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历史中考、学业评价、得分率、中考高考化、复习备考。
概述:近两年的中考历史学科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中考高考化趋势也许是近两年历史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因素之一。如何在新形势下适应中考高考化,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一线历史老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知道,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学与教学评价三者的辩证统一,即教、学、教学评价的三位一体,在教学教研过程中,我们一般关注的基本上都是如何“教”和如何“学”,而对如何“考”特别是如何“中考”这一块好像不是我们这些一线的初中老师们所能关注的,我们所能关注的大概也就只能是“怎么应考”、“考了什么”和“考得怎样”了。在这个基本上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大环境里,我们谁都无法否认考试依然是教与学的目的和方向,尤其是我们的中考和高考,更是初高中阶段教与学的“指挥棒”。
自2008年以来,安徽的历史中考基本上步入了一种比较成熟的模式,近三年的历史中考,最
明显的特就是一个“难”字, 2011年的难,2012年的难,2013年的还是一个字“难”。 可以说,每年的中考成绩都给奋战在一线的历史老师们一个不小的打击,总是让一线的老师们陷入一种莫名的尴尬境地。
每年中考历史学科的成绩都不理想,历史学科年年都是中考的“薄弱环节”。在这个教育上的一切基本上都是由教师来担责的时代,我想九年级一线的历史老师们谁都不会轻松吧。每年的中考一结束,面对着无奈的成绩,我们总是习惯于从老师身上、从学生身上去查教与学的原因,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我们教学过程中问题的真实存在,但我们再看看中考的其它学科,这学科之间的差距是否也能反映一些问题呢?
2012年庐江县中考的相关数据比较:(报考人数13419人)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粉红女郎演员 政治 | 历史 | 物理 | 化学 | |
不及格人数 | 2294 | 4975 | 5800 | 镧怎么读3260 | 6878 | 7156 | 5712 |
不及格率% | 17.10 | 37.07 | 43.22 | 24.29 | 51.26 | 53.33 | 42.57 |
学科均分 | 103.12 | 94.54 | 93.79 | 53.52 | 38.11 | 49.25 | 37.62 |
学科得分率% | 68.75 | 63.03 | 62.53 | 66.9 | 54.44 | 54.72 | 62.7 |
2013年庐江县中考的相关数据比较:(报考人数12479人)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政治 | 历史 | 物理 | 化学 | |
不及格人数 | 3225 | 5399 | 5646 | 3106 | 6297众议院和参议院的区别 | 5925 | 4841 |
不及格率% | 25.84 | 43.26 | 45.24 | 24.89 | 50.46 | 47.48 | 38.79 |
学科均分 | 96.51 | 88.36 | 90.77 | 54.31 | 许晴郑爽为什么闹38.88 | 53.84 | 40 |
得分率% | 64.34 | 58.91 | 60.51 | 67.89 | 55.54 | 59.82 | 66.67 |
在庐江县近两年的中考数据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两年来,我县中考历史学科的学科得分率都是最低的,学科不及格人数较多,不及格率较高。让人吃惊的是竟然有近一半以上的学生历史学科是不及格的,中考也是初中阶段的学业水平检测,这样的初中历史学业水平又意味着什么呢?
可以肯定地说,近两年的中考历史学科得分率最低,学科不及格人数多,不及格率高的情况绝不只是我们县所独有,应该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吧,2012年中考结束后,本人就2012年安徽中考各学科得分率的比较在历史教研里进行了一个简单的网络调查,在收到的有限的数据里,可以看到历史学科得分率最低的学校占70.57%,虽然这种统计因样本数据不够全面而不够科学,但多少还是能够说明一些问题的。(在此再次感谢那些给我提供相关数据的老师!感谢各位老师的支持和帮助!)
看看这两年安徽中考的历史试卷,我们不难发现总有一些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吃惊的内容,如2012年的中考历史卷第四大题材料解析题第15题第(2)小题:胡适等为解决“文化”上的不足,学习“西洋近代文明”的主张有哪些?你如何看待胡适对“西洋近代文明”和“东洋旧文明”的态度?;第16题的第(2赤西仁 黑木明纱)小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希腊文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有哪些?;第(3)小题: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与探究,希腊文明的传播和影响说明了什么?;还有如2013年的中考历史卷第四大题材料解析题第15题第(1)小题:图二、图三所示报纸分别宣传了哪些主要的进步思想?这些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第16题的第(3)小题:美苏两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对20世纪四十年代的国家关系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等等。尽管这些难题对于中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来说是
偏得合理,难得有理,但这两年的中考历史之难,已是老师们公认的事实。每年的中考结束后,看着学生们失落、失望的表情,真的是心有戚戚。
2012年,在一次合肥市的中考历史教学研讨会上,第一次听到市教研室周瑞霞老师用“中考高考化”来说明这两年来安徽历史中考的命题趋势,顿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中考高考化”也道出了安徽中考历史之难的缘由,中考历史之难,恐怕难就难在它的“高考化”上面,试想一想,中考拿高考的能力要求和思维方式去要求初中的学生,那又岂有不难之理。而这种中考高考化的趋势好像也只有在我们的历史学科里表现得最为明显。
2012年的中考结束后,本人曾就我们的历史学科“中考高考化”现象是否合理等问题在小范围内做了这样的一个网络调查(见下图),结果绝大多数老师都认为“中考高考化”是不利于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的,(约占63.4%),而不支持中考高考化的竟占76.3%。也许这些数据都是毫无意义的,毕竟我们是人微言轻,但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我们一线老师们对历史学科“中考高考化”的民意。
面对“中考高考化”,我总是百思不得其解。中考历史需要这么难吗? “初中毕业历史学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历史课程学
习方面达到的《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科学习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将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历史学科学业考试试题的设计既要以历史问题为出发点,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我们知道,为了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改变学生历史学科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更有效地减轻初中学生的学业负担,我省的中考历史学科自2001年以来一直都是以开卷的方式实施的。可“中考高考化”的趋势已经使得历史学科成为初中阶段最难的学科,这样又怎么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呢?或许“中考高考化”注重的是对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检测,但过多的强调历史方面的能力又似乎有点脱离我们初中阶段的教学实际,特别是我们农村初中的教学实际。不知“中考高考化”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的导向方面是不是有点拔苗助长?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是可以改变自己的”。虽然困惑如斯,但是直面中考依然是我们九年级一线老师们的首要任务。2014年中考在即,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我们无法否认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特别是我们的农村初中,重理轻文的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落后,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偏见、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考前训
练的不够到位,以及信息的相对闭塞等等。面对中考,我们首先必须要反思自己在教学上的得与失,认识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失误,不断优化历史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中考高考化”的趋势。
1、认真研究《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省编《考试纲要》,准确把握中考命题的趋势和方向,在《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的基础上,认真吃透教材,全面、系统掌握初中历史的知识体系。
《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育宗旨、目标和要求,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就必须要明确《课程标准》所确立的各种目标,在《考试纲要》所确定的考试范围和考试目标要求的指导下,强化课本知识复习。我们知道,不论中考趋势如何,总是万变不离其宗。通过近几年的中考来看,虽偶有例外,但课本知识毕竟是教学之本、考试之源。因此在中考复习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以本为本,以纲为纲,吃透教材,并根据课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全面、系统的掌握初中历史的知识体系,以不变应万变。
2、加强考前训练,全面提高历史知识的学习、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在历史的教学过程
中,有一种普遍的认识误区,特别是对学生来说,他们总是以为历史学科只要看一看、背一背,在考试的时候再翻一翻、想一想就OK了,不知道这是不是我们的历史学科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
中,首先就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端正教学态度,努力克服教学上的诸多不利因素,只有通过不断的考前强化训练,才能牢固掌握所学的初中历史基础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的能力,实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三维目标,为能够取得较好的中考成绩打好基础。
3、强化考前检测,查缺补漏,及时发现并纠正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好充分的考试准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总有一些马大哈学生,在平时的检测中,总会出现一些这样的或那样的错误,如不规范答题、错别字现象严重、不仔细看题审题导致错答或漏答的等等,因此,只有通过不断的考前强化检测,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检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这样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掌握所学的历史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良好的考试习惯,从而更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适应中考的能力。
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
4、关注中考动态,加强信息交流,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在这个发达的信息时代,我想,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不可能偏安一隅,闭门造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只有走出去,借各种教研交流的机会和各种不同的信息交流平台(如合肥市的历史家园网),关注中考动态,加强信息交流,多学习别人的长处,如先进的历史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优秀的试卷命题等等,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交流过程中,才能发现自己教学上不足,才能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有效地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成绩。我校这两年的中考历史成绩虽然不太理想,但在我们全县范围内应该说还是不错的,我校2012年的中考历史学科均分42.12,全县校均分排名约第7位;2013年中考历史学科均分43.21,全县校均分排名约第10位。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我要特别感谢合肥市教研室举办的各类中考教研活动给我提供了许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也要感谢其他学校的同行、特别是安庆四中的储红玲老师、太湖的周志宏老师等,在他们那里我学到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而这些知识和经验对我的历史教学来说真的是大有裨益。
2014年中考在即,又是一年的“春耕”时节。然心有戚戚,诚惶诚恐。今年的历史学科中考又会如何,我们也只能拭目以待了,但愿今年的历史中考能够“风调雨顺,政通人和”。在此祝愿各位老师,在今年的历史中考中收获满满!马年大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