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有什么表达作用?
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
3)《卖炭翁》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诗经·蒹葭》,完成后面小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爱情诗。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与想象、幻想的描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喜爱之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选文中没有直接抒情,也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来含蓄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
2)你是如何理解诗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的表达效果的?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王均瑶妻子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肖战杨紫私下恋爱是真的吗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了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满艰难阻隔。
C.“羊肉汤的做法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4.古诗阅读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选自《诗经周扬青罗志祥·魏风》)
【注释】硕:大。黍:黏米。三岁:多年。贯:供养。女,同,你。逝:誓。适彼:到那个。爰:哪里。德:感德。
1)《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种。《毛诗序》里说本诗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用的是________的手法。
陈意涵(2)本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上下章基本相同,重复中又有变化。请结合本诗内容具体分析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________”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人生态度。
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6.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句诗中连用两个字写出了什么?
2)在我国肆虐时,日本向我国捐赠了抗疫物资,在防护服包装箱上题写了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结合《无衣》全诗,分析日本捐赠方题写这一诗句想表达的意思。
3)《关雎》与《无衣》都使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7.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柳梢青
大学生评语·蒋春霖
芳草闲门,清明过了,酒滞香尘。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
东风阵阵斜曛°,任倚遍,红阑未温。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
【注释】柳梢青:词牌名。楝:暮春开花的一种树。斜曛:夕阳斜照。阑:栏杆。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的面面。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一句的妙处。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请结合诗句分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包含的思想感情。
2)全诗紧扣字来写,请结合全诗分析,卖炭翁有哪些”?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废园
(清)李葂
谁家亭院自成春,窗有莓苔案有尘。
偏是关心邻舍犬,隔墙犹吠折花人。
1)首句的“________”和次句的窗有霉苔”“________”等与标题中的字呼应。
2)诗歌的后两句似是信手拈来,却尽得题外之意。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后两句的题外之意
10.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解释以下词语:涵虚,端居。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1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颈联是被人广为传诵的名句。请自选角度,分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2.古诗阅读
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注释】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壶之法计时。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后两句所表现的情景。
2)首句且莫催三字表现了元宵之夜游人________的心理。
13.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句诗中连用两个字写出了什么?
2)在我国肆虐时,日本向我国捐赠了抗疫物资,在防护服包装箱上题写了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结合《无衣》全诗,分析日本捐赠方题写这一诗句想表达的意思。
3)《关雎》与《无衣》都使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颈联是被人广为传诵的名句。请自选角度,分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5.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对这首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蒹葭》可以看做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两句写景,后六句抒情。
B.第一章写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笫二章、第三章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相同,但是感情均比前章进了步。
C.“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因此他上下追寻。
D.全诗一唱三叹,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之情。
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表现了人生的无奈与爱情的虚无。
C.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
D.这首诗三次运用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16.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写出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山光鸟性________余钟磬音________
2)尾联两句运用________手法,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表现了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诗人通过欣赏幽美的景,营造了________意境,表现了淡泊的情怀和遁世绝俗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