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首诗中的5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3、情感目标:想象画面,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歌所承载的感情,激发学生珍爱亲情的感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
黄山风景区门票多少钱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搜集诗人王维、重阳节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朗诵《静夜思》
师:这首诗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听了老师的朗诵,你感受到什么?(学生举手)
生:我感受到诗人李白在深深的思念着故乡。
生::我感受到诗人心里的忧伤。
生::我感受到诗人对故乡非常的思念。
师:在遥远的古代,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诗人们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
中的无尽思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来细细地品味他的思乡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课题)
二、读题释题,整体感知:
课前布置大家预习这首诗,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1、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重阳节的资料。
2、借助注释理解“山东”不是指现在的我国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指作者的家乡山西省。
3、我从题目中的“忆”字,我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想起了家乡的亲人。
师:诗人在重阳节这天想念起了家乡的亲人。他的心情会?(生答)
是的,此时的王维可能难过,也可能略觉孤单, (边说边圈出“忆”),那么这个题目应该这样读呢?
生:应该读得慢一点。
生:应该要把声音放轻一点。
师:好,谁来读?
(生放慢速度,沉下气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把声音放轻,速度减慢,古诗的味道就读出来了,思念的感觉也就读出来了。现在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去读读这首诗。注意要读正确、读流利。(生自由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指名读。
5、读生字。
6、自由读诗,注意读出诗的韵味来。
三、精读古诗,体悟诗情
师:在读诗时,你感受到什么?(我感受到王维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1、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这首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他会想什么呢?
问:诗中哪句话表达出诗人此刻的心情呢?(生:“独在异乡为异客” )
师:轻声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孤独、思乡之情)
2、你是从哪个字读到诗人的孤独的?在书中圈出。
①学生汇报,板书:电脑广告
A:两个“异”,随机明确:(异乡:他乡,外乡 ,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为异客:做他乡的客人。)师:诗人在异乡没有亲人,没有朋友,真得太孤独了。
B:独 组词(单独、独自……)
没错,诗中的这个“独”字就是“独自”的意思,也可以看出诗人在外地很孤单。
②透过诗句,我们仿佛看到诗人那孤独的身影。
出示句式,生想象说话:诗人
来到大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
路过大院,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 ———————
出门远游,游人结伴,互帮互助,而他————————
根据学生补充的内容体会情感,引发朗读这一诗句。
③由此可见,当王维吟诵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句时,他心中该是多么的孤独、多么难过啊!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独在异乡为异客”。
3、即使生活在繁华的都市,即使满腹才华被他人赏识,孤单无助的王维仍是一名生活在异乡的异客,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亲人,这是魂牵梦绕的思念啊!尤其是在过节的时候,这思亲之情更是深切,诗人把满腹思念都倾吐在哪句诗中了?(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①整首诗中,这一句流传最为广泛,每个字都凝结着诗人的情感和心血。默读诗句,哪几个字触动了你的心弦?(板书:倍思亲)
②从“倍”字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说)
给“倍”组词(加倍、双倍……)
在这里“倍”指的就是“加倍”。一个“倍”字,既表现出诗人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现出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亲人。
③用你的朗读表达出王维的这份思念。(个别读、师评价,齐读)
④“每逢佳节”指的仅仅就是重阳节吗?还可能是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是的,不管是中秋还是除夕,它都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人们都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边读边想,在不同的节日里。远在异乡的王维都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诗人的心情、神情说开去:
每逢__节,我看到__,想起家乡的亲人____。
⑤指导朗读。
平常也就罢了,而佳节来临时,别人家欢聚一堂,举杯畅饮,而诗人却只能孤独的回忆这一幅画面,怎能不会使他(男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
家乡人、家乡事一幕幕在王维的脑海中飘过,这些都令他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他怎能不(女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
4、好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千多年来,它道出了多少离家在外的游子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啊!此情此景,让你不禁还想起了谁的诗句?(生说积累的思乡诗。)
师小结。
5、师:九月九日,睹物思人,看到人家都登高游玩,:独在异乡的王维,忧伤凄凉的王维,怎能不回想起在故乡的兄弟亲人们过节的情形呢?千里之外的他不能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只能面向东方,含泪诵读: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生齐读)
6、千里之外,家乡的亲人团聚在一起,他们又何尝不在思念着王维呢?登高远眺,无限的牵挂、思念涌上心头,他的亲人们一定也会面向西方,发出内心的感慨(生齐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这幅画面中最令人遗憾的是少一人,“少一人”少的谁?(王维)是啊,少一人是诗人王维此时最大的痛,也是家乡亲人们心底最大的痛,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可是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仍然是那样的深沉。他盼望着家乡能有人来到长安,跟他说一说家乡的人,聊一聊家乡的事。有一天,年少时的老友来到长安与王维相见,在激动之余,他挥笔写下一首诗(出示《杂诗》)
杂诗
唐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师读,生自由读)
2、师:等啊,盼啊,终于盼到了家乡来人了。王维的心里有千言万语要问啊,想一想,诗人会问?(生答)
师:可一出口问的是?(生答“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师:那寒梅就是故乡,所以当诗人见到故友时,情不自禁地会问,生:“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师::那寒梅就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所以当诗人见到故友时,迫不及待地会问,生: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师:此时此刻,王维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那深深的牵挂都凝聚在了诗句中,让我们一起来吟诵王维在九月九日写下的思念吧。(配乐朗诵整首诗)
3、学生台前展示朗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师:短短的四句诗,28个字,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乡思,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让我们再次把王维那份思乡之情倾诉出来吧。(生齐声朗诵)
演员曹征五、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朗诵王维的诗,领略与本首诗所展现的不一样的王维,准备开一次“王维的诗”朗诵会。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刘耀文喜欢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情分析一楼怎么样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是这一课的第三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亲人而作,书写游子思乡怀亲之情。游子在外,举目无亲,正逢佳节,百感交集。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更是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此句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
学生通过平时对古诗的积累,绝大多是学生已经能把古诗背诵下来,并且学生有一定的自
学能力,能通过预习结合注释大概理解古诗的意思。但是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蕴含着强烈的感情却很难体会,因为诗人所处的年代与学生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的意境是使学生最难的。基于以上两点我把悟诗情作为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
无锡 旅游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