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狮活动起源与历史发展过程之探析
海杆钓鱼技巧高华君
摘要
狮子,古作师子,为西域各国进贡而来的珍禽异兽,威武勇猛,为百兽之王。原产自非洲、西亚和印度的狮子,经由丝路进贡到国内,当时狮子被记录成各种译名,由梵语“Simha”翻译成『狻猊』或『狻糜』,後来取第一音『狮』,加个犬字旁,成为现在习惯的『狮子』了。东汉年间,佛教传入中土,象徵智慧的文殊菩萨骑狮传法,因此狮子普遍被附以极佳的印象,认为是具有神格形象的瑞兽,再加以中国人的想像力大肆发挥,狮子的艺术造形於是展开两千年的流变和亲民化。
而在史籍上最早有关舞狮的,首推「旧唐书音乐志」上所记载:「大平乐,後周武帝时造,亦谓之『五方狮子舞』。狮子鸷兽,出於西南夷天竺狮子国,缀毛为狮,人居其中,像其俛仰驯狎之容。二人持绳秉拂,为习弄之状。五狮子各立其方位,百四十人歌『太平乐』。舞
以足持绳者,服饰作崑仑像。」
另名,欧阳修在「新唐书」的礼乐志也有舞狮的记载:「铜拔二,舞者四人,设五方狮子,高丈余,饰以五,每狮子有十二人,画衣持红拂,首如红袜,谓之『狮子郎』。」,由此可见,在一千多年前,舞狮便是我国的民俗之一。
壹、绪论
一、研究动机与目的
在中国这片广大的土地上并未孕育出狮子这类动物,所以狮子算是舶来品。而狮子的形象如何能获得广大中国人民的喜爱而成为祥瑞的象徵,更进而从静态的造型艺术发展出动态的表演艺术,或者舞狮是从早已存在民间的「鱼龙漫衍、角抵」等汉代百戏所演变而来,最早有关舞狮的记载为何?
又历经了唐宋元明清等各朝各代,舞狮代表的意义是否随各朝代而有不同流变,其在各朝代中所代表的意义为何?这样的探究应是颇具深远历史意义的。
二、研究方法
蔡少芬吴奇隆祝自己生日快乐的句子本文采用历史研究法,将蒐集和本研究相关的历史资料、文献,加以整理、研读、分析、归纳、解释与评比。
并采用分析研究(analytical research),将所蒐集的资料,运用逻辑的归纳法,以质的分析过去保存下来的文献(文史资料),探讨其轨
迹,并做系统的描述与诠释(王文科,民79年)。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貳、国狮子的由来
据辞海「狮子不产於中国」,早已证实这点,而参阅史藉,不论在古蹟或是传说,都没有狮子的存在。据说,汉代通西域,狮子乃汉顺帝时传入,有疏勒王来献犀牛及狮子的记载。1
另据台大曾永义教授2等人研究报告中显示:狮子原非中国出产的动物,多产於非洲和斯里兰卡(古称狮子国)及西域各国。如<二辅黄图>卷三所描叙:「奇华殿在建章宫旁,四海夷器服珍宝,火浣布、切玉刀、巨象、大雀、师子、宫马、充塞其中。」3
在汉武帝的宫殿旁,就陈列了外国送来的狮子。而西域诸国也曾遣来献狮子:「章帝章和元年,遣使献师子...十三年,安息王满屈复献师子及条支大鸟...」4狮子,古作师子。在此时狮子皆被作为西域各国进贡而来的珍禽异兽,威武勇猛,为百兽之王。而打从西汉起,原产非洲、西亚和印度的狮子,便经由丝路进贡到国内。狮子算是舶来品,也因此,狮子被记录成各种译名。汉朝最常见的狮名,是由梵语”Simha”翻译成『狻猊』或『狻糜』,後来取第一音『师』,加个犬字旁,成为现在习惯的『狮子』了5。
然而,由西域进贡的真狮并不能普及民间。直到东汉年间( . ),佛教传入中土,象徵智慧的文殊菩萨骑狮传法,民间才得以正式而广泛的认识狮子,对狮子的第一印象极佳,认为是保护佛法、具有法力的瑞兽。所以,中国人一开始接受的狮子形象是神格化的狮子。从此,中国人的想像力大肆发挥,狮子的艺术造型於是展开近两千年的流变和亲民化。而狮子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在汉代,据历史的记载,汉顺帝之时(西元126-144),有疏勒王来献犀牛及狮子的史实可证。由於古俗的狮子可驱邪僻鬼,因而祀为神兽6。
故据以上所述可知,「狮子不产於中国」,已经有很多学者研究,证实了此一论点,最主要的是我们在甲骨文或殷商的器皿中,从未发现狮子的文字或花纹,狮子传入中国本土乃是自印度经由西域传入。而狮子形象的传入时间大约是在汉代。
参、中国舞狮的源起之探讨
而狮子的形象自汉代传入中国後,因其被视为具有法力的瑞兽,而渐被神格
1中文大辞典中国文化研究所
2台湾民间传统艺能馆规划报告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台湾大学曾永义教授中华民国七十九年元月
页79-87
3卷三四库四六八,页十五
4後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第七十八、页二九一八
全屏快捷键5参考徐华铛、杨古城之中国狮子艺术一书
6吴腾达着,台湾民间舞狮之研究大立出版社,第7页。
化,因此有的族可能就如吴腾达所说,奉为本氏族人的图腾,甚至奉为自己的祖先以示
自己是强不可欺的。他们祭祖的时候,常常画出狮子的模样,并高举狮像,载歌载舞。这可能是舞狮子最早的来源7,但是这个说法并无文献可考。不过在吴腾达先生的「台湾民间舞狮之研究」这本书中,他说:「各部落民族各自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他们的图腾标志,逐渐的,各民族间由征伐兼并,产生所谓君王廷前『百兽率舞』的情形。而这些『百兽』也许就是被征服部落的代表」8。
学者吴腾达先生认为舞狮这个习俗,很有可能是从汉代百戏中的「鱼龙漫衍、角抵」所演进的而成的9;《周礼》曰:「旄人教舞散乐。」郑康成云:「散乐,野人为乐之善者,若今黄门倡。」即《汉书》所谓黄名倡丙强、景武之属是也。汉有黄门鼓吹,天子所以宴臣。然则雅乐之外,又有宴私之乐焉。《唐书?乐志》曰:「散乐者,非部伍之声,俳优歌舞杂奏。」秦汉已来,又有杂伎,其变非一,名为百戏,亦总谓之散乐。又「新校本旧唐书-志-卷二十九」记载「散乐者,历代有之,非部伍之声,俳优歌舞杂奏。汉天子临轩设乐,舍利兽从西方来,戏於殿前,激水成比目鱼,跳跃嗽,作雾翳日,化成黄龙,修八丈,出水游戏,辉耀日光。绳系两柱,相去数丈,二倡女对舞绳上,切肩而不倾。如是杂变,总名百戏。」10。而据「普曜经」载,释迦牟尼佛出生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分手指天地,作狮子吼声」。在「佛说太子瑞应经」中又云:「佛初出时,有五
百狮子从雪山来,侍到门前,故狮子乃为护法者。」而释迦牟尼佛本人被佛门喻为无畏的狮子,而其座席称之为「狮子座」11。故我们是否可以推测在旧唐书所记载的「舍利兽」是佛教里的祥兽,也就是佛经里所指的狮子,因此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测在汉朝即有狮子舞的出现,但史料上并未到有关舍利兽就是狮子的资料!这是以後研究者需要去求证的。
不过在「洛阳伽蓝记校注-卷一城内/长秋寺」中记载:「辟邪、师子,并兽名。汉书九十六西域传:乌弋山离国王『有桃拔、师子、犀牛。』孟康注:『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二角或为辟邪。师子似虎,正黄有髯耏,尾端茸毛大如斗。』师子即狮子。此是百戏化装,非真兽」12。由此文献中可推知,在汉朝时,西域可能就有狮子舞的出现,但是狮子舞在何时传入中国的?这在文献上并无记载。
而在史籍上最早有关舞狮的,首推「旧唐书音乐志」上所记载:「太平乐,後
7黎莹着,中国春节风俗典故趣谈-汉族,台北市,台佩斯坦出版有限公司,
民国79年11月版第124页。
8吴腾达着,台湾民间舞狮之研究。大立出版社,第13页。
9吴腾达着,台湾民间舞狮之研究。大立出版社,第11页。
11刘荫柏:中国古代杂技。台北市,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2月初版,第55页。
12同注10。
周武帝时造,亦谓之『五方狮子舞』。狮子鸷兽,出於西南夷天竺狮子国,缀毛为狮,人居其中,像其俛仰驯狎之容。二人持绳秉拂,为习弄之状。五狮子各立其方位,百四十人歌『太平乐』。舞以足持绳者,服饰作崑仑像。」
瞿颖个人资料另外,欧阳修在「新唐书」的礼乐志也有舞狮的记载:「铜拔二,舞者四人,设五方狮子,高丈余,饰以五,每狮子有十二人,画衣持红拂,首如红袜,谓之『狮子郎』。」,由此可见,在一千多年前,舞狮便是我国的民俗之一。而引舞的狮子郎,各地的名称各不同,有的叫「胡人」,有的叫「回回」或「达摩」,可见狮子舞是从西北和西南输入的13。不过,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西凉传>一诗中,就曾描述当时人舞狮子的活动:「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
来万里」。看来,当时舞的狮子,装饰已经相当讲究了,这说明舞狮的起源要比白居易所在的时间还要更早些14。综合以上所述以及旧唐书、白居易、新唐书所述,我们可以知道舞狮这个风俗或许起源於更早的时代,大概可以推知在後汉到魏晋之间。而总的来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