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公务员面试辨析题解析
()消极类题型
综合分析能力是每一个公务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工作中,公务员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社会以及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作出判断,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从而给出一定的看法。
综合分析题目是国考面试必考的题目,而且随着近年来网络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人们对于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能够及时的了解到,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判断给出观点。所以,在网络上,考生们所看到的一些新闻,比如“李刚事件”,“楼挤挤”现象,这些都能成为面试的出题素材,因此,考生在备考阶段需要不断地去关注国家发生的一些社会问题,以做到有备无患。
根据近几年来的考试特点,综合分析题目总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种类:积极类,消极类,辩证类等。积极类通常都是让考生发表对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或者方针的看法,消极类通常都是社会上发生的一些对国家,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或者是有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比如山西的某些领导干部被查出在工作期间到娱乐场所休闲的问题,这就是消极类现象。但是很多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既有好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比如领导干部开通博客,对于这件事我们就应该辩证地进行看待,这样看问题才会全面、辩证、统一。
本文先以消极类题目为例,来分析如何回答好这类题目。
比如:某些干部做事漂浮、思考问题肤浅、行为浮躁等,对于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又如:有人说,反腐败多年,腐败份子仍然层出不穷。对此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主要就是在讲某些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不求实际,不重现实,不能脚踏实地的为百姓做事,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在当前,某些干部身上会出现这种“五浮”现象,即一是思考问题“浮浅”。认识事物有偏颇;只看表象不看实质,只看现状不看趋势,只看显绩不看隐忧。二是行为方式“浮躁”。做事情静不下心,耐不住寂寞,甚至热衷于搞“政绩工程”。三是工作方式“浮漂”。工作粗枝大叶;不讲实际效果。四是工作作风“浮滑”。工作责任心不强。五是总结工作“浮夸”。做一说十,虚报浮夸,对问题遮遮掩掩、避重就轻或避而不谈。
解题套路:1.客观承认现象;2.弱化负面信息。3.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某些官员思想上不够严谨,存在一定的误区。另一方面,对于领导干部的监督体制还不是很完善,不健全,给了某些人以可乘之机)。
大学个人总结
分析问题之后就是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考生可以针对所提出的原因逐一给出相应的具有可实施性的对策予以回答。
孔令辉和马苏最后在解决问题后,考生可以做出相应的总结,做好收尾。所以,考生在回答时需要有的放矢,灵活掌握,这样回答的内容才不会过于呆板,没有亮点。
()积极类题型
很多考生在面对积极类问题时,不知道该如何切入,甚至有的考生不清楚该如何去回答。积极类在综合分析题目中是比较难的一类题,内容比较广,没有特别具体的思路,所以需要考生平时多积累一些名言警句、报告理论等。
积极类题目的特点包括:一是出题内容多以领导人的讲话、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为主;二是题目的意义是积极向上的,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是我们要大力弘扬
和发展的。
林允 陈伟霆
解题套路:1.简要解释名词;2.点名积极现象的时代意义;3.贴对联结合自身实际表态。
比如:
“在新时代背景下,你如何看待雷锋的螺丝钉精神?”扬州螺丝结顶和无灯巷
在回答这道题时,考生需要了解什么是雷锋的螺丝钉精神,这种精神对我们现今社会有哪些重要的影响。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就是大公无私、甘愿奉献的精神。上个世纪,雷锋是全中国人民崇拜和学习的对象,因为他的奉献无私的精神感染了一代人,并被人们所歌颂和传承。
当考生了解了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后,需要想一想这种精神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哪些联系,考生可以从国家、社会、民族和个人的角度分别阐述。
第一,雷锋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性,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众自己的事业。雷锋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形成了以拼搏
奉献为特征的高尚道德精神,这种精神又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时代造就了雷锋精神。
第二,我们应该牢记,雷锋精神需要口号,更需要实际行动。每年的35日是雷锋活动日,国家设立这样一个节日,就是为了让人们能够体会为他人服务的精神,从而更好的将这种精神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去。然而,倡导这种精神不是一时的,而是需要世世代代传承和发扬的,需要时刻将这种精神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并把这种精神变成一种习惯,不断的提醒自己,要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多服务、服好务,多做事、做好事,真正的把人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人民谋福祉。
如果每一个公务员都能这样做下去,相信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辩证类题型
作为一名公务员,必须要具备辩证的思维,全面、辩证、统一地看待问题。在我们身边所发生的社会现象,很多不只具有积极面或消极面中的一面,而是具有两面,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考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不断的锻炼自己的辩证思维,看
待问题时,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从全局角度去把握和思考。这样在考场上遇到某一问题时,就能灵活对待,并且能体现出考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解题套路:从三个方面进行回答,1. 阐述好的方面意义;2.分析负面影响产生的原因;3.给出相应的对策。
以下面这道题为例:“某市出台政策,取消早餐摊点,对此你有何看法?”
又如:某市自4月份掀起“治庸风暴”,一个月处分机关干部109人。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辩证类题目。取消早餐摊点,可以保证市民的食品安全,因为很多的早餐摊点都是随意设置在街边,周围车来车往,尾气污染对人民众的身体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而且很多摊点并没有相关的营业执照,出现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情时也很到相关摊主进行索赔。同时,早餐摊点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市容市貌,也给城市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所以该市决定取消早餐摊点也有它的意义所在。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正是因为早餐摊点的设立,给很多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做早餐的“上班族”提供了便利,也给下岗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对于缓解现阶段严峻的就业形势起到了一
定的作用。
所以对于该市出台的这项政策,不能盲目的将早餐摊点取消,可以采取“早餐工程”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条对策:一是规划早餐摊点区域和范围,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规范;二是坚决查处无证早餐摊点,一经发现,将依法予以取缔;三是实行统一采购、统一生产、统一餐车、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的经营模式,建立符合市场需求、布局合理的早餐工程。
总之,作为一名公务员,要一切为了人民,心系众,真正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利。
2009年北京市公务员社会招聘考试的申论考试题目在近年来的申论考试中比较典型:第一题“给据给定资料,概述我国酒后驾车现象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是概括题中的单一式概括;第二题“结合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的城市出行问题。请你就‘政府在大力倡导绿出行方式方面进一步做好哪些工作’提出建议”是提出对策题;第三题“指出有关酒后驾车的材料中哪个观点是不对的,为什么?”是观点辨析题;第四题“结合给定资料,以你认为减少交通事故的最重要因素为话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为写作论证试题。总体来说,2009年北京市公务员社会招聘考试的这套题目相比较于2010年春季的十三省联考以及2010秋季的
十一省联考来说要容易一些。然而,从考生的实际答题情况来看,得分并不理想。其原因主要在于考生对第二题和第三题把握的并不是很理想,尤其是第二题观点辨析。要想作答好观点辨析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阅读材料、感性把握
  当我们考生拿到一份申论试卷的时候,首先需要阅读注意事项。尤其需要关注注意事项中的细节信息有良好把握。这对于考生答题是极具参考意义的。比如,2009年北京市公务员社会招聘考试申论试卷中对时间有这样的说明:“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答卷110分钟。”对于很多考生来说,对于此条信息并未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大家更愿意按照自己的习惯答题——一切跟着感觉走。我们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注意事项中给出的“参考时限”并非出于主观故意,恰恰相反,这个时间是经过相关专家慎重考虑、有科学依据的:考生在阅读环节中如果能将这40分钟时间用足,那么将会对申论材料有比较好的把握,从而也能够将回答申论要求的有效信息充分地勾画出来。如果这个时间用不足的话,很容易会遗漏有效信息,从而丢掉采分点。其次,要阅读申论要求和申论材料。目的是要能在这个环节中出该次考试的核心问题。比如2009北京市公务员社会招聘考试第一
题涉及到酒驾问题、第二题涉及到绿出行问题、第三题是有关酒驾的观点的辨析题,第四题是围绕减少交通事故写文章。那么,基于这四个申论要求,可以判定,此次申论考试要考察的核心问题是安全出行与绿出行问题。接下来则可以根据此理解回头略读材料,以验证自己的判断。在速读环节拿出申论的核心问题,目的是为了下一步细读中详细的勾画有效信息服务的。
  二、界定问题、勾画信息
  所谓的有效信息,一定是为了我们回答申论要求服务的。只有对回答申论要求有用的信息才是有效信息。否则则是无用信息,可以忽略。我们在这里以回答第二题为例,来梳理申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在到材料中勾画有关第二题的有效信息之前,需要我们能够具备界定问题的能力。2009北京市公务员社会招聘考试第二题要求我们“结合给定材料中所反映的城市出行问题,请你就‘政府在大力倡导绿出行方式方面进一步做好哪些工作’提出建议”,因此,我们对这道题的界定是提出对策题。对于对策题,如果我们想要提出合理的对策,首先需要能够准要解决的问题,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唯有先把对策针对的问题准,才能够提出有效的对策。而这道题针对的问题是“城市出行问题”,而进一步地,提出
建议的对象并非一切城市出行问题,而是具体而微地有所限制“绿出行方式方面”,而所谓的“绿”,则指的是环保节能的出行方式,因此,申论题目就要求考生能够准该道的题眼:那就是结合原材料,一切有利于城市环保节能地出行方式,考生都需要能够提出来。
  在界定完问题之后,接下来就需要回到材料中去勾画有效信息。前6则材料都是有关酒后驾驶问题的。第7则材料中需要考生注意的是第一段的尾句和第二段的首句。这里面提到了政府通过举办公益环保活动、“无车日”活动以及致首都居民的一封信等方式宣传绿出行方式;交通限行等方式。这需要我们能够勾画出来。第8则材料讲得是国外对酒驾的惩处力度,依然是和酒驾问题有关。我们略过。第9则材料讲的是“不良酒风”使酒驾问题难以惩处。对于此点需要考生能够分辨清楚,否则第三题很容易失分。第10则材料讲的是行人保护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12则材料讲的是绿能源汽车和环保车的开发。由此给考生以启示,如果要大力倡导绿出行方式,可以通过开发新能源汽车和环保汽车来实现。11则材料中的首句提到了信息化技术的采用。通过信息化技术的采用改善了交通状况。那这则材料也需要考生能够注意,因为信息化技术应用到道路交通系统中之后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13则材料的首句也提到了上海市出台的文件规定“重视自行车道、尊重自行车路权的积王子文真实身高
极信号”,对于绿出行来说,大力发展自行车、步行,尊重自行车和行人的路权自然是有助于加强绿出行的,这尤其需要考生注意。而15则材料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自行车和步行的情况正在下降,而其原因在于自行车存放点少,而且机动车侵占了行人和自行车的使用空间,这就更需要尊重行人和自行车的路权了。第14则材料对绿出行进行了一个界定。之后在第四行提到了“尤其要大力发展速度快、运量大、污染小、不堵车的轨道交通”,并且在尾句提到了增设“自行车租赁点”,以及让“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小汽车、出租车、步行等多种出行方式的换乘将更加健康。”对于这些有效信息,只要能够善用关键词原则和关键句原则是完全可以勾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