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八中2014届高三高考仿真
文科综合试题
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哈尔滨区号是多少下图为某国人口增长模式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国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的时间大约为
A.1870年B.1920年C.1960年D.1970年
2.依据图中信息,分析生产力水平对该国人口增长的影响是
A.生产力水平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正相关B.生产力水平与人口死亡率负相关
C.生产力水平对人口出生率影响小D.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增长变慢
小麦麦苗的旺长往往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为控制麦苗旺长,华北农民经常全家出动到麦田中“踩麦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踩麦苗”发生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4.下列不属于小麦旺长期该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的是
范植伟 王心凌A.土壤有机质丰富,墒情好B.气温回升,蒸发强烈
C.小麦旺长期,降水充沛D.晴天多,光照充足
图2为某古镇分布示意,图3为该古镇内街道走向示意,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说法正确的是
①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主因是地转偏向力②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
演员朱墨
③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④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b和d ⑤河岸d在洪水期相对于a、b和c最不易决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
6.古人对该镇巷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
A.沿等高线布局,节省成本B.街区的疏风防寒
C.街区的通风散热D.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交通便利
张柏芝黑木耳b全图图2 图3
图Ⅰ所示区域陆地地势平坦,图Ⅱ为图Ⅰ中河流甲、乙两处的年径流量曲线。读图回答7-9题。
7.图Ⅰ地区:
A.此时降水较多B.受信风控制C.沿岸暖流经过D.地处北半球
8.图中的河流甲河段河水补给主要是
A.湖泊水补给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冰川融水补给D.雨水补给
9.图示乙河段流量季节变化较甲河段小的原因主要是
A.乙河主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径流季节变化小B.湖泊的调节作用
C.乙河段冬雨补给多D.甲河段植被覆盖率较高
图4为3月2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旗和影子示意图,其中旗面与影子的夹角为45°,据此完成10-11题。
10.推测升旗时的风向为
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
11.此日过后2个月内
A.正午旗杆影长越来越长
B.正午旗杆影长越来越短
C.一天中影子的移动角速度越来越慢
D.一天中影子的移动角速度越来越快
36.(24分)植被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1为鄂尔多斯地区植被分布图。
材料二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向沙漠宣战,把2.7万亩沙丘改造成为马铃薯种植基地。据当地农民反映马铃薯种植基地的空气湿度增大了,云量增多了,白天不再那么热了,夜晚不再那么冷了。
材料三“留茬免耕、秸秆覆盖”是鄂尔多斯地区保护耕地采用的措施,即作物收割后,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将秸秆覆盖地表过冬。图12为采用“留茬免耕、秸秆覆盖”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图。
(1)概述图11中植被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8分)
(2)沙丘改造为马铃薯种植基地导致该地气温发生变化,请运用相关知识加以说明。(6分)(3)简述鄂尔多斯地区采用“留茬免耕、秸秆覆盖”的生态意义。(10分)
37.(22分)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河流域有大面积的黑土区,干流建有多个梯级水电站。W国曾是原苏联的工业基地和粮仓。201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与W国有关方面签署协议,可在甲河流域大规模种植粮食。
表
(1)说明甲河径流量主要来自N市以上河段的自然原因。(6分)
盛夏的天空(2)与新疆比,分析甲河流域发展种植业更为有利的条件。(8分)
(3)简析甲河干流开发梯级水电站对W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8分)方琼老公杨阳简历
地理选修——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
42【旅游地理】(10分)
陕西省西咸新区“阿房宫项目”,规划面积为12.5平方千米,包括“阿房宫国家遗址公园”和“阿房宫文化旅游产业基地”。下图为西咸新区周边旅游资源分布图。
说出西咸新区及其周边突出的旅游资源优势,并说明“阿房宫项目”可能对当地社会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43.【自然灾害】(10分)
雪崩是指覆雪处于一种“危险”的平衡状态下,如果稍微有外力作用,就会失去平衡,造成积雪瞬间倾盆而下的现象。由于春季积雪表面融化,是雪崩最易爆发的季节。
某段公路选在终年积雪的山区的L处修建,2010年冬季,该段山区降雪比常年偏多。其剖面图如下图所示。2011年春,在进行公路进行建设时发生大规模雪崩,造成严重灾害。
分析这次雪崩灾害发生的原因。
44.【环境保护】(10分)
利比亚是一个典型的沙漠国家,尽管拥1900多公里的海岸线,全境95%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全国550万人口绝大多数聚居在北部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带。现在,沿海地区的地下水已经消耗殆尽,加之海水渗透,水质成涩难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