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哈斯巴特尔
(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黛塔范提思
关键词:鄂温克;使鹿部落;故事歌手
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18)03-165-04电脑没声音怎么解决
九年级家长会发言稿收稿日期:2018-07-22
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哈斯巴特尔(1976-),男,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人。内蒙古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后。
太阳姑娘
——评鄂温克族使鹿部传统音乐传承人玛尼·尼格莱·固德林演唱专辑
会计专业实习总结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大草原额尔古纳左旗敖鲁古雅民族乡的鄂温克人,常年在额尔古纳河流域的深山密林中,以驯鹿、狩猎为业。历史上,鄂温克、鄂伦春和达斡尔三个民族居住区域毗邻交错,其经济、文化和民俗之间都有关联,这种相似之处,可从民歌的分类、名称方面得到认证。如达斡尔族的“扎恩达勒”,鄂温克族称为“赞达拉嘎”,而鄂伦春族称为“赞达勒”;达斡尔族的“鲁日格勒”,鄂温克族称为“努克该勒”,而鄂伦春族称为“吕日格仁”等。
鄂温克族,似乎被世界、被人们遗忘,他们的传统文化、音乐生活及表演习俗处于什么样的状况,很少有人提及。鄂温克族传统音乐中,除保留着“赞达拉嘎”“努克该勒”等歌舞种类以外,还有“萨满歌”。因为在历史上,鄂温克人同样信奉萨满教,鄂温克萨满从事祭祀活动时经常演唱萨满歌曲。鄂温克萨满有一个较突出的特点,
即不同的萨满巫师演唱各自的曲调时,多冠以该萨满巫师的姓——如“敖萨满调”、“道萨满调”。笔者下面评述的专辑《太阳姑娘》,就是鄂温克族使鹿部传统音乐传承人、鄂温克最后一位部落首领的后代——玛尼·尼格莱·固德林女士的专辑。玛尼在该专辑中收录了两首鄂温克萨满歌曲《呼唤走失的驯鹿》和《呼勒嘎拉》,这两首萨满歌是目前使鹿部仅存的萨满歌,该萨满歌属玛尼家族祭祀时专门演
唱时使用的歌曲。
一、从语言看民族文化
欢乐颂曲筱绡结局专辑《太阳姑娘》共2张CD,第一张CD 由3部分组成,即“宁恩阿坎说唱”(5首)、“伊坎歌曲”(5首)和“萨满歌曲”(2首)构成;第二张CD 由16首“哈安歌曲”构成。该演唱专辑录音和后期制作,均由笔者负责完成,文本由丽
166
娜女士负责撰写。专辑中出现了很多鄂温克传统音乐术语,下面就对相关术语及其背后的蕴意,分析玛尼演唱风格与鄂温克族传统音乐的“口头传承”和“口头程式”层面所体现的特点作简要论述。
著名符号学家皮尔士说“一个在世的作家的思想是存在于他已经出版的书里的,而不是在他的大脑里”。[1](137)作家或音乐家,他们留给世界的只能是用文字撰写出来的思想或记录下来的歌声,其本质来看,伟大的思想或动人的歌声,只有被人们看到、听到,才产生其价值和意义。如何能够读懂该
演唱专辑?对很多人来讲,从玛尼的演唱中无法读懂歌的确切含义,那么,我们可以换个视角,从鄂温克族文化和语言关系来讨论该专辑,或许能够读懂其中一些深层的文化意蕴。
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一个民族之所以有别于他者,更重要的在于语言这一层面。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在词语上表现得最为明显,相同的事物,不同的民族使用不的词语,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在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尤其明显。从该专辑的演唱中,我们可以获得如下信息:“虽然不能听懂鄂温克语,但是玛尼演唱的这些说唱类、长调类民歌中有一些歌曲的结构规则、程式用语、歌唱表演的思维和模式”等诸多特征,在其他民族的民歌或表演中也能看到,并由此获得文化的认同。文化的认同,或者说音乐表演中基本拥有的共性因素和特征,在其他民族的音乐表演中都能发现并获得共识,如玛尼演唱的“宁恩阿坎说唱”(5首)、“伊坎歌曲”(5首)、“萨满歌”(2首)当中,包括说与唱的结合,有说有唱,说唱相间的音乐风格,在蒙古族说唱类音乐以及其他民族说唱类音乐的表演中,都能发现这种共性因素。因此,玛尼演唱的歌曲中,我们能发现鄂温克传统音乐文化中说唱音乐、长调民歌及萨满歌曲基本的结构类型、文本的创作过程、常用的曲调程式和用语思维等特点,而深层的文化内涵则需要我们通过语言的进一步解读和阐释,方可理解其含义。
另外,玛尼演唱专辑中出现的鄂温克传统音乐术语,如“宁恩阿坎说唱”“伊坎歌曲”“哈安歌曲”等,应作简要阐释。
其一,宁恩阿坎(ningeakan),是鄂温克人使鹿部落的传统说唱艺术形式,是以说唱形式表演的神话、英雄史诗以及长篇叙事故事。丽娜在该专辑文本的解释中写道:依据《太阳姑娘》的故事情节和《莽呓的故事》中讲述的有关生殖崇拜的内容,可以推断,“宁恩阿坎说唱”是鄂温克人远古说唱艺术的珍贵遗存。“宁恩阿坎”的音乐,曲调短小、歌词幽默,富有哲理性,体现了鄂温克人使鹿部落的勇敢、机智,生动地展现了氏族社会的生活场景,表现出鄂温克猎民丰富的思想情感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世界,同时也折射出他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代表性曲目有《希日布斯·希如乃》《莽呓的故事——莽呓与七个猎人的对唱》《莽呓与希温坨的对唱》《英提勒棍》等;
其二,“伊坎”(yikkan),是生活在贝尔茨河流域使鹿鄂温克人的传统集体歌舞形式,外界称其为“篝火舞”或“圈舞”。丽娜在该专辑文本中写到:使鹿鄂温克人跳伊坎歌舞时,由鄂温克人称为“优嫩”的领舞人领唱领舞,众人齐声模仿跟唱,舞步为双脚一前一后交错踏步,并且随着太阳的运转方向转动。根据“优嫩”的领唱节奏,歌舞开始时稍慢,几首乐曲后,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配合默契,好似腾空飞舞般快速旋转,把气氛推向高潮。早期,鄂温克各氏族、各狩猎区都有着自己的伊坎歌曲,风格相同,曲调却各具特。从风格上看,伊坎歌曲的曲调短小,节奏鲜明;歌词较少,以呼号为主,最为常见的舞词呼号有“奥浩日代”“耶嘿耶”“敖索亚”“哎索亚”“敖浩日代”“哎嗨日代”等;
其三,哈安(haean),鄂温克人使鹿部落称传统民歌为“哈安”。根据音乐形态特征,哈安歌曲可分为短调哈安和长调哈安两种。短调哈安,大多结构短小,音乐曲调简练精干,其歌词格律注重韵脚的押
韵,内容题材包括歌唱真挚的爱情、感恩父母恩情、描写山林生活等多种内容,生动地表现出使鹿鄂温克人的狩猎生活以及他们独特的森林音乐文化,代表曲目有《毛敖吉坎》《丘克恰坎》等。长调哈安歌曲,节奏自由,旋律悠长,风格热情奔放,随着情绪的起伏可自由发挥,歌词也可根据即时情景即兴编唱,如《马克西姆的长调》《其恰库的长调》《哈阿列日》等。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用鄂温克语来命名和称呼的传统音乐种类,真正体现了鄂温克民族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语言呈现的不仅是其特殊族的传统文化,也呈现了语言背后蕴藏的语言和民族、语言和文化、语言和音乐的整体建构关系。
宋柯女儿二、玛尼作为故事的歌手
我们平常其实是很难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听到该专辑当中的鄂温克人的说唱音乐、萨满歌曲及长调歌曲的。因此,通过玛尼的演唱来理解和认识鄂温克传统音乐文化,在当下来看,不仅显得难能可贵,更有其研究价值。玛尼1952年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她是使鹿鄂温克部原首领尼格莱·伊那肯奇·固德林(Nigelai Yinakenqi Kuderin)的独生女,其祖父伊那肯奇·固德林(Yinakenqi Kuderin),曾是使鹿鄂温克部四大萨满之一。她7岁开始跟随祖父参加萨满仪式活动,外祖母娜杰萨·恩考伊索罗共和母亲安娜·伊万·索罗共,都曾是使鹿鄂温克宁恩阿坎说唱艺术的著名歌手,叔叔安道·伊纳肯奇·固德林和姨妈尼胡力克,都是该部落中优秀的“悠嫩”(伊坎歌舞领舞人)。
1980年,玛妮担任全国地名普查组翻译,为鄂温克地名与历史的考证作出了重要贡献。1997年,为日本著名语言学家黑格尔先生担任田野调查向导和翻译。通过这两次的调查实践,她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深感忧虑。她逐渐意识到,保护和传承鄂温克民族传统文化的紧迫性、重要性。自1980年以来,她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鄂温克传统音乐文化的搜集、整理和传承方面。她先后采访了妞拉、玛嘎拉、马克西姆、巴拉杰伊、尼胡力克、玛利亚索等使鹿鄂温克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人。她一边搜集整理,一边向民间艺人学习,从这些优秀民间艺人那里继承了大量鄂温克使鹿部落的不同体裁的传统音乐艺术和文化知识。
该演唱专辑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征,是由一位鄂温克传统音乐传承人通过个体记忆来建构了鄂温克使鹿部族的历史文化。在文字和书写广为流行成为一种大众的知识和文化传播手段之前,鄂温克使鹿部落传统文化的记忆和传播,主要是依靠口耳相传,这种现象现在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口头传统与文字书写相比,它虽然没有文字那样鲜明的纸质迹痕,但它也有其保证记忆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刘宗迪认为“口头传统来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韵文化,即用合辙押韵、琅琅上口的诗歌帮助记忆。因此,诗歌就成了文字流通之前人类记忆、传播知识和历史的主要手段”。[1](104)该演唱专辑中,我们从玛尼演唱的5首“宁恩阿坎说唱”、5首“伊坎歌曲”和2首“萨满歌”当中,能清晰地听到“韵文化”的诸多痕迹。如第二首宁恩阿坎歌曲《莽呓的故事——莽呓和七个猎人的故事》中唱道:
达尼!达尼!这么多的食物啊!
达尼!达尼!这么多的好吃的呀!
要用我的金勺子和银叉子吃你们的心肝和脑浆!
这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节选)
上面的唱词中,人物名称的多次出现,不仅是“押韵”的需要,也体现出韵文化在这些部族传统社会及文化表演中的重要作用。玛尼演唱的《莽呓的故事》——《太阳姑娘》堪称使鹿鄂温克人古老神话故事的珍贵留存。也是一首史诗性质的长篇叙事歌。故事内容为:“希温陀”(xiwento,鄂温克语,意为太阳姑娘),莽呓(mangyi),指鄂温克人的神话传说中的食人恶魔。太阳姑娘希温陀每天都会为山林中的动物、人类以及宇宙万物送去光明和温暖。有一天,希温坨返回天宫时,把守西天门的天神莽呓嫌她回来晚而闭门不开,希温坨恳求几次莽呓拒不开门,希温坨一气之下踹开西天门闯进去,莽呓吓得变成,莽呓的妻子变成了喂狗的盆子。从此,再没有其他天神敢阻挡她为人类送去光明和温暖了。这些史诗中传唱不衰的神话,体现了使鹿鄂温克族世世代代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而这些史诗中留存至今的经典故事,变成使鹿鄂温克人祖祖辈辈深信无疑事关部族生存兴旺的精神佳话,不可遗忘,也不能遗忘,被深深地打印了部族文化痕迹。因此,《莽呓的故事》——《太阳姑娘》通过玛尼的演唱,成为使鹿鄂温克部族历史和当下、反映其祖先精神生活与追求的最权威的见证词。
从“尼胡力克的伊坎”“帕维尔的伊坎”“尼胡力克的伊坎”“库斯米的伊坎”“拉吉米尔的伊坎”“安道的伊坎”等
伊坎歌曲来看,其主要反映了使鹿鄂温克人一年一次的“绿节”(是鄂温克人收获鹿茸的季节)和族人们相见的欢乐场景。因此,每次相聚的时候,人们都会进行几天几夜的狂欢来庆祝欢聚时刻。这些伊坎歌,曲调短小,节奏鲜明,歌词较少,以呼号为主。这种歌舞形式,对于人口较少的使鹿鄂温克人来说,极大地促进了族内部的团结与友爱,并以此加
固了族身份与文化的认同及彼此间的信任感。
167
168
玛尼演唱的萨满歌有两首。在鄂温克人的传统观念中,萨满是可以召唤灵魂,与神灵沟通、为族人祛病禳灾、解疑释惑的精神良医。
玛尼在第二张CD 专辑中,演唱了16首哈安歌曲,鄂温克人将传统民歌统称为“哈安”,有些哈安歌曲是短调形态,有些哈安歌曲为长调形态。短调哈安,大多结构短小,音乐曲调简练精干,其歌词格律注重韵脚的押韵,内容题材包括歌唱爱情、感恩父母恩情、描写山林生活等内容,生动地表现了使鹿鄂温克人的狩猎生活,代表曲目有“毛敖吉坎”“丘克恰坎”等。长调哈安歌曲,节奏自由,旋律悠长,随着演唱者情绪的起伏可自由发挥,歌词也可即兴编唱,如“马克西姆的长调”“其恰库的长调”“哈阿列日”等。
从鄂温克人哈安歌曲的不同形态特征来分析,其音乐的结构形式、歌唱的内容与鄂温克人的狩猎生活与特殊生存环境有着紧密关系,但哈安歌曲作为鄂温克人特有的传统音乐种类,通过鄂温克语的编创、表演,族的文化以不同的风格呈现出来,语言传导出它的民族音乐风格,同时也传导出鄂温克人独特的狩猎文化特性。 三、《太阳姑娘》的历史文价值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浪潮中,国人的文化意识逐渐觉醒,过去被诋毁或轻视甚至被清除的民族民间口头文化,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尊重和关注。[2](105)玛尼演唱专辑《太阳姑娘》,正是这种文化背景的产物。使鹿鄂温克部作为我国三少民族,其传统音乐文化被视为珍贵而稀奇的宝物,已列入濒危文化遗产名录,恰逢内蒙古民族音乐传承驿站录制玛尼的演唱专辑,对于濒危
的使鹿鄂温克部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玛尼演唱专辑《太阳姑娘》的问世,标志着口耳相传为其主要传播形式的使鹿鄂温克部用最美的歌声再次驶向民间口头文化的海洋,用歌声创造了文化的奇迹。笔者以为,口头传统作为早期人类社会传播知识并保存记忆的重要手段,它的历史悠久,口头传统给创造者提供了灵活而生动的创作思维和思考能力,它具有文字书写无法完成的创作程式和思维能力,也包含着文字书写传统无法代替的人性关怀。但,进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人们普遍对文字书写的依赖性越发严重,导致口头传统仍面临困惑,受到排挤并逐渐被边缘化。玛尼演唱的《太阳姑娘》,在某种程度上唤醒了被遗忘多年的口头传统再次复兴的可能,并从中能够听到远古时期人类社会的文化记忆的足音。从玛尼的演唱中,人们若能发现口传世界的文化余韵,以及充满口头传统灵活多变的思维和表演中衍生出来的口传灵动机智,那么,《太阳姑娘》这张演唱专辑将成为口头传统复兴之后的又一次伟大创造。
参考文献:
[1]科尼利斯·瓦尔著,郝长墀译.皮尔士[M].北京:中华书局,2014.
[2]刘宗迪.归来的歌手——《故事的歌手》读后[J].民间文化论坛,2005(1).
【责任编辑 黄隽瑾】
Sun girl
—
—Comment on the Ewenki ethnic group and the traditional music inheritor
of the deer Manny Nigley Goodlin's album
Hasibateer
(Inner Mongolia Academy of Fine Arts,Inner Mongolia,Hohhot 010010)
Key words : Ewenk;Deer tribe;Story singer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