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二. 生产运作职能
企业的运行有三大基本职能:.生产运作 、理财、营销
三. 生产运作管理六要素:人员,工厂、流程、工作方法、生产控制,生产计划
四. 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生产运作要素是通过称之为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来起作用的。
五.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目标
提高质量—产品的设计质量、制造质量和服务质量;确保交货时间期—适时适量生产;减少在制品占有量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产品价格为顾客接受,又为企业带来利润;增加服务—提供附加和周边服务(增值服务)
六. 制造业生产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
按基本工艺特点分类:流程型,离散型(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
按产品定位策略分类:根据 产品需求特征可以分为:备货生产MTS,订货生产MTO(组装生产。设计生产)
按生产批量和标准化程度分类:大量生产,单件生产,成批生产
七 服务业的特征
服务的无形性,不可触性 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性 不可储存性
顾客在服务过程中参与 劳力密集形 开放性
八 制造业与服务业运作管理特点的比较
a) 运营的基本组织方式不同
制造业: 产品为中心,控制对象生产进度、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服务业:人为中心,需求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服务过程中也会因服务人员或顾客的随机性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b) 产品和运营系统的设计方式不同
制造业:产品和生产系统可分别设计;服务业:提供系统是服务本身的组成部分
c)库存在调节供需矛盾中的作用不同
制造业:库存可以创造时间价值;服务业:无法用库存来保存服务能力
d) 顾客在运营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制造业:封闭生产,顾客一般不介入;
服务业:顾客参与服务过程中,起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王健林是谁女婿e)不同职能之间的界限划分不同
制造业:产品生产与销售是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活动,职能划分明显
服务业: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同时发生
f) 需求地点的相关特性
制造业:生产地点集中;服务业:方便顾客,服务设施应尽量靠近顾客
g) 无形性的相关影响
制造业:评价标准统一;服务业:不太容易用专利保护自己,评价标准受顾客的个人偏好影响,难于客观评价
九 生产过程的概念
a) 生产过程由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组成
十. 生产过程的要素结构
物流过程 信息流过程 资金流过程
十一. 生产过程的功能结构
基本生产过程
与企业产品实体形成直接有关的生产过程
辅助生产过程
为保证基本生产过程的实现而必须的过程 (工具、动力等)
附属生产过程
利用企业生产主导产品的边角余料、其他资源、技术能力等生产市场所需要的,并不属于企业专业方向的产品的过程段组词
外包
十二 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生产过程的平行性 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生产过程的均衡性 生产过程组织的准时性 生产过程组织的柔性
生产运作管理的作用与意义
十三 现代企业所处的环境特征
1. 市场需求 从大批量生产方式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转化
2. 技术 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网络技术等
3. 竞争 4.全球化
十四 现代生产运作管理的新特征
1. 生产运作管理的涵盖范围越来越大2. 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方式成为主流
3. 信息技术已成为生产运作系统控制和生产与运作管理的重要手段
4. 全球生产运作管理成为新热点 5. 供应链管理 6. 绿生产
第2章
一 全球竞争环境的变化
1. 市场竞争国际化 2. 全球制造 3. 信息技术的应用
4. 制造资源短缺 5. 生态平衡与资源保护
二 生产运作战略的含义
战略—“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谋划”
生产运作战略—在企业经营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决定选择什么样的生产系统,确定何种管理方式和生产运作活动来达到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
生产运作战略就是决定企业:
✓ 产品/服务、生产过程、生产方法、制造资源、质量、成本、生产周期、生产计划、物流模式等行动方案的选择
三 生产运作战略的主要内容:1. 产品或服务的选择 2. 厂址选择 3. 产品樊胜美最后和谁在一起了/服务——流程矩阵4. 物流系统规划与布置
四 制定生产运作战略的影响因素
企业的经营战略及市场定位
企业运作资源要素的影响
企业自身的能力:1. 生产流程方式 2. 供应链网络
企业“外包—自营”决策恩格尔系数在多少为小康水平
市场竞争绩效目标的影响 1. 成本 2. 质量 3. 可靠性 4. 柔性
技术进步:1. 有可能直接促进新产品、新服务的诞生
2. 有可能采用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方法生产和服务
五 制定生产运作战略的基点
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构成及市场竞争战略确定其运作战略的优先权可称之为制作运作战略的出发点,或称基点
基于成本的竞争战略 基于质量的竞争战略
基于柔性的竞争战略 (1. 产品品种多样性 2. 生产过程多样性 3. 能力需求不平衡 4. 不确定性因素多 5. 生产计划与控制难度大)
基于成本的竞争战略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
基于生产集成化的竞争战略(1. 综向一体化 2. 横向一体化)混合集成模式
基于时间竞争的战略
六 生产流程分类
按产品组织的生产流程—对象专业化形式
✓ 实际就是以产品(或顾客)为对象,按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要求,组织生产运作资源,形成流水般的连续生产。
万茜李佳航✓ 加工某一产品所需的不同设备按加工顺序分别排列,使该产品的大部分或全部加工步骤都能够在该生产单位完成。
✓ 不同产品独占其所需的资源,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流向简单、直接,但某些工序必须重复设置。
按加工组织的生产流程路线—工艺专业化形式
1. 以工艺为中心组织设备、人员等生产运作资源,为每一工序提供工作场地。2. 每一个工序担当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某一特定功能,为完成该功能所需的同类设备、同类型工种的人员集中在该场地,从事工艺方法相同或相似的工作。
按项目组织的生产流程:1. 每一项任务基本上都没有重复。2. 对每一个新项目,都按其所具有的特定工艺或作业环节来组织生产流程
七 工艺专业化形优点:
产品制造顺序可以有一定的弹性,从而对品种变换有较好的适应性;
有利于充分利用设备和工人的工作时间;
便于进行工艺管理,有利于同类技术交流和技术支援,有利于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
八 工艺专业化形缺点:
在某些工序,不同产品(顾客)有时会争夺有限的资源;
生产过程连续性差,交叉运输和迂回运输多,物流效率低;
在制品库存量大,停放时间长,生产周期长,占用资金大;
生产联系复杂,管理工作复杂。
九 影响生产流程设计的主要因素:1. 产品/服务需求性质 2. 自制—外购决策
3. 生产柔性 4. 产品/服务质量水平 5. 接触顾客的程度
十 单一品种一批零件的移动方式
零件三种移动方式的优缺点
比较因素 | 顺序移动 | 平行移动 | 平行顺序移动 |
加工周期 | 长 | 短 | 中 |
移动次数 | 少 | 多 | 中 |
设备效率 | 好 | 差 | 好 |
组织管理 | 简单 | 中 | 复杂 |
第 3 章 产品/服务设计和技术选择
一、产品设计过程
1.产品构思 2.可行性研究(市场条件、生产运作条件、财务条件) 3.产品结构设计(结构、材料、功能、性能) 4.工艺设计(工艺路线、工夹具设计) 5.产品制造
二、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组织方法
1. 串行的产品开发过程存在的问题:
1.各下游开发部门所具有的知识难以加入早期设计
2.各部门对其他部门的要求和能力缺乏理解,目标和评价标准的差异和矛盾降低了产品整体开 发过程的效率
2. 并行的产品设计方法:
定义:并行工程是指从产品开发的初始阶段,就由开发设计人员、工艺技术人员、质量控制人员、制造者,有时甚至协作厂家、用户代表共同工作,各项工作同时并进
3. 并行设计特点
1) 产品设计的各阶段是一个递阶、渐进的连续过程。
2) 产品设计过程和产品信息模型经历着从定性到定量、从模糊到清晰的渐进演化过程。
3) 产品设计过程和工艺设计过程不是顺序进行而是并行展开,同时进行
三、二维与三维并行工程的比较
比较内容 | 二维并行工程 | 三维并行工程 |
决策内容 | 产品设计 制造流程设计 | 产品设计 流程设计 链设计 制造 |
绩效 | 竞争资格要素:成本与质量 竞争赢得要素:产品上市时间 | 竞争资格要素:成本与质量 竞争赢得要素:产品上市时间、供应链响应时间、个性化定制能力 |
参与范围 | 企业内的不同职能部门 设计、工程、制造、财务等 | 企业内的不同职能部门、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 |
信息交流网络 | 垂直信息交流 职能部门间的水平信息交流 | 垂直信息交流 职能部门间的水平信息交流 企业之间的外部信息交流 |
四 并行工程技术
虚拟设计;产品数据管理;产品系列化,通用化;减少变化的方案
五、产品设计与制造工艺设计的结合—DFM
• 胜利车祸DFM(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把产品设计作为产品制造工艺设计的第一步,产品设计必须从“易于制造”“经济地制造”的角度出发。→“易于装配”
• DFM的基本原则
使产品的零部件数量尽量少 进行模块化设计
尽量使一种零件有多种用途 尽量使用标准件
尽量使操作简单化 使零件具有可替代性
尽量使装配流程简单化 使用可重复、易懂的工艺流程
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PDM)
管理所有与产品有关的信息和所有与产品有关的过程
产品系列化、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
减少变化的方案—变产品的多品种 为零部件的少变化,
六、装配设计(design for assembly, DFA)
DFA提供了一种根据装配方法和所需装配时间来分类的通用零部件产品目录,这种目录可以帮助设计者在不妨碍产品性能的情况下,尽量选用易于装配的通用零部件。
DFA给出装配指导原则:
手动还是自动装配、如何避免零部件运送工位的混淆和错位、如何简化装配操作、如何选择最不易出错的装配顺序等。
DFA还包括一种“装配线评价方法”用“点数”来评价装配操作的程度,如何超出预定的点数,重新设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