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洁;张世杰
黄宗洛儿子【摘 要】书院式学生管理在高校以面向本科生为主,应用于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较为少见.本文梳理了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变化,结合书院管理模式的历史与现状,探讨了实行导师参与书院式研究生管理模式的意义,如有助于增强导师育人意识、发挥导师育人责任、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等,分析了导师参与研究生书院式管理的困难,并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名称】《长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7(027)003高圆圆确认已出院
【总页数】4页(P51-54)
【关键词】书院;导师;研究生
【作 者】胡洁;张世杰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 学科建设办公室,杭州310053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他笑了作文500字G641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因此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才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我国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就教育管理模式而言,呈现明显的分层管理特点,主要有以学校为中心的统管模式、以学院为中心的分级模式、以学科为中心的过渡模式等(图1)[1]。随着近年来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研究生管理逐步由以学校为中心的统管模式走向以学院为中心的分级管理模式。此外,为更好地适应学科发展特点,不少高校探索建立了以学科为中心的过渡模式,建立了学校——学院(系)——学科的三级管理模式,对
黄奕为女儿庆生于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管理模式的演变,并没有改变导师的“中心”地位,也没有改善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即普遍缺乏对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和思想引导。导师与研究生在教学科研活动中所结成的人际关系呈现非均衡状态,研究生往往失去独立性,成为对导师的依赖者、服从者[2]。研究生教育是共享思考、共享意义的过程,应致力于构建导师与研究生的意义共同体[3],强调导师与研究生互动的平等性、培养目标的多元性、培养过程的开放性和培养坏境的和谐性[4]。导师大多只是学生专业道路上的引路人,在日常教育管理,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上往往是缺位的,学校、学院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机制发挥导师的作用。
与我国相比,欧美国家高等教育普遍重视导师参与、师生平等接触,认为导师-研究生共同体的构建对于研究生科研训练、职业理想、社会生活等方面提升与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Gingras小组针对导师-研究生接触互动频率、师生关系满意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师生接触互动对于研究生综合素质提升和职业能力发展具有显著作用。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Elliott和Shin研究组也认为,如果没有足够的师生平等接触,学生对于学校的满意度是不可能高的。
我国书院起源于唐五代,兴盛于南宋,发展于明清,至清末被学堂取代。书院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与人格完善有机结合起来,并开创了自由讲学、自我管理、自学研修等学术风气。借用我国古代书院的名称,现代书院式学生管理,实质上是一种以学生公寓为生活社区,承担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品德、行为方式养成教育的管理模式,承担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西方一些著名高校中,至今仍保留并有效运行着书院制度(住宿学院制),其一般包括住宿社区、机构完备、设施齐全、独特文化等特点(见表1)。
英国剑桥大学的书院制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原香港大学副校长金耀基认为,剑桥大学不止是一大学部的组合,更是一大书院的结合[5]。美国耶鲁大学住宿学院都配备了学院院长、教导长(学监)、住宿学院院士、生活顾问等管理人员,其中院士为各系教师代表,接受本专业学生的咨询,并协助院长做好日常工作。哈佛大学宿舍楼的管理结构分为舍监、高级导师、导师、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学生智力、文化、课外活动。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赫伯所说:“研究生能力的培养,不是通过老师说教,也不是在课程中被教会的,而是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朝夕相处而具体习得的。”在西方书院制度中,研究生不仅能得到导师
学术上的指导,而且还受到导师处事态度、个人习惯、行为方式等的熏陶和人格魅力的影响。
鉴于西方高校的成功经验,英国诺丁汉大学前校长杨福家院士等专家建议,中国大学可充分借鉴并尝试引入“住宿学院”制度,通过改革教育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习英国的“住宿学院”制或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的书院制,国内不少本科院校已在尝试书院式学生管理模式。一方面打破同专业学生聚居的惯例,以期让学生的视野更宽、交际更广;另一方面,聘请教师进驻书院,在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学生进行指导。复旦大学从2005年开始书院制实践,建立了复旦学院,选派一批大家、名家担当书院院长、导师。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的雏形始于2005年,先成立了“文治苑”,次年又成立彭康书院,直接负责学生事务管理,并配备高级职称的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于2007年在部分师范生中实施书院式管理,通过建立相对集中的学习和生活圈子,促成学生形成共同的职业理想信念与道德价值观等。此外,华东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苏州大学、汕头等高校也在本科生的培养上探索书院式学生管理模式,师生反映良好,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国内外尚无书院式管理模式的报道。通过对书院制度育人模式的分析,研究生教育同书院制度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借鉴、吸收古今中外书院制度的合理部分以促进研究生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6]。
东莞多地调整为中风险地区导师参与书院式管理模式有助于落实导师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首要责任人的责权机制。2010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中明确提出,“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2013年,教育部、发改委等部委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中再次强调,要“健全以导师为第一责任人的责权机制”。全国各地纷纷贯彻落实教育部的这一要求,如浙江省要求省内各高校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逐步把学生(含研究生)工作重心从教学区转移至生活区,实行教师联系学生寝室制度。浙江省内高校如杭州师范大学、温州大学、嘉兴学院、绍兴文理学院、丽水学院等高校进行了书院制或“家园式”本科生社区管理模式改革,浙江中医药大学在研究生中探索书院式管理模式,落实导师首要责任。
h奶嫩模导师参与书院式管理模式有助于丰富书院式管理工作内涵,发挥书院式管理模式的优势。
导师具有多学科交叉融通的知识背景和广博厚重的人生经验,他们被聘入研究生书院,除了以丰富的知识、阅历给予生涯指导外,还可以为研究生提供更深层次的学术辅导,开展学术沙龙,指导学术社团,担任刊物顾问或学术委员等职务,充分发挥导师优势,丰富书院式管理工作内涵,构建由导师、辅导员、管理人员联动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导师参与书院式管理模式有助于转变传道授业观念,增强导师全方位的育人意识。高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导师认为其职责就是指导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学院、学校的事,尤其是思政辅导员的工作。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0]3号)中明确指出:“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为学、为人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研究生导师应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书院式研究生管理模式可以成为导师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调动导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升导师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导师的育人功能,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导师参与书院式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一
份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大大低于对导师的期望度。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到,满意度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师生平等接触少、互动交流少、帮助关怀少,从而影响了师生关系、师生情感。在同次调查中,受访师生均表示研究生书院式管理模式极大促进了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导师通过书院式研究生管理模式走近研究生,关心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工作和生活,在与研究生互动交流中建立友谊、增强信任,做研究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与引路人。
书院式研究生管理模式的构建缺少经验和参考。目前,书院式管理的对象往往局限于本科生,相对成熟的高校仅有西安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可供借鉴和参考的经验相对不足。从导师的职责和研究生培养模式来看,在研究生体中开展导师参与的书院式管理模式与本科生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如何将导师“引入”书院,既遵循研究生培养规律,又体现书院特,是一大困难,需要不断实践、磨合。
导师参与书院式研究生管理模式的主观能动性不够。不少导师将自身职责停留在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上,对学生的学业生涯、职业生涯置若罔闻。学校可通过组织导师培训班,开展教书育人经验交流、评选书院优秀导师等活动,不断增强导师的主观能动性,将育人意识内化为基本素养,让参与书院式研究生管理模式的导师充满尊严感和自豪感。
导师参与书院式研究生管理模式的制度设计不足。让员工参与管理是激发工作热情的重要途径,而目前高校中导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与途径不多,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因此,要将导师参与书院式研究生管理纳入绩效考核,完善评价、奖惩机制,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上优先考虑。此外,要健全导师遴选机制,除了学术水平,还需要综合考虑导师的师德师风、育人质量等要素,把育人作为遴选研究生导师的必要条件,实施“一票否决”制。
导师参与书院式研究生管理模式的队伍建设尚待完善。导师参与书院管理离不开团队配合与支持,包括研工部(研究生院)、研究生辅导员、书院研究生自治委员会、后勤服务人员等,需齐心协力,与导师紧密合作,为导师参与书院式研究生管理提供高效服务,提升工作实效,营造良好氛围。要建立导师与研究生辅导员互动关联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育人合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