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辽宁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及2015高考备考建议
2014试卷分析
2014年的辽宁高考语文已经结束,本次考试基本延续了往年的命题形式和内容,符合语文新课标的原则,符合语文考试说明中的考点要求,注重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和表达应用六种能力的考查,同时注重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这一基本特性。可以用“中规中矩,稳中有变”来概括。下面,笔者对 2014 年辽宁高考语文试题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
一、总体分析
项目 | 题号 | 分析 |
亮点题 | 17 | 本题一改往年仿写句子的题型,要求阅读问卷调查统计表,补充空缺内容。不仅关注当今社会关于礼仪的问题,也将补写和图表题结合起来,较为新颖。 |
难题 | 18 | 作文题沿用了往年的材料作文的形式,但题干要求调整为“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扩展了考生的思考角度,试题和现实密切结合,考生写作起来比较容易,但是想拿高分不太容易。 |
易错题 | 13 | 本题没有出现特别陌生的成语,但是很容易混淆。 |
命题趋势 | 本套试题的难度适中,语言文字运用题在创新的基础上密切结合现实,将知识点做了整合。作文内涵丰富,不在立意上为难考生,但要写出高水平的作文并非易事,试题区分度明显。 | |
二、试题分析
1、试题分值
结构 | 题号 | 模块 | 分值 | 总分 | |
第Ⅰ卷 阅读题 | 甲 必考 | 一 | 现代文阅读 | 9 | 150 |
二 | 文言文阅读 | 19 | |||
古代诗歌阅读 | 11 | ||||
名句名篇默写 | 6 元宵节作文800字 | ||||
乙 选考 | 三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25 | ||
四 | 实用类文本阅读 | 非常6十125 | |||
第Ⅱ卷 表达题 | 五 | 语言文字运用 | 20 | ||
六 | 写作 | 60 | |||
2、知识结构
将本次考试题内容按所属的模块内容进行归类,其分布如下表:
题号 | 模块 | 考查内容 | 赋分 |
1 | 现代文阅读 |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 3 |
2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 3 | |
3 |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张钧甯为什么读mi3 | |
4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实词 | 3 |
5 | 传记类文言文人物性格特征分析 | 3 | |
6 | 传记类文言文内容的概括与整合 | 3 | |
7 | 传记类文言文翻译 | 5*2=10 | |
8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歌写作手法 | 5 |
9 | 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 6 | |
10 | 名句名篇默写 | 唐宋名句、先秦名句 | 2*3=6 |
文强睡过的女明星完全榜单11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文章 | 5 |
小说人物心理的分析 | 6 | ||
小说故事情节设置的作用 | 6 | ||
对文学作品的探究能力,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启示 | 8 | ||
12 | 实用类文本阅读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 济南市中考分数线5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 6 | ||
段落作用 | 6 |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对实用类文本的探究 | 8 | ||
13 | 语言文字运用 | 成语使用 | 3 |
14 | 病句辨析 | 3 | |
15 | 语言连贯 | 3 | |
16 | 压缩语段 | 5 | |
17 | 图表与文字转换 | 6 | |
18 | 写作 | 材料作文 | 60 |
3、能力结构
根据2014年《高考考纲》中对“考试能力要求”的分类,本次试题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各题对应的分布情况如下表:
能力要求 | 题号 | 赋分 |
识记 | 10 | 6 |
理解 | 1、4、7、 | 16 |
分析综合 | 2、3、5、6、11(1)/12(1) | 17 |
鉴赏评价 | 8、9、11(2)(3)/12(2)(3) | 23 |
表达应用 | 13、14、15、16、17、18 | 80 |
探究 | 11(4)/12(4) | 8 |
三、典型试题分析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一下,为什么会不一样?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做所有其他的事情,最后都是为了得到幸福。也就是说,你做的所有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別。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
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任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璧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別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
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
1.(3分)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B、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段。
C、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
D、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正确答案:C
解析:
【考查能力】能力层级B级
【易错点】C项中“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错,原文第三段说“亚当·斯密,
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而黑格尔等人则主张幸福就是人的精神满足。”
【得分点】C,3分
2.(3分)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 眼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
B、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C、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D、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仅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
正确答案:B
解析:
【考查能力】能力层级C级
【易错点】B项中“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与原文第四段中“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不同,而后面的观点不是伊壁鸠鲁的观点。
lol国服第一系列【得分点】B,3分
3.(3分)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
B、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
C、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
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
正确答案:B
解析:
【考查能力】能力层级C级
【易错点】B项偷换主语,选项中是说“中国哲学强调……”,而原文中是作者的观点。
【得分点】B,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以敢勇隶兵籍。靖康初,金人大入,盗賊起,立数有战功,为武卫都虞候。建炎三年,金人攻徐,王复拒守,命立督战,中六矢,战益厉。城始破,立巷
战,夺门以出,金人击之死,夜半得微雨而苏,乃杀守者,阴结乡民为收复计。金人北还,立率残兵邀击,断其归路,夺舟船金帛以千计,军声复振。乃尽结乡民为兵,遂复徐州。
时山东诸郡莽为盗区,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会金左将军昌围楚州急,通守贾敦诗欲以城降,宣抚使杜充命立将所部兵往赴之。且战且行,连七战胜而后能达楚。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既入城休士,而后拔镞。诏以立守楚州。明年正月,金人攻城,立命撤废屋,城下然火池,壮士持长矛以待。金人登城,钩取火中。金人选死士突入,又搏杀之,乃稍引退。五月,兀术北归,筑高台六合,以辎重假道于楚,立斩其使。兀术怒,乃设南北两屯,绝楚饷道。承、楚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贼张敌万①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始受围,菽麦野生,泽有凫茨可采,后皆尽,至屑榆皮食之。
立遣人诣朝廷告急。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欲遣张俊救之,俊不肯行。乃命刘光世督淮南诸镇救楚。高宗览立奏,叹曰:“立坚守孤城,至古名将无以逾之。”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金知外救绝,围益急。九月,攻东城,立登磴道以观,飞炮中其首,左右驰救之,立曰:“我终不能为国殄贼矣。”言讫而绝,年三十有七。众巷哭。金人疑立诈死,不敢动。越旬余,城始陷。
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为人木强,不知书,忠义出天性。善骑射,不喜声财利,与士卒均廩给。每战擐②甲胄先登,有退却者,捽而斩之。仇视金人,言之必嚼齿而怒,所俘获磔以示众。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金人不敢斥其名。
讣闻,辍朝,谥忠烈。 (节选自《宋史·赵立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