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六校联合体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高考语文
2014-01-22 1532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联合体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北京时间不到点阅读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目。
诗歌、神话传说和天文学(节选)
在古代的传说中,阏伯和实沈的故事是具有天文背景的一个。高辛氏是传说时代的古帝王,叫帝喾,据《左传·昭公元年》,帝喾有两个儿子叫阏伯与实沈,兄弟俩互不相容而不断寻衅厮杀。于是帝喾派阀伯往商丘去主管大火,因此大火也叫做商星;派实沈去大夏主管参星。参和商在天空中恰好遥遥相对,一个升起,另一个就会落到地平线以下,他俩从此再也不能见面了。他们死后,成为参商二神,还是永远不能相见。。
实际上夏族对参的认识有更深刻的原因,每当参于黄昏后落向地平快看不见的时候,恰是大地回春之际。参去寒冬尽,农家备耕忙。它成为夏族观象授时的重要依据。。
参与大火都是古代妇孺皆知的星相。公元前2400年左右,大火在春天傍黑时出现于东方地平线上。其光荧荧,好似东方远处的一团火焰。它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不单是因为它亮,也不光因为它酷似原始社会中极为重要的火种,主要的原因,就是每当它于黄昏后出现于东方时,它就像是特意来点燃人们盼望播种的希望之火。可以说,在我国传说的三代,它是天空中一朵红的报春花。北斗七星的斗柄连线,大约指向大火,故大火黄昏初见之际,北斗就指向东方。
对大火和北斗的观测延续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后来,由于测量了子午线,并观测星是否到了子午圈,预报季节的准确度得到了提高,天文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直到公元前11世纪,大火仍然是人们报时的一个依据,但内容又改变了。《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黄昏,大火越过子午线流向西天下沉的时候,妇女们就该赶制棉衣,为亲人们准备冬装了。
西周时期,人们关于天象的知识更多了。《诗经·鄘风·定之方中》说:“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诗中“定”指像锄头的四颗星,它们是室宿二星和壁宿二星,四星组成一个长方形。每当农事基本结束的时候,黄昏后在子午圈附近就能看到定星。定星中天,正是营造房屋的大好时光。
1.“在古代的传说中,阏伯和实沈的故事是具有天文背景的一个”,这里所说的“具
有天文背景”的含义是(    )
A.说明古代劳动人民已经掌握了参商二星不会同时出现在天宇的知识。
B.说明阏伯和实沈的故事源于对参商二星不同时出现这一天象的观察。
C.说明阏伯和实沈的故事形成过程中受到与参商二星有关传说的影响。
D.说明古代劳动人民已经善于把有关的天文知识当做民间传说的背景。
2.下列四种天象中,与其余三种含义不同的一种天象是(    )
A.参于黄昏后将落向地平线以下。
B.大火于黄昏后出现于东方。
C.黄昏后定星出现在子午圈附近。
D.北斗七星的斗柄连线指向东方。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代的神话传说和诗歌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天文学的水平。
B.古代天文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神话传说的产生和诗歌的繁荣。
C.夏商周三代,对大火天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的了解日益深入。什么眼霜最好
D.子午线的测量,标志着我国古代天文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
吏道
邓牧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小大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
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豹蛇虺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选自《伯牙琴》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x的平方怎么打A.以日夜窃人货殖货殖:财物
B.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固:固然,虽然
C.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蕃息:繁衍
方逸华照片D.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才:人才
5.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对当时“吏道”的批评的一组是()
①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②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
③取民愈广,害民愈深④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
⑤吏无避忌,白昼肆行⑥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的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因为官吏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
B.从一般人的本意而言,他们愿意过的生活,但是国家仍会出现动乱的情况,这是因为有些人的日常生活无法得到保障。
C.站在当时官吏的对立面,言辞激烈地批判他们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鱼肉百姓,比强盗还要厉害。
D.认为民众之所以作乱,是因为“吏”“夺其食”“竭其力”,能够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造成社会不的因素。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14分)
(1)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3分)
译文:
(2)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4分)
译文:
(3)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3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8—9题。(11分)
青玉案
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liushishi张榘①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①张榘(jǔ)南宋人,做过句容县县令和江东制置使参议,均处于地位低下的职位。
8.前人评论“上阙‘羞涩’一语用得妙”,请简要分析妙在何处。(5分)
9.结合下阕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20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2)亦余心之所善兮,,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离骚》)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乙选考题
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注意: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作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白静个人资料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