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陪作业不补课,深圳小升初排名5%,这免费经验贴太及时
但我们编辑部陪我一起看书、选书的刀妈小伙伴,是我实名羡慕的。她女儿12岁,儿子8岁,在工作室里“妈龄”最大。
7月份,我听刀妈聊起女儿刀小升初统考,成绩出来后小小惊喜了下——本来预设她能考入全区的前15%就不错了,没想到她居然考到前5%里,成为班上仅有的3个总分A+得主。
深圳某区小升初成绩分段标准
乍一看,这个成绩也不算拔尖,但是,如果加上这三个附加说明,就足够让我们编辑部妈妈们羡慕了:
1️ 从小学1年级第1天起,刀妈就没有任何陪写、辅导作业的行为,全部由女儿独立完成。补习班什么的,不考虑;(这个一开始听我觉得不太信,但她家真实情况就是如此。)
2️ 从1年级第一次考试,到6年级最后一次考试,无论大考小考,女儿在家从来不复习,据说在学校复习好了;戴军 何炅
3️ 6年级统考前两次模拟考试,语文均满分,这意味着阅读、作文一分不扣。
也就是说,刀妈女儿的这个成绩,有两个亮点
1️ 在具体学业方面,刀妈的精力投入几乎为0
2️ 整个小学阶段,刀妈女儿的学习压力也几乎为0,学习潜力库存100%,可供初中、高中阶段使用。丁柳元的胸
至此,刀妈心中那只等了多年的靴子终于落地,终于可以明目张胆说一声:感谢亲子阅读,在女儿的学业上,帮了大忙
护士节简短祝福语句经典聊完后,我觉得刀妈这个案例还挺有建设性,总结一下她做了哪些事,有什么经验和教训,给大家做个参考吧。
大家好,我是刀妈,今天我就厚颜一把,说说我这个普通妈,如何借助亲子阅读,在小学学业上用四两力气,拨动了我女儿这个千斤。
另外,我还会简单写下刀弟的情况,他们俩的成长过程不一样,目前我看到的表现也大不
地基处理相同,可以当对照组,方便参考着看。
我和孩子的背景介绍
刀妈
普通二宝妈一枚,中山大学毕业,爱好写作和传统文化,没有高学历、高智商,曾任职深圳企业线上动画课件团队,2012年后辞职带娃至今,2017年起在家兼职做文字工作。
12岁,重度漫画、唱歌爱好者,B站资深UP主。5岁半独立阅读全文字书籍,1-3年级每年阅读量超千万字。4年级后阅读量减少,进入文字、漫画、动画各种创作阶段。
刀弟8岁,历史故事迷,热爱机械、航天和量子世界。围棋一段(棋力二段但还没考级),7岁半独立阅读,各方面能力一般。
我们家的
教育原则和学习环境
在写文之前,丹妈强调,阅读对孩子很有好处,但它只是教育的一环,不能神话它,实事求是才有参考、讨论的意义。
对此我深以为然,教育是全方位、综合起作用的,阅读绝非万能。我们不能把教育的责任推给阅读,而是应该把它作为最忠诚可靠的助手、最物美价廉的工具,去实施我们的教育理念。
唐探3演员阵容所以先简单说一下我们家的教育原则和学习环境哈。
1、三个原则
顺其自然:比如尽量不做预设,这样就不会过多干扰孩子的成长进程。
抓大放小:比如人身安全是大事,必须强调;个人喜好是小事,穿黑还是穿白悉听尊便。
尊重友好:比如家里的各项决定,小孩也能参与;大人做错事,该道歉就赶紧道歉。
因为这三个原则,刀年龄越大,我们之间的共同话题越多,她喜欢的书、漫画、网络梗,我大部分能发表意见;我的工作,她也很关心,经常“指点江山”。
我觉得正是这种宽松的氛围,让刀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把学习视作平常。
2、学习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软环境”。
一开始,我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是丹妈提醒了我。细想一下,这些年来我确实一直处于阅读和学习状态,对刀应该也是很正面的示范。
比如,生娃前从没做过菜,生娃后怒买二十几本教程,终成一代厨娘。各种养育书、课程更是接二连三买,不一定都有用,但眼界打开了;
产后有抑郁倾向,于是关注女性身心灵成长,除了张德芬、胡茵梦等知名作家的作品,龚琳娜的《自由女人》也让我收获很多。同时在线下参加过一些付费课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人生方向;
2015年一头扎进古诗文吟诵学习,到打开古诗词世界的新大门;系统学习小说的写作方法,为我的作家梦做准备;学习“如何学习”,让自己变得更高效。等等。
在这里,特别推荐成甲的《好好学习》《好好思考》、古典的《跃迁》、周岭的《认知驱动》,这四本书都是关于如何思考和学习的,而且都是中国人写的,实用、能看懂,比较友好。
家庭配套的“硬环境”上,我们也在能力范围内最大程度朝阅读靠拢。
小区对面是书城,刀幼儿园时最喜欢去里面的游乐园玩,因为可以把书带进去,边玩边看,这种待遇,独一无二。
我们自己家里,基本放弃对“整洁”的期待,除了客厅整面的书墙,床头床尾、沙发餐桌甚至地板上,都有书本在流浪。
不管是谁、走到哪里,都能随手抄起书翻看。
我觉得,论心态、技能、阅历、学习能力,相比多年前身在职场的我,现在的我都上了一个台阶。生娃、养娃不是人生停滞不前的理由,而是换一个基础为零的赛道拼博。
这个赛道是隐性的,很容易被忽略。我们在“培养孩子学习”时,记得分出一点时间精力,把自己也培养一下。
其实,还是那句话:什么样的父母,带出什么样的孩子,以身作则,永不失效。共勉哈。
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事
在学业方面,亲子阅读可以帮孩子识字、学习各种知识,但如果仅停留在这上面,就有点大材小用了。我觉得可以大胆一点,看到更多可能性。
在全面减负的今天,学习成绩已经痛失C位,大部分老师强调: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上课认真听讲、做作业不拖拉、做好课堂笔记、认真预习复习等。
但回顾刀的小学6年,会发现,“培养学习习惯”是对的,又不完全对,它只说到了真相的一半。
真相的另一半是,对于不会学习的孩子来说,学习习惯确实很重要,这时孩子像坐马车的乘客,老师、家长帮忙驯马,驯好了,能让马车跑得快一点,这样孩子才能好好往前进;
而对于会学习的孩子来说,它们无关紧要,因为这样的孩子本身就是马夫,手里握着马鞭,想停就停,想跑就跑,还能随时改变目的地看不同的风景、玩不同的项目。
如果想让孩子做马夫,要怎么办呢?
我觉得主要是三件事:保护学习兴趣、训练学习能力、搭建学习内驱力。这也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三件事。
1、保护学习兴趣
亲子阅读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捷径,而除了书本,还有更多可学的东西,这些兴趣也要小心保护。
比如刀1岁多拿笔乱画,我们强忍着夺笔的冲动,小心看护,这一画就是11年;
5岁多学钢琴,上了5节课说不想学了,我们勉强无视“坚持就是胜利”教条,痛快放弃;
1-3年级时喜欢户外运动、喜欢住酒店,每个周末我们都带她在外面浪,没有兴趣班的位置。
最大程度给予学习自由,反而能长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2、训练学习能力
阅读是一个挺复杂的过程:输入、分析、归类、储存,因为文字的非具象性,每读一段,都需要用脑子解构后理解,哪怕是虚构类的文学作品,也时刻在训练学习能力。
当“学习”变得和吃饭喝水一样日常,不断经受训练和提升,那小学阶段的课本内容就完全不在话下了。
3、搭建学习内驱力
刀从小到大极有主见,明白自己想做什么,以及怎么达到目的:
她画画遇到瓶颈,主动报班去学,瓶颈一过立刻无情退学;自认社恐,却带着班上20几个同学办漫画刊物;为了唱好日语歌,自学日语……
发动同学一起画的漫画作品集
她体内旺盛的内驱力,推着她滚滚向前。我觉得,阅读在这里起到两个作用——
一方面,非虚构类图书,同主题的书非常多,如果对某一类东西感兴趣,深的、浅的内容,都会有相关的书可以选择,满足孩子的需求。
这样操作之后,孩子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同时知道怎么去获得,不断训练孩子的自主驱动性。
另一方面,绝大部分的虚构类作品,其主角都有强大内驱力,驱使他/她达成目的,走到大结局。近朱者赤,潜移默化之下,这种方式便移栽到孩子心中,成为孩子的人生模式。
1-4岁亲子阅读建议
前面三件事,写起来好像头头是道,其实全是马后炮。真实情况是,11年前,我还在上班,家庭工作一头包。
没技巧、没书单、没自媒体,我居然给1岁多的刀买了厚厚的《儿歌三百首》。
更离谱的是,我那时带课件设计团队,压力大,经常加班,一般只有晚上8-9点能陪玩,其它时间都是我妈带刀。
所以刀3岁以前的亲子阅读,我主要负责选书买书,我妈负责执行。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有几件事做得是比较好的。
1、专注力保护
一是我妈不怕辛苦,读书。每次读书都会在比较安静的时间和整洁的地点进行,尽可能减少外界的干扰,让孩子全身心投入书中。
二是当时家里只有一个小孩,当她读书时,全家人都会放轻手脚,刻意不打扰她。
专家们说小孩的注意力只有十几分钟,但早在3岁前,刀就能一次性读半小时以上。
2、大量的时间投入
我妈是个高中毕业的农村老太太,普通话半生不熟,但她愿意一丝不苟、反反复复当点读机,加上我和孩子爸分担的,刀1-3岁期间,每天读书至少2-3小时以上。
这就是我们家亲子阅读的特点:大量的时间投入和数量堆叠
我们不懂该怎么和刀在亲子阅读中互动、怎么带刀“精读”经典,这可能是大家普遍的现状,但足够多的时间和数量,让大脑自动升级,达成了目标。
宝马7系改装
不要焦虑,不要迷失在方法技巧中,真心付出陪伴才是真正的“亲子”阅读。
3、及时阅读升级
因为当年消息闭塞,没得参考,我买书只能靠自己在当当海选。内容大部分还是不错的,就是年龄层不好把握,大差不差的,买了。
结果就是,刀1岁多读儿歌,4岁多刷益智题,6岁多看《窗边的小豆豆》,总是比同龄孩子超前。但这个超前,恰好是适合刀的。
所以我觉得买书不用太在意推荐年龄,而是看选题、看内容,这两个合适,只要孩子喜欢,偏小点、偏大点都无所谓。像刀现在,鲁迅全集要看,一年级的杂志也要看,无缝切换。
同时类型一定要丰富,喜欢看故事的孩子记得买科普书,喜欢科技的记得买童话书,千万别给孩子制造“童书茧房”,光买他喜欢的。
幼儿园至小学阅读推荐
丹妈之前曾发文章聊虚构类、非虚构类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