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定位与区域特征分析
【线索一】区域定位(在哪里)
区域定位是区域特征分析的前提与基础。区域定位要利用经纬度、海陆轮廓、参照性地理事物等确认区域位置,描述区域位置特点。
区域位置决定了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而影响区域的人文特征。如一旦确定了某区域的纬度位置与经度位置,就能根据纬度位置推断出该区域所处的热量带以及控制这个地区的气压带与风带;结合其海陆位置,可推断出该区域的水分状况,也就了解了该区域的气候特征;进而根据逻辑推理能够得知该地区的水文状况、植被状况、土壤状况,还可以分析得出该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等。
【线索二】区域特征分析
区域特征分析是因地制宜地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区域特征分析的基本线索包含三个逐层递进的层次:有什么(在这个区域当中,有哪些地理事物和现象)→怎么样(这些地理事物和现象有何突出特征)→为什么(该区域内的地理要素有何联系?如何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对区域内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的判断与推理是区域特征分析的核心所在。
(1)地理分布(有什么)
解题时,要根据图示信息从总体上把握该地理分布属于“点”“线”“面”中的哪种分布趋势。“点”状分布一般呈“众星拱月”状,描述角度为位置、疏密(多少);“线”状分布主要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描述角度为走向、递变方向,描述时要关注折点,分段进行;“面”状分布表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工业区等地理事物,描述角度为位置、形状、面积大小、延伸方向。如塔里木盆地的城镇(“点”状分布)、交通线(“线”状分布)的分布特点:山麓冲积扇→水源→绿洲→绿洲农业→形成聚落,发展成为城镇→交通线多呈环状沿绿洲延伸。
(2)地理特征(怎么样)三国来了武将搭配
区域内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该区域突出的地理特征。如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可判断某区域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进而结合地形可以分析该区域的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以及植被类型、土壤类型等;根据人地关系,可推断出某区域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地形、气候条件可确定区域农业类型;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因素,可以推断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分布及工业布局。
区域特征分析是高考试题的主旋律。在某一特定的区域背景中提供区域图和相关资料,进行空间定位,概括区域自然和人文的基本特征,分析自然要素和人文特征之间的关系,得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反思人类活动是否合理,确定当地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区域特征分析的内容和思路:
区域特征分析的内容
区域地理特征内容繁多,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成因及其描述)和区域社会经济特征(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人口、聚落、文化等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成因)。要运用基本原理来重新梳理知识内容,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演变规律,解释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包括气候的特点、成因;地貌的特点、成因;水文特征;土壤、生物与自然带分布原因;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时空变化等。关注人文要素的整体分析和典型案例的应用,包括资源和能源分布特点;工业、农业的地域类型和区位因素;交通运输方式和发展趋势;城市和城市化发展;文化景观与文化扩散类型;旅游资源特征与旅游业发展;人口与环境问题;国土
整治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等。
2. 区域特征分析的基本思路
一个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形成该地区特定的水热组合,即气候特征。气候进而影响水文、生物、土壤等,这些要素便构成了区域自然特征。人类从自然环境中开发和利用资源,发展农业生产、工业生
产、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等经济活动,从而构成区域人文地理特征。①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交通位置。②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高低、主要地形区。③气候特征:气温和降水的数值特征、气候类型、气候特点。
④水文特征:河流汛期、流量、冰期、含沙量、落差等。⑤人口特征:人口数量、年龄结构、人口迁移、人口分布。⑥经济特征: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农业区和工业区分布、主要产品和部门等。⑦环境特征: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等。
这些内容只是区域特征分析的一般思路,并不是每个区域特征的分析和比较都要考虑上述所有因素,而是要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地理成因(为什么)
地理成因一般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侧重于地形、气候、水文等要素,人为
原因突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地理成因有不同的思维线索,常见的地理成因有以下
几种。
①地形成因: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从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或张裂、
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角度分析;外力作用应先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外力作用的类型(流水、风、海浪、冰川等),进而出对应的外力作用(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
②气候成因:主要影响因素有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下垫面(地形、海陆、洋流)。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下的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气
温和降水特点的决定因素;局部地区气温和降水发生改变是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下垫面因
子影响的结果。
③水文、水系特征成因:一般从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分析。地形影响河流流向、流域
面积、水系形状;气候决定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汛期长短、有无结冰期及结冰期长短;流
域内的植被状况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径流的季节变化。
④环境问题成因:自然原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和植被)+人为原因(侧重于人类
高乐男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颖儿个人资料
⑤自然灾害成因:天(气象、气候、常见天气系统)+地(地形、地质、地貌、植被等)+
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线索三】区域差异比较
不同区域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发展
方向也存在较大差异。
区域差异比较的线索:①依据区域的整体性特点,层层推理自然环境差异:位置→气候(结
合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②按照“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自然环境差异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③从产业活动(农业、工业等)、交通运输、城市化水平、人口状况等方
面比较人类活动的差异。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要运用合适的方法,如图表
分析法、要素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等。
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下图)。根据材料回答1~2题。
1.该村落最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B.黄海沿岸C.海南岛山区D.东北平原
广东车牌号城市代号2.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A.高寒缺氧B.潮湿、多虫鼠C.多火山、地震D.干旱缺水
张然个人资料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边疆万里行”摄制组初秋到新疆北部采访,路遇一条河流,他们乘坐的越野车必须在天黑前从河流中开过去,否则将会出现严重后果。据此回答3~4题。3.关于这条河流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是一条内流河B.一定自西向东流
C.一定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D.一定以降水补给为主
4.摄制组的越野车必须在天黑前越过河流,其主要原因是
A.午后气旋活动频繁、降水多,河流傍晚前后会涨水
B.午后冰雪融水增多,河流傍晚前后会涨水
C.午后风大,傍晚前后可能会出现沙尘天气
寺庙D.昼夜温差大,河流傍晚前后会结冰
下图为“某山地甲、乙、丙三地气温、降水量资料图”。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B.该山地位于赤道附近
C.流经山地西岸的洋流为暖流
D.该山地东坡出现永久积雪的海拔约为5 300米
6.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山麓甲地区最可能的自然带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D.热带雨林带
读我国某著名河谷位置图,回答7---8题。
7.有关该河谷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河谷位于巨大的向斜谷地
B.该地属于我国的南方地区
C.该地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
D.该地夏季气温较其南北两侧略高
8.下列春晚对联与图示区域的省区有关的是(  )
A.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
B.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
C.苗寨黔山黄果树,茅台赤水
D.石林自有高材生,峰拔地
下图为世界四条河流某一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9~10题。
9.四条河流的共同特征是
A.主要的补给水源都是雨水B.都没有结冰期
C.汛期都十分明显D.河口三角洲增长速度快
10.各河口三角洲形成洪灾的主要原因分析及成灾强度判断正确的是()。
A.甲河含沙量大,河道泥沙淤积,河床变浅,河口附近人口多,成灾强度最大
B.乙河支流多,上游来水量大,多台风,降水强度大,成灾强度最大
C.丙河支流多且南北对称,径流量最大,三角洲地势低平,成灾强度最大
D.丁河流域内降水集中,三角洲地势低平,人口多,河口有海潮顶托,成灾强度最大
地点①②③④年降水量(mm) 15.6 466.6 777.4 205.4
一月平均气温(℃) -8.5 -6.6 -1.2 -9.0
七月平均气温(℃) 27.4 23.5 23.9 23.6
11.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海拔高度D.洋流性质
12.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2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印度河径流12~2月流量最低,3~6月水位上升快,7~9月流量最大,此后水位急剧下降,10月初水位开始平缓减退。
观测发现,印度河平原地下水位上升,土壤肥力有所下降。为保证农业生产,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别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实施了规模宏大的以打井、挖渠为主的水利工程(下图)。
(1)描述甲国的主要地形特征。(4分)
(2)分析印度河径流量呈上述变化的原因;比较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水利工程作用的异同。
(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