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桃夭
《诗经 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天,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②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③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
(2)《诗经》中常用“比”的手法,结合诗句,赏析本诗中“比”的手法。
2.古诗阅读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本诗每一节开头都写景,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②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③冷。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②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③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世界杯比赛规则1)词的上阕通过描绘缺月、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凄清孤寂的氛围。
(2)苏轼以“孤鸿”自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一个“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赴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
B.颈联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尾联的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
D.该诗是一首送别诗,开合顿挫,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诗中的“伐”“把”各是什么意思?
(2)“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刘德华和喻可欣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态度?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
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页下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C.“牛困人饥日已高”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过程,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D.“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2)“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开机要按f1怎么解决)解释词语“一任”“零落”的意思。
(2)这首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
9.阅读《诗经·蒹葭》,完成后面小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陈坤儿子的生母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爱情诗。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与想象、幻想的描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喜爱之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选文中没有直接抒情,也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来含蓄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
(2)你是如何理解诗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的表达效果的?
10.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钱枫现任老婆(1)解释以下词语:涵虚,端居。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1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 甫
俄顷风定云墨,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诗句“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指的是________这一历史事件。
(2)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
(3)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兼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B.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的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
C.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兼苠、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写照。
(2)这首诗歌的语言很有特,请任选个角度进行赏析。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颈联是被人广为传诵的名句。请自选角度,分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初夏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描写了初夏的景物________、________,颇具生活风情,意趣盎然。
(2)品味“闲看儿童捉柳花”一句中“捉”字的妙处。
1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别母
沈明臣
老母三年病,儿仍千里行。
秋风吹地冷,山月照霜明。
未别泪先下,问归难有声。
厨头有新妇,数可向藜羹 。
注释:藜羹:(lí gēng )指用藜菜做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
(1)请解释诗句“问归难有声”中“归”的意思:________
(2)“秋风吹地冷,山月照霜明”这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说出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
1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乙】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节选)
(1)请给下面句中的划线字标注拼音。
________ | ________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翩翩两骑来是谁 |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安得广厦千万间安分守己
B.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五颜六
C.回车叱牛牵向北叱咤风云
D.系向牛头充炭直直言不讳
(3)【乙】段文字中前四句是对“宫使”的描写,请赏析这些精彩的句子。
怎么调暗黑模式(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但【甲】侧重表达________的博大胸怀,
【乙】表达的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两段文字的抒情方式也有所不同,【甲】文有作者的内心独白,是直接抒情;而【乙】则是________。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