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唐代
摘要中国自秦时起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一直是中国历代都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唐代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峰,唐代统治者采取的对于巩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唐代统治者所采取的有:设置羁縻府州、完善边疆防御体系、实行怀柔政策、积极促进边疆开发和开展文化传播。各种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唐代中央和边疆的团结,促进了国家稳定和和谐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达到了治国安邦的目的。
关键词羁縻府州  边疆防御  怀柔政策  积极开发  文化传播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富强繁荣的朝代之一,辉煌灿烂的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富有影响力和传承力的高峰。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指出:“承袭六朝并突破六朝的唐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蔚成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繁荣的唐文化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中占据着非同一般的地位。时至今日,外国人还有称中国人为“唐人”,把中国人在外国居住的地方叫“唐人街”,足见唐代在国际上的影响之深。旅居海外的华侨也喜欢已唐人自居,因为他们怀念唐代。唐代能如此影响力有很多原因,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唐
代的一系列明智的,维护国家统一稳定的同时,也已海纳百川的胸怀促进了各民族间和唐与国际间的交流,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代内容十分丰富,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置羁縻府州
羁縻有牵制之意,是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统治者治理边疆民族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政策。这种政策力图在不改变边疆地区原有政治实体内部结构的前提下,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羁縻政策的核心就是中央王朝对边疆民族地区的适当管理,早在隋代统一之初,隋文帝就意识到边疆民族的特殊性,对于被征服的边疆民族都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在唐朝具体表现为羁縻府州的设置。
羁縻府州作为一种制度广泛推行是在唐平定东突厥之后。助学贷款怎么申请贞观三年,唐乘突厥上层不和,派遣李靖统兵十余几路进击东突厥。次年春, 俘获首领吉利可汗, 突厥平定。突厥已败,关于如何处理突厥降众的问题,朝廷分为四派,“最后唐太宗采纳了温彦博的建议, 将突厥内附各部安置在东起幽州( 今河北北部) ,西到灵州( 今宁夏境) 沿长城一线的广大地区。并参照李百药、窦静的意见,在突利可汗原统治的地区。按部置顺、佑、长、化四州都督府。在颉
利可汗原统治的地区,按部置北开、北宁、北抚、北安等六州,并设定襄、云中两都督府分统这六州。上述突厥各府州, 分别由营州、夏州、灵州三边州都督府管辖。各突厥府州的都督、刺史, 均由突厥酋领担任, 如突利为顺州都督, 统领自己原属部众。阿史那思摩为北开州都督, 阿史那善应为北抚州都督,康苏密为北安州都督, 分统领利旧属各部。各都督、刺史还授以“郡王”、“将军”等名号”。唐代在突厥地区设置的这些州府,在历史上就叫做羁縻府州。
石磊简历>冯巩儿子
唐代在突厥地区设置羁縻府州的成功,在其他边疆民族地区产生了影响,提高了唐代的地位。自此之后,对于新依附的民族,唐代都采取羁縻府州制。从贞观年问首次在东突厥设置顺、佑、化、长等都督府开始, 到开元年间最后设置黑水都督府为止, 百余年间, 唐在东北、北部、西部、西北和西南边疆地区先后设五了八百五十六个羁縻府州。
在西北,即是西域地区。唐朝在西域设立的都督府、州,从地域上可以分为四个地区,: 塔里木盆地诸国;阿尔泰山以西的西突厥部落;锡尔河和阿姆河之间的河中地区;阿姆河以南地区
在北部地区。东突厥归属唐以后,北方薛延陀部成为强族。唐派兵平定薛延陀以后,在漠
北设置了瀚海、金徽、幽陵等6府及高阙等7州,并设置燕然都护府管理。
在西部地区。西突厥已新疆西部的伊犁河为中心,控制着西域地区大部分土地。随着西突厥的日渐强盛,西突厥不时骚扰唐代。唐经过6年多的平叛,消灭了西突厥,并在昆凌、濛池设置都护府。同时唐代又在回纥地区设置羁縻府州。唐还在高昌地区设置羁縻府州,并设置安西都护府来管辖。
在西南地区。吐蕃是受唐代册封的西南属国。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唐代是吐蕃的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高原。“贞观网上购物去哪里23年,唐以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封为西海郡王”。此后,历代赞布死后,都要向唐告哀,新任赞布上任也要经过唐的任命才能生效。唐也在南诏设置羁縻府州,开元26年,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南诏,唐册封他为云南王。但是“唐代前期在云南设置的州县与内地州县有不同的特点, 称为羁縻州县”
在东北地区。东北主要有靺鞨、粟末等少数民族。靺鞨是居住在长白山的一个古老民族,开元10年,唐册封黑水靺鞨首领为勃利州刺史,后设置黑水都督府管辖。开元元年,唐册封粟末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羁縻府州是唐王朝统治边疆民族的重要工具。它加深了中央和边疆地区的政治、经济联系,保持了各个地区的稳定,促进了各个地区的发展。但是,在唐后期,随着唐的国力衰退,中央集团腐败,中原地区藩镇割据,中央对各府州的控制逐渐衰退,羁縻府州也渐渐废置。
2、完善边疆防御体系
除了设置府州管理之外,唐代还在完善边疆防御体系,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对边疆民族形成震慑。首先是设置专门机构处理边疆事务,唐在中央设礼部,其中礼部司和主客司负责处理边疆事务。然后,提高军事实力。面对经常骚扰边疆的少数民族,虽然唐在边疆设置了很多府州管辖,但是唐统治者深知这和国家实力有密切关系,只有真正提高了国家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才能真正保证国家安宁。
首先,唐统治者注重兵力建设。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就是从太原起兵,其子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各个都身经百战,尤其是李世民经常冲杀敌阵,可见唐统治者本身就十分注重军事力量的发展。因此在李世民即位以后,在注重发展生产的同时也不断完善府兵制。由于府兵来源于农民,贞观年间李世民通过完善均田制来巩固了府兵制的经济基础。同时他
也加强府兵的军事训练,由于李世民本身就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他即位后经常亲自讲武,并经常检阅,通过奖罚的方式来提高军队的实力。在提高人力素质的同时,唐统治者还注重养马业的发展。这样形成了一个人力、马力齐全的综合骑兵队伍,为后来灭突厥等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一些有野心的边疆民族形成了威慑。
其次,唐统治者对一些有异心的民族实行积极防守政策。面对隋炀帝只知修筑长城来防御的方式,李世民指出,“朕今委任李世勣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同时李世民在和边疆民族战争的过程中也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方针。打击了边疆民族的军事实力。
唐统治者完善边疆防御体系不仅在心理上给予了边疆民族压力,同时在事实上也打击了一些有异心的少数民族。同时也是配合羁縻府州制的一个措施,二者相互结合,一文一武,在治理边疆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3、实行“怀柔政策”
在军事威慑、政治施压、不断加强统治的同时,唐统治者也采取“怀柔政策”来缓解边疆和
中央的矛盾。唐代的“怀柔政策”是借鉴前代经验的结果,是历史的产物。同时也是源于唐高祖和唐太宗的的民族观,有个人思想在里面。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总结自己能使四夷规化的经验是指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若父母”。因此可以看出唐太宗的民族观是——爱之如一。唐太宗能有这样的民族观和他自己带有胡人血统有一定关系,同时他善于采纳意见,逐渐形成了开明的统治理念。在“爱之如一”的指导思想下形成的“怀柔政策”有和亲、册封等。
和亲政策。唐太宗沿袭前朝的和亲政策,并加以发展和创新。“在唐帝国存在的近三百年的时间里,唐朝与少数民族正式和亲共有二十三次。它们分别是:吐蕃两次、吐谷浑三次、突厥两次、契丹四次、奚三次、回纥六次、于、宁远国、南诏各一次”。“少数民族向唐求婚未被答应者共有十五次,其中突厥十次、吐蕃三次、回纥两次”。唐代和亲的最重要的发展是用“真公主”和亲,即将皇帝的亲生女儿嫁给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做妻子。但是在正式二十三次和亲中只有三位真公主:七五八年,唐肃宗将亲生女儿宁国公主嫁于回纥葛勒可汗;七八八年,唐德宗将亲生女儿咸安公主嫁与顿莫贺可汗;八二一年,唐穆宗将胞妹太和公主(宪宗女)嫁与崇德可汗陈金飞资产。和亲政策作为一种温和的处理民族间关系的措施,它缓和了唐与亲国间的矛盾,密切了唐和亲国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同时也为其他边疆民族做了
榜样。
册封政策。就是指唐代统治者承认边疆民族的统治地位,并固定下来。唐代统治者对各个地区少数民族都采取这种政策,如: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册封粟末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等。册封政策作为一种怀柔政策对强化边疆民族上层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受封的汗国具有保卫唐王朝、稳定边疆的责任。
唐统治者对于归附唐朝的可汗或者国王都采取优待策略,授予他们武职或封爵,“贞观三年突厥的突利可汗自请入朝,太宗待之甚厚,次年即授右卫大将军,封北平郡王,贞观四年又以其兵从设置顺、祐等州,由他率领统治其故地,死后为之举哀,其子袭爵”。同时对于战败的可汗也给予优待,还对于各族弟子、各族人民都采取宽容的政策。
唐代统治者采取的“怀柔政策”提高了中央皇帝的威信,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也争取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维持了各个民族间的和平稳定,保护了各民族。
4、积极促进边疆开发
在政治军事上唐代统治者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同时在经济上也积极开展和边疆地区的经济
交流。唐朝是一个空前富有的朝代,有高度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稳定的货币、发达的交通、良好的市场秩序。同时唐朝又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朝代,中国封建时代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得上唐朝。这种优越的条件造就了唐朝发达的商业。唐朝又很多大城市如: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等商贾云集,少数民族人、汉人、外国人共处一城进行商业活动。在中央和边疆之间的商业活动中,互市占据重要的地位。互市指边疆各民族以所需要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与其所生产的马匹、土特产等来和中原人民交换的过程。在唐代,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各个少数民族都以游牧生活为主。这种经济单一,交换成为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唐统治者在政治改革的同时也根据边疆民族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商业交换来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
唐代的互市形式多样,主要有“贡赐”和经济互市。唐代和边疆民族间的贡赐是贸易的主要形式。如:唐与突厥的交易,双方规定,每年突厥贡献马匹三、四千匹,唐朝赏赐纺织品数量为一、二十万缎。唐代还和其他边疆民族有过这种物物交换的商业贸易,这种贸易其实是一种“官贸”,是国家主导进行的。对于双方都能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唐代的经济互市有茶马互市和绢马互市,但在实际交易中交换的物品已经不止茶、马、绢。唐代时为了便于互市的进行专门设置了安抚司来管理民族贸易。其实除了“贡赐”和互市以外,还有一些
民间贸易,这种小量的交易不仅满足了双方了需求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加深了各民族人民间的友谊。
5、开展文化传播
唐朝经济发达,政治稳定,交通便利,出现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壮举。种种有利的条件都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由于边疆民族大多数是游牧民族,对文化知识的了解不多,因此唐朝统治者对周边民族推行积极的文化政策。
在教育上,长安的国子学和太学规模宏大,吐蕃、高昌、渤海、南诏等边疆民族子弟都来这里学习。史载贞观十四年,国子学“四方学者云集,乃至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酋长亦遣子弟入学,升讲筵者至八千余人”官窑瓷器。在地方学校中,官府提供给上学的少数民族子弟学费。这种开明的教育方针对于传播儒教思想,促进中华民族大一统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唐王朝的和亲公主也担负起文化传播者的任务。她们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历法、医药等,像边疆民族传播汉族的科学文化技术,使少数民族逐渐掌握了一定的纺织、生产等技术,促进了边疆生产发展。边疆民族也为唐王朝带来了他们本民族的文化。“唐初原有九部乐,平高昌后,又得高昌乐,共有十部乐。其中如西凉、龟兹、安国、
疏勒、康国和高昌乐都是‘胡乐’”。唐代的绘画、传统艺术等都深受边疆名族的影响。
繁荣强盛的唐代历经近三百年。在唐朝时,各发展达到一个顶峰,民族融合也达到封建社会的顶峰。这和唐朝统治者采取的是分不开的,在处理边疆中,唐统治者本着开明宽松的,实行羁縻府州制、加强防御体系、促进经济开发、开展经济交流等举措,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全方位的对边疆民族实施管理。在这样的之下,各民族和中央王朝间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各民族以维护国家统一和团结为宗旨,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