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伉俪  一世情缘
――记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王善朴、杨华瑞夫妇的风雨人生路
陈静
  提起现代豫剧《朝阳沟》,可谓风靡全国,妇孺皆知。虽然时光荏苒,历尽沧桑,剧中由王善朴和杨华瑞饰演的“栓保”与“银环妈”却以其独特的唱腔与鲜明的人物形象让人过目难忘、绕梁余音、今犹在耳。王善朴与杨华瑞不仅是艺术舞台上的好搭档,而且是生活中相濡以沫的好伉俪。他们同台演绎,唱响了五十年的精彩;他们如影随身,写出了半世纪的春秋。演员朱娜
  怀着对二位老师的崇敬和热爱,笔者与他们相约登门拜访。面前的杨华瑞老师性格开朗、笑容
可掬,王善朴老师纯厚朴实、平易近人。交谈中得知:王善朴是河南濮阳清丰县人,杨华瑞是河南信阳固始县人,是豫剧艺术的魅力把一个豫北文工团的艺术尖子和豫南老区的文艺骨干召唤在一起。
豫剧牵红线  大衣做“红娘”
  当说起他们是如何相识、相恋时,开朗的杨华瑞老师说:“是豫剧《小二黑结婚》为我俩
牵了红线。在剧中,我扮演‘二黑妈’,善朴扮演‘小二黑’,编导杨兰春老师要求演员要培养角感情,为了培养‘母子情’,我们互相关心照顾。在一次排练中,我看到善朴穿得单薄,冻得瑟瑟发抖,出于关心,我便脱下身上的大衣让他披上。没想到,这件大衣他就再也没有还,却成了我俩的‘定情物’。虽然彼此心里都有一点朦朦胧胧的情感,但都羞于启齿,还是善朴鼓足勇气向我表白了心迹。我虽心有所动,但在当时那个年代,我考虑到自己的出身不好,怕连累善朴,影响他的政治进步,没有贸然答应。后来,身为党员的善朴向组织汇报了自己的想法,组织上同意我们先接触了解一下。”
  于是,他们便开始“秘密的地下行动”,相约每天早晨在公园里练声,练基本功。随着草长茑飞、春华秋实,感情也日渐加深。虽然接触期间也有一些曲曲折折的小插曲,但终归是珠联璧合,有情人终成眷属。
漫漫艺术路  双双比翼飞
  提起《朝阳沟》,两位老师如数家珍。在《朝阳沟》中,他们再次合作,一个饰演纯朴的下乡知青的代表――栓保,一个饰演泼辣蛮横的小市民形象――银环妈,他们性格迥异,表演逼真,深受观众的喜爱。炎亚纶被封杀
  当谈到是如何刻画“银环妈”的性格,尤其是那“一蹦三尺高”的出场动作时,杨华瑞笑着说:“说实话,刚开始我对编导杨兰春老师设计的这一动作,很有异议,认为银环妈这一蹦有些太夸张,所以导演在场时,我就蹦高些,导演不在时,我就蹦低点。
  后来,我深入到市井街头去体验生活,仔细观察在街口摆摊的老太太与小姑娘为占地盘,寸地不让而争吵不休。渐渐地,我理解了这些街井小市民为了生计,就能力争不让。更何况,银环妈从做母亲的角度,为了女儿的前途能有好的归宿,反对女儿下乡,以至于火冒三丈,一蹦三尺高,就显得合情合理。每次演出“这一蹦”都成为精彩的“亮点”,台下是一片笑声和掌声”。
  听说您的“这一蹦”,看了有评价?
罗志祥罗妈妈照片  “那是1964年的元旦,在中南海怀仁堂、刘少奇、朱德等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朝阳沟》。当看到银环妈‘这一蹦’时,先是一愣,随后便笑得前仰后合。演出结束后,说:《朝阳沟》演得好!但是那个‘银环妈’蹦得太高,蹦得太高就无法回到朝阳沟落户了。不过,这不是政治问题,是艺术问题。可改,可不改。事后,杨兰春导演说:既然不是政治问题,可改,可不改。那么,我们就不改。于是,银环妈的‘这一蹦’就被保留下来。”
  正是由于杨华瑞成功地塑造了这一人物形象,能把配角演出彩,成为《朝阳沟》中“闪光
的绿叶”。2002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曾以“闪光的绿叶”为题报道了杨华瑞的艺术成就。
  说起自己的老伴,王善朴老师颇为幽默地说:“我们在生活中是对夫妻,可在舞台上却吃了她一辈子亏,她演啥都比我长一辈。《小二黑结婚》中,我演二黑,她扮二黑妈。在《刘胡兰》中我演解放军连长,她演刘胡兰的妈,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我扮演栓保,她又扮银环妈,成了我的岳母,她净给我当‘妈’了!人们都说我们是‘台上的岳婿,台下的夫妻’,一席话说得杨华瑞老师哈哈地笑起来……”
王一鸣小宝  为了塑造好每一个人物,王善朴老师都力求形神俱备,精益求精。
  “据说,为艺术上的需要,您曾多次增肥减肥?”。
  “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筹拍的《刘胡兰》中我演解放军连长。当时,由于我体形瘦弱,不符合角的要求,导演就要求我加强锻炼,增加饮食营养,争取在短期内接近角形体。在条件困难的情况下,团领导安排伙房给我改善伙食。我又向省体工队的医生请教如何使身体快速健壮起来,积极参加训练……几十天过去了,果然,没有白努力,一下从100斤变成了130斤,终于达到导演的要求。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不久,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朝阳沟》,导演见我有点胖,说不符合‘
寒假趣事作文800字栓保’的形象,要我减肥,为了把戏演好,我每天在节制饮食的同时,加大运动量。每天三场练功,练得大汗淋漓,三次爬楼梯,每次200阶,就这样坚持了三个月,体重终于从130斤降到108斤,像一个小伙子栓保了。
  后来,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人欢马叫》,让我演一位身材壮实的农民。为了能符合剧中形象,刚减了肥,又要增肥。经过我不懈努力,体重又恢复到138斤”。
  这接二连三“增肥”和“减肥”对王善朴老师的身体损害很大,但为了艺术,他心甘情愿,毫无怨言。王善朴老师就这样凭着一股为艺术不惜一切的热情与执着,成功主演了《刘胡兰》、《小二黑结婚》、《李双双》、《人欢马叫》、《朝阳沟内传》等几十部优秀剧目。
  在谈到他是如何在豫剧男声唱腔创新方面做出贡献时,王善朴老师谦虚地说:“这说不上是什么贡献,我只是在豫剧男声唱腔方面做了些大胆的尝试,向前辈艺人学唱,并学习兄弟剧种的男腔长处,正视自己的天赋条件不好,声音不响亮的缺陷,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在感情上、韵味上窍门,下功夫,唱出自己的特点,唱出自己的风格。”
  王善朴老师为豫剧男声唱腔摸出了一条新路子,其唱腔被誉为“豫剧男声唱腔的一个里程碑――善调”,并成为豫剧现代戏中的“第一小生”。
风雨兼程苦  相濡以沫情
  正当王善朴老师年富力强,走向辉煌时,“”开始了,省豫剧三团被撤消,他被扣上种种“罪名”,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一棵枝繁叶茂的艺术之树就这样被无情的拦腰砍断。
  “”之后,三团恢复了建制,王善朴老师再次挑起重建和领导三团的重担。工作千头万绪,百废待兴,天长日久、积劳成疾。1979年的一天,王善朴老师两眼一黑摔倒在省文联机关门前,幸好被黄同甫夫妇救起送到医院,经诊断为高血压、脑血栓。虽经抢救保住了命,但身体一侧瘫痪,只能躺在床上。
  “说实话,当时我想到自己的艺术之路就这样画上了句号,走到了尽头!我的情绪跌入了低谷,万念俱焚。在住院期间,宣传部于大申部长和文化局赵光第副局长来看望我,并鼓励我站起来走两步,我挣扎下了床,刚走一步,腿一软就倒在地上。于部长的眼眶湿润了,他动情地说:好,你能走第一步,就能再上舞台,栓保还要演戏!一番话感动得我泪流满面,给了我战胜疾病的信心”。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王善朴老师的病情有所好转,出院继续休养。由于儿女都在外地,护理他的重担就全落在老伴杨华瑞的身上,每天的穿、食、住、行都照顾得无微不至。
为了加强康复锻炼,杨华瑞每天都搀扶着王善朴到省体育馆一圈一圈地走,循序渐进,由最初的每天三圈增至三十圈,天天如此。谈到这里,王善朴老师激动地说:“哪里有多少我的脚印,哪里就有多少她的足迹”。
  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他们互相搀扶,互相依靠蹒跚而行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爱情、亲情和患难与共”。面对此情此景,所有的海誓山盟都显得苍白无力,所有的华丽词藻都会黯然失。一首歌在耳边回响“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等老得哪里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是我手心里的宝”,这一定也是两位老人彼此的心声。
枯木又逢春  霜叶别样红
  没有人会相信,王善朴老师曾历经两次偏瘫和心脏病后,又能奇迹般地走上舞台,再次与杨华瑞、魏云等老搭档联袂演出《朝阳沟内传》,并连演106场。又到首都,为党的“十二大”献礼。
  1999年,喜迎澳门回归祖国,二位年过古稀的老人按柰不住激动的心情,决定筹办一台别开生面的演唱会来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祝福之情。
  再谈到以后还有什么愿望时,王善朴说:我有三个心愿:
  第一个心愿,做一个戏曲专辑,为后人留些资料,把从艺70年的200多个“名曲名段”都录制下来,这不是我自己的事情,我们所唱的段子都饱含着老一代音乐家的心血和汗水。只有唱好,保留下来,才不愧对他们。
戚薇的图片  第二个心愿,“活到老,唱到老”,把以前耽误的时光弥补过来。“艺贵德重”是我心中的追求,常香玉大师曾说过“戏比天大”,在我看来,戏比命大。由于我们年事已高,又有病在身,儿女们不愿让我们再去演出,我就提前给儿女们立下遗嘱:“如果有一天我倒在舞台,就像战士倒在战场上一样,死得其所,不得追究任何人的责任。只要观众愿意听,我们就一直唱下去”。
  2007年春节前夕,恰逢78岁的王善朴和75岁的杨华瑞两位老师的金婚大喜。在河南电视台灯火辉煌的演播厅里,笔者有幸亲眼目睹了金婚庆典这一幸福时刻,与现场观众共同见证了这对梨园伉俪携手走过的五十年风雨历程。省政协主席王全书欣然为他们题了贺词:“朝阳沟同台演出半世纪,好伉俪贡献豫剧五十年”,这是对他们风雨人生最好的诠释。
  让我们一起祝福两位艺术家生命之树常青、艺术青春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