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 中国VCD行业的演变史
在中国的企业发展和行业演进史中,从未有过像VCD行业这样,在短时期内爆发如此频繁而壮阔的商战,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亢奋与刺激,残酷而血腥。
1994年:美国技术变为中国制造
非主流字1992年4月,安徽现代电视技术研究所所长姜万勐,到美国拉斯维加斯参加国际广播电视展,在一间极小的展台前偶遇美籍华人孙燕生。孙展示的数字压缩芯片便是VCD的心脏,可把电视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从此,姜万勐被这块小小的芯片套牢,终日冥思苦想。回国后的一天,他说:“如果我们把信号压缩在CD盘上,做成播放机,这种芯片将造就一个非常大的产业,但风险也极大。”
1993年元旦,在梅地亚中心召开了机电部和广电部的秘密论证会,姜万勐模拟试验,作了计算机解压卡把故事片压入硬盘放映,而此前,硬盘内不可能放出活动画面。在场专家异常兴奋,断言这是计算机多媒体在家电领域的革命,同时指出,该产业离不开软件市场的支持。
会后,万燕公司火速成立。在热衷取洋名的时代,姜万勐偏用了个土名,取自己的“万”字与孙燕生的“燕”字,寓意为“家电领域春天的到来”。不久,国际标准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确认了活动图像编码专家组提出的MPEG-1标准。随后,四大家电公司飞利浦、索尼、松下、JVC联合制定出1.0版VCD盘片标
准。1993年8月25日,1.1版新标准出台。9月7日,万燕VCD新版样机在国际广播电视展览会上展出,引得日本人绕着中国展台团团转,绺着线路搜索,反复按开关键,察看是否是个。
1994年元旦,万燕VCD样机及配套生产的几张卡拉OK光盘在北京10大市场轮回演示,围观场面颇为壮观。惊喜之余人们质疑:去哪儿买光盘?为什么没有日本VCD?这是不是国际标准?1994年4月,世界第一台VCD商品机下了生产线。JVC、索尼、松下、先锋、高士达等各大公司都从北京买走了万燕VCD和当时仅出的8种盘(其中1种只有在万燕VCD上才能读盘)。最先闻风而动的JVC购机时坦率地说:“我们知道中国人在做VCD,但没想到已经做出来了。很惭愧,我们的VCD 6个月后才能出来。”而后四大公司联合发来传真,认
定万燕VCD兼容性极强,并反对制造加密光盘。市场调查公司为万燕测定的VCD 可接受价位是3995元,光盘为60元。而万燕为研发第一代VCD已投资300万美元,每台仅物料成本便达2780元,于是万燕上市时定价4995元,最贵在燕莎卖到5300元。
从1993年底,万燕开始整版整版在《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上轰轰烈烈地大做广告。1994年6月,万燕在中央人民广播台大谈什么是VCD,直至1995年7月,中央电视台1天8次广而告之。万燕宣传VCD所投广告费达2000万元以上,但在人们记忆中,只有小关凌的一句:“万燕进我家,我更爱我家。”广告宣传红火,市场反应冷淡。截止1994年9月,全国仅有50种VCD卡拉OK 盘,尚无一套故事有关回忆的句子
片碟。1994年全年VCD销量不到2万台。其中,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达99.6%,国内仅有万燕一家厂商,市场前景一片渺茫。
1995年:满园春遮不住
进入1995年,国内有30多家厂商引进大批量压制CD盘的设备,其中,拥有能制造压膜(STAMPER)设备的厂家至少有8家。由于VCD节目的制作工艺与CD-DA盘完全相同,许多音像出版单位就VCD节目的出版作了大量的工作。从4月开始,在广东、北京已出现大量的VCD软件,有卡拉OK、电影娱乐节目等。特别是从7月开始,VCD软件发展更加迅速。到8月,至少有400个软件在市场上流行。1995年元月,广东40余条LD黑线转向工艺相同的VCD 盗版盘领域。当时VCD盘成本价15元/张,广州卖到90元/对,北京则高达160-180元。5月,广州价格折半,京价90-100元。人称作三个月即可买辆桑塔纳。三个月后,广州30元,北京50-60元。
与此同时,万燕等厂家长达一年多的热情宣传也终于得到回报。在北京的调查表明,94年知道VCD的人,不足0.1%,而到95年7月,知道VCD的人已达到5%。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8月起市场需求出现异乎寻常的增长,VCD开始风靡全国家电市场,8-12月VCD销量猛增到60万台。韩国三星乘机杀入,以大小碟兼容机敲开中国大门,两个月即告脱销,全年市场占有率高达1/3。而在此关头,执着一年多的万燕却停了广告。
万燕在前期从研制到批量生产的投入是1600万美元,广告投入是2000万人
民币,中国百姓到了1994年底才逐渐认识VCD,而在这一年,万燕生产了几万台VCD,结果只卖出2万台。由于前期投入太多,在市场上卖四五千元,却也基本无利可赚。不仅如此,姜万勐还要开发碟片,万燕为此又向11家音像出版社购买版权,推出97种卡拉OK碟片。与此同时,万燕的决策层就是否成立软件公司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一方认为,在VCD市场初期,软件发展是硬件的先决条件,随着后期VCD价格战的到来,真正赚钱的将是软件。另一方则认为,软件不是VCD公司份内之事,万燕亦无精力运作软件市场,这场争论直到1995年。
万燕倾其所有财力,确立了独一无二的品牌。然而,当其他企业杀入VCD 市场时,姜万勐已财源枯竭,无力扩大生产规模,单机成本居高不下,自然丧失竞争力。到1996年,全国VCD销量达600万台,可万燕却萎缩到无货可销。万燕被同行们戏称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96年VCD行业成立大会上,当时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新科公司代表说:“万燕的广告都是为我们做的。”牡丹公司的代表说,万燕的广告“没说清楚”,万燕的代表则认为,作为全新行业的首家企业,“说不清楚”的厄运似乎难以避免。
也有人认为万燕注重产品经营而忽略资本经营,将其经营思路贬为“老农经营”。实际上,姜万勐不是没有去弄贷款,但民营企业的帽子,让他磨破嘴皮而以徒劳告终。他不是没谈与人合资事宜,几乎与
长虹集团谈成,但受到层层阻挠,潜在的理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1996年,万燕被同省的美菱集团重组成为美菱万燕公司,注册资本不足5000万元。省里有关部门拉郎配的后果是,两家不久就分道扬镳。
到1995年底,有100多家VCD生产企业,20余种产品上市。进口的有高士达、三星、索尼、松下、飞利浦、迪维斯等等;国产的有深圳的先科、无锡的梅花组合、常州的新科、四川的鼎天、上海的海月以及最早的万燕。
进口机的价格因功能不同而分为两大梯队,一般LD、VCD兼容的价格在5000元左右,其余在4000元左右;国产的或中外合资的价格在3000元左右,品质参差不齐;至于那些用CD机加解码板改制的VCD机,价格仅2000元左右。
就在市场红红火火兴起之时,“VCD技术交流和技术工作会议”于12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VCD行业标准(试行)正式发布。而在此
之前,VCD的生产没有任何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1996年:雄逐鹿,谁主沉浮
1996年,VCD在大型商场中的销售呈狂热的上升态势。一季度,VCD销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04%,
二季度增长了200%,四季度,VCD的销量已达上年同期的近7倍!媒体惊呼“VCD步入火红年代”,这让国内行业人士兴奋不已,于是纷纷加入生产VCD的行列,到96年底生产企业达到300多家。而三星、索尼、松下、先锋等实力雄厚的世界名牌企业,也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据说仅三星一家,96年花在中国VCD影碟机市场的广告宣传投入就达1亿元人民币。有关人士这样评价VCD市场:国产进口,雄逐鹿。
迄今为止,没有一种家电产品能像VCD影碟机这样,迅速地扭转国外产品占据我国市场的局面。回顾1995年,我国的VCD影碟机市场基本上被日本和韩国的品牌所充斥,他们的市场份额超过了94%。在进入前10名的VCD品牌中,有8个来自国外,其中先锋、索尼和三星三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之和高达75.5%。那时,只有两个国产品牌——新科和万燕,以极小的市场占有率勉强进入前10名。
严宽和杜若溪经过1996年一年的顽强奋战,国产VCD从不名一文摇身一变成为市场上的霸主,市场份额从95年的不到6%,一跃上升为53.9%,垄断了半壁河山。3月,新科市场份额超过三星,一跃成为同行业的龙头老大。新科、爱多、万利达、蚬华成为VCD市场上占有率前10位的四大国产品牌。
迄今为止,也没有一种家电产品能像VCD影碟机这样,价格下滑速度如此之快,下滑幅度如此之大。
10月,爱多以迎香港回归为名,将VCD单碟机降至1997元,拉开中国VCD 行业降价的序幕。市场老大新科紧随其后,同型VCD降至1980元。随后,爱多再降300元,新科忍痛跟进,其驻京副经理郑晓
东称“身不由己”。爱多发动的价格战立竿见影。据统计,10月爱多市场份额已由13.7%蹿至17.7%,攀升了4个百分点,跃居第二。而新科阵地失守,由26%狂跌至18.9%。
价格战愈演愈烈,国产VCD的平均零售价格跌破2000元/台大关。11月为1955元/台,12月为1890元/台,全年平均为2140元/台,比上年下跌了1057元/台,降幅为33.1%。国外品牌VCD的平均零售价格由年初的5000元/台以下,
下降到5月份的4000元/台以下,而且继续下降,12月份已跌至3183元/台,全年平均为4171元/台。全部品牌全年平均零售价格为3075元/台,比上年下跌了1389元/台,降幅为31.1%。短短一年,VCD价格下降了近1/3,是家电市场上少有的。一些厂家忧心忡忡地表示,威胁不是来自外来冲击,而是国内同行的恶性竞争。
1997年:诸侯争霸,战事迭起
清明只打招呼不问好图片1997年,是农历牛年。刚进新年,VCD市场就牛气冲天。1月和2月销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了约6倍,在一些商场,有些名牌VCD甚至出现了断档,一些名牌产品基本上做到了货到即被商家“劫”走。商家加快资金周转,新科、爱多等生产商也纷纷加大了产量。三星、索尼等一批外国品牌,不甘心被市场冷落,也伺机卷土重来。同时新的加盟者不断涌现,厦新、步步高、实达、长虹、海信、康佳……VCD市场火药味十足,大战一触即发。
VCD广告在中央电视台的“上镜率”大增,新面孔不断蹦出来,中央台成了各种VCD广告的运动会。一个晚上,在中央一套的VCD广告达17家,加上其他频道近30家,都是黄金时段的版块。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爱多造就的品牌神话对广告战起了引导作用。
1995年底,名不见经传的爱多率先走进中央电视台,将微薄的资金投入这张狮子大口。一则悬念广告、一阵狂吼“好功夫”使爱多VCD从杂牌机的丛林中脱颖而出。在1997年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招标中,爱多以8200万夺得电子类标板广告第二名。从此声名远扬,销量直线上升,产值由2亿增至16亿元。爱多广告成功引发了一场广告大战。
超越极限攻略97年,VCD老总们一面叹息广告效果大不如前,一面争着不断抛银子,广告战进入白热化。在中央电视台1998年广告招标大会上,VCD企业更是大出风头。32块标板有9块被VCD“霸占”,标王由爱多以2.1亿元夺得,超亿元的是清一的VCD企业。总广告额在7亿元以上。有人说,中央电视台赶走了酒疯子,迎来的是发狂的VCD。
广告战之后,爱多又挑起价格战。5月,爱多没有参加VCD上榜品牌推荐,市场份额下降,再次率先降价。6月1日,缜密策划的“爱多阳光行动A计划”出笼:5种型号的VCD平均降价25%。正在日本的新科老总秦志尚闻讯赶回,
马上将价格降到与爱多同一水平。一周之内,万利达紧紧跟随,降幅达20%。11天后,爱多再度杀价,
dnf突变草莓每台机再降200元!价格战打得火热,降价风潮却让爱多名利双收,市场份额迅速上扬,首次超过万利达成为行业老二,知名度跃居第一。
7月13日,中国VCD行业的大小诸侯汇聚广东番禺,召开圆桌会议,期望扭转价格战的混乱局面。第二天,《联合宣言》踉跄出台。
10月30日,后起之秀实达在北京市场将三款VCD价格下调了20%;10月31日,龙头老大新科也将七款VCD价格平均下调了100多元;11月1日,爱多发动“阳光行动B”,全面降价,三碟机价格下降最多,达500元,新一轮价格战拉开序幕。
与此同时,竞争的战场扩张到了市场柜台前,VCD已到了不送礼就卖不动的地步。第一家送礼的万利达VCD最初送的是2支麦克风,随后水涨船高,改送CD宝和10张1套的万利达金曲,但这在跟风而至的送礼战中被淹没了。
价格战、广告战、礼品战,1997年VCD影碟机风头出尽,被称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全年销售量高达1100万台,中国成为全球VCD最大生产基地、最大的消费市场及软件开发基地。欣喜之余,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是VCD大国而非强国。VCD机有两大关键技术——机芯和解码芯片,中国企业完全依赖进口。机芯由飞利浦和索尼控制,解码芯片由美国的C-CUBE和ESS控制。关键技术掌握在几家跨国公司手里,他们一打喷嚏,中国VCD市场就会感冒。
97年初,VCD厂家纷纷扩大生产之时,机芯供应骤然紧张,几乎每家VCD 生产企业都有因机芯缺货而憩工的经历。在1998年中央电视台“招标”之前,爱多老总胡志标专门飞赴荷兰飞利浦总部,寻求倾斜供货的政策。可怜的中国企业只有赢得飞利浦的支持才能迅速扩大规模。直到索尼埋头攻关在1997年拿出纠错能力堪与飞利浦一比高低的机芯,中国企业的受控局面才得到缓解。
在另一关键技术的解码芯片上也是如此。1995年,C-CUBE公司的芯片每片卖到65美元,96年C-CUBE售出500万套解码芯片,赚走2.09亿美元,成为当年中国VCD市场的头号盈利大户。在赚取两年暴利之后,1997年新科等企业大量采用ESS公司的解码芯片,竞争让芯片价格降至15美元以下。尽管如此,芯片的利润率仍超过100%。
反观中国VCD企业,各项成本排序是,销售大于生产,生产大于科研。VCD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