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风俗习惯(5篇)
上巳节有什么意义 篇一
    具有纪念意义,上巳节彰显了我国文化悠久的历史,也展现着我国古代人民内心中的情感价值和思想观念,是我们伟大的精神宝库。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别称三月三、中国情人节、女儿节等。
金莎个人资料简介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魏晋以后改为三月三。
    “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文献,旧俗也。古人此日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叫做祓禊、修禊、禊祭,或者单称禊。《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
    魏晋以后把上巳节固定为三月三日,此后便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
在中国文化中渐渐衰微。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对老师的祝福语 简短
上巳节的由来和风俗 篇二
    在中国传统节日之中上四节,起初又被称为女儿节,桃花节,为一种古代汉族少女的成人礼仪式,一般在这一天举行成人礼,即笄礼。每一个女生在水边漫步,嬉戏游玩,穿上最漂亮的衣服,闻歌起舞,只在去除身上及身边的邪佞之气。并且在春天是女子最爱在水边游玩的时候。据历史记载,在上巳日之时,长安城内,男女老少皆华服出席,在曲江畔聚会,饮酒作乐。因此在如今的上巳节,是由之前的桃花节演变而成。
上巳节的各族民俗 篇三
    中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壮族: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
    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集五福活动    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节日那天,黎族人民集合在一起,预祝"山兰'(山地旱稻)、狩猎双丰收。
蒋伟文 佩甄    老人们携带腌好的山味和酿好的糯米酒,来到村中最享众望的老人家里,席地围坐,在芭蕉叶和木瓜叶上痛饮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畲族百姓都欢度"乌饭节',家家都做乌米饭,全家共餐,馈赠亲友。
    同时还聚集一起盘歌、跳舞,纪念这一节日。
    连江县小沧民族自治乡畲族百姓也过乌饭节,这一天山村热闹非凡。
    乌米饭是畲族人用山上的一种叫乌稔树野生植物,取叶煮汤,然后将糯米泡在汤里数小时捞起,放在木甑里蒸熟而成。
    这种乌米饭泽蓝绿乌黑,并带油光,吃到嘴里香软可口。
    由于乌稔有防腐、开脾作用,将乌米饭用苎麻袋装起来,挂于通风阴凉处,数日不馊。
    如果再加上猪油熟炒,更加味美可口。
    因此有"一家蒸十家香'之说。
    乌米饭的来由,传说是唐朝时,畲族英雄雷万兴领导畲军反抗官府,被朝廷军队围困在大山里,失去外援,粮草断绝,畲家军只得在大山里寻食物。
    时值深秋,山里大部分树木落果,唯有一种叫乌稔树的野生植物,叶虽落了,枝条上却挂着串串象珍珠一样的甜果,大家采来一把带回营地,雷万兴也尝了尝,感到香甜可口,于是传令大量采集野果充饥,军粮解决了,抗击官军取得了胜利。
    过后有一年三月初三,雷万兴突然忆起大山里食过的甜果,便又想吃乌稔果,可是这时正是春天,乌稔树刚刚抽出绿叶,那有甜果呢?乡民只好采下乌稔树叶子加工后和着糯米一起炊煮,结果糯米也呈现出同乌稔果一样的蓝黑,香味很浓,雷万兴吃了,食欲大增,异常高兴,下令畲军每年这一天都煮乌米饭。
    畲民们为了纪念雷万兴率领畲军反抗官兵的胜利,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男男女女都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家家都做乌米饭,流传至今便成为畲族的一个节日,现今的"乌饭节'除了保留原有的习俗外,还载歌载舞,更加热闹非凡了。 中国好声音丁丁
    土族
    土族传统节日鸡蛋会。
    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或三月初八日、三月十八日,因地而异。
    届时,在寺庙里举行献牲酬祭,请法师诵经跳酬神舞,以禳灾祛祸,保五谷丰登,人畜两旺。
    与会众还随身携带许多熟鸡蛋,一是自食,二是相互敲击作戏。
    布依族
    三月三日,是布依族较为普遍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
    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
    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一带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俗称"地蚕会'。
    传说古时有一庄稼汉,发现年年春播之后都有许多地蚕将幼苗咬死。
    经过反复观察,他认为地蚕是天神放到大地的"天马'。
    为避免幼亩遭受虫害,他用了许多方法祭把都不灵验。
    后来,他在春播时炒包谷花去喂地蚕,结果保住了幼苗。 程潇的奶为什么那么大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远近的布依人家。
    此后,这一带的布依族为了保护农作物,争取获得丰收,于每年三具初三会天,不动上砂包谷花作供品,三五成地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蚕',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蚕咬死田地里的禾苗,让五谷丰登。
    祭毕,人们沿田边土坎边走边唱山歌,并把包谷花撒向田土中。
    北部坝王河一带,因气温较低,此时枫叶尚小,未能着,以三月十三日为"枫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