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3)《中国历史地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1:第一批次
2:第二批次
3:第三批次
4:第四批次
5:第五批次
6:第六批次
2:第二批次
3:第三批次
4:第四批次
5:第五批次
6:第六批次
1:[论述题]
1、简述我国丝织业的发展过程?
2、简述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三次人口南迁的过程及其迁徙路线?
网上预约驾校考试参考答案:
丝织业起源以后,直到殷商和西周时期才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个时期丝织业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上游地区以及淮河流域。
春秋战国时期丝织业生产遍及黄河流域,各诸侯国都把发展农桑生产放在经济生活中的首要位置,蚕丝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丝织业的重要产地有齐、鲁、卫、郑、魏、秦等国,齐、鲁、卫是全国的丝织业中心,齐纨、鲁缟、卫锦被誉为最珍贵的丝织品。
秦汉时期黄河流域作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地位得到巩固,丝织业生产基本上都在黄河流域进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主要生产麻织品。西汉丝织品的主要产地是临淄、襄邑、长安、洛阳。东汉时,成都也成为丝织业中心。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丝织业生产收到战乱破坏较大,直到北魏统一北方后,丝织业才逐渐恢复起来。位于黄河下游地区的定州是北齐的丝织业中心。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丝织业得到迅速发展。
隋代和唐代前期黄河流域丝织业得到恢复和发展,河南、河北二道是主要产地,巴蜀地区的丝织业也比较发达。安史之乱后,长江中下游地区丝织业迅速发展起来。越州(今浙江
会稽)是丝织业中心,荆州(今湖北江陵)和宣州(今安徽宣城)的丝织业也很发达。黄河中下游地区丝织业逐渐衰落,关中地区尤为严重。
北宋时期,开封、洛阳、真定(今河北正定)、成都、江宁(今江苏南京)润州(今江苏镇江)等地设有规模巨大的官营丝织工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京东东路、京东西路和河北东路是其主要产地。宋室南渡以后,南方丝织业发展更快,临安(今浙江杭州)、平江(今江苏苏州)、婺州(今浙江金华)、常州、湖州等地成为新的丝织业中心。全国的丝织业中心已经完全转移到江南地区。
元代的丝织业仍然是南盛北衰,地是建康(今江苏南京)、平江(今江苏苏州)、杭州、成都等地。福建发展成为一个新的丝织业中心。
明代期长江下游的丝织业有了更大的发展,苏州、杭州、湖州、松江(今上海松江)、常州、南京都是丝织业的重要城市。清代丝织业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重要丝织业城市有江宁(今江苏南京)、苏州、杭州、广州、佛山等。成都平原的丝织业则在明末清初的战争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2、我国历史上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三次人口南迁分别为永嘉之乱后的人口南迁、安史之乱后的人口南迁和靖康之乱后的人口南迁。
(1)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的人口南迁。这一南迁开始于西晋永嘉年间,直至刘宋元嘉年间才基本结束,前后持续了100多年,主要有四次人口南迁的高潮:①永嘉初,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及江苏、安徽二省淮北的流民相继渡过淮河、长江南迁。东晋王朝在南方设置侨州郡县安置南迁人口。②在东晋成帝初(326年后),江淮大乱,淮南居民及侨居于淮南的北方移民渡过长江南迁。 ③东晋哀帝时(qq上线提示音362-365)和此后近二十年间中原动荡,部分陕西、甘肃境内的汉民南迁汗水流域,部分进入四川境内。④刘宋文帝元嘉(424-453)年间和明帝泰始(465-471)年间,曾一度被刘宋收复的中原地区重新失陷,淮北各州也被北魏占领,大量的人口渡淮南迁。这几次移民路线主要有东西二线:西线一是水路循汉水南下,南郑(今陕西汉中)和襄阳(今湖北襄樊)成为移民的集散地;二是陆路从金牛道(南栈道)西南入四川。东线则循邗沟和淮河流域东南向的支流向东南迁移,处于邗沟南端的今江苏扬州及长江对岸的今镇江、常州一带成为山东及苏北移民的集合地,河南人也大多向东南迁入安徽。罗仲谦肌肉
(2)安史之乱后的人口南迁。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南迁的路线主要有东、中、西三路:东路自华北平原南下淮南、江南,然后主要经皖南、浙西进入江西。再分两支,一支南下岭南,一支越武夷山进入福建。东路的南迁人口以当时全国的南北交通命脉大运河为主干,包括汴河、泗水等河流,构成水运交通带,将华北平原与淮南、江南连接起来,并向南延伸至江西、福建等地。中路自关中和华北平原进入今南阳、襄阳一带,再南下穿过湖北南部和湖南全境,进入岭南。西路自关中越秦岭经褒斜道、子午道等栈道,进入汉中地区和四川盆地。
(3)靖康之乱后北方人口的大规模南迁。两宋之际的大规模人口南迁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靖康(1126)开始至绍兴九年(1139)左右;第二阶段发生于从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侵至南宋后期蒙古南下过程中;第三阶段主要是黄淮流域金国南部人口的南迁。后两个阶段的人口南迁,历时短,规模较小。南迁路线也为东、中、西三线,且与唐安史之乱后的南迁路线大体一致。(或东线主要从今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经大运河及其两侧南下,渡长江在镇江、建康、太平州、池州、江州等地上岸,分别进入江南、江西。再分若干分支,主要一是经浙西盆地入江西,再入闽江谷地;二是溯赣江而上,越南岭到广东。中线主要从山西、河南一带经湖北南入湖南,到达广西及海南岛。西
线主要自今陕西、河南进入四川地区。)
2:[单选题]下列所述隋唐风俗区中,不属于梁州风俗区的是( )。
A:四川
B:甘肃
C:云南
D:贵州
参考答案:B
3:[单选题]下属各地中,不属于南北朝时期僧人集中分布地的是( )。
A:江东的丹阳、吴、会、稽、吴兴
B:广州的番禹
C:江汉沅湘的襄阳和南郡
D:益州的巴西、广汉和蜀郡
参考答案:B
B:广州的番禹
C:江汉沅湘的襄阳和南郡
D:益州的巴西、广汉和蜀郡
参考答案:B
4:[单选题]下列运河河段中,不属于元代京杭大运河的是( )。
A:济州河
宋林静个人资料
B:会通河
C:通惠河
D:漕渠
参考答案:D
D:漕渠
参考答案:D
5:[单选题]下列各条道路中,不属于秦代所修筑的道路是( )
A:岭南新道
B:阴平道
C:巴蜀栈道
D:五尺道
参考答案:B
6:[单选题]永嘉之乱后的人口南迁,其南迁的人口数量约占南方总人口数量的( )。
A:1/3
B:1/4
C:1/5
D:1/6
参考答案:D
7:[填空题]
1、秦国统一后,为了征服南越,开发岭南,于公元前219年令史禄开凿了沟通湘、漓二水,联系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 ),后又称兴安运河。
2、唐代我国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为( )屯门山,向西经东南亚一带可达南亚、西亚、东非等地。
3、在南宋时期,( )人才最为密集,福建人才居全国第二位,江西居第三位,四川居第四位。
4、清代进士分布以( )为最多,浙江为次,但中心仍在江浙地区。
5、宋代书院主要分布在( )、湖南、浙江、福建等地。
6、宋代是理学最昌盛的时代,学术地域特仍较明显,在中国北方张载创立的"关学”和洛阳程颐等创立的"洛学”影响最大,朱熹创立的"闽学”也有较大影响,后世将程颐的"洛学”与"闽学”结合形成"( )”,成为官定的哲学,其影响直到近代。
7、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地区河西和中原地区佛教兴盛,( )、洛阳二地为中心地区。
报税流程8、元代时地方上设置的行省中,除山西、甘肃、辽阳、河南江北、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岭北行省外,还包括设置在今朝鲜半岛的( )。
9、秦汉时期分成三个大的风俗区,即塞上塞外风俗区、( )风俗区域和淮汉以南风俗区。
10、汉代专为管理少数民族地区而设置的属国,西汉时属于郡,与县相当,东汉时与( )相当,长官称属国都尉。
95年成都僵尸参考答案:1、灵渠;2、广州;3、两浙地区;4、江苏;5、江西;6、程朱理学;7、长安;8、征东行省;9、黄河中下游;10、郡国。
1:[论述题]试分析我国历史时期植被变迁的趋势和原因?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殷周之际,农业区的北界大约位于泾渭中游一汾水下游―易水流域一线。
春秋战国时期农牧分界线大致是龙门-碣石及其延长线附近。
秦汉时期农牧分界线大大地向北推进,农业区的北界大致位于湟水流域―河西走廊北侧―贺兰山―阴山以及长城一线。
魏晋南北朝时期农牧分界线进一步内缩,大致位于渭河平原北部边沿至汾水中游一带。
唐朝前期的农牧分界线大体上在碣石―龙门及其延伸线。
明代边墙东起鸭绿江,西至祁连山麓,全长12700余里,边墙实际上就是明代的农牧分界线。
清代北方的农牧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由陕西省北界,经山西、河北的长城,至辽西努鲁儿虎山,此线以南为农业区;另一条是由贺兰山、阴山、乌拉山至大兴安岭南端。
2、五六千年前的大海浸使长江口退到镇江、扬州一带,其时海岸北岸沙嘴由今江都向东北延伸至海安李堡附近,与岸外沙堤合,南岸沙嘴自江阴以下,沿着常熟的福山、梅李、支塘、太仓,嘉定的处岗、黄渡、青浦的盘龙镇、松江的漕泾一线,向东南入海,至杭州湾中的大金山、王盘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