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什么是佛、佛学定义及佛学经典之我见
*姓名:马雅婷、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学号:
吴毅将所有电影 佛,这个字对现在的人来说并不陌生。随着音像制品和文学作品的大量创作于发行,佛学与佛教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了解,但是,佛学毕竟是一种宗教文化,一种对于我们来说熟悉并陌生的宗教学科。那么下面根据我所了解到的有关佛学的信息,在什么是佛、佛学定义和佛学经典三个方面提出我的认识与理解。
一、什么是佛
第一、佛是人而不是神
释迦牟尼
看遍全世界各个宗教,除了佛教之外,没有一个宗教的教主不是以超人的“神”格自居的。这个神能够呼风唤雨,点石成金;他主宰着人类的吉凶祸福,它操纵着万物的生死荣辱。人类只有匍匐在他的面前,赞美与讴歌,把一切成功与荣耀归于万能的神,信仰他的才能上天堂,反对他的只有堕入地狱,绝无抗辩申诉的余地。我们设置阿鼻地狱,对于不信佛且作恶者,直接下地狱。
而佛教的佛祖——释迦牟尼,他来到人间的第一句话就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里要请读者们注意的是:“唯我独尊”的“我”字,并不是单指的释迦牟尼本身,而是指的全体人类的每一个人。这句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人在宇宙中是顶天立地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决定着自己的命运,而不必听命于任何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当其生时从右胁出,专念不乱。从右胁出堕地行七步无人扶持,遍观四方,举手而言。这句话原本意思就是指释迦牟尼佛第一最胜,最胜第一。佛具有三身四智,三身即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即是真如本性,是诸佛如来以及一切众生的本体,也就是佛性,亦即实相。都是佛化的!盘古正宗。
释迦牟尼将他的觉悟、成就及造诣,完全归功于人自己的努力与才智。释迦牟尼认为,一个人的吉凶祸福、成败荣辱,决定于自己的行为之善恶与努力与否。没有一个人可以提拔我上天堂,也没有一个人可以把我推入地狱。赞美与讴歌不能离苦得乐,只有脚踏实地去修心养性,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净化、升华,使自己享受到心安理得的快乐。
释迦牟尼也不能像变戏法似地点石成金。他主张“要收获什么,就先要栽种什么”。他不能使一棵莲雾树长出苹果来,你若想收获苹果,就先要播下苹果的种子。释迦牟尼只不过是告诉你如何栽培,以便来日有丰硕的收获,但栽培的工作还是要你自己动手。
梁启超先生在《学问的趣味》一文中,不是也做过这样的比喻吗?他说冬天晒太阳的滋味舒服透了,但“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
释迦牟尼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次),无非是为我们指出一条“成佛之道”——自己创造最彻底圆满的智慧与人格。但这一条路却是要自己凭着毅力、智慧、恒心去走完它。所以佛说:“工作须你们自己去做,因为我只教你们该走的路。
成佛没有捷径,修行是点滴功夫,“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佛教宗旨:破迷开悟 离苦得乐 不就正说明了佛的大慈悲心。
第二、佛是真平等者
我说佛是真平等者,并不是信口胡说的,我们先就当时印度的社会背景来观察:谁都知道释迦牟尼时代的印度,社会分成婆罗门、贵族、平民、奴隶四大阶级,而贵为太子的释迦牟尼眼见社会阶级的不合理,毅然树起平等的旗帜,主张废除阶级对立,倡言众生平等。
(一)无缘大慈:佛教主张不但对跟自己有关系的人要慈爱,如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等;同时对跟自己没有亲戚、朋友关系的人也要慈爱,如跟我从不交往或素不相识的人,也一样地关怀爱护。“无缘大慈”用儒家的话来说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就是《礼运大同篇》所说的“不独亲其亲、子其子”的意思。
(二)密春雷前妻照片同体大悲:同体大悲就是一种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把宇宙间一切众生看成人我一体,休戚与共、骨肉相连。
儒家所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正可表现“同体大悲”的胸襟。而地藏王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悲愿深心,更是同体大悲的极致。
最后我要加以说明的,也就是最能表现佛教“真平等”精神者,就是佛教平等的观念,并不只局限于万物之灵的人,佛教反对“人类以外的一切动物都是被创造来给人饱享口腹”的论调。一切动物临死时的悲鸣哀号,真是惨不忍睹,恸不忍闻,连孟子都要慨言:“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佛教更进一步地肯定,这些被我们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所滥捕乱杀的动物,无不具有佛性——一种来日可以成佛的潜能,纵使人与其他动物之间,在形体上、智慧上有所不同,但在求生存的权利上,在佛性上却是平等的。就像一个穷凶极恶或是愚蠢无知的人,他亦具有“人性”一样,我们要以“人道”来对待他,用“人道”来教育他、感化他。古人说:“天有好生之德。”又说:“万物与我并生。”都是一种视万物为一体的平等思想。只是没有佛教说得如此透彻罢了。
第三、佛不是独一无二的,人人皆可成佛
在前面第三点里,已经提到过佛与众生,只是在于觉悟时间的先后而已。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正可拿来做辅助说明。
在前面第三点里,已经提到过佛与众生,只是在于觉悟时间的先后而已。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正可拿来做辅助说明。
这一点也是佛教同他教根本不同的地方,其他的宗教只能承认他们“独一无二”的神,而尽力地攻讦、否定他教的神,称他教的神为“假神”。
同时在他们的教义下,人类无论如何地努力奋斗,永远不能与神并驾齐驱,同处于平等的境地(永远是主仆关系)。因为神是造物者,而人只不过是神所造的“物”之一而已。
三八节简短祝福 第四、 佛教不承认有顽劣不可教化的人
依照其他宗教的说法,他们的教主或万能的主,在百般威迫利诱之后,或苦口婆心、谆谆教诲之余,如果仍然不知幡然觉悟,投靠到神的旗帜下,忏悔、承认自己是个迷途的罪人,可怜的羔羊的话,那么一旦最后的审判到来,一律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不超生。
古人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世上做人父母的,永远敞开着大门,盼望着浪子能够回头,尽管他们的子女是个罪恶满盈的强盗。从来没有一对父母,希望或忍心自己的孩子永远在暗无天日、水深火热的地狱中受苦的。
佛教承认人性是善良的,只要放下屠刀,立地就可以成佛。佛更认为真正的“犯人”不是罪恶,而是无知,一切罪恶都是由于无知(佛教叫“无明”)所引生出来的。因此苦口婆心地
、日夜不停地开导、启发众生,就变成佛的责任了。佛关怀众生,“如母忆子”,不但不忍心众生身受地狱之苦,而且广发“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誓愿。(菩提是“觉悟”或“正道”的意思,证菩提就是得道或成佛之意。)这是何等的慈心!何等的悲愿!这才是真博爱!这才是真怜愍呀!
二、佛教的定义
佛教的真实含义就是佛学。因为佛教实际上就是释迦牟尼佛所传下来的学科;或者可以说,佛法是让凡夫人通过修学以达到佛之境界的一种方法,因此,佛教就是佛学。佛经对佛教的定义就是两个字:“教”和“证”。教,是释迦牟尼佛亲口传讲的,或是经过释迦牟尼佛加持和开许,然后由菩萨们写下的经论,如藏传佛教的《丹珠儿》和《甘珠儿》;证,是指个人的修证,其中包括了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三部分。也就是说,教证这两个字代表了整个佛法;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两个字,也可以概括佛法的所有定义,那就是“智”和“悲”。我们今天就从智悲两方面来谈谈佛教。所有的佛教,包括大乘、小乘,显宗、密宗的内容,都可归纳于智悲当中。智悲双运,是整个佛教的精华所在。修行就是要修智悲双运,所谓学佛,也就是学智慧与大悲。那么,烧香、磕头、念经等等是不是学
佛呢?是学佛的一部份,但不是最主要的内容。佛是什么呢?唐卡中画的面金黄、结跏趺坐的佛是不是真的佛呢?那是不了义的佛。大乘佛法认为,佛的化身与报身,是佛陀为了度化凡夫与十地菩萨而分别显现的形象。佛为了能与凡夫人沟通,就必须显现化身。虽说每个众生都具有如来藏,但由于没有证悟,因此佛的法身对我们还无法起到作用。要想证悟,想走解脱道,就必须依靠化身与报身佛的引导,然而,化身与报身都不是真正的了义佛,唯有法身才是真佛。所谓的法身佛,就是指智悲双运。我们学佛,就是要学智慧与大悲。所谓的成佛,就是指断尽所有的贪嗔痴烦恼之后,所显现出的原本具备的如来藏之所有智慧与大悲。除此之外,别无他意。宁玛巴的高僧荣森班智达曾说过:佛教永不改变的定义,就是智与悲。除此之外,没有其它任何解释可以完整地表达佛法的内涵。他还认为:学佛的方法不一而足,用哪个方法都行。譬如净土宗的念佛是方法之一,禅宗的打坐参禅也是一种方法,但不能认为除了念佛以外,其它的方法都不算是学佛;同样,出家人守出家戒,在家人守在家戒,这是两种方法。不能认为只有出家戒才是真正的戒律,或者认为守在家戒就不能成佛;密宗有气脉明点的修法,但这并不是成佛的唯一道路,不修气脉明点也可以成佛。这些都只是方法而已,有些方法可有可无,佛教并没有限定非用哪一种方法不可,但唯一不变的精华,就是智悲。任何方法如果修不出智慧与大悲,就不能成
其为佛法。虽然这是荣森班智达的论点,但却是显密都认同的。总而言之,如果从智悲两方面来表述佛法,就能完整地概括佛法的全貌。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佛法?则可回答说:
佛法就是智悲。
学佛是什么呢?就是学智慧与大悲。
(一)智
所谓“智”,是指佛的智慧,其与世间的智慧不尽相同,但也有类似之处。譬如,佛对娑婆世界——亦即世间人所说的宇宙——的描述,或对世间种种事物的看法,既有与一般凡夫的观点一致的地方,也有出入较大之处,但无论如何,佛之所言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例如,佛在描述宏观世界时,曾提到有须弥山、四大部洲等等的存在,这就与部分世人的宇宙观有着一定的差异,因为以常人的眼光来看,这些事物都是无法到的。虽然在之前,我就已经讲过佛陀为何要如此描述的原因,相对于古代的人来说,如果能明白这个道理,对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更具有深刻的意义。因为,古代人对宇宙的形成与结构所知有限,当
时的佛教徒也不会对这个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维,所以没有必须解释的迫切性,但在当今世界,依赖现代科技而形成的宇宙观,尤其是对宏观世界的认知早已深入人心,其中就有许多与佛教亦异亦同的观点。 赫鲁晓夫简介
(二)悲
所谓“悲”,亦即大悲心。大悲心是大乘佛法的精华,因为所有的大乘发心,都是以大悲心为起始的。如果失去了大悲,就根本不能称为佛。
为大乘佛法。佛陀所讲的大悲,是世间所有的思想当中都根本不存在的见解。虽然中国的传统文化崇尚伦理道德,西洋文化提倡慈善与社会公益,但佛陀的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等思想,以及大乘菩萨所履行的无条件的奉献,却是整个世界绝无仅有的。
三、佛学经典
三大经
《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
三大咒和十小咒
新新魔塔2 佛门主要以三大咒和十小咒为主。
三大咒:《楞严咒》复联3谁死了、《大悲咒》、《尊胜咒》。
十小咒:《如意宝轮王陀罗尼》、《消灾吉祥神咒》、《功德宝山神咒》、《准提神咒》、《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陀罗尼》《药师灌顶真言》、《观音灵感真言》、《七佛灭罪真言》、《往生咒》、《大吉祥天女咒》。
楞严咒,是咒中之王,佛门中常修持的有十小咒,三大咒。其中三大咒为:楞严咒、大悲咒、尊胜咒,作为咒中之王的楞严咒,诵持之后,公德无量,楞严咒译做一切事究竟坚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