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平凉①
李攀龙
thelastresort春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属朱门弟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②,秦兵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注:①平凉在汉唐盛世时并不属于边塞地界,明王朝时嘉峪关以外大片土地尽失,平凉渐渐成了边塞,而且平凉在明朝时属于陕西。②“汉苑”原指汉朝马苑,这里借写明代平凉府
的大牧马场。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冷落、寂寥的平凉春,荒芜的边城蒙上了一抹灰暗、冷峻的调,寄情于景,景中有情。
B.颔联不露雕琢痕迹,貌似平淡无奇,实则在特定图景中,包含着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沉回顾和感叹。
C.颈联抚今追昔,借助想象,用精炼的语言描绘出秦汉强盛时军队在边关塞外沙漠中驰骋作战的图景。
D.本诗用词准确富有表现力,如“宛马如云”,描绘出战马迅猛奔跑如彤云翻滚的情景,极具动态感。
(2)尾联突出使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来表现诗人复杂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2.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咏梅
        【宋】王安石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1)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借对梅花迟迟不肯开放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
B.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
C.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
D.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
(2)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塘路中
李玉
山连楚越复吴秦,蓬梗何年是住身。
黄叶黄花古城路,秋风秋雨别家人。
冰霜想度商於冻,桂玉愁居帝里贫。
十口系心抛不得,每回回首即长颦。
[注]①李玉(808-862),字文山,澧州(今湖南灃县)人,晚唐诗人,工书能诗,不乐仕进。开成初,东游吴越,又曾西入三峡。大中八年,裴休为相,荐之,徒步入京,进诗三百首,授秘书省校书郎,后请告东归,复东游,卒于洪州。此诗为李玉离乡赴京之作。②
商於:为古代秦楚边境地域名。③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两句即景抒情。诗人看着远处峰峦叠嶂,山路漫漫,不禁感慨自身漂泊流离,犹如飞蓬断梗,飘荡无定。
B.颔联紧承首联,对仗工整。第三句承接第一句,第四句承接第二句,“黄叶黄花”对应“秋风秋雨”,上句写路途环境,下句寓离人心情。
C.颈联两句指明时间。“冰霜”二字写出诗人在秋日离家后于寒冷的冬日抵京,因清贫无居处而心情苦闷。
D.尾联两句和首联相呼应,并照应诗题,表明缘由。诗人的频频回首、蹙眉长叹的动作和神态颇具画面感。
(2)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宋)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注释】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长淮:即淮河。颍:颍水,淮河支流。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空听”一句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
B.“佳人”一句写欧公当年所做诗词几十年后仍被传唱,欧公的为文、为政、为人可见一斑。
网卡驱动怎么安装
C.“草头”一句承接上片,与曹操《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达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写“西湖波底月”,以景结情,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中收束全词,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张智霖的个人资料简介
寄身且喜沧州近  , 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注释】①刘长卿曾因刚而犯上,囚禁狱中,后遇赦,贬为潘州南巴(广东茂名)尉,旋即移睦州(浙江淳安)司马。此诗作于他将往睦州,在江州告别薛六、柳八两位朋友之时②沧州:滨海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承优诏”,看似称美皇恩浩荡,实际是用春秋笔法,以微言寄讽意,包含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激不平。
B.“醉歌”,是文人浇愁遣愤的一种方式。前面冠以“空知”二字,则更是将苦情暗暗向深层推进了一步。
C.颈联写出作者情感变化,他努力想从萧瑟感中振作,但顾影观照自己满头白发,又跌落到无奈的感伤中。
D.尾联关合“别”的主题,主要写出薛柳二人告诫诗人要小心江上风波的殷殷叮嘱,足见其情谊真挚。
(2)诗歌颔联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与其他三联不同,请赏析这种写法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的作用。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岁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1)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内容看,本诗属于思乡抒怀。
B.从体裁看,本诗属于七言律诗。
C.“残灯去焰”“炉香成灰”暗写时间的推移。
D.“芙蓉枕”“竹叶杯”点明主人公格调高雅。
(2)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哀婉悲凉
fx成员B.清幽质朴
C.凄楚含蓄
D.旷达闲适
(3)评论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为“妙想之辞”,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析。   
麦当娜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秋日山寺怀友人
(唐)刘沧
萧寺楼台对夕阴,淡烟疏磬散空林。
风生寒渚白蘋动,霜落秋山黄叶深。
云尽独看晴塞雁,月明遥听远村砧。
相思不见又经岁,坐向松窗弹玉琴。
(1)现准备将本作品与同类作品合编一部诗集,以下命名合适的一项是(  )。           
A.《咏秋即兴》
B.《清秋思远》
C.《怀古伤秋》
D.《秋日赠别》
关于友谊的英语作文
(2)下列点评与本作品的写作特点相符的一项是(  )。           
A.寓情于景物之中
B.远景与近景交错
C.对比与衬托并用
D.以虚景衬托实景
(3)你认为本作品哪一联写景最妙?请赏析其妙处所在。   
8.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书有感(二首)
[宋]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在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的首句运用比喻,把池塘比喻为一面镜子,写出了池塘清澈明净的特点。
B.第一首诗中诗人用“徘徊”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天光云影倒映在水面上的动态景象。
C.第二首诗写“蒙冲巨舰”因春水萌生变得如羽毛般轻盈,用夸张手法突出了江水力量之大。
D.两首诗歌语言庄重典雅,内蕴丰富,融景趣、情趣、理趣于一炉,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道的启迪。
(2)两首诗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读书感悟?请简要说明。   
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宋)张先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溶漾都净。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注】  , 江空月静。
【注释】汉妃一曲:汉妃指汉代王昭君,传说她出塞时弹着琵琶;“一曲”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谱写的琴曲《昭君怨》。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前三句是环境描写,作者通过仰观俯视多角度多层次地描绘了一幅江上美景。
B.词人直接写岸边柳荫路上“无人”也“无影”,只有柳絮飘舞,暗写自己的孤寂。
C.作者在船上望去,见远处有人归之影,与落日斜晖相映衬,描绘出之姿。
D.优美的乐声饱含着今古幽思,又用“谁省”一词,用以突出此时自己才是其知音。
(2)词中“彩绦朱索”是指五颜六的彩带,是女子的装饰物,这里是借代手法。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B.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C.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这首词在写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甚大,如本词结尾句“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就与白诗“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异曲同工,请从描写对象、表达技巧和所寓情感三方面赏析二者的“同工”之妙。   
1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烛烛晨明月(节选)
佚 名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
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
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
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由时间写起,突出时令特征,见出旅途的艰辛,为下文道别做铺垫。
B.三四句描写了江汉奔腾、浮云飞翔之景,依托阔大的境界,表现高远的志向。
C.五至八句通过强调山川阻隔,相距遥远,句句突出“远”字,感情更加浓盛。
D.本诗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感情深沉,风格古朴。
(2)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