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官名简释(上)
“官”是人类社会从蒙昧走向开化后的产物,具有极强的阶级性和越来越严密的等级规则,说白了,“官”就是国家机器的各种管理操纵人员。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官”是区别于奴隶和平民,并具有高贵身份和显赫地位的特权阶层。在进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里,虽然大家提倡人无高低贵贱之分一律平等,但是“官”的特权以及高贵身份和显赫地位,还或多或少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不过我们应该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官”的身份和地位将越来越平民化,而“官”的服务义务必将更加明显、管理职能必将更加完善。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上看,“官”虽然是时代的产物,其性质和职能要受时代的制约,但须知,从某种意义上说,“官”是可以反过来影响,甚至改变时代特和进程的。因此探讨和研究历代官制、官名等方面的发展史,实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几千年来,我国各代设官置吏,名称繁多,按现代汉语的意境来看,有些官名还真有些稀奇古怪,究其原因,大约是时代变迁和文化沉积的结果。三代以前的黄帝、帝颛顼、帝喾、帝尧、虞舜时代,实际上就是我国历史上非信史的历史传说时代,亦即为恩格斯称之为的英雄时代。这个时代大致上是我国从原始部落社会向阶级社会过度的阶段,还没有产生国家机器,
所以也就似乎没有“官”这个概念,因此,下面仅就三代以来的一些比较常见的官名作简要解释。
(一)
  “官”,《说文解字》解释为“吏事君也”, 有以“宀(mián交覆深屋也)”覆众、治众的意思,它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古代百官的通称。汉以后始称地位低微的官员为吏,秩四百石至二百石为长吏;百石以下至斗食佐史为少吏。明清则称各衙署无俸禄而供事于官的房吏书办为吏。
尹  《说文解字》解释为:“(尹)治也,从又、丿,握事者也。”《书·顾命》:“成王将崩,……乃同召太保爽、……百尹、御事。” 古代通称官为尹,三代时尹为辅弼之官,楚有令尹、箴尹,汉有京兆尹,元代府州县长官亦称尹。
作册  据甲骨卜辞记载,商代已有作册的官名,西周时称作册内史、作命内史、内史,长官称内史尹、作册尹或单称尹氏。掌管祭祀时奉王册命以告神、册命诸侯卿大夫和著作简册。
  据甲骨卜辞记载,开始商代驻都外武官称“史”,后来成为王左右掌握祭祀和记录言行事件的史官,亦即作册。西周时有太史、内史,春秋时也有称外史、左史、南史的。
  商代的一种官名。据甲骨卜辞记载分析,大约掌管马师,负责征伐和畋猎,分左、中、右三队,每队百人,后代的司马官名或许由此衍生而出。
亚  商周时代的一种官名,负责征伐和畋猎。《书·顾命》:“亚旅师氏。”《诗·周颂·载芟》:
“侯亚侯旅。”
  据甲骨卜辞记载,商代掌射的官名称“射”。百人为小队,称“百射”或“射百”;三百人称“三百射”或“射三百”。
  据甲骨卜辞记载,商代督率“族”、“众”守边和征伐的官名称“戍”。另外边地的营垒和城堡也称戍。
小史  《周礼》,春官的属官有小史,掌管邦国的志记谱系。后来也称官府小吏为小史。另外古人也有称侍童为小史的。
小臣    《周礼》,夏官的属官有小臣,负责协助太仆赞礼、应对王命、王出入时为前驱等事宜。另外也负责奉王命占卜、祭祀、畋猎和征伐等。
小耤臣    据甲骨文记载,商代设有小耤臣掌管农事。
卿士   据甲骨卜辞记载,商周设有执掌国家政事的官署“卿士寮”,其长官称卿士、卿事或卿史。西周时卿士有左右之分。
太史    商、周、春秋时置官署太史寮,设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撰史书,兼管典籍、祭祀、天文历法等,地位较高。秦、汉设太史令,地位渐低。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不再掌管修史。明清两代翰林亦有太史之称。
左史、右史    周代史官有左右之分,左史记行,右史记言。一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左史又称大史,右史又称内史。
三事    西周有常伯、常任、准人三种官名,合称“三事大夫”。常伯也称牧,是掌管民政的地方官;常任也称任人,负责选拔官吏;准人也称准夫,掌管司法事宜。一说三事是指司徒、司马、司空。
司徒    “司徒”,金文中写作“司土”。西周、春秋设司徒(司土)管理人民和土地,负责征发徒役,有林、虞、牧等属官。西汉哀帝时改称丞相为大司徒,东汉时改称大司徒为司徒。
司马    西周时设置司马掌管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时沿用。汉武帝时改称太尉为大司马,后来大司马成为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为小司马。另外,汉代大将军营每部置司马一名;魏、晋南北朝,司马均为军府之官,在将军之下综理一府之事并参与军事计划;隋、唐时,司马兼为郡官;明清时也称府同知为司马。
司空    西周、春秋、战国时设置司空,金文作司工,掌管工程。宋国因武公名司空,遂改司空为司城。西汉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后来大司空成为工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小司空。
司事    《左传·昭公十七年》:“鹘鸠氏,司事也”。孔颖达疏:“司事谓营造之事。”《国语·周语上》:“稷以告王曰:'史帅阳官,以命我司事’。”韦昭注:“司事,主农事官也”。
司虣    虣,古“暴”字。《周礼》,地官司市的属官有司虣,负责维持社会治安,禁止等不法行为。
司稼    《周礼》,地官司徒的属官有司稼,负责巡视稼穑,辨析谷种及其所适宜种植的土地。
司寇    西周、春秋、战国时设置司寇,掌管刑狱,为六卿之一。春秋时陈、楚等国称司寇为司败。 后来大司寇成为刑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小司寇。程少商
司士    商代五官之一;《周礼》,夏官的属官有司士,掌管臣的爵禄;北齐各郡设司士参军,掌工役;唐代州设司士参军,县设司士,掌工役。
司成     即大司成,掌管教育国子,相当于汉以后的国子监祭酒。唐高宗时一度改国子监为司成馆,祭酒为大司成。后来大司成成为国子监祭酒的别称。
师氏    《周礼》,地官的属官有师氏,一为负责教育贵族子弟者;二为守卫王门和率师征伐的武官。
佟丽娅调侃刘昊然宗伯    《周礼》,春官为宗伯,春秋时期沿用,掌管宗庙祭祀等礼仪。
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    西周时太师、太傅、太保为王的辅弼之官,秦废,汉代重置。其后,历代多以太师与太傅、太保同称三公作为高官加衔,以示恩宠。以后历代大多设太子太师作为辅导太子的官,同时并行设置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合称三师;另外设置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合称三少。
    师氏的简称。太师的简称。
宰、太宰    商代设置的掌管王室家务和家奴的官,西周、春秋沿用,多称太宰。另外,卿大夫的家臣和卿大夫私邑的长官也称宰。明清两代,太宰往往用作吏部尚书的别称。
冢宰    周代设冢宰为六卿之首。亦称大宰。后来冢宰成为吏部尚书的别称。
膳夫    《周礼》,天官司徒的属官有膳夫,掌管王的食饮膳羞。
后稷    西周时设置,掌管农事,属官有农正、农师等。
    金文作“吴”,西周掌管山泽的官。春秋、战国时或称虞人。
姜子牙破票房纪录
    商代设置的掌管百工的官。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全文   古代掌管百工的官。古代乐官,指乐师、乐人。
工师    春秋时齐、鲁等国设置的掌管百工和手工业的官,其辅佐称佐或丞,战国时各国沿置。
工正幼儿园教师节贺卡祝福语大全    春秋时齐、鲁、宋、楚等国设置的掌管百工和手工业的官,楚国有时称工尹。
相、相国、宰相、丞相    春秋时期,齐景公设左右相;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传少子何为王,以肥义为相国,后各国先后设相国或相邦,为百官之长。相、相国到后世又称宰相或丞相。汉代以后,宰相、丞相的名称改来改去,所以宰相、丞相往往用作大司徒、尚书令、左右仆射、参知政事、同平章事、阁臣、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实际任宰相、丞相者的尊称。
    即军尉,春秋时期,晋国在上、中、下三军设尉;战国时期,赵国设有中尉;各国在将军下设有国尉、都尉;秦代以后有些朝代设有太尉,郡有郡尉,县有县尉。
礼貌待人的谚语或格言庶长    春秋时期秦国设庶长掌握军政大权,相当于列国的卿。有左庶长、右庶长、驷车庶长、大庶长之分。
令尹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令尹掌握军政大权,相当于各国的相、相国或丞相。
柱国    战国时期楚国设置柱国保卫国都,后来成为最高武官,地位仅次于令尹,也称上柱国。其后,北魏设柱国大将军,西魏设八柱国,北周增设上柱国大将军,隋设上柱国及柱国以酬功勋,唐以后用作官员的勋位号,清代废止。
三闾大夫    战国时期楚国设置三闾大夫,掌管昭、屈、景三姓贵族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