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著名诗人简介1
1、 屈原(前340-278年,生卒年尚有争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因当年为屈原逝世2230周年,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本为楚国重臣,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此时屈原受靳尚等人排挤,逐渐被楚怀王疏远。怀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后来曾经被召返。怀王三十年,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执意入秦,被扣留,后来客死秦国。楚顷襄王即位后昏庸无道,再次驱逐屈原。屈原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带。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于同年农历五月初五写下《哀郢》,之后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
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据闻一多考证在屈原投江之前,吴越一带已有端午节存在,但从屈原2200多年前逝世一直到今天,中国社会主流所公认的一直是端午节祭祀屈原。王莎莎老公照片
屈原作为诗人,是楚辞的代表作家。留下了《离骚》、《天问》等二十多篇著名诗篇。
2、曹操(155年-220315日),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東漢末年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其父親曹嵩原是夏侯氏的後裔,後來成為中常侍大長秋曹騰的養子。曹操文武雙全,《魏略》說他「才力絕人,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嘗於南皮,一日射雉獲六十三」。《三國誌》說他「才武絕人」。
公元175年舉孝廉,任洛陽部尉。公元177年任丘頓令,公元179年娶卞氏為妻,公元180年升為議郎。公元184年,在東漢王朝鎮壓黃巾軍起義的戰爭中起家,任騎都尉。由於鎮壓起義軍有功,升任濟南相。後歷任東郡太守、都尉、典軍校尉等職。公元189年行刺大臣董卓不遂,逃亡。
公元192年,正式組建自己的軍事集團「青州兵」,公元196年率軍進駐京城洛陽,「挾天子以令諸侯」。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間,經官渡之戰等戰役,打敗袁紹和其他割據軍閥,統一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於赤壁之戰中敗於孫權和劉備聯軍,從此形成中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割據的局面。
公元213年,曹操進爵魏王,用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稱警蹕。他名義上還為漢臣,但權傾朝野,實際上已是皇帝。
曹操死於公元220315日,終年六十六歲。
公元221年長子曹丕立魏代漢,追尊曹操為魏武帝。他是魏的奠基人。著有《孫子略解》、《兵書解要》等軍事著作和《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詩編。
史書評論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
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裡面,表現出明顯的貶曹。但後世學者認為,這是有意的歪曲事實,並沒有正確評價曹操。曹操唯才是用,軍事上靈活多變。他對東漢末年中國北方的統一,生產的恢復有著重大貢獻。身為詩人的他,其詩歌勢力渾厚,胸懷廣大。
曹操詩風
曹操的詩歌,極受樂府影響,現存的詩歌全是樂府歌辭。這些詩歌雖用樂府舊題,卻不因襲古人詩意,自闢新蹊﹐不受束縛,卻又繼承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輓歌,曹操卻以之憫時悼亂。《步出東門行》原是感嘆人生無常,須及時行樂的曲調,曹操卻以之抒述一統天下的抱負及北徵歸來所見的壯景。可見曹操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歌,開啟了建安文學的新風,亦影響了後來杜甫白居易等之文風。
曹操詩的內容大致有三:反映漢末動亂的現實、統一天下的理想和頑強的進取精神、以及抒發憂思難忘的消極情緒。
漢末大亂,曹操又南征北討,接觸的社會面非常廣大,故多有親身經驗和體會如《蒿里行》謂漢末戰亂的慘象,見百姓悲慘之餘又見詩人傷時憫亂的感情。故後人謂曹操樂府「漢末實錄,真詩史也」。
曹操生於官宦,對天下具有野心,故懷有統一之雄圖,《短歌行》有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可資明證。其進取之心亦可見出,如《龜雖壽》言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言己雖至晚年仍不棄雄心壯志。
一代裊雄,縱風光一世,亦有星落殞滅之時。曹操對此也感到無能為力,只有作詩感嘆,無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傷,《秋胡行》之低沈情緒,《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見他的消極情緒。
曹操的詩歌形式是十分創新的。他尤擅寫五言體和四言體。《蒿里行》原是雜言,曹操卻以五言重寫,非常成功。四言詩方面,本自《詩經》之後已見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卻繼承了《國風》和《小雅》的傳統,反映現實,抒發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門行》等均是四言詩之佳作,使四言詩重生而再放異彩。曹操詩文辭簡樸,直抒襟懷,慷慨悲涼而沉鬱雄健,華美辭藻並不常見,惟形象鮮明,如《觀滄海》一詩:「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寥寥數筆,即能以遼闊的滄海景象,表現詩人的胸襟,不加潤飾。
3、曹丕(王之夏187--226年)字子桓,曹操次子(曹操的长子是早逝于宛的曹昂,而与卞氏的所生的长子是曹丕),魏文帝。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任为魏王,而汉室早在曹操时就已经名存实亡。曹丕一上任,法令一新,威逼汉献帝,之后废掉汉献帝称帝,建立魏。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批评,皆有成就。与其父,曹操,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
4、曹植(192--232年),字子建,东汉时的沛国谯(现在的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操正室卞氏所生,曹丕之弟。曹操与卞氏的第三子,汉末、三国时期著名诗人。其才为兄曹丕所嫉,屡欲杀之,被母阻,方得免。他的作品百余篇,绝大部分是五言诗,被后人收进陈思王集里;其作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建安文学的成就和特。曹植曾被封陈王,死后谥号,所以又称陈思王。今中国北部山东省东阿县城南20公里处的鱼山西麓有曹植墓。
5、王粲(177年--217年),字仲宣,东汉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擅长辞赋,为建安七子之一,被誉为〝七子之冠冕〞。有一次和友人同行,停下来读路边碑文,友人问他能背诵吗?王粲说:可以。当即表演,一字不差。又有一次,王粲看人下棋,棋局被人碰乱了,王粲凭记忆著记忆,把棋子重新摆好。下棋的人不信,以为他乱排,用手巾帕盖在棋盘上,请王粲在另一个棋盘上重摆一遍。王粲摆出来后,吓坏所有的人,一模一样,一个子都没错。实在很邪门。
6、蔡琰(177-?),字文姬(一作昭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乃蔡邕之女,三国时期著名女诗人。初嫁卫仲道,夫亡而无子,回归母家。后为董卓部将所虏,十二年流落匈奴,嫁南匈奴左贤王,生二子。建安十二年,曹操遣使以重金赎回,再嫁陈留董祀。
传世有《悲愤诗》二篇,一为五言,一为,以及《胡笳十八拍》一篇。
7、阮籍(210年出生于陈留,立夏节气祝福语263年逝世),字嗣宗,是中国三国时期魏的诗人。
阮籍的父亲阮瑀曾任曹魏丞相。阮籍崇尚道教,他本人以潇洒和不拘礼节而出名。他常常待在家里读书,数月不出,或者出游,数月不归。此外他嗜酒成性,往往大醉。
阮籍做人非常小心,曹爽召他为参军,但他报病不出。后来曹爽被杀,司马懿召他为从事中郎,封关内侯。司马懿死后司马师继续用他为从事中郎。为了防止不测,阮籍尽量避免发表任何有关政事的评论,往往他也以酒醉来推脱发表任何见解的义务。司马昭想让阮籍的女儿作为司马炎的王妃,阮籍为了避免这场婚事,醉60天,别人无法与他通话,最后司马昭取消了这个打算。司马昭派钟会问阮籍对世事的看法,来试探他,但阮籍总是大醉,无法发表任何看法。
司马昭想进为晋王,但假意推脱,他的士僚们就让阮籍写一篇《劝进文》,阮籍不愿,又采取了喝酒大醉的手段来推脱,但最后被逼迫得没有办法,立地写了一篇《劝进文》,连改都没有改,而且文辞清壮,当时被非常看重。即使他往往冲撞其他官僚,他因此受到司马昭的保护。
阮籍所著的80多篇《咏怀诗》尤为著名,流传至今。
8、嵇康(223改革开放的性质-263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县)人,三国时期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乃竹林七贤之一。少年丧父,家贫而勤学。曾任中散大夫。由于康不满专权的司马氏,后被司马昭杀害。其作品主要是诗歌和散文。诗今存50余首,以四言为多,其中代表作有《赠秀才入军》18首。散文中尤以论说文见长,今存说文9篇,代表作为《与山巨源绝交书》。另书信2篇。后人有辑《嵇中散集》。
王星越9、陆机(261-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上海松江)人,西晋文学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故世称陆平原。其祖父陆逊曾任东吴丞相,父陆抗东吴大司马。父抗死,时陆机14岁,与其弟分领父兵,为牙门将。20岁时,吴亡,与其弟隐退故里,十年闭门勤学。晋武帝太康十年(289年),陆机和陆云来到京城洛阳拜访太常张华。张华颂之,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
陆机被誉为太康之英。流传下来的诗,共104首,大多为乐府诗和拟古诗。代表作有《君子行》、《长安有狭邪行》、《赴洛道中作》等。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篇》评其诗云:
陆机才欲窥深,辞务索广,故思能入巧,而不制繁。赋今存27篇。散文中,除了著名的《辨亡论》,代表作还有《吊魏武帝文》。其文音律谐美,讲求对偶,典故很多,开创了骈文的先河。明朝张溥赞之:好听的游戏名字男唯美北海以后,一人而已。另外,陆机在史学方面也有建树,曾著《晋纪》四卷,《吴书》(未成)、《洛阳记》一卷等。南宋徐民臆发现遗文10卷,与陆云集合辑为《晋二俊文集》。明朝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有《陆平原集》。
10、潘岳(247-300年),字安仁,蒙阳中牟(今河南)人,西晋文学家。任司空掾、太尉掾、河阳县令、怀县令、太傅府主薄等职。死于八王之乱,罪夷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