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
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写出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山光鸟性________余钟磬音________
2)尾联两句运用________手法,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表现了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诗人通过欣赏幽美的景,营造了________意境,表现了淡泊的情怀和遁世绝俗的情趣。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俄顷风定云墨,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诗句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指的是________这一历史事件。
2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
3)诗中吴京安图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诗中的”“各是什么意思?
2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态度?
4.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卷帘,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 未解庄生天籁 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张偓佺:张怀民字偓佺,谪居黄州,坦然自适,在其宅西南江边筑亭,作为陶冶性情之所。苏轼贬黄州后,与张怀民心境相同,为张怀民的亭台取名黄婷婷解约快哉亭,并以此词相赠。平山堂:在今江苏扬州市瘦西湖蜀冈法静寺内,是苏轼的老师欧阳修于宋仁宗庆历年间修建。醉翁:指欧阳修。兰台公子:指战国时代楚国兰台令宋玉。宋玉陪同楚襄王游兰台之宫时,曾将风分为雄风雌风以讽谏楚王。庄生:指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天籁:《庄子·齐物论》中曾有天籁”“地籁”“人籁的议论。天籁,指自然界的声响。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知君为我新作两句,是说知道你为接待我而修建了这座亭台,亭台窗户涂抹了青和红的油漆。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B.“长记平山堂上三句,描写曾在扬州平山堂观赏过的江南山,旨在表现作者对江南生活的深深怀恋。
C.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不在快哉亭本身,其着眼点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
D.这首词把写景、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时,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世界。
2)写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并简要赏析。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关睢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兴手法,营造了一种幽静、美好的氛围。
B.“流之”“采之”“芼之分别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的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求之中的指睡着,指醒来,可见君子日日夜夜思恋之苦。
D.作为《诗经》第一篇,本诗抒发了诗人对理想对象的执着追求和强烈思念。
2)诗中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它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6.古诗阅读
从军行
[]陈羽
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释】海:湖泊
1)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从军行》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A
B
C
山中杂诗
[南朝]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塞下曲六首(其三)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7.阅读下面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春思
(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 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百舌儿:鸟名。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8.古诗阅读
山雨
[]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睛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释】离披:分散下垂、纷纷下落的样子。
1)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到了暴雨突袭后的情形,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了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满艰难阻隔。
C.“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10.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11.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儿童生活的古诗)对这首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蒹葭》可以看做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两句写景,后六句抒情。
B.第一章写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笫二章、第三章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相同,但是感情均比前章进了步。
C.“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因此他上下追寻。
D.全诗一唱三叹,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之情。
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表现了人生的无奈与爱情的虚无。
C.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
D.这首诗三次运用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12.古诗词鉴赏。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的________,下阕写梅
花的________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具体说说。
13.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马景涛主演的电视剧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卷帘,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 未解庄生天籁 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张偓佺:张怀民字偓佺,谪居黄州,坦然自适,在其宅西南江边筑亭,作为陶冶性情之所。苏轼贬黄州后,与张怀民心境相同,为张怀民的亭台取名快哉亭,并以此
词相赠。平山堂:在今江苏扬州市瘦西湖蜀冈法静寺内,是苏轼的老师欧阳修于宋仁宗庆历年间修建。醉翁:指欧阳修。兰台公子:指战国时代楚国兰台令宋玉。宋玉陪同楚襄王游兰台之宫时,曾将风分为雄风雌风以讽谏楚王。庄生:指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天籁:《庄子·齐物论》中曾有天籁”“地籁”“人籁的议论。天籁,指自然界的声响。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知君为我新作两句,是说知道你为接待我而修建了这座亭台,亭台窗户涂抹了青和红的油漆。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B.“长记平山堂上三句,描写曾在扬州平山堂观赏过的江南山,旨在表现作者对江南生活的深深怀恋。
C.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不在快哉亭本身,其着眼点是mc九局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
新年祝福四字成语
D.这首词把写景、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时,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世界。
2)写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并简要赏析。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完成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出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