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负性情绪成因及其对策初探
摘要:负性情绪一直困扰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当代大学生的负性情绪,具有如下一些特点:失落感严重,情绪不稳定性,具有冲动性盲目性。再从其特点方面分析大学生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 最后提出了减少或消除当代大学生负性情绪恶化进而陷入情绪障碍的心理调节对策。
关键字:大学生;  负性情绪;  特点;  调节对策
    现代社会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情绪健康正是追求心理健康过程中要努力达到的目标之一。在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体, 处于学校和社会的过度阶段。家长认为大学生仍是未经世事的孩子, 对他们的生活呵护有加,而学校和社会又把大学生认同为社会成员, 要求他们独立自理。面对来自各个地方众多学习尖子的同学, 竞争相当激烈, 常使他们的心理处于紧张而矛盾之中。同时, 该年龄段的大学生对社会和自我的认识不够成熟, 适应社会和应对能力较低, 易受外界环境和自我矛盾所左右, 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生活中的苦恼、人际关系中的困惑、恋爱中的失意、就业中的压力等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对学习、生活等挫折的耐受度差, 容易产生负性情绪, 从而引起心理障碍和疾病。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也一再表明,虽然造成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大学生的情绪,特别是一些强烈而持久的负性情绪,也是需要重视的情绪之一。因此,大学生负性情绪成因及其对策研究应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 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形成原因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及思想变化时期,心理状态及情绪动荡不安,加上缺乏社会生活的磨炼,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薄弱,在这些巨大冲击面前,缺乏恰当的适应能力,极易导致焦虑、抑郁、自卑、逆反等负性情绪的产生。这些情绪即被称做负性情绪。一般来说,适度的、情境性的负性情绪,如考试中的紧张和焦虑,失意后的悲伤等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大学生因生活事件引起的不愉快甚至痛苦的情绪对行动起抑制或阻碍作用,且长时间持续不能消除,将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阿冷为什么被永久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竞争机制被引入,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传统价值观念在悄然发生变化,社会腐败、职工下岗、社会治安和贫富差距加大等社会问
题涌现出来,这些社会刺激对社会阅历浅、心理应对和承受能力弱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容易引发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严重失调,产生不良情绪。大学生面临的任务就是要全方位塑造自己,将自己推入市场,接受市场的选择。但是,不少学生表现为对自己信心不足,时常出现过于焦虑和担心等负性情绪。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只重学习成绩或一纸文凭的时代将永远成为历史。高校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提高自身办学水平,培养优秀人才,对学生的学习、综合素质等方面要求更高,大学生稍有松懈就会在竞争中失利,这成为产生大学生消极情绪的诱因之一。另外,由于目前高校改革不断深化,招生不断扩大,由此带来了高校办学的一系列变化,教育产业化实行的上学缴费制度、奖贷金制度、考试淘汰机制及择业制度的变更、完善,无不牵动着每一个大学生,冲击着当代大学生动荡不稳的心理,影响着大学生的情绪。
(三)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我们的启蒙学校,家庭经济状况,家长教育态度、内容与方式,家庭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对学生情绪、情感水平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当前,社会环境变化对家庭的冲击较大,单亲家庭、下岗家庭等问题家庭增多,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情绪。另外,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或要求,过于急切的“望子成龙”的心态,对加重其子女的心理负担、使之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体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大学生因为害怕不能满足家长的要求或不能为家庭增添光彩,因而引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反应。
(四)自身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的心理世界是由个体、大学的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造成的,但它是通过每一个大学生个体自身的心理反应而对自身起作用的。为什么同样是新生,在适应大学生活这个问题上,有的同学经过短短一个月磨合之后就可以和大学生活相容,而有的同学却在一个学期甚至两个学期之后依旧不能适应大学生活,可见外因固然重要,但是它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二、 大学生负性情绪的主要特点及表现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是一种多成分多维量多种类多水平整合的复合心理过程情绪的每一次发生都兼有生理与心理本能与习得自然与社会等因素的交叠负性情绪是指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过程中外界环境事物不符合个体主观需要从而个体产生的不良情绪,如悲伤情绪低落等当代大学生的负性情绪主要来源于其大学生活期间所遇到不符合大学生主观需要的人物从而导致其产生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一旦产生,必然会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影响。
(一)大学生负性情绪的主要特点
情绪的产生主要源于个体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高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发展已趋于成熟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多元价值观及媒体的影响高校学生生理心理在趋于成熟的同时情绪也在急促变化其中由于种种问题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困扰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由于高校学生的社会地位知识素养与社会文化的紧密联系以及特有的年龄阶段上的生理状况使得大学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负性情绪特征[1]33
1. 大学生负性情绪具有冲动性与复杂性
徐小飒高校学生大多处于性成熟和性激素的旺盛时期反射到情绪管理上极易出现不平衡导致喜怒哀乐无常具有冲动性多变性情绪好时精神振奋情绪不好时垂头丧气有时因失意或其它什么不如意的事情而感到情绪压抑有时又会因为如愿以偿而感到欣然自得因此个别学生因一时冲动而进行的斗殴自杀或杀人事件往往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2. 大学生负性情绪具有摇摆性和弥散性
大学生的负性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 情绪跌宕起伏变化摇摆表现出情绪的起伏涨落当代大学生的负性情绪还具有较强的弥散性即一种负性情绪一经产生 就可能越出原先的对象而逐渐地扩散开来在不自觉中使得他们把自己的情绪赋予外物转移到其他事物中 具有相当明显的情绪的弥散性迁移性
3. 大学生负性情绪具有压抑性与高情感性
处在青春期的高校大学生是情感最为丰富最强烈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压力和冲突的时期而这往往会导致情绪的压抑性相当多的高校学生常常会感到自己的情感不能尽情
地得到倾诉据浙江大学马建青教授组织进行的243 份抽样调查材料调查统计表明 约有70%的高校学生时时感到有一种压抑感[2]106 同时处在青春期的高校学生都有高情感的需求他们觉得自己内心充满了情感充满了爱但在现实中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和寄托有些同学就会沉溺于虚幻的网络情感世界不能自拔
4. 大学生负性情绪具有文化性与可控性
社会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高校学生是对社会文化变迁最为敏感的人他们的情绪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和特同时高校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具备反省自身弱点的能力和控制自己情绪变化的能力一个理智强的高校学生面对不良的情绪波动时能主动地寻引起情绪波动的原因并不断地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避免情绪波动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大学生负性情绪的主要表现
近年来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高校学生的心态也更加复杂化他们常常会有情绪波动但就个体而言由于家庭背景不同受教育环境有别演员周楚楚
个体素质差异等许多高校学生会出现种种消极情绪 影响身心健康影响知行能力主要表现有如下几点。
1. 德育上的逆反情绪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逆反情绪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彩它是人对某些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背道而驰的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情绪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效难以得到质的提升的最大障碍之一高校学生中的逆反情绪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学校领导教师的正面宣传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个别的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二是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一些先进人物被他们说成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傻子”,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 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昆虫记每章节内容概括对于身边的榜样则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和嘲笑三是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打架斗殴被一些学生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得认同而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行为则被肆意讽刺挖苦等四是对思想教育
遵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对理论学习政治活动等漠不关心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化不符合青少年的现实生活而对一些所谓的社会新闻”、“小道消息等却津津乐道对社会弊病阴暗面却过分夸大因此对学校组织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采取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等不良态度易梦玲[3]214
2. 智育上的厌学情绪
积极情绪有助于人们瞬间知行能力的拓展负性情绪通常窄化人们的知行能力。”[4]81 智育上的消极情绪是厌学情绪表现在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缺乏耐心缺乏学习动力读书耐不住寂寞与清苦考试存在侥幸与投机满足于60 分万岁高校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社会环境的影响表现为社会经济转型给高校学生理想观念不良现象的影响就业等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是高校教育环境的影响表现在高校教育模式教育方手段和教育内容的落后而影响求知欲三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不愿意辛苦学习特困学生中的一部分又因为须参加勤工俭学等各种因素不能安心求学四是高校学生的个体心理特征高校学生正处于社会化心理断乳期部分学生因学习压力太大心理负荷太重而导致厌学情绪等
3.体育上的懒惰情绪
高校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消极情绪体现在懒惰方面这对于高校学生的身体健康是十分不利的众所周知懒惰是人体健康的一种腐蚀剂科学家富兰克林曾说:“懒惰就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高校学生一旦有了懒惰情绪就会较少参加户外活动缺少体育锻炼长期以往必将使人精神不振天长日久生理上会缺少一种兴奋的状态最终导致身心疲倦未老先衰
4.美育上的浮躁情绪
现代健康理论认为身体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一些高校学生在生活审美艺术审美等方面存在肤浅和浮躁情绪倾向他们满口先锋”、“后现代等时髦语言不学美学不读名著只论言情只读武侠除了流行音乐明星偶像外其他都似懂非懂众所周知审美层次不高将会造成精神生活的浮躁低质平面化使生活失去应有的深沉丰富和多维性导致高校学生生活缺乏激情陷入萎靡甚至颓废庸俗影响身心健康在美育上的消极情绪主要是由于教育观念问题而导致家庭学校和个人认识不够投入太少引起的笔者认为高校美育的实质意义在于使学生们的情感得到陶冶它不仅指审美情感
还包括理智情感特别是道德情感高校美育的所有课程活动等都应具有情感性做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