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2016.11|
新的电影类型的产生都需要具备其特有的生成语境,
“小镇青年电影”作为消费时代的产物正因为具备了相应的土壤而得以蓬勃发展。笔者试着为“小镇青年电影”下定义,本文的“小镇青年电影”区别于业界广义的概念(拍给小镇青年看的电影,以小镇为背景的电影,讲述小镇文化的电影),特指有着较高票房、被“小镇青年”接受并且喜爱的中国电影。
一、“小镇青年电影”的市场兴起
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从生产型社会开始向消费型
社会转变。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让
·波德里亚首先提出了“消费社会”的称谓,并揭示了消费社会的特质。消费社会中,人们所进行的不是以往的单纯的物质性和功能性消
笑笑鸭脖门费,而变为文化的、
火炬之光2怎么洗技能点心理的和意义的消费。①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形式即消费文化也来势汹汹,人们的审美心理与方式发生变化,开始热衷于影像消费。
据中国电影报报道,2016年第一季度全国电影市场共产出票房144.93亿,同比2015年的96.63亿增幅达50%,2月23日票房达到100亿元,这一数字几乎相当于2010年的国内年度总票房(101.72亿元)。另一方面,二三线及以下城
市所占电影票房日趋走高,一线城市观影人次份额则呈下滑
趋势,尤其在热门档期,小镇青年观影人次与票房份额更是
明显提升。以春节档为例,很多流动人口从一二线城市回乡,
导致了观影需求地点的转移,有消息称春节档二三线以下的
城市票房有可能会出现超越一二线城市的情况。
近几年,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使得在线购票已
成为国内观众消费电影的首选,购票便捷、购买优惠,进一步
降低了电影消费门槛。“小镇青年”的观影体可谓是应运而
生,成为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极为独特的“新观众”。他们有
文化消费能力,也有消费意愿,他们被视为中国电影新的增
量、
新的引擎。2015年的电影票房冠军影片《捉妖记》,票房高达24.39亿元,其中小镇青年对影片的票房贡献超过八成。同
时,不少影片宣传也将二三线城市作为前期市场推广的重
点,包括电影片方都会针对性地去迎合小镇青年的观影口
味。诸如《西游降魔篇》《澳门风云》《战狼》《小时代》《美人鱼》
等电影都因掐准了“小镇青年”的喜好而赚得盆满钵满。
二、小镇青年电影的特点“小镇青年”与一线城市的大众偏好不存在明显界限,
“小镇青年电影”与大众电影之间也不存在明显分界,下文
笔者就小镇青年偏爱的电影特点进行分析概述,为小镇青
年电影做一个更为清晰的界定。
(一)主题特点
在2015年底发布的《小镇青年洞察研究白皮书》中,对“小镇青年”的观影主体定位为“认脸、求刺激、追梦想”。
1.认脸———明星效应
无所谓影片内容与口碑,为自己喜爱的演员捧场。2015年7月上映的《捉妖记》狂揽24亿元人民币的票房,超越《速度与激情7》,居中国上映电影票房的第二位(仅次于《美人鱼》)。这部电影争议不断,褒贬不一,甚至有人不理解为何这样一部片子备受追捧,形成如此大的影响力。除去电影本身,
其明星阵营不可小觑,白百何、
井柏然、曾志伟、吴君如、汤唯、姚晨等演员的参演迎合了小镇青年追星的喜好。
陈雨黎2.求刺激———感官刺激
小镇青年的观影偏好侧重于娱乐消遣,所以动作、视
觉感官类电影更受追捧。对
“拳拳到肉”的动作、视觉类电影尤为敏感,小镇青年在观影过程中寻求感官上的刺激,享受视觉上的快感,如以《杀破狼》《速度与激情》为代表的电影类型深受小镇青年的追捧。
3.追梦想———励志主题
小镇青年同样热衷于观看贴合自身生活、
描写爱情向往的电影,《小时代》《何以笙箫默》《匆匆那年》《左耳》《致青春》等影片都从二线以下城市获得超过一半的电影票房。同时,《吧肿瘤君》《煎饼侠》《夏洛特烦恼》等立志奋斗题材的电影也更容易引起小镇青年的共鸣。
(二)类型特点
在电影类型中,科幻、爱情、喜剧、动作是最受欢迎的一分钟个性自我介绍
四大类型。随着城市层级的逐渐下沉,观众对科幻、动作片
的偏好度逐渐下降,而对爱情片和喜剧片的热爱程度则逐男孩别哭
渐上升,可以说一二线城市消费者爱刺激,而三四五线城
市消费者更爱笑。②
1.喜剧片和爱情片受欢迎
2015年国庆,《港囧》创造了国内票房奇迹。影片《港
囧》拍摄技法成熟、运作自如,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商业电影,其融合喜剧、惊险、奋斗、言情、感伤等多种元素为一体,极大地吸引了年轻的、新崛起的中产阶级观众。同时《何以笙箫默》《匆匆那年》《左耳》等爱情类电影对小镇青年的吸引力也比较明显。2.偏爱国产片“小镇青年”对于好莱坞这类外国明星大片并不感兴趣,相反,对于家喻户晓的中国一线明星如成龙、范冰冰、刘德华、赵薇等情有独钟。因而《十二生肖》《致青春》《一夜
惊喜》等国产大片倍受“小镇青年”的关注。
除此之外,小镇青年有着自己的观影文化。在一二线城市中,有感兴趣的电影,排片有合适的场次是观影体买票最重要的原因;而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陪伴观影”这一观影动机尤为重要,也就正好解释了“春节贺岁档”票房飞涨的原因
。业界参考
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小镇青年电影
□王贞瑾
摘要:近年来,我国电影发展态势迅猛,“小镇青年”作为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一个极为独特的体,被视为中国电影
新的增量。与此同时,“小镇青年电影”的提法随之产生。本文将视野聚焦于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小镇青年”电影,界定“小镇青年”与“小镇青年电影”的概念,分析小镇青年电影的市场;概述小镇青年电影的特点;结合消费文化的理论,总结小镇青年电影的创作,试图为以后的小镇青年电影提供参考。
关键词:消费文化;小镇青年;国产电影
13
DOI:10.19395/jki.1674-246x.2016.11.005
|RADIO &TV JOURNAL 2016.11
三、小镇青年电影的创作
从电影的本体属性出发,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观众对电影的题材和类型的偏好,结合第二部分小镇青年电影的特点,笔者试总结在消费文化背景下,符合小镇青年偏好的电影所需要的创作要素。
(一)视觉呈现
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影像消费越来越兴盛。电影凭借特殊的观影空间和逼真的画面,带给观众审美的梦幻感和偷悦感。“小镇青年”对于电影的偏好有着某种程度的共同点,即喜爱明星演员、外观时尚的青年男女、浪漫亮丽的气氛等,满足其身体消费及时尚消费。《小时代》《致青春》这类小镇青年电影便提供了很好的视觉呈现,主演在体貌特征上基本都
洋溢着绚丽风采。在消费社会中,
人们对演员有着一种向往,对其生活有着一种窥视的欲望,会不自觉地将自身价值寄托及情感期望投射在电影的文本中,从而获得反馈。③
(二)感官刺激
消费社会不断刺激着人们的欲望,如何平衡和调节大众欲望至关重要,除了借由语言、物质等方式表达以外,电影无疑是绝佳的平台。电影以其画面和声音的直观性诉诸观众的视觉和听觉,使人们获得视听享受和感官刺激。小镇青年电影需要牢牢把握住观众观影的心理需求,小镇青年的观影动机和消费习惯偏好娱乐消遣性,所以小镇青年电影可以在电影剧本的动作、视觉方面进行完善与优化,从而给予观众以感官刺激。
(三)情感宣泄
在电影欣赏的过程中,观众会沉浸在轻松的氛围中,释放现实生活中的压力与情绪,与影片产生情感共鸣,这就是为什么“小镇青年”偏爱于“追梦想”这类主题的电影。小镇
青年作为一个独特的观影体,有着自身的工作压力及生
活、
爱情的期待与困苦,所以包含对某种生活与爱情向往的青春爱情片或者立志内容题材电影更容易获得小镇青年的认同,同时喜剧成为其最受欢迎的类型也是如此,能够通过
电影来获得情感的宣泄。所以,
小镇青年电影的创作需要深谙观众审美趣味与接受特点,通过戏剧化叙事模式,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使受众获得心理抚慰及情感宣泄。
四、结语
目前,我国城镇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在新媒体不断发展、资源信息不断共享的时代,小镇青年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面对这样新兴且庞大的受众,一方面电影创作者要严格遵循电影创作规律,认清国外大片所带来的市场压力,考虑受众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又要杜绝一味地去迎合,避免只注重追求感官效果或明星效应,而忽略电影对社会价值观的引领指正作用,这样才能保持电影的生命力,促使电影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注释:
①(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
国产车品牌2000.
②亢蒙.小镇青年:电影市场的新蓝海[J].电影世界,2016(01).
③(英)劳拉·穆尔维.殷曼楟译.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系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2015级硕士生)
2016年春节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 )播出了纪录片《中国新年———世界上最大的庆典》,这部以反映中国最传统的节日———春节为主题的纪录片,以故事性的内容贯穿其中,让国内外华人观众看后备感亲切与真实。按理说,中国人是最了解春节民俗的,各大小媒体也多次跟踪报道过,却未能比得上BBC 这部纪录片的轰动效应,究其原因就在于BBC 讲故事的技巧更胜一筹。比如在首集1小时的纪录片中,讲述过境广东肇庆的返乡摩托大军的镜头只有7分钟,纪录片真实记录下滚滚的摩托车返乡大军,
第一次将独特的“铁骑”们带进全球观众的视野。节目拍摄中,两位远道而来的外国主持人除了亲历了珠三角打工体骑摩托车返乡过春节的盛况,他们还动手烹煮姜汤和热粥,亲手递给返乡人员。此外,BBC 摄制组还跟随一对骑摩托车夫妻来到广西家中做客,他们与主人围坐一桌吃火锅,其乐融融,感受着中国春节合家团圆欢欣的热闹气氛。这部外国人视角的纪录片成功之处,就在于巧妙地讲述中国故事。
反观我国的媒体,更多的只是简单报道,没有生动的故事细节,没有现场真情实感。
讲好中国故事,是各级新闻媒体的职责所在,也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早在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主题鲜明地指出,全国各级新闻媒体机构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此后多次阐释“讲好故事,事半功倍”的道理,并在《中共中央关于繁
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着重阐明了七个“以”的核心理念,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国精神为灵魂,以中国梦为时代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创新为动力,以创新生产优秀作品
为中心环节”
。其实两者之间具有一脉相承的关联,如果说讲好中国故事是前进的方向,那七个“以”则是照亮前行的灯塔,为中国故事的成功演绎提供了丰富的素养。
三年多
专论业界参考
市县级广播电视台如何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漆明明
摘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全国各级新闻媒体正在践行的一项新闻业务活动。市县级广播电视台本应最
接近基层、最接地气,但在讲好中国故事过程中常落入俗套,难以出彩。本文尝试剖析其难点症结,提出改进讲述中国故
事的方法策略:着眼于“人文关怀”、立足“关联话题”、寻“生动细节”、学会“换位思考”。
关键词:“讲故事”;新闻改革;采访报道14
DOI:10.19395/jki.1674-246x.2016.11.006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