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习题
一、名词解释
学科课程是依据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从各门学科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不同的教学科目。
2.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体系的构成要素、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体现为一定的课程组织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
1.小学语文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隐性课程
2.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践的具体过程,称为()。
A.课程计划                        B.课程变革
C.课程实施                        D.课程采用
3. 目前,我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从开始开设。
  A.小学一年级    B.小学二年级
C.小学三年级    D.小学四年级
4. 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具有这种课程取向的课程类型称为()。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经验课程                        D.学科课程
5. 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领域”和()。
A.技能领域                        B.社会性领域
C.情感领域                        D.语言领域
6.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C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7. 真正的课程是老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变革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这是课程实施的()。
A.拒绝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忠实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8. 课程计划的核心内容是)。
A.课程设置赞美母亲的句子    B.课程实施建议  C.课程标准  D. 学年学时安排
三、多项选择题
1. 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 ( CD      )
A.家庭课程    B.校外课程    C.地方课程      D.学校课程  E. 社会课程
2.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 ABCDE    )
A.教科书  B.活动指导书    C.参考书      D.讲义      E.讲授提纲雾霾城市
3. 课程计划的组成部分主要有( BCD  )。
A.课程内容  B.课程设置    C.课程开设顺序      D.学年学时安排  E.实施建议
4. 课程目标取向主要有(ABCD    )。
A.普遍性目标  B.行为性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E.技能性目标
5. 下列课程中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BCD 
A.数学    B.品德与社会    C.综合实践活动    D.科学      E.英语
四、判断正误
模特刘雯1. 课程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学生应该学习的所有教科书。
2. 现代课程大多数为纯粹的分科课程。
3. 我国中小学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4. 课程实施的核心是教材编写。
5. 斯坦豪斯是课程开发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
五、分析说明
1.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多次提到综合课程问题。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
合性和选择性。”“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请结合实际分析在我国为什么要倡导综合课程?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应怎样落实综合课程。
1. 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它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就一门学科而言,注重联系儿童经验和生活实际;就不同学科而言,提倡和追求彼此关联,相互补充。新课程结构重视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第二,设置综合课程。设置综合课程是课程结构综合性的集中体现。本次课程改革不仅开设了与分科课程相对应的综合课程,而且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这也就是说,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在学校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是随着学校教育层次的变化而变化的。在低年级的课程结构中,综合课程要明显超出分科课程。随着年级的增高,综合课程在课程结构中所占比重逐渐降
低,而分科课程所占比重则逐渐提高,并最终超出综合课程。对课程结构进行这样的调整,不仅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也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师资队伍的状况。正是考虑到各地的实际情况和师资条件,本次课程结构调整制定了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并存的“自助餐”式的课程计划,供各地选择。在“综合型”的课程计划中,原有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被整合为科学,历史、地理被整合为历史与社会,美术、音乐被整合为艺术,这三个科目皆属于综合课程的范畴;此外,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高度整合的综合课程在课程计划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从实践层面讲,实施综合课程一定要以综合的观念为指导,真正发挥综合课程的价值和作用。
  第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落实综合课程的策略:第一,加强教师培训,培养他们的综合课程理念以及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第二,强化管理;第三,加强综合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六、判断说明
1. 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是针对某一学科的一个刚要性文件,涉及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等。不同点是课程标准有弹性,而教学大纲缺乏弹性;课程标准规定基本要求,教学大纲则规定最高要求
七、简答题
易烊千玺的女朋友是谁 长什么样
1. 简述学科课程的内涵及其优缺点。
学科课程论认为,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有关科学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组成不同学科,分科进行教学,每门学科的教材要根据科学的系统性,连贯性进行编制。教师必须严格地按每门学科的逻辑体系来组织教学。
特点: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与准备;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强调训练的价值。
优点: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便于学生经常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缺点:完全从成人的需要出发,不重视甚至忽视儿童的举和需要。
2.简述泰勒原理的基本观点。
四个基本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学校应该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些目标;这些经验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组织;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课程目标的确定有三个来源、二道过滤网。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是:学习者本身、当代校外社会生活和学科专家的建议。二道过滤网,一是哲学的,二是心理学的。
3. 简述综合课程的内涵及其优点。
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相对应,综合课程是一种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强调不同学科的相互整合。综合课程有助于学生综合地认识事物;有助于减轻学生负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我国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
车子被划1.第一,倡导全人教育。也就是说,学习是儿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在学校里生活,不仅仅是读书,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该是幸福的、充满阳光的;学生在学校里不仅仅是为了得到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部分,需要整个人的发展。教师在学校
里也不仅仅是教书,而是“教人”,借助某一门学科,“教”一个完整的、有着独一无二的生命的人。
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课程功能的改变就要求课程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独立,纵向持续,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需要根据新的功能要求,进行调整。如处理好分科与综合,持续与均衡,选修和必修的关系,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与选择性。
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第四,倡导建构性学习,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课本、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观念。如何折玫瑰花
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评价主要是为了发现问题、改正问题,而不是为了评等、排名。建立评价项目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又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突出评价对改进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的功能,改变课程评价方式过分偏重知识记忆与纸笔考试的现象,以及过于强调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
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课程权力重新分配,重新明确三级课程管理机构的职责,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