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里一共有多少个姓
百家姓里一共有多少个姓
要说这《百家姓》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最少也能背得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据说,《百家姓》离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先生所编撰的当初只是供读私塾的孩子用的初级课本。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篇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与诵读和记忆,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明代人李诩则地说:“必宋人所编也”。清朝康熙年间王相(王晋升)根据王明清的说法,认为是“宋初钱塘老儒所作”。虽然妄想的说法比前人明确,但仍未能指出《百家姓》的作者是谁,这可能是一个永远也无法解开的谜。
《百家姓》到现在已经有了许多不同的版本,最常见的版本记有单姓446个,双字复姓61个,共计507 个姓,可见,《百家姓》名不符实,记的远远不止一百个姓。这本书四字一行,八字一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因此年纪大一些的人还能背得下来。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秋日小雨》诗中提到了《百家姓》,诗人在注释中指明写作的灵感竟是来自《百家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百家姓》早在陆游生活的南宋已经广为人知了。目前发
现最早的印刷本《百家姓》是元朝的,它根据汉字和蒙古字的语音、笔画对应而成。大家现在熟知的《百家姓》是明朝的产物。清朝版本的《百家姓》还附有图画,除了记录历史名人的名字及其所属家族外,旁边还有人物图像。《百家姓》不仅只在汉族中广为流传,还有少数民族文字的译本。由此可见百家姓的深远影响程度。
《百家姓》的排列体现了封建帝王的专制,以后各朝代为此目的都对《百家姓》的排列进行过修改。各朝都把皇帝的姓排列在首位,惟有清朝康熙年间的《御制百家姓》以孔子的姓为首。早在唐太宗的时候吏部尚书高士廉就把民间的“姓”收集记录下来,写成了一本《氏族志》,这本书被颁行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做官或通婚结亲的依据。宋代人郑樵所著的《通志》,收录了两千多个姓。元代马端临所著《文献通考》则收录了3736个姓。明代吴沈所著《千家姓》收录了1968个姓。 非诚勿扰骆琦结婚照
中国人到底有多少姓氏,没有统一的说法,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准确说法。
古往今来,中国人一共使用过多少个姓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副研究员经过多年的收集和研究,发现中国人古今姓氏已超过22000个。这22000个姓氏包括少数民族的汉译姓氏。比如蒙古族、满族、藏族以及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古今姓氏,这4个民
族的汉译姓氏,总数至少在4000个以上。随著时代的变迁,不少姓氏已经消失,据袁义达先生介绍,消失的姓氏除了汉族中的复姓外,最主要的是少数民族的汉译多字姓。比如满洲八旗姓图克坦氏,最初来自北宋时期金国女真人姓徒单氏,到清朝初期,这一族人几乎都改姓杜姓,成为东北地区杜姓的重要组成部分,至於徒单氏和图克坦氏则已经没人使用了。因为中国姓氏远非几百个,宋朝时已有了《千家编》。明朝洪武年间,吴沈等人,根据户部黄册编出了《皇家千家姓》。因为明朝是朱家天下,朱姓自然排到了最前面。四字一句,而且押韵,可惜这部书现在已经失传了。不但记录姓氏的书很多,研究性质的书在我国更是源远流长。春秋时代《左传》记载了当时命名的五种方法和六项规条。这可说是最早的研究姓名的记述。对姓氏的研究是一项极为艰苦复杂的工作。众多的研究者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从资料看,可查到的姓氏有六千左右。目前常见的有两千多种。其中许多姓氏现在已经消失了。有人在北京地区做过统计,在北京800万人口中,有1800个姓,常见的有400个左右,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单字姓,竟发现有400多个姓氏是以前没有记录过的。纵观姓氏的发展,我们能够看得出。由多到少,由复到单,由小到大姓,这样的变化趋势。
1987年,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根据全国性的人口普查统计出,中
国的姓氏有12000到13000个。同年,中国科学院进行了有关姓氏的专题性研究。1987年5月2号,袁义达将此
次姓氏排名中,排名前一百位的姓氏公之于众,被称为。中,李王,张位居前三位。何润东演的所有电视剧
虽然竟是数量很多,但有的姓人口极少,有的姓人口很多,分布极不平衡。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结果,我国汉族人口中占1%以上的姓氏有19个,其中李、王、张三姓分别占了汉族人口的7.9%、7.4%和7.1%,这三个姓的总人口数就是2.7亿,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同姓人。余下的是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这19个姓人口约占汉族人口的55.5%。目前我国最常见的一百个汉族姓氏按人数多少依次排列是:
罗志祥结婚了嘛李王张刘 陈杨赵黄 周吴徐孙 胡朱高林 何郭马罗 梁宋郑谢 韩唐冯于 董萧程曹
袁邓许傅 沈曾彭吕 苏卢蒋蔡 贾丁魏薛 叶阏余潘 杜载夏钟 汪田任姜 范方石姚
谭廖邹熊 金陆郝孔 白崔康毛 邱秦江史 顾侯邵孟 龙万段雷 钱汤尹黎 易常武乔
蒋雯丽 张鲁一贺赖龚文
姓氏来源分类谈
小s黄子佼从古至今,中国人到底使用过多少个姓氏,说法不一,有人说见于文献记载的姓氏有5662个,又有人说是6363个,还有人说共有8155个,而目前收录姓氏最多的姓氏书则是由袁义达、杜若甫编著的《中华姓氏大辞典》。该书共收中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11969个,其中单字姓5327个,双字姓4329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69个,五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这数以万计的姓氏,有各式各样的来历,我们对其进行分析、归类,将得姓受氏的情况大致分为十几种,现分类予以叙述。
1、以国名为姓氏
简称以国为氏,指某国的人采用本国的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大多是亡国后为纪念故国而采取的一种措施,也有立国后便以国名为姓氏的。自禹传位给儿子启,建立夏朝,中国出现了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此后便有了以国为氏。夏朝及其所属的许多方国、诸侯国,灭亡后大都以国为氏,形成一些姓氏。例如:夏朝末年,商部落
领袖汤率领军队攻夏首先攻灭夏的属国葛(在今河南宁陵北),接着又连续攻灭韦(在今河南滑县东南)、顾(在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在今河南许昌东,一说在今河南濮阳县境内)等国,后又在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之野大败夏桀军灭掉夏朝。这些国家灭亡后,子孙以国为氏,分别形成葛、韦、顾、昆、吾、夏等姓氏。商朝的统治区相当辽阔,属下的方国、诸侯国也比较多,由此又产生一批出自国名的姓氏。例如,帝喾时火正重黎的裔孙于商代被封于程(即洛阳上程聚,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建立程国,后因国君入朝做官,不再为诸侯,子孙以国为氏,称为程氏。又如,商代有个诸侯国叫阮国,在今甘肃泾川县境,因犯扰周部族,被周部族首领姬昌率军伐灭,子孙以国为氏,称为阮氏。再如,商朝自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后,又称殷朝、殷商或商殷,至末代暴君帝辛(即殷纣王)时,被周武王姬发率领诸侯军伐灭,子孙以国为氏,形成商、殷二姓。西周王朝建立后,为了统治广阔的被征服地区,曾大规模分封诸侯,即“封邦建国”。相传,周武王、周公旦、周成王先后建置71个诸侯国,其中同姓国(姬姓)40个,异姓国31个,武王兄弟15人(一说16人)及其它周王子弟一般都得到了封地,
立为大小诸侯。例如,文王之弟封于东虢、西虢,文王之子封于管、蔡、霍、鲁、卫、毛、毕等,武
刘惜君不带罩照片
王之子封于邘、晋、应、韩,周公旦之子封于凡、蒋、邢、祭等。异姓诸侯有妫姓陈国、姒姓杞国、子姓宋国等。这些大小诸侯国,后来都演变成为姓氏。以国为氏的姓氏主要形成于先秦时期,约有270个,大都属于常见姓。
2、以邑名为姓氏
在奴隶社会时期,国王把奴隶和土地分封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封赐给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包括土地上劳动的奴隶在内的田邑,叫做“采邑”、“采地”或封地。分封以宗法制度为根据,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采邑原为世袭。卿、大夫在采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采邑又称食邑。此制盛于周朝,至战国时,由于采邑主相互兼并,世袭制度废弛。姓氏学中的以邑为氏,即是指采邑主及其子孙以采邑名作为自已的姓氏。出自邑名的姓氏约有170多个,绝大部分形成于秦、汉之前,相当一部分为现在的常见姓。这些姓氏,有的出自周朝天子赐封之邑,有的出自各诸侯国赐封之邑,因之又可细分为出自周邑名、鲁邑名、晋邑名、卫邑名、齐邑名、楚邑名等。例如,古代有个刘邑(一作留邑),在今河南偃师南,春秋初期为郑国之邑,公元前721年为周平王所取得,至周匡王姬班,封其少子于此,是为刘康公,后来,子孙以封邑为氏,称为刘氏。
因刘邑属周王直接管辖,故此支刘氏源于周邑名。又如,鲁国第13位君主鲁孝公有个儿子叫夷伯展,夷伯展的孙子无骇以祖父名命氏,姓展。展无骇的儿子叫展禽,字季,在鲁国任士师(狱官,主察狱讼之事),食邑于柳下(即柳下屯或柳屯,在今河南濮阳县东),世称柳下季,其子孙以封邑为氏,就是柳氏。此为出自鲁国邑名的姓氏。再如,西周时有个杨国,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春秋时被晋国所灭,变成晋国公族羊舌肸的采邑。羊舌肸,字叔向,为晋国大夫,是当时著名的贤臣。叔向之子伯石,字食我,以封邑为氏,称为杨食我。这就是出自晋国邑名的杨氏。再如,春秋时楚国左司马沈尹戌在与吴国军队打仗时战死,其子沈诸梁被楚昭王封为叶邑尹,食采于叶(今河南叶县南),因“楚邑大夫皆称公”,故沈诸梁被称为“叶公”。叶公的子孙以他的封邑为姓氏,就是叶氏。因叶邑属楚国,故叶氏为出自楚邑名的姓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