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语⽂古诗⽂⾔⽂整理(超全)
⼀:古诗部分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露为霜。所谓伊⼈,在⽔⼀⽅。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中央。
蒹葭萋萋,⽩露未晞。所谓伊⼈,在⽔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中坻。
蒹葭采采,⽩露未已。所谓伊⼈,在⽔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中沚。
1.这⾸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法?有何作⽤?
①托物起兴(⽐兴⼿法),重章叠句,引出下⽂。
②描写深秋的景⾊,渲染凄清萧瑟的⽓氛,烘托主⼈公惆怅、迷茫的⼼理。
③写芦苇霜露的变化,表明时间的推移,表现主⼈公对思慕之⼈的深挚感
情和执着的追求。
2.为了见到意中⼈,主⼈公有何⾏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曲折,逆流⽽上,去寻意中⼈。
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
3、赏析“兼葭苍苍,⽩露为霜。所谓伊⼈,在⽔⼀⽅”。
以兼葭起兴,描绘了⼀幅萧瑟凄清的河畔秋⾊图:秋季的早晨,河⽔浩渺,芦苇苍苍,寒霜逼⼈。
这四句诗既交代了主⼈公追慕的对象所在的地点,⼜点明了时节和景物,渲染了凄清寂寥的⽓氛,烘托出主⼈公追求爱情的执着及与意中⼈不能相见的惆怅、迷茫。
4.这⾸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通过描写写主⼈公对意中⼈的相思之情以及可望⽽不可即的惆怅之情。表现了古代⼈民对美好幸福⽣活的⼀种追求和向往。
感情基调:忧郁、惆怅、迷茫
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君⼦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钟⿎乐之。
1. 《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写了⼀个男⼦对⼀个⼥⼦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不得的痛苦和求⽽得之的喜悦之情。表现了古代劳动⼈民对爱情的追求。
2、《关雎》⼤量运⽤了重章叠句的表达⽅式,充分表达了诗⼈细腻的思想感情,
请从诗中出⼀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
《关雎》中关关( 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 叠韵) 表现淑⼥向美丽,参差( 双声) 描绘⽔草的状态,辗转( 叠韵) 刻画出因相思⽽不能⼈眠的情状。
宣传委员竞选稿作⽤:(1 )可以充分表达诗⼈思想感情。
(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乐美。
3. 这⾸诗主要运⽤了什么艺术⼿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3 分)
运⽤⽐兴的艺术⼿法(1 分)。如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君⼦好逑”,使⼈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是君⼦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对淑⼥的思念。
爱悠悠恨悠悠是什么歌4. 孔⼦说:《关雎》乐⽽不淫,哀⽽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 分)
《关雎》是⼀篇男⼥⾔情之作(1 分)。写⼀个男⼦对⼥⼦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
喜悦⽽⼜不低俗,所谓乐⽽不淫(1 分);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想象求⽽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不伤(1 分)。
5、请赏析诗句“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反复的修辞⼿法,两个“悠”字形象写出了男⼦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对意中⼈的思念之情。
“辗转”既是双声⼜是叠韵,体现了《诗经》语⾔的韵律美。
1
三、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劳役者的悲歌,描写家⼈盼望服役在外的亲⼈回家的急切⼼情. 诗抓住天⾊将晚这⼀瞬间的感触, 以咏叹、质问,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亲⼈终⽇劳作的关切, 和对统治者的愤懑。
1、《式微)⼀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愈反复看去,愈觉其含义⽆穷”,请从修辞的⾓度对其进⾏赏析。
⽤设问⼿法,以“式微式微,胡不归?”故意发问,诗⼈采⽤⽆疑⽽故作有疑的⾃问⾃答形式,描写出主⼈公盼望服役在外的亲⼈回家的急切⼼情,表达了对亲⼈在露⽔和泥⽔中劳作的关切及对统治者的愤懑,使诗篇含蓄⽽有情致,引⼈深思,所谓“不⾔怨⽽怨⾃深矣”。
2、.请简要赏析本诗的语⾔特⾊。
本诗短短两章,重章叠句,押韵和谐,节奏感强,体现了⼀唱三叹、余味⽆穷的特⾊,写出了服劳役者的⾮⼈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愤懑;
语⾔精巧凝练,兼有长短的句式,⼯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极⼒表达出主⼈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3、.请从炼字的⾓度赏析“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的意思是昏暗。点明了时间——天⾊将晚,⽤“微”字来写天⾊的变化,描写出等待的过程。因等待⽽关注天⾊的变化,⼜因天⾊渐晚⽽⼼⽣焦虑,⾃然⽽然发问“胡不归?”,从⽽表现出主⼈公对服役在外的亲⼈归家的急切⼼情以及对亲⼈终⽇在露⽔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的关切和对统治者的愤懑
四、《⼦衿》
青青⼦衿,悠悠我⼼。纵我不往,⼦宁不嗣⾳?
青青⼦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不见,如三⽉兮。
1. 这⾸诗采⽤了怎样的叙述⼿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倒叙⼿法。
结构上,前两章具有重章叠句的特点。
2. 这⾸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句有什么含义?
写⼀个⼥⼦在城楼上等候恋⼈。可望穿秋⽔,不见⼈影。浓浓的爱意转化为惆怅与幽怨。表达⼥⼦对恋⼈的思念之情。
最后⼀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不⾄⽽⼼烦意乱,来来回回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天不见⾯,却好像分别了三个⽉那么漫长。(夸张,思念之情)
3. 这⾸诗的主旨是什么?
希望与意中⼈来往相见的感情, 表达了深沉的思念。
本诗⼿法:⼼理描写;反问;夸张;反复;
2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
海内存知⼰,天涯若⽐邻。⽆为在歧路,⼉⼥共沾⼱。
1.请⽤⾃⼰的话描述“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所展现的画⾯。
三秦之地护卫着京城长安,⽓势雄伟,从这⾥远远望去,岷江的五⼤渡⼝风烟迷蒙。
2. 赏析⾸联中的“辅”字和“望”字。
“辅”是辅佐、护卫的意思,形象⽣动的写出了三秦⼤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势宏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的京城和蜀地连在⼀起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为下⽂离别时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作铺垫。
3、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中诗⼈是怎样劝慰友⼈的?
诗⼈劝慰友⼈: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宦游他乡的⼈,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抒发送别之情,⽤两⼈处境相同,感情⼀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中显出诗⼈阔达的胸襟。
4. 试分析“海内存知⼰,天涯若⽐邻”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的原因。
①运⽤夸张、对偶的修辞,抒发了对友⼈的真挚感情和惜别之意,表现了诗⼈积极乐观的⼈⽣态度。
②本诗别具⼀格,⼀反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基调,展现友情和离别的新境界: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给⼈以积极向上的⼒量,意境开阔,志趣⾼远,故成为千古名句。
5. 怎样理解尾联“⽆为在歧路,⼉⼥共沾⼱”?
答:“⽆为”⽆须、不必,“歧路”照应送别, 慰勉友⼈不要为离别泪湿⾐⼱,⽽要⼼胸豁达,坦然⾯对。流露了作者真挚的友情、诚恳的劝勉和阔达的胸襟,使全诗⽓氛由悲凉变为豪放。
6. 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①与友⼈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态度
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湖⽔平,涵虚混太清。⽓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项是(B )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浪⾼,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了临渊羡鱼,不如退⽽结⽹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项是(C )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何晟铭的老婆
B.⼆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势。
C.三、四联以欲渡⽆⾈、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出世却⽆⼈赏识的忧愤不平。
D.这⾸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运⽤上却⼗分委婉、含蓄。
1、⾸联描绘了⼀幅怎样的画⾯?
⼋⽉秋⾼,湖⽔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天⼀⾊,浑然⼀体。景象极其雄伟壮阔。
2、品味颔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对偶,描写了云梦泽⽔汽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雄伟壮阔的景象,⽓势宏⼤。
(或:从视觉、听觉和触觉⾓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尤其是“蒸”字展⽰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撼”字衬托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势宏⼤。)
炼字⾓度: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以蒸蒸⽇上的动感,展⽰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
“撼”字是摇动的意思,笔⼒千钧,描绘了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这这两句对仗⼯整,以静衬动,描写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景象和磅礴⽓势。
3、诗歌的前两联运⽤了什么修辞⼿法?有什么作⽤?(课本p76⼩注)
夸张的修辞⼿法,描绘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宏伟景象。“平”“涵”“混”
“蒸”“撼”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天合⼀的宏伟景象,以及汹涌澎湃的
3磨的组词
磅礴⽓势。
4、颈联“欲济⽆⾈楫,端居耻圣明”赏析
⽐喻,以“欲济⽆⾈楫”⽐喻想从政⽽⽆⼈推荐,含蓄表达了⾃⼰从政的⼼愿,希望得到举荐。
5.赏析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化⽤“临渊美鱼,不如退⽽结⽹”的典故,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隐喻对仕途的向往,隐喻⾃⼰想出来做官⽽没有途径,⾔外之意是希望张丞相能助⼀臂之⼒。
6、这⾸诗主要的艺术特⾊是什么?请具体分析。(3分)
主要的艺术特⾊是运⽤了⽐兴的⼿法。诗前四句写洞庭湖,既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做铺垫。
后四句主要⽤⽐,以“⾈楫”喻引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隐喻对仕途的向往,化⽤“临渊美鱼,不如退⽽结⽹”的典故,隐含求仕之意(⾃⼰想出来做官⽽没有途径,⾔外之意是希望张丞相能助⼀臂之⼒)。
7、整⾸诗歌感情:
诗⼈借洞庭湖有感, 婉转地向张九龄表明了⾃⼰的⼼愿. 表达了诗⼈想做官⽽没⼈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希望能够出仕,⼀展才华,做⼀番事业。
梦见悬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秋⾼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童欺我⽼⽆⼒,忍能对⾯为盗贼。公然抱茅⼊⽵去,唇焦⼝燥呼不得,归来倚杖⾃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秋天漠漠向昏⿊。布衾多年冷似铁,娇⼉恶卧踏⾥裂。
床头屋漏⽆⼲处,⾬脚如⿇未断绝。⾃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厦千万间,⼤庇天下寒⼠俱欢颜!风⾬不动安如⼭。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
默写:
1、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虽⾝处穷困之境,却依
然⼼忧天下寒⼠的两句诗是:
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不仅渲染了阴沉⿊暗的⾬前景象,同时也烘托了诗⼈黯淡愁惨的⼼境。
3、概括诗⼈长期以来贫困⽣活的句⼦
是:。
小雪吃什么传统食物?4、茅飞渡江洒江郊,
5、,归来倚杖⾃叹息。
1. 诗的第⼀节是怎样描绘风⾬肆虐情景的?诗⼈为什么要作这样
的描绘?
(1)“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
“飞”“渡”“洒”“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写屋漏遇⾬、⾃⼰的的境遇之惨蓄势。
2.“⾃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表现了诗⼈怎样的⼼情?
表达了诗⼈怎样的情感?
盼⾬停、盼天亮的迫切⼼情。诗⼈从眼前的处境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飘摇中的茅屋联想到战乱频繁、
4
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诗⼈关⼼⼈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3.杜甫⼀向关⼼⼈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诗中他却⼀反常态,只写⾃⼰的个⼈遭遇?请谈你的理解。
作者通过个⼈遭遇的描写,推⼰及⼈,仍然表现出了关⼼⼈民、关⼼社会的济世情怀。
4、试从含义及作⽤两⽅⾯⽐较分析下⾯两句诗中“风⾬”的异同点。
(1)已是黄昏独⾃愁,更著风和⾬。
(2)安得⼴厦千万间,⼤庇天下寒⼠俱欢颜!风⾬不动安如⼭。(你还能想起哪些风⾬的句⼦)
含义:都是指⾃然界的风⾬,陆游笔下的“风⾬”还象征⼈⽣道路上的坎坷、挫折、困难等。
作⽤:都起到了烘托或反衬的作⽤,但烘托的内容不同:陆游以“风吹⾬打”的恶劣环境反衬梅花⾼洁、坚贞的品格;杜甫以“秋风破屋”、“屋漏偏逢连夜⾬”烘托诗⼈推⼰及⼈、关⼼民众疾苦的博⼤胸襟和崇⾼理想。
5、赏析“安得⼴厦千万间,⼤庇天下寒⼠俱欢颜,风⾬不动安如⼭!”
诗⼈推⼰及⼈,希望天下寒⼠都居“⼴厦”,能安居乐业的感情,表达诗⼈关⼼民⽣疾苦的博⼤胸襟、忧国忧民的感情。
6. 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句的理解。
诗⼈从⾃⾝体会推⼰及⼈,希望眼前能突现这样的房屋,来温暖天下寒⼠,他宁可独受茅屋,受冻⽽死,也⼼⽢情愿。表达了诗⼈舍⼰为⼈、饱览民⽣疾苦、体察⼈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6.归纳本诗主旨
通过写个⼈⽣活的不幸遭遇和思想上的痛苦,推⼰及⼈,表现了诗⼈关⼼民⽣疾苦的博⼤胸襟和舍⼰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卖炭翁⽩居易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