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置太尉一职,但今天留下来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经任命过哪一位人物担任过此职,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太尉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皇帝认为其权力重大,不轻易任命
B. 秦始皇自己直接控制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C. 太尉负责监察百官,秦始皇缺乏可以担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D. 秦朝短命而亡,未来得及任命
2.与下图所示报纸的命名直接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迷途 夜安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3.清朝康熙皇帝时,在决策中实际拥有最大权力的是(  )
A. 议政王大臣会议
B. 内阁
C. 南书房
D. 军机处
4.下图分别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空白处应该填写(  )
A. 三公九卿制
B. 内阁制
C. 二府三司制
D. 一省制
5.嬴政统一全国后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故制定了一系列的专有称谓,号称“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以上材料说明( )
A. 皇权至高无上
B. 嬴政功绩极大
C. 嬴政决心效法先王
D. 实行礼制
6.2021年底,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英雄》开始热播,影片的主题是“为天下的人是大英雄”,秦始皇是一个大英雄。为此,网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秦始皇作为统一中国的皇帝,他为中华民族作出的最为突出的贡献是( )
A. 灭掉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王朝
B. 确立了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
C. 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制定了有利于统一且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
D. 留下的万里长城和兵马俑为中国赢得了光照世界的荣誉
7.“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 )
我们结婚了130727A. 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 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 都实行科举考试,从民间选拔人才
D. 都把相权一分为三,加强君主专制
8.元代中央“诸大小机务,必由中书,惟枢密院、御史台、徽政、宣政诸院许自言所职,其余不由中书而辄上闻,既上闻而又不由中书径下所司行之者,以违制论”,这说明元代时( )
A. 中书省的权力比较集中
B. 中书省兼掌军事、民族、监察等事务
C. 皇权与相权矛盾突出
D. 行省制维持了元朝的稳定
9.《礼记·曲礼下》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hōnɡ),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种规定的不同反映的是(  )
A. 宗法等级制
B. 皇权专制
C. 中央集权制
D. 分封制
10.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
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
A. 分封制
B. 封建社会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度
11.下图为中国古代某朝代的疆域图。此图最早可能出现于(  )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元朝
12.史载,魏晋时设中正,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中正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由此可知,政府实行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
A. 巩固门阀士族统治
B. 加强中央集权
C. 保证选官的公正性
D. 注重门第家世
13.《通考》载:“太祖受命,以宰相专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主武事,副使佐之。”文中所述内容发生在( )
A. 汉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14.“夏、商、周(公元前2700—公元前256年)时期,统治者是一个世系首领,其权力来自祖先的世代相传和部分地牺牲祭祀的帮助下与祖先通灵的巫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王权与神权的结合是其政治特点
苹的组词B. 最高执政集团权力高度集中
C. 政治结构的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 祭祀祖先是为了巩固最高权力
15.春秋时期,在诸侯国争夺王位的斗争中,像齐国小白、晋国重耳这样的王室贵族流落他乡的情形较为多见。这说明( )
A. 贵族政治已经崩溃
B. 宗法秩序受到冲击
C. 王位世袭难以为继
D. 诸侯争霸异常激烈
16.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
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 王权具有神秘彩
D.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17.下列有关周王朝政治制度及其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天龙八部采矿地点B. 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C. 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
D. 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
18.隋朝科举制度规定,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朝廷官员。这反映了当时推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  )
A. 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稳定
B.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基础
C. 扩大入仕途径,加强统治基础
D. 打破特权垄断,提高专制政体
19.宗法制、分封制体现了早期国家形态的一些特点。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家形态的演进,宗法制、分封制逐渐衰落。其衰落的实质是(  )
A. 诸侯国力量增强,彼此进行争霸战争
B. 政治关系中的地缘关系逐渐取代血缘关系
C. 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D. 受封的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便利其势力增长
20.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
A. 实行郡国并行制
B. 颁布“推恩令”
C. 设立刺史巡行郡县
D. 分封同姓诸侯国
21.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
A.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提高了行政效率
C. 军机大臣权力迅速扩大
D. 削弱了专制皇权
22.有学者认为:“元朝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该学者的观点强调了( )
A. 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2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是以一个否定另一个,螺旋式的发展模式。如夏商西周确立了封建大一统,那么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吞并就是对夏商西周体制的否定。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第一个正—反—合阶段。而隋唐、宋、元又构成了第三个正—反—合阶段。元代的行省制相当于其中的“合”。据此理论可以得出行省制( )
A. 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 主要着眼于加强中央集权
C. 巩固了元朝的统治、扩大了疆域
D. 是对秦以来郡县制的否定
24.宗法制、分封制体现了早期国家形态的一些特点。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家形态的演进,宗法制、分封制逐渐衰落。其衰落的实质是(  )
A. 诸侯国力量增强,彼此进行争霸战争
B. 政治关系中的地缘关系逐渐取代血缘关系
C. 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D. 受封的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便利其势力增长
25.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
A. 《汉书》的记载
B. 民间的传说
C. 秦简的记载
张彬彬年龄D. 史家的研究论文
二、综合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
——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秦汉是官僚政治制度全面展开的时期,官僚政治的各个要素都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若从政府机构来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不仅从执掌上来说是皇帝家务与国家政务没有分离,而且“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概括材料一中帝国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和等级关系,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角度,归纳秦汉时期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时代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先秦、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
27.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采取了哪些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洗衣机什么品牌好
(2)依据图二及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力的集中方向。
(3)从图二中可看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什么?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中,除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外,还有一对基本矛盾是什么?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汉家至德博大,宇内万里,立置郡县。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汉书·朱博传》
材料二汉唐时期绩效考评有比较配套的机制……汉代有“上计制度……上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每三年计一次。……汉代将全国分为十三州,也即十三个监察区……中央设十三名刺史为监察官,各负责一州的监察事务。……汉唐时期还有一种临时性突击考评地方官吏的辅助手段,其主要形式是巡查。……汉唐时期重视对考评结果的应用,在俸禄增减、品阶升降、职位变动、荣辱予夺等方面都体现了不同考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