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孔子迎来仕途的春天,先后任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代冢宰
十、孔子迎来仕途的春天,先后任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代冢宰
赵奕欢 魏晨■孔子当上中都宰
■孔子当过几天小司空
■孔子任大司寇,代行相事,在夹谷会盟中立大功
■孔子堕三都
公元前501年,孔子51岁,迎来了仕途的春天,先后任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代冢宰,经历了夹谷会盟和堕三都等重大事件,直至公元前497年农历春三月,被迫再次离开鲁国
一、孔子当上中都宰文强亲口说出曾经睡过的12位明星
(一)平叛阳虎后,孔子何以会被任用
可以从季桓子和鲁定公两个层面理解。季桓子和鲁定公暗自拨打算盘时,都认定了孔子会对
自己有利,虽然他们都在为自己打算,但在任用孔子上具有一致性。
对于季桓子来说:1、父亲季平子死时就有交代,要相信孔子,要依赖孔子。2、在平叛阳虎的政治斗争中,孔子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了季氏,季桓子觉得孔子这个人往后可用。3、鲁国名义上是鲁定公的,但实际上是季家在操纵。目前鲁国是个烂摊子,大夫家臣各行其是,互相掣肘,收拾这个烂摊子,季家必须给国家选拔人才。4、孔子是比较合适的人才,他的政见对眼下治理鲁国也是适宜的:“忠恕”可以缓和日益紧张的君臣关系,“仁政”可以博得民众的拥戴,“德治”可以用来限制家臣等私人的武力,“中庸”可以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基于以上几点,季桓子多次奏请鲁定公让孔子上朝任职。
对于鲁定公来说:1、平叛阳虎,也是帮他铲除了一个祸害,他自身也是受益者。2、孔子是忠君的,曾为鲁昭公奔与呼,他的忠君思想,让鲁定公与孔子有一种亲近感,很想依赖孔子。3、鲁定公想摆脱“政不在君而在大夫”的命运,很希望有人来帮助他,任用孔子,也许能够培植对付三桓的势力。基于这些,鲁定公决定委任孔子为中都(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宰。
◆枝:虽然如此,鲁定公对孔子的能力还是有所怀疑的。孔子在齐,齐景公不用他,从这
杨幂的男朋友是
些事上,鲁定公怀疑孔子的政见不合时宜。所以,先把孔子放到下面试试,如确有经天纬地之才,再提到朝中不迟。
◆枝:鲁定公面试孔子时可能会问:我听说,为君主者可一言而兴邦,可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回答:设若君上知任重艰难,臣子知事君不易,上下谨慎,全力从事,不近一言而兴邦吗?设若君上一意孤行,不听劝谏,不近乎一言而丧邦吗?
鲁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该如何?孔子回答: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主执政。政者,正也,君行端正,臣下便会竭力服从。为人臣者难矣,办事衷心耿耿,人或以为谄也;潦草敷衍,误国误民,君主又会加罪其身。
(二)孔子治理中都,中都得大治
孔子接手时的中都:衰败不堪,游民多,乞丐多,盗贼多,社会风气败坏,富人奢侈,商人欺诈,女人失节。
孔子当上中都宰,首先是率领弟子视察民情,走访三老、明绅和各界名流,了解中都情况,听取他们对治理中都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查看和走访,孔子对中都了若指掌,治理的
办法也随之形成。
孔子对所带弟子进行人事安排。派曾皙专司钱谷,闵损专司刑名,颜回专司文牍,子贡专司文教。并对原有书吏差役进行教育。
孔子的治理方案:第一,实施预防水旱灾害之措施,发展农业生产。第二,发展工商,安置游民乞丐。第三,以仁德教民,改良地方风气。第四,提倡节俭,革除奢侈恶习。第五,制定养生送死规则。第六,设立乡校,少年一律入学读书。
孔子治理中都的成效:上任不到一年,中都大治,百姓安居乐业。后人作诗赞曰: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途。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器不雕伪。行之一年,四方则焉。太平洋地震带
二、孔子当过几天小司空
孔子治理中都,中都大治,显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很快,鲁定公又委任孔子为小司空。
在石250司空掌管全国土地,兼工程建设。
当时的大司空是孟孙氏世袭的官职。这也就是说,当时孔子是在他的学生大司空孟懿子手
下工作。
孔子一上任,带领弟子和署衙工作人员跋山涉水,勘察土性,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然后根据勘察所得和年轻时做委吏、乘田的实际经验,将全国土地划分成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即高原)、原隰(即平地)五种类型,再根据这五种土性的特点,因地制宜,或植树造林,或发展鱼盐之利,或栽种果树,或种植各种不同的农作物。
孔子任小司空时间很短,旋即又被提升。
三、孔子任大司寇,代行相事,在夹谷会盟中立大功
公元前500年,孔子52岁。
孔子任小司空不久,即被提升为与三卿(司徒、司马、司空)并列的司寇,掌管全国的公安司法工作。司寇之职原由叔孙氏世袭。
(一)鲁用孔子,齐国害怕,谋划夹谷会盟,使鲁国臣服
孔子当上司寇,在鲁国已渐渐掌握了实权。这让邻国齐国十分不安。齐国生怕鲁国政清民
安,国势强盛,威胁齐国的安全。于是,齐国不断有人劝谏齐景公出兵伐鲁,使鲁国臣服,以消除隐患。
这时候晏婴已死,齐国的太宰是黎鉏。黎鉏是晏婴临终前推荐给齐景公的接班人。晏婴临终时嘱咐:齐的威胁在晋而不在鲁,齐鲁比邻,应世代友好,以抵御强晋。黎鉏因顾及到晏婴所制定的国策,献计齐景公说:齐鲁修好可威震东方,使强晋不敢觊觎齐国。鲁昭公欲除三桓,兵败奔齐,晏婴太宰冷遇之,昭公去齐适晋。鲁之阳虎叛乱投齐,齐不纳,晏婴太宰扬言欲杀之,阳虎逃晋。晋已两次获罪于鲁,齐应乘机与鲁君会盟,以祝贺鲁国大治为名,而离间晋鲁之间的关系,令鲁远晋而亲齐,成为齐的附庸。
于是,齐国邀请鲁君于是年六月(公元前500年盛夏)于夹谷(今山东省莱芜境内)举行乘车之会,永结盟好。鲁定公应允。
(二)鲁国不得不赴约,急需相礼之官
鲁国这时必须赴约。晏婴死时,齐国遣使报丧,鲁国并未派人吊丧,已经失礼。如今齐侯盛情相邀,如若拒绝,再次失礼,齐则有理由刀兵问罪。
鲁定公赴约,相礼之官十分重要。不仅要熟知礼仪,权谋善辩,更需临危不惧。只有这样,才能不失礼于对方,不失威于盟坛。按照惯例,两君会盟,皆由冢宰相礼。但季桓子担心这个苦差事弄不好丧权辱国,便举荐孔子为相礼官。这样一来,既可在鲁定公和天下人的心目中改变季氏弄权的印象,又可充分借助孔门弟子的力量巩固自己的势力。为了让孔子和齐国觉得名正言顺,为了让孔子有足够的分量,季桓子与鲁定公商议,先委任孔子代行相事,再命其任相礼之职,全权总理会盟事宜。鲁定公自然是同意的,孔子代理冢宰,可以强公室,抑私家,削弱三桓的势力,改变鲁君世代受人摆布的局面。季桓子和鲁定公同床异梦,一拍即合。
乘车之会乃修友好,不以暴力相凌。孔子受命后,考虑到历史的经验和当时的国际形势,指出“虽有文事,必有武备”,建议鲁定公命左右司马训精兵五百乘,护驾前行,伏兵于夹谷隐蔽之处,以备不测。
◆枝:孔子代理冢宰后是十分高兴的,喜形于,笑容可掬。子路问他:由尝闻夫子言,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如今夫子行摄相事,与闻国政,喜不自抑,岂不是自食其言吗?孔子笑着说:为师今日之喜,亦依古人之言,即君子乐以贵下人也。孔子的意思是说:喜得高贵之位,可以向在下之人劝善惩恶,实现余生之志,难道不值得高兴吗?
(三)夹谷会盟的曲曲折折
公元前500年盛夏,齐鲁两国在林密谷幽的夹谷会盟。
齐是这次会盟的发起者、东道主,在夹谷建有祭坛。
齐鲁两君会面的当天,各自献上了见面礼——大雁。第二天,齐景公先去坛台,令黎鉏迎接鲁定公来坛会盟。孔子偕鲁定公来到坛边,鲁定公举步欲从西阶登坛,孔子提醒鲁定公稍后。黎鉏上坛报与齐景公,齐景公下坛迎接,于是两位国君携手从东阶登坛。孔子与黎鉏随后。
登坛后,两国国君祭拜天地,歃血为盟。黎鉏献四方之乐为两国国君助兴,妄图使乐队于混乱之中劫持鲁定公。紧急关头,孔子跳出护驾,并命鲁国司马斩杀带头乐工,以正礼法。齐国阴谋失败。
次日,齐国又设宴,招待鲁国国君,赔礼请罪。黎鉏献上宫廷雅乐,玩弄新的阴谋。五位女乐扮作文姜和齐宫宫女,唱着齐诗《载驱》表演。《载驱》的内容是齐景公之先祖诸儿与其妹文姜的丑事。女乐扮作文姜向鲁定公献花,无异于骂鲁定公是禽兽。孔子大怒,
叱责齐国侮辱鲁君,不仅破坏齐鲁两国兄弟之盟,而且以淫词诬骂了齐国先的祖。齐国失礼,无奈诛杀女乐。黎鉏机关算尽,也没有使齐国占到便宜。
唯美qq最后,缔结条约时,齐国要求鲁国:齐国出征时,鲁国需出三百乘兵车相从,否则便视为破坏会盟。这显然是要鲁国无条件地承认自己是齐国的附庸。
考虑到两国强弱悬殊的客观形势,孔子认为这一条虽然难以拒绝,但却不能无条件地接受。他向齐景公提出,归还昔日齐国侵占的鲁国汶阳、郓、龟阴三地。齐国不得不归还了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