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简答题和论述题
1、简述京剧的形成和特点。
京剧的形成过程: 清代的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戏曲舞台十分活跃,为徽剧、汉剧等融合形成京剧提供了舞台。18世纪末徽班艺人首先把二黄(腔)带进北京;19世纪初汉班艺人入京,他们以唱西皮(腔)著称,在两戏结合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昆曲等多方面经验,在声腔、剧目、演出诸方面都发生新的变化,经过多种融合与嬗变,逐渐形成了以皮黄腔为主要唱腔的新剧种10首关于春节的古诗—京剧。一般可分为生、旦、净、丑四种行当。
京剧的特点:
1、综合性:在表演上将唱、念、做、打、舞有机结合起来,吸取了文学、音乐、美术、诗歌、舞蹈、杂技的精华,形成一套独具特的综合艺术体系;
2、程序性:是京剧的最基本的特征;不论是在表演中的唱念做打、行当中的生旦净丑,还是舞台的布景、服装、音乐、脸谱等都有全面、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就是戏曲中各种程序的基础和内容;
3、虚拟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多采用虚拟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
4、娱乐性,技艺性: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是人民大众的传统娱乐文化。
2、简述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怎样建立并实施的,后来又如何衰落的。
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的建立:中国礼乐制度最早追溯到周代,武王灭商后,天子分封诸侯,形成以周天子为中心的封建统治秩序。西周第一代周公姬旦,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也称礼乐制度,以维护其封建统治,这是一种颇为完备的典章制度。周公所制定的“礼”,是维护统治者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典章制度的总称,后来发展为区分贵贱尊卑的等级教条。“乐”则是配合各贵族进行礼仪活动而制作的舞乐。舞乐的规模,必须同享受的级别保持一致。礼、乐的结合不仅能维护奴隶主贵族内部的等级秩序,更能有效地统治人民。
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的衰落:
西周的礼乐制度,形成了西周特的礼乐文化与礼乐文明,对后来历代中国文化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但由于这种制度规定的太死,使这种奴隶主阶级视为理想的“雅乐”趋于呆板、僵化。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卿大夫崛起,宗法制开始动摇,社会秩序陷入混乱,贵烟盛世礼乐文化衰败。但与此相应的,一批杰出的士大夫重整礼乐秩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礼乐文化逐渐凸显出新的文化气息,是一种原始的人文精神的体现。由于西周礼乐制度的日渐衰落,杜鹃花说“礼”论“乐”的风潮掀起,传统的礼乐不断地被扬弃和更新,陈旧的观念被不断的反思与整合,进而深化了西周以来的礼乐观念,一股新的时代气息蓬勃而来,春秋礼乐的人文精神的流行起来,这也正是西周时期礼乐制度的没落时期。
3、请从你所知道的角度,介绍中国通俗音乐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通俗音乐的产生:如果说对中国通俗音乐(或者叫做流行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各个时期、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但中国大多数人所接受的通俗音乐的源头应该是音乐家黎锦晖先生创作的很多曲调优美、流畅,富有民族化的歌曲。黎锦晖先生是中国通俗音乐的奠基人。他生于湖南湘潭,自幼学习古琴和弹拨乐器,青年时代醉心于新音乐运动,他创作了大量儿童歌剧、歌舞及歌曲。作品大多伍宇娟近况以保护儿童创造才能、反对封建教育为主
题,文字通俗易懂,音乐语言简练、生动、明快,继承和发展了沈心工及李叔同所倡导的学堂乐歌的传统。同时,他又是运用民间音乐素材的能手。在这些儿童歌曲里,民歌、小调、曲牌等均成为创作的素材。在歌曲创作民族化方面,黎锦晖无疑是一个先行者。继儿童歌舞之后,黎锦晖转入了通俗音乐的创作。1927年,黎锦晖创作的《毛毛雨》、《妹妹我爱你》等歌曲,标志着中国通俗歌曲的诞生,由此开启了中国通俗音乐歌曲创作的第一个历程。
发展历程:纵观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史,的确走过了一段很坎坷的路。就我所知道的知识,我觉得可以将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大致分为五个方面:
(一)起步曲折期(20世纪初)
1927年,黎锦晖创作的《毛毛雨》、《妹妹我爱你》等歌曲,标志着中国通俗歌曲的诞生。由此开启了中国通俗歌曲创作的第一个历程。黎锦晖成为中国通俗音乐的奠基人。
当时,中国的歌曲创作大致分化为两大潮流:1、以聂耳、冼星海为代表的大众进步歌曲。2、以黎锦晖为代表的城市商业化的流行歌曲。
总体看,早期中国通俗歌曲作品题材狭窄,演唱矫揉造作。随着抗日救亡的时代要求和救亡歌曲的兴起,当时的通俗歌曲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再生模仿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
中国大陆通俗音乐诞生的同时,台湾、香港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黎锦晖先生的音乐民族化创作方向,以至于当中国大陆刚打开一点儿对外的窗口,即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改革开放,一些新的文化、理念和思潮一涌而进。人们很快就接受了港台音乐的“清新、温和、优美、流畅”和“软绵、颓废、情爱、小资”等音调和思想,“抒情歌曲”迅速取代了“队列性众歌曲”成为当代歌曲的主要体裁。首先是邓丽君歌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对内地通俗歌曲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紧接着一批通俗歌谣体的台湾校园歌曲也走红内地,中国大陆乐坛可以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使大陆音乐在一段时间里都在音乐创作和演唱方面一味的模仿或照搬港台音乐。
(三)独立发展时期(80年代中期——末期)
中国通俗音乐继港台一段“软唱”之后,崔健那富于反叛、困惑和号召性的呐喊,终于唤醒
了中国通俗乐坛,音乐家们开始踏上了继西扬中、通俗音乐民族化、艰难而有意义的漫漫长路。1986年是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标志着内地通俗歌曲的崛起。最突出的标志有两个:一是里程碑式的作品《让世界充满爱》。二是具有中国气派的“西北风”的盛行,其在中国通俗音乐发展进程中是个巨大的突破。从此中国立足于自己民族音乐文化的沃土,正式确立了通俗唱法和通俗歌曲在音乐领域的地位,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民族化音乐作品,使中国通俗音乐在世界乐坛独树一帜。
(四)探索深化时期(90年代上半叶)
通俗音乐在民族化的道路上更加繁荣旺盛,借助歌曲本身的生命力,感染整个名族,其题材、旋律更加贴近大众的审美意识,备受欢迎。
吴孟达简介这一时期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特点主要有:
1、摇滚乐在北京获得较大的发展;
2、电视剧音乐成为一个特殊的创作领域;
3、电视晚会成为继大型歌会、歌手大赛之后最具影响力的通俗歌曲推广形式;
4、亚运会征歌活动取得一定成效;
5、港台歌曲冲击大潮和大陆青少年崇拜偶像追星族浪潮的兴起。
(五)开放分化时期(1996年至今)
中国通俗音乐受到欧美通俗歌坛的影响,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表演模式更加丰富多变,通俗歌曲样式和消费口味也越来越多样化。
4、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谈谈各类音乐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听到各种形式的音乐,音乐是最古老和最为普遍的艺术形式。而且,音乐艺术比其他各种艺术具有更加直接和在感情上更加强烈的影响人们的特点,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一)音乐可以培养大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是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剂
音乐是一门特殊艺术,它能细腻、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优秀的音乐作品(如柴可夫斯基
《悲怆》的苦闷求索、中国名曲《春江花月夜》的典雅缠绵、刘天华《光明行》的昂扬雄壮)能让我们的情感在欣赏音乐的联想中得到美的熏陶、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的目的。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教育,对于心灵用音乐。”他还说:“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深处,如果教育方式合适,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这些都说明音乐是以人的情感为轴心,对人生价值与人性韵味的整体展现与提升起重要作用。
如在欣赏芭蕾舞《天鹅湖》时,我们会随着故事呈现“喜、怒、哀、乐”等表情,恰恰能够反映我们对善恶分辨的理性思维和发现美、追求美的能力。而这些对美的体验与感知,正是通过音乐,由内心的体验而外露于表情的。
(二)音乐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智力保证
优美的音乐不仅可以带给我们感官上的刺激,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乐趣,还能开启我们的智力和提高大脑的思维能力。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
学更高的启示……当我们在头脑中塑造完整的音乐形象时,就必须借助于想象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完全是由自己主观控制的。如果说作曲家是一度创作,演唱(奏)家是二度创作,那么我们便是三度创作。我们在已有的感知材料上进行重新组合、合理加工,使其在大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
如我们在欣赏中国交响乐《梁祝》时,我们会随着乐曲的发展进行大胆联想、合理性思维。而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验与感知,正是通过音乐,塑造的。久而久之,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智力会得到提升。
(三)音乐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达到德育教育作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表现与交流感情和思想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内化为我们自身的人格、气质、修养。
近、现代中国的革命歌曲鼓舞了一代代人,革命英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精神和英雄事迹,深深地影响着我们。通过对《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作品的赏析,在大学生体中达到音乐的德育教育作用。
另外,汶川大地震时传播的抗震救灾歌曲如《最好的未来》、《相信爱》等对我们心灵的冲击也不容小觑,其中蕴含的情感不用教科书传递就不言而喻,所以音乐对于培养情感品质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
(四)扩大了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加强文化底蕴
古今中外的音乐珍品浩如烟海,不可胜数。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音乐艺术和文学、地理、历史、戏剧、舞蹈、绘画、社会生活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教育是任何其他学科都不能替代的,它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对跨世纪人才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沈玉琳佩真5、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谈谈你是如何认识本地民间音乐的。
潮州民间音乐是潮州人在长期生活中传承和创造的一种音乐文化,是潮州人的音乐,它与潮州人和潮州方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唐、宋年代,其成熟、发展期可追溯到明、清年代。唐玄宗开元年间,兴建潮州开元寺,进一步沟通了中原文化的传入,燕乐、法乐流入潮州,对潮州民间音乐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宋代中原的文化广
泛传入,也促使潮州音乐文化更加繁荣。明、清两代,随着全国西秦、外江、正字、弋阳、昆腔诸多剧种及民间音乐传入潮州,大量的戏曲曲牌、吹奏乐牌子曲、锣鼓乐以及乐器、乐器演奏方法、演奏程式、演奏组合形式等入传,极大地丰富发展了潮州音乐。所以说潮州民间音乐的基因母体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历史不同时期流传到潮州,沉积在这个"聚宝盆"中,形成一种多元音乐文化的融合体,它体现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多元性、开放性的特征。其音乐形态的多样性包括民俗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等。这些不同的器乐形态在流入潮州以后,都在潮州话这个共同母语中生存和衍化。潮州民间音乐正是在漫长的音乐历史中积累了自身丰富的音乐文化,体现了民间俗乐的传承能力,创造了非凡的历史奇迹。
潮州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发展可以有三种状态,一是全部保留,如潮阳笛套古乐和细乐,这是一份优秀的传统音乐遗产。二是随大流,潮州民间音乐是大众的音乐,它在侨乡还是乡音乡情的音乐纽带,还有一个相当广泛的生存空间,还富有生机,当然弦诗乐的创作与演奏、普及与提高仍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课题。三是新辟潮流。要有大手笔,大创作,如古筝与管弦乐队也好,二弦与管弦乐队也好,椰胡与管弦乐队也好,要与声光电结合,走出一条更广阔的道路,开辟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