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费小蓉,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笔译。
马英,通讯作者,昆明理工大学教师。研究方
向:英美文学、笔译。
1 可译性限度
可译性限度问题是西方翻译理论的三大核心概念之一,它指将某一语言中的词语、短句或语篇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可能性程度。语言的共性是翻译进行的前提,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种语言都是一定区域内人们的物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独特反映。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各区域、各民族人民在思维方式、语言结构和民族文化上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这些差异往往会阻碍语言各个层面中信息交换的通道,限制语言的有效转换,进而造成信息流失和不可译现象,所以翻译的可译性限度问题是翻译研究无法避开的一个话题,而且这一问题对于不同领域的翻译都有着重要意义。
2 《小妇人》字幕翻译的可译性限度分析
2.1 语音层
陈婧妍英语是表音文字,汉语是表意文字,二者有截然不同的音韵系统与拼写系统。汉语不具备构成英语音韵的文字结构条件,没有与英语头韵、元韵和尾韵相对应的音韵手段。因此,在英译汉过程中,译者往往无法完整保留源语的音乐性及其音韵效果。《小妇人》两版电影的英文字幕利用英语特有的音韵手法,充分表现了英语语言的韵律感与节奏感,但翻译时,这一类英文字幕往往只能在语义层实现转换,不能在语音层得到转换,例如:
例1:Looks like the last ice we’ll have this year.
译文:看来是最后一次玩雪了。
在例1原文中,look, like, last均以辅音字母l开头,形成辅音头韵;like与ice有相同的重读元音,形成元音韵。但是,在例1的译文中,“看来(look)”和“最后(last)”不押韵,“看来(look)”和“雪(ice)”也不押韵。
例2:And I don’t intend to make myself all black and blue.世界杯开幕式2022赛程表
译文:我不想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
怎么编织手链在例2的原文中,black和blue均以辅音字母b开头,形成辅音头韵,black and blue被译为“遍体鳞伤”,这一译文明显没有传达原文的押韵。有人将其译为“伤痕累累”“体无完肤”“皮开肉绽”或“青一块紫一块的”,且不论语境与词汇的内涵差异,这些译文也都不押韵。
电影《小妇人》中的人物对话常常通过相似的发音和押韵来表达幽默,而当这些对话被翻译成中文之后,译文却很难达到相同的效果。例3是1994版影片中当艾米的母亲外出归来时,艾米与乔的一段对话。
例3:Amy: “We’ve been ‘expectorating’ you for hours!”
Jo: “Expecting.”
译文:艾米:“我们‘期等’你几个钟头了。”
保护环境的建议乔:“期待。”
例3原文利用expectorating与expecting的相似发音作为笑点,译者将“expectorating(咳痰)”译为“期等”以维持原文的幽默感,译文“期等”虽然与“期待”有着相似的发言,但对于中文受众而言该词突兀生硬,毫无幽默效果。
2.2 词汇层
汉英词汇在概念所指上虽然广泛存在着同构现象,但是在对概念的表述上,各种语言往往各具特(刘宓庆,2005)。当地理条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被反映到语言上时,不同语言在描述具有普遍意义的事物时使用的表达就会出现内涵与外延的差异。《小妇人》影片中就有不少典型例子:
例4:I told Laurie he has to show you off
收稿日期:2020-9-10
基金项目:昆明理工大学校人才培养项目(KKSY201554015);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7ZZX162)。
and keep you from being a wallfl ower.
译文:我告诉罗利要好好炫耀你,不要让你像只花瓶。(1994版)
在《剑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wallflower”被解释为“a shy person, especially a girl or woman, who is frightened to involve herself in social activities and does not attract much interest or attention”,即“生性害羞的人,尤其是(社交活动中)害羞且不易被人注意的女子”。可以看出,wallflower与“花瓶”有完全不同的内涵。中国有句俗语“花瓶中看不中用”,因此,花瓶常被用来形容“外表好看但没用或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例4中,译者将wallflower译为“花瓶”明显不合适。若将wallflower意译为“局外人”或“壁花”,译文勉强接近wallflower的内涵意义,但都不能表现出wallflower语义内涵中“shy”的特点,wallflower与“壁花”“局外人”仍然不是完全对等的。
例5:Twenty yards of the blue silk as well as the pink.
译文:二十码的蓝和粉的丝绸。
例5原文中的“y a r d(码)”是英国的长度单位,后来被广泛使用于英国殖民地及美国。但中国特有的长度计量单位是“尺”“丈”“寸”,没有“码”这一单位。就这一计量单位而言,两种语言明显出现了词汇空缺。若译者将yard异化翻译为“码”,中国观众可能会感觉不知所云,翻译的效果就大打折扣。若译者
将yard归化翻译为中国的长度计量单位,则会造成原文信息扭曲和缺失,因为度量单位不同,其表达的长度也有很大差异(一码=3英尺=0.27432丈)。许渊冲先生在翻译《长歌行》时,将“西出都门百余里”中的“百余里”做归化处理,译为thirty miles,但一里约合0.31英里,“里”与mile在具体数量上仍不对等。那么这类空缺词汇能否做音译处理呢?美版《甄嬛传》中也有一例,译者将“两寸厚长的木板”译为“a wooden board that is two cun thick and fi ve chi long”,译文保留了源语信息与文化,但英语受众看不懂cun和chi的意思,译文效果也不理想。文学作品翻译可以给“码”“里”或“寸”加注,但字幕翻译不能加注,由此可见字幕翻译中空缺词翻译的难度。
2.3 修辞层
语言有共性特征,不同语言中存在一些共同的常用修辞格,但语言又有其差异性,所以“有些修辞格只在一种语言中存在,而且即使是同一修辞格,它在各自文化中的定义、分类和使用上,也存在差异性”(何远秀,2011)。英汉两种语言中,修辞格有共性,亦有差异,翻译时译者往往很难原汁原味地译出源语中的修辞方式。《小妇人》的电影台词中运用了不少比喻、拟人、排比和双关等修辞格,而在翻译过程中,不少修辞格构成了可译性障碍。
例6:Bhaer: “You are on fi re.”
Jo: “Thank you.”
Bhaer: “You are on fi re!”
Jo: “Thank you.”
译文:贝尔:“你状态很好。”
乔:“谢谢。”
贝尔:“你着火了啊!”
乔:“谢谢。”
例6是当乔站在火炉旁,裙子着火时,贝尔提醒她的一段对话。原文利用fire的两个不同词义构成了语义双关,fire有多种语义,除了指“火、燃料、火堆、取暖器、炮火”之外,还指strong emotion,即“极度兴奋,情绪高涨”,所以“You are on fire”也有“很成功,状态很好”之意。但在翻译过程中,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它们都只能让译文在语义层实现对应,而丢失双关这一修辞,同
时原文营造的趣味幽默和紧张气氛在译文中也荡然无存。
冯提莫含吊图例7:There are some nature too noble to curb, and too lofty to bend.
有活化石之称的野生动物是译文:有些本性很高尚,也无法玷污,十分崇高,不会摧眉折腰。
例7原文运用了一组排比修辞格。英语的排比修辞格与汉语的排比有相同之处,但也有差异:英语中的parallelism(排比)是以两个对象为最小排列单位的,而且强调结构上的整齐匀称;而汉语中的排比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不仅强调齐整美,还强调反复美(赵晓军,2007)。例7原文中“”形成对称,noble与lofty语义接近,增强了语言的连贯性和节奏感,但译文“有些本性很高尚,也无法玷污,十分崇高,不会摧眉折腰”牺牲了源语的排比修辞格。若例7被译为“有些本性十分高尚,不会低头折节,十分崇高,不会摧眉折腰”抑或“有些本性很高尚,无法玷污;很崇高,无法弯曲”,那么这些译文从形式上可以与原文达成对等,但严格来讲,中文的排比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所以这些改译译文的修辞手法也很难说是典型的排比句。
2.4 文化层
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文化障碍是限制可译性的最常见也是最忌简单处理的因素。在语际转换中,文
化的可译性是相对的,可译性限度是绝对的,翻译中不可能不存在文化障碍。词语文化信息量往往与可译性限度呈相同趋势:语言符号所承载的信息量越大,双语转换中所遇到的文化障碍就越大,可译性限度也越大(刘宓庆,2005)。一种文化中存在的现象并不总会出现在另一种文化中,翻译过程中这种文化的不对等会造成文化因素的流失。《小妇人》是美国作家露伊斯·梅·阿尔科特的半自传体小说,其情节对话中弥漫着浓厚的西方文化气息:
例8:Feminine weakness and fainting spells are the direct result of our confi ning young girls to bent over their needlework in restrictive corsets.
译文:虚弱和眩晕不适是女人在家穿着束腹衣裤弯腰做女红的结果。
例8原文中,restrictive corsets是具有象征性的民族社会符号。在15世纪,西方女性开始穿裹身衣服,通过贴身束腹的衣物来凸显身材。18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大力推崇洛可可风格,女装设计朝着越来越细的腰身和越来越庞大的裙撑发展,当时的贵族少女都需裹胸束腰。“corset”指女性穿在腹部的紧身内衣(a tight piece of underwear worn on the middle part of a woman’s body to make her waist appear smaller, especially in the past)。中西方服饰区别甚大,中文的“束腹”是多义词,并不特指某种女性内衣,无法准确表现出corset需贴身穿着的特点,若译者将其译为“紧身内衣”,它又不能表现corset这一服饰的时代特征。
例9:The decadents have ruined Paris. These French women couldn’t lift a hairbrush.
译文:颓废毁了巴黎。这些法国女人连梳子都举不起来。
“the decadents”指“颓废派(颓废主义者)”,“颓废主义者”在1880年被用来称呼一放浪的法国青年诗人,他们不满社会现实又无力反抗,因此在文艺领域宣扬一种悲观颓废的情绪。“These French women couldn’t lift a hairbrush”这句话承载了很强的历史文化内涵:在17—18世纪,假发时尚在欧洲达到巅峰;18世纪末,华丽的假发被视为法国贵族阶层颓废堕落的象征;19世纪,法国在百年动荡中逐渐没落。例9原文借“法国女人举不起梳子(即不梳头发)”这一比喻,表达对法国社
作者简介:王娟,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语言学及翻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