在对杨浦滨江和后滩公园两地慢跑者的问卷和访谈中可以得出。影响慢跑者场所选择的主要要素是场地的物理性要素,包括跑步路线的材质、平坦程度和坡度。另外环境的质量也会影响慢跑者对慢跑场所的选择,慢跑者倾向于在安静的、绿化丰富的、视野开阔的场所中慢跑。慢跑者对服务设施的要求并不高。另外场所的可达性和安全性也是慢跑者在选择慢跑场所的考虑因素之一。
十大气势背景音乐(二)慢跑者场所依赖产生的机制
图5 慢跑主要需求要素
场所依赖分为场所功能性依靠和场所情感性认同两部分,在对杨浦滨江和后滩公园的慢跑者调查后可以得出,慢跑者对跑步环境普遍都有较高的场所依赖,但更多的是功能性的场所依靠,并在此基础上缓慢衍生出情感性的场所认同,且场所认同与场所本身的文化关系不大,更倾向于与其他个人或集体的情感关系。即在功能被满足的情况下,慢跑者会更多地造访该场所活动,形成了在此慢跑的习惯,部分慢跑者会与场地中的其他活动者形成了新的社会关系网络,从而形成了慢跑场所的情感性认同。因此,慢跑的功能性场所依靠是场所依赖的主要方面,情感性场所认同的产生则大多是在功能性依靠被满足的情况下逐渐产生的。
(三)促进场所依赖形成的环境营造方式
促进场所依赖的形成,首先要促进场所功能性依靠的形成,因此,良好的跑步环境应满足慢跑者的功能需求,为慢跑者提供更多安全性高、可达性好、路线对慢跑友好的场地。另外,在满足慢跑者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需要促进慢跑者之间的交流,从而在慢跑者之间形成社交网络。因此,通过组织社区慢跑活动,在场地中设置可供交流的小型节点等方式,促进慢跑者场所情感性认同建立,从而使慢跑者产生对场地的场所依赖。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
作者简介:陈俐(1995-),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世界遗产、
文化景观。
张雨琦(1994-),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化景观、乡村景观与遗产地社区。
参考文献
[1]李海英.我国城市夜间慢跑热的冷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6(08):33-37.
[2]苏怡柠,张桐恺. 城市慢跑环境营造策略探讨——以上海虹桥滨河绿地慢跑路径偏好研究为例[A].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6年会论文集[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6:9.
[3]董丽丽.场所依赖研究概述[J].绥化学院学报,2012,32(02):61-63.[4]黄向,保继刚,Wall Geoffrey.场所依赖(place attachment):一种游憩行为现象的研究框架[J].旅游学刊,2006(09):19-24.空间歌曲链接
[5]章明,张姿,秦曙.锚固与游离 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一期[J].时代建筑,2017(01):108-115.
[6]俞孔坚.后滩公园:景观作为生命系统[J].建设科技,2010(11):26-31.[7]陈浩,肖玲.场所依恋量表在城市公园中的测量及其应用[J].华南师
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7(05):140-146.
态环境的前提下,做到一切可利用资源的合理开发,实现最佳的资源优化配置,并力求将每项生态旅游项目开展可能对环境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
黑龙江省拥有发展生态旅游业所需要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与地缘优势,丰富的地文生态景观,多样生物的物种、水体资源、气候资源、人文资源等,都是黑龙江省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黑龙江省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但会影响我省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和提高,对生态旅游资源以及自然环境保护也会产生负面作用。因此,黑龙江省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以生态资源的保护为前提,在保护资源的同时,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利用,努力克服发展过程中和管理上的问题,充分利用机遇,化各种威胁为动力,实现黑龙江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作者单位:哈尔滨学院食品工程学院)
郑恺小王子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编号:2019B086。参考文献
[1]桑子轩.哈尔滨松北地区湿地保护开发的对策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7):45-47.
[2]王海荣.黑龙江省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研究[J],北方园艺,2018(04):191-196.
[3]董博雯,马琳.新时代背景下黑龙江省生态旅游发展新路径[J],对外经贸,2019(12):40-42.
[4]张海鹰,哈尔滨市生态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开发的宏观对策[J],高师理科学刊,2007(27):72-74.
[5]韩金倬,林嘉懿,张韩.黑龙江生态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调查研究—以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经济师,2020(9):176-178.
(上接第303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