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知了猴:既是盘中餐又有大智慧
▶▶大山东的食谱最近又火了一把:在这片浩克的土地上,居然人人都爱吃炸知了猴!还大人小孩齐上阵亲自动手去抓,构成了山东人独特的仲夏夜之梦!
▶▶在外地人“吓得把手机都扔了”的惊讶中,山东人也很奇怪:“怎么你们不吃吗?”从各地琳琅满目的名称中,就能知道知了在大山东拥有多么广泛的众基础。
▶▶知了这种属于百姓的昆虫,在传统文化中其实拥有至高的地位,毕竟唐僧的前身就是金蝉子。
01
没有一只知了能活着飞出山东
最近,关于山东人特爱吃知了猴的事上了一把热搜,引起众多网友惊讶:光知道云贵两广的朋友爱吃各种龙虱、水蟑螂、拉拉蛄,没想到你们浓眉大眼一脸正气的山东人也吃虫子?
对于山东人对吃知了猴的偏爱,不少外地人的反应是这样的:
“在我们这里,要这样吃一顿,明天得上社会新闻!”“真是硬核山东人,在下广东人表示瑟瑟发抖”“一看图吓得把手机都扔了!”
而山东人也很诧异:“怎么你们不吃吗?”“不吃盘炸知了猴,仿佛漏过了一个夏天”“为了能有地方自己抓知了猴,我二舅承包了一片树林!”
更多的山东人则淡淡一笑:其实我们还吃炸蝎子、蚂蚱与豆虫,还有山水牛、蚕蛹也是不错哒!
山东的很多画风就是这样,狂野而不自知,不管是两米高的大葱还是脸盆大的馒头,总能成为别人眼里的传说,毕竟这是一片浩克的土地!
据说,没有一只知了能活着飞出山东。不,它们连起飞的机会都没有,因为还没上树就先下了肚。
山东人爱吃知了猴实际上并不什么秘密,几年前山东人就因一个月要吃掉近1000万只知了猴的事上过新闻。而且在时令季节,知了猴的价格要超过牛肉、大虾乃至三文鱼,就在上个月,济南批发市场的知了猴价格高达125元一斤。
天猫上有大量“冷链包邮”“新鲜速达”的专业售卖知了猴商家,月销上万笔很常见。
不过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这些电商订单中,最大的销售流向却并不指向山东。为什么最爱吃知了猴的山东却并不是最大买家?
很简单啊,因为我们山东人都是自己抓!
对很多人说,吃知了猴的美好体验,一半来自抓的过程。多少孩子的童年记忆里有着夏日夜晚拿着手电、瓶子、竹竿抓知了猴的快乐?这个习惯,即使到后来物质条件改善,生活富裕之后一直保留着,并在长大有娃后把它变成一项亲子活动。
有篇文章这样描述:
“炎炎夏夜,如果你经过山东某个寂静的林间,突然看到一簇身影,佝偻着身体缓慢移动,一束束光晃来晃去的……
不要方,这不是什么惊悚片场,而是山东人在知了猴。
对很多人来说,仲夏夜之梦大概会是被萤火虫包围的浪漫,而对山东人来说,爬满知了猴波涛汹涌
的树林子才是夏夜大满足。山东人民的快乐,不需要睡眠。”
据说这是山东人在抓知了猴
亲自动手抓知了猴,是我们山东人独有的乐趣与体验。有网友在朋友圈秀:“忙活了一晚上终于抓到了知了猴,是小时候的记忆,还是那么欢快,还是那么满足!”这也是为什么山东人的 运动步数,往往白天躺平垫底、夜晚占领封面。
当然,作为一项全民运动,就经常出现人比知了猴多的名场面:“每晚上知了的比知了都多,哎不说了,口水都流出来了!”
对于“谁最爱吃知了猴”的命题,虽然河南、江苏、河北等兄弟省份也有不少人表示愿意与山东一战,但所有关于“吃知了”“知了在禁食野生动物之列吗”等相关词条中,出现最多的总是山东人的身影。
一只小小的知了猴,还吃出了一条致富路,有人靠养殖知了猴、蚂蚱等月赚几十万——山东人凭借对知了猴的满腔热情,生生开创了一个产业。
这听起来很不山东,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山东人都懂!
02
一只昆虫的众基础能有多广泛?
为什么山东人这么爱吃知了猴?有人曾给出一个答案,说吃知了猴的地方基本与黄泛区重合,过去这些地方百姓生活条件差,不得已才以虫为食,开发出知了、蝎子、蚂蚱等一众黑暗料理。
并不尽然。
《礼记》中有记载,国君食谱中有“爵鷃蜩范”,这其中的“蜩”,就是咱们说的“知了”。这说明在古代,这也是贵族的美食。用知了制作的菜肴与蚳醢,都是先秦时供“人君燕食”的上等食品。
不管是否作为一种食物,知了猴在咱们山东,可谓是既有历史渊源、又有众基础。
宋喆 杨慧生于山东,葬于山东,与山东有一生羁绊的七步诗小天才曹植,写有一篇《蝉赋》,记述了蝉一生遇到过各种天敌,最后遇到最厉害的“天敌”竟是厨师:委厥体于膳夫,归炎炭而就燔——把自己的身体交给厨师,投入红红的炭火中被炙烤。
许还幻北魏农学家贾思勰(今山东寿光人),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曾记载了知了的吃法:“捶之,火炙令熟。细擘,下酢;又云:蒸之。细切香菜置上;又云:下沸汤中,即出,擘,如上香菜蓼法。”古人吃这道菜很用心思,烤、蒸、焯,几乎比我们现在吃的还讲究。
那现在的问题是,你们那里管吃知了猴叫吃什么?bigbang大成
知了,堪称民间别名最多的昆虫,相近的两个村可能名称都不一样。
在济南,它的名字有知了猴子、哨却、老哨狗、神仙等;德州叫知了爬、小笑猴、爬爬;聊城叫节拉龟、季牛爬、肚了龟;菏泽叫爬叉、嘟了猴、土拉龟、爬叉;济宁叫节了、小津津、吱啦子、杜拉龟;淄博叫烧钱、鼓处、肉蛋;潍坊叫仙家、节柳、节了龟;临沂叫 知了龟、节了猴、节柳猴……
此外还有少圈子狗、胡辽、吱拉猴、赌了、马嘎猴……
——以上名字皆为音译。很难用准确的文字记录老百姓对这个物种的喜闻乐见,这百花齐放的名字,充分显示了其在人民众中多么受欢迎。
也有人对这些名字进行了文化解读,比如其中一个“截柳”,清末潍县学者郭榆寿《榆园杂录》,因其产卵在柳枝或其他树枝上,截断水分,树枝干枯,风断坠地,故此得名。
03
吃下肚的知了猴,
在古人眼中至上高洁
虽然各地百姓用各种乡音证明了知了的乡土本性,但实际上,知了,即其官名“蝉”,却妥妥的有着高大上的血统与基因。
一些地方的江湖中,将知了称为“唐僧肉”。是因为特别好吃吗?当然有这个原因;同时这里还有个重要的典故:人见人爱的御弟圣僧唐三藏,其前身就是如来佛祖门下二弟子,名唤金蝉子。
《西游记》为什么要给这位当仁不让的第一男主角安排这样一个出身?因为蝉,在古代文化中,是高洁之物,可比林中之竹、花中之菊。
古人认为蝉栖于高树、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最终一朝蜕变、脱胎换骨,具有生生不息,历经千难万苦的精神。金蝉子历经九世才成功转型。陈思思背景
东晋 蝉纹金珰 南京博物院藏
东魏北齐时期 蝉冠菩萨像及其冠饰 通高 120.5 厘米 山东博物馆藏
人们把美玉雕刻成蝉形,佩戴在身上,或者镶嵌在帽子上。考古发掘中常见玉蝉,生者佩于身,取其饮露不食品行;逝者口含之,图其蜕变重生之意。
明 玉叶金蝉 南京博物院藏
盛唐时女性流行蝉鬓,鬓角处的头发,向外梳掠得极其扩张,形成薄薄一层,同蝉翼相仿佛。卢照邻《长安古意》云“片片行云著蝉鬓”,温庭钧《更漏子》“蝉鬓美人愁绝”。
绝美、高洁,还略带愁苦忧伤,恰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写照。
直接以蝉入诗、借物抒怀的就更多了。最著名的是唐代的“咏蝉三绝”:虞世南的《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李商隐的
《蝉》:“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无一例外都是以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暗喻自己立身端正,坚守志行。
关于蝉的诗词,大家能够信手拈来的还有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毛文锡“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袁枚“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维“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蝉”音同“禅”,本身有着大智慧的意蕴;而其另一个名字“知了”,“知”的意思是智慧,“了“则是觉悟,更有通透彻悟之意。道无所不在,自然也在饮食。希望咱们大山东从那些吃下去的知了猴中获取的,不只是高含量的蛋白质,也有智慧思考。
历代帝王图摹本 刘备像
历代帝王图摹本 曹丕像
canon lbp2900打印机驱动注意他们的帽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