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大全100首]古代诗歌欣赏
    1.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描写,叙事、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合作探究
    1.诵读全诗,.请给四个段落各加一个小标题?
    2.诗中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举例说明。并出文章的主旨句,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银婚多少年    3.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诗歌进行赏析?
    4.你还知道哪些具有济世胸怀的名人及他们忧国忧民的名句?
    导入:
    同学们,老师来说两句诗,大家判断一下是哪位诗人写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白
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这些诗句,体现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明确:忧国忧民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杜甫,学习他的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板书课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介绍背景
奥特曼歌    杜甫43岁时,爆发了安史之乱,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现状的诗篇,因此他的诗被称为史诗。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费尽周折,好不容易在成都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暂时结束了辗转飘零的流浪生活,到了八月,一阵秋风掀去了屋顶上的茅草,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于是他感慨万端,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为难辨字注音。
    1.检查预习情况
    (1)字词
    怒号(háo)三重(chóng)布衾(qīn)大庇(bì)突兀(wù)见此屋
    师提醒:大家诵读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字
    (2)解释下列字词:
徐璐林一
    秋高(秋深) 三重茅(几层茅草) 洒(散落) 冒(挂) 忍能(这样) 俄顷
    (一会儿) 漠漠(灰蒙蒙的) 向昏黑(渐近,将近) 衾(被子) 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何由彻(彻晓,到天亮) 寒士(贫寒) 突兀(高耸的样子) 见(同“现”)
    2.让学生齐读,并提醒学生在齐读时注意字的读音,初步感知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学生齐读完后,教师指正“俄顷”、“丧乱”、“突兀”、“见此屋”等词的正确读音。)
王思聪交95后新欢
    3.齐读之后,再让一个同学单独朗读。(学生读完,教师应肯定其能根据诗歌感情的需要处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优点。
    1.诵读全诗,.请给四个段落各加一个小标题
    (1.)设计问题④: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
    讨论明确:“秋风破屋”(板书)
    这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痛惜)你能把诗人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生齐读)(教师进一步强调朗读时要重点突出这些词语,注意体会其运用的妙处。)
    童为何抱茅?
    (2.)同学诵读第二小节,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
    讨论明确:“童抱茅”(板书)
    (3)赏析第三诗节
恍惚的意思
    诗的前三节写出了诗人的不幸遭遇和沉重悲苦的心情,让我们再齐读前三节,体会诗人的感情。(生齐读)
    过渡问题:茅屋被吹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学生回答:下雨,结果秋雨还是不请自来了,满屋漏雨,没有干爽的地方。)
    设计问题①: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
hanxiaozhu
    讨论明确:“夜雨湿屋”(长夜沾湿、屋漏难眠)(板书)。
    (4)赏析第四诗节
    设计问题①:面对这重重的不幸,诗人在漫漫长夜,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很自然引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讨论明确:“祈求广厦”(板书)
    (2)诗中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举例说明。并出文章的主旨句,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明确)诗中采用的表达方式有:①描写,如第一段“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把秋风拟人化,写出了狂风肆虐的景象。“茅飞渡江酒江郊。下者飘转沉塘拗。”描绘了茅屋为秋风摧残的惨态,再如第3段“俄顷风定云墨,秋风漠模向昏黑。”写出了接近傍晚时的凄凉,渲染烘托诗人凄惨暗淡的心境。
    ②叙事,如第二段,“南村童欺我老无力,。归来倚杖自叹息。”一个“自”字,总收一二两段,写出了诗人在茅草被抢之后的孤独、悲苦。再如第三段“布衾多年冷似铁,。长夜沾湿何由彻!”诗人从风雨飘摇的茅屋想到了国家的安危。
    ③抒情,如第四段。在前三段的叙事兼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情,情不自禁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推己及人的阔大胸襟,此句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画龙点睛,水到渠成。
    3.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诗歌进行赏析?
    设计问题①:作者是哪些词语描述秋风的威力?
    (学生很快回答出来“怒号”“卷”。)
    讨论明确:“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又运用了拟人化手法。
    “卷”字好在很形象化,有力度。
    设计问题③:后面的动词有哪些?用法有什么好处?
    讨论明确:后面还有“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画面。
    ②:看看第三段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出来赏析一下。
    讨论明确:“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破旧,很脏__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并且还破了,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体会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锤炼功夫。
    4.出文章的主旨句,这句体现了诗人怎样思想境界?
    讨论明确:主旨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多么深切的期望!它把诗人舍己为人,至
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全诗主旨所在,也是最动人,感召力最强之处。诗人的大声疾呼,正是他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流露和推己及人的人道主义宽广胸襟的展示。这是何等恢弘的气度,何等博大的襟怀,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杜甫的这首诗之所以光焰万丈,千古不朽,原因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