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新城子村文化景观特征及保护发展策略研究
曹鑫鑫侯东辉杨翠霞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辽宁大连116034)
摘要:新城子村作为辽宁省级传统村落,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朝时期,原名“孤山新堡”。从村落的区位背景、选址格局、街巷民居、历史遗址等方面,深入分析新城子村丰富的文化景观特征;根据新城子村独特的文化
景观形式及内涵,确立新城子村文化景观保护发展原则,新的历史时代下焕发崭新的活力。
伊能静 章子怡关键词: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发展;新城子
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A
传统村落是中国聚落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区域性人居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村落的产生和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在自然景观之上叠加人类活动的结果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景观[2]°而在当今的世界发展格局中,文化景观已经成为国家文化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是现阶段要彻底解决的问题。对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传统村落的
文化景观构成以及鲜明特征,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区域格局内乡村文化的综合性特征,有助于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新格局有着积极的意义。
1新城子村文化景观分析
1.1区位背景
新城子村隶属于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东营坊乡,距离C229铁长线直线距离约2km°另外,滴桦线贯穿沟通整个村子,增加了道路交通的便利性。新城子村周边相邻的村子有南营坊村、东营坊村、宫家堡村。村子距离沈阳市约110km,距离本溪市约74km,距离辽阳市约94km,距离抚顺市约84km,距离丹东市约130km°村子大致位于周边各地级市的中
收稿日期:2021-05-27
基金项目:2020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号:J2020024);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面上项目(项目编号:32071831)并提出保护及发展策略,试图推动新城子村文化景观在
DOI:10.js.20210615037
心位置,且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现已入选辽宁省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1.2选址格局
新城子村位于辽河流域的中部腹地区域,整个村子的格局呈现出枕山抱水的态势,村子的北侧和东侧临近长白山脉的余脉,南侧临近太子河的支流,村子四周为平台的山谷田地。村子周围的孤山等绵延山峰可以抵御冬季凌冽的寒风,还可以起到防御外敌的作用。此外,由于山体绵延,植物繁茂,动植物数量也比较丰富,村民常进山获取药材或食物。周边的山谷田地开阔平坦,适宜进行耕种,村民可以种植农作物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南侧河流不仅可以为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提供丰富的水源,还可以改善山谷和村庄的整体气候环境,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落的多样性°
1.3自然气候
新城子村位于中纬度北温带湿润气候区,季风和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度适中,雨热同期。村子年平均气温大致在6.1〜7.8t°7月天气最热,平均气温在24.3T左右,月最高气温可达37.8T;1月天气最冷,平均气温为-14.3T左右,月最低气温为-37.9t°
J2020063);2020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
作者简介:曹鑫鑫(1997-),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景观设计;通讯作者侯东辉(1968-),女,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公共艺术、环境设计。
新城子村年平均相对湿度在67%左右。全年日平均气温在10兀以上的天数约165d,无霜期约为143d,多集中在4—9月。年平均日照时数2371.8h,日照百分率54%。年平均风速为2.1m・s-1。年平均降水量为800〜1000mm,雨量比较充足,其中年降水量的85%,约660mm,集中在4一9月。由于显著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河流水量充沛,7—9月是丰水期,其它月份为枯水期。冬季时,气候较为寒冷,河流水量减少,结冰期长达5个月之久。
1.4街巷民居
新城子民居沿着道路呈条带状分布,且比较集中,因此新城子村的街巷民居分布格局为条带状集聚型。从整体上看,村中的主体建筑大多都朝东南向或南向,以获取更多的阳光以及新鲜的空气。村子的西侧以山体作为村子的边界,数栋民居聚集建造在一起形成民居组团;东侧山间的小溪流从北向南汇入太子河的支流,并形成村子的东侧边界。民居布局顺应着河流以及地势,沿着道路以及河流的边界紧密建造。村子的中间部分由于较为平坦开阔,被作为农业耕地进行农作物耕种;村子的西南向,也有数栋民居建造在原来的古堡遗址之中。
图1新城子村落结构图
民居院落方面,院落都用围墙以及构筑物构筑成封闭的小空间,不仅可以抵御外人和野兽,给人安全感,还可以抵御寒风,维持院内适宜的温度。正房位于院落的中心位置,便于清晰的识别。在正房的
两侧以及西南村多建造用于储藏物品的构筑物,如车棚、杂物棚、粮食棚等,用来补充正房的功能性。通常情况下,院落的后院相对前院较大,多用来种植日常食用的白菜、萝卜等蔬菜,形成独特的乡村田园景观。前院相对紧凑,再加上正房以及构筑物的围合,营造适宜的气温小环境。正房多为3间,建造在地基之上,地基与地面之间建造楼梯通行。正房的台基一般较高,房屋室内的净高度较低,且进深较小,南向的窗户比较宽大。
1.5历史遗址及景点
新城子村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距今约400a的历史。新城子原名“孤山新堡”,新堡是相对于旧堡而言,建成于1575年[1],当时为抵御女真族部落而修建的护边城堡,也是本溪6大明城堡之一。新堡城墙用青砖、杂石和泥土筑成,高8.33m,底宽6.66m,收顶3.33m,周长1200m。清朝光绪年间,1875年,孤山新堡被改名为“新城子村”,这一称谓延续至今。文化大革命期间,城堡西侧城墙被人为毁坏严重,其余三面墙体保存较好,高的地方可达3m,低矮的地方不足1.5m。目前,保存有建成碑一块,已被确定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在新城子发现了16座青铜时期的墓室,随葬的有陶壶[2]、陶罐以及石斧等器具,属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石棚”类遗存。新城子村域内有青铜墓地、孤山新堡旧址,周边有三道河水库、老秃顶、清河城古城遗址、清河堡城、观音阁水库、大石湖景区、湖里风景区、大地森林公园、本溪水洞、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
烧炭自杀痛苦吗
1.6生产生活康熙来了柯震东
新城子村所在的本溪满族自治县满族占比较大,因此满族民俗特征鲜明,加上本地的汉族民俗文化,融合形成了地域特征鲜明的民俗文化,如秧歌、社火等。本溪社火,多在春节期间演出,表演形式类似于京剧中的武打戏,通过排兵布阵以及兵器,展现出“武”的特点,因此本溪社火又被称为“武社火”、“武秧歌”。本溪社火具有代表性的节目有《百草山》、《凤鸣关》、《对松关》、《虎牢关》等。
饮食文化上,本溪特有的全鱼宴、羊汤、满族火锅远近闻名。全鱼宴,又名百鱼宴,主要材料是当地出产的鱼类水产品,运用多种烹调方法制作成包含河鲜、湖鲜在内的多种美味菜肴。其中,比较有名的菜品有西兰花炒桂鱼球、秘制鱼青榄等。由于本溪位于天然次生林保护区内,林产资源丰富。本溪特产除了铁刹山酒外,还有连山关刺五加、梅花鹿鹿茸、草河口红松籽、本溪林下参、龙宝人参等特产。此外,本溪当地的野生山野菜也比较有特,主要品种有蕨
菜、大叶芹、刺嫩芽等30余种,远销日韩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地区)。
2新城子村保护与发展策略
2.1保护与发展原则
2.1.1生态优先原则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条件,也是传统村落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要素。因此,在对新城子村制定保护和发展策略时,要考虑传统村落的生态性。只有将生态放在首要位置,才能够确保传统村落能够长久发展,文化景观的继承和发扬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2.1.2整体性原则
在对新城子村制定保护和发展策略时,要善于运用整体思维,将整个传统村落当作一个综合体进行考虑,理清自然环境、传统村落以及文化景观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注意文化景观完整性保护,协调推进各个要素,促进传统村落整体健康发展。
2.1.3科学性原则
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要充分考虑科学性、适宜性。以专业化、规范化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各组成要素的保护和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全面保护村落文化景观形态、内涵以及真实性。
2.1.4可持续原则
坚持从可持续的观点出发,注重文化景观的传承特点以及延续性,以长远健康发展作为村落规划的主要出发点,使得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历久弥新。
2.2保护发展定位与目标
立足新城子村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入挖掘整合新城子村文化景观,以村落建筑民居、历史遗迹作为主要载体,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观光、休闲旅游、文化体验、主题度假、康复疗养为一体的综合性传统村落目的地,形成“有美景、有文化、有生活”的美丽村落。
2.3保护策略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作为众多文化景观类型中的一种,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综合文化景观体系。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是传统村落物质文化景观要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景观内容的基础物质载体。在山水林湖草统筹治理全面展开的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3]o因此,对山水林田湖草体系下的新城子村文化景观的保护应从以下几
个方面入手。
2.3.1全面加强新城子村生态格局保护和修复
在新城子村生态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中开展综合修复性治理。生态空间以自然恢复为主,科学合理的人工干预为辅,连通传统村落生态廊道,促进生态环境恢复活力。持续推进水土保持和土地综合治理,完善水资源合理配置,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实施水岸联动,绿化造林,形成整个村落生态保护联动格局,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多点成面,从而实现新城子村生态格局的稳定与安全。生活空间应严格遵守整体发展规划,以保护空间结构布局、传统风貌为主要方向。生产空间应合理规划,因地制宜,保证正常农业生产,并结合独特的文化资源进行旅游产业、服务产业的孵化,打造传统村落旅游品牌。
浙江卫视秦原
2.3.2重点保护新城子村物质文化景观
以维护原始传统村落景观面貌为出发点和立足点,针对新城子村中的物质文化景观,如街巷空间格局、历史遗迹、民居建筑、装饰形式等不同组成要素进行差异化保护。通过保护物质文化景观,实现尽可能保护传统村落久经岁月而留下的原始的形式以及内容,为保护地域中的新城子村非物质文化景观以及建设打造适宜人居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2.3.3借助高新技术,推动新城子村非物质文化景观完整性保护
通过AR技术、VR技术增强非物质文化景观的现实体验以及沉浸式体验。此外,借助发达的现代数字化平台及设备,创建新城子村文化景观资源库。同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确定传承人,并进行商业化资源倒入,盘活非物质文化景观的活力,从而实现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传承性发展。
2.4发展策略
2.4.1提升新城子村交通可达性
便利通畅的交通网络作为传统村落发展的基础性设施,具有很强的先导性和发展的战略性。建立绿、完整的交通网络体系,在便利居民同外界进行物质、信息交换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有效支撑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深入实践可持续发展,提高传统村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潜力。
2.4.2加大新城子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提升新城子村现代化程度
在不改变传统村落整体风貌以及建筑特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居民生活困难点,优化水利设施、垃圾
清运设施、厕所设施,以现代化技术提升改善新城子村人居环境,增强新城子村的居住幸福感。同时,完善传统村落公共服务设施,如村卫生室、快递站点、村民文化广场、图书馆等。
2.4.3大力弘扬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不断丰富民俗文化内容及形式,让民俗文化展现出崭新的时代面貌。同时,通过、视频号、抖音等平台扩大新城子村文化景观的传播范围与知名度,结合地域历史文化塑造传统村落文化品牌形象°
2.4.4全力打造综合性旅游基地
立足新城子村现有文化景观资源,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号召,借助村落文化景观活力,盘活区位优势资源,打造文化景观IP,形成集文化旅游、康复疗养、主题度假、亲子教育于一体的旅游基地。
3小结
本文主要研究本溪新城子村文化景观特征及保护发展策略。从传统村落文化景观角度对新城子进行分析,并从区位背景、选址格局、自然气候、街巷民居、历史遗址、生产生活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根据新城子村文化景观构成特点,确立了新城子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原则,并提出保护与发展策略,试图为新城子村的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提出建议,助力新城子村的美丽乡村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胡燕,陈晟,曹玮,曹昌智.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J].
城市发展研究,2014,21(01):10-13.
[2]汤茂林.文化景观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
2000(01):70-79.
[3]刘彦红.本溪境内明代六大边堡之一一孤山新堡创筑始末
[J].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10(00):178-183.
台湾 瑶瑶[4]王来柱,华玉冰.辽宁本溪县新城子青铜时代墓地[J].考
古,2010(09):3-17,97-102,111.
[5]本刊编辑部.习近平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
话[J].绿中国,2019(01):12.
用焕然一新造句
(责任编辑贾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