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国有四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日加速递减,两年以后四大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竟然只有5%,被同期国际大银行拉开了巨大的差距。于是,中国银监会在2003年年底出台了《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国内商业银行先后发行了次级定期债券,资本充足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2004年6月23日,银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增加了能够发行次级债的商业银行名单,此后,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也纷纷发行次级债。截止到2019年,国有五大商业银行总共发行了19次次级债,高达5496.3万亿元。
一、次级债的作用和风险
(1)次级债的作用。①对于银行来说,发行次级债能够扩宽我国银行对于资本的筹集,还能改善资本结构单一的状况。②次级债的一级市场可以让银行控制自身风险。③次级债券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客观上对银行起到一种约束作用。
(2)次级债的风险。次级债券会提高银行融资的成本,从而加大银行的风险。如果银行的经营出现了问题,那么次级债的风险危机也会显露的更加明显,对银行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次级债对于我国国有银行风险承担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假说
目前,关于次级债对于银行的风险承担有怎么样的影响,专家、学者还没有统一定论。一般都认为,次级债发行的利率和同时同期国债发行的利率差会作用于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利率差越大,国有银行所要承担的利息也就越大,从而加大了国有商业银行运营的风险。同时,次级债发行的时间可能也会影响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次级债使用的时间越长,国有商业银行所要承担的费用也就越多,从而也加重了国有银行的经营风险。另外,次级债发行的规模如果越大,同样也会增加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
因此,根据以上的理论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假说1:次级债发行的利差越大,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就越大,次级债的利差同国有商业银行的承担风险是正相关关系。
假说2:次级债发行的期限越长,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就越大,次级债发行的期限同国有商业银
行的承担的风险是正
相关关系。
假说3:次级债发行的规模越大,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就越大,次级债的规模同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是正相关关系。
(二)模型的构建
1.变量定义
全国卷(1)被解释变量:银行承担的风险(Zscore)
Zscore作为一个代理变量,可以有效衡量银行自身承担的风险,是目前全世界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的一种代理变量,此时破产的定义是银行的资本不能够填补银行的损失状况。其中Z值得定义为:
Zscore=σ(Roa)/(Roa+Car)
其中,在公式,Roa指的是银行的资本收益率,σ(Roa)是银行的资本收益率的标准差,Car是银行的资本充足率。Zscore所显示的是银行破产的风险的大小。
(2)解释变量
①次级债的利差(Drate)。次级债发行的利差是用国有商业银行发行的票面利率来减去同时同期期限的国债发行的利率。
②发行期限(Spread)。次级债国有商业银行发行的时间是15年期限和20年期限。因为,20年期限的只有1次,可以进行数据处理,发行期限为15年时,虚拟值取值是1,20年期限的取值为0。
③发行的规模(Lnscale)。次级债发行的规模是指国有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时规定的数额。
(3)控制变量
文章所采用的控制变量,是根据杨城实证研究银行风险所承担的影响因素所设置的指标,选择资本充足率(Car)、资产规模(Lnsize)、财务杠杆(Lev)、贷款集中度(Top)、盈利能力(Roe)、成长能力(Ga)等指标来对银行本身的经营情况进行度量。
2.构建模型
从各大国有商业银行年报收集到的信息作截面数据使用,使用软件Stata对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所发行的所有次级债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电脑怎么设置wifi
Zscore=c+β1Drate+β2Spread+β3Lnscale+β4Car+β5Ln size+β6Lev+β7Top+β8Roe+β9Ga                  (下转第116页)
作者简介:高许超(1995— ),
男,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经济与金融。摘 要:巴塞尔协议规定的成立以来,次级债就成了补充银行资本金,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我国银行的情况,国有商业银行所占总资产高达75%以上,并且国有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的总量也接近70%。所以,本文选择国有商业银行发行的次级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选择Z指数作为银行承担的风险系数指标,并根据统计分析等方法,详细分析次级债发行的利率差、年限和发债规模对国有银行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关键词:巴塞尔协议;次级债;国有商业银行;风险
次级债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性分析
演员袁枚高许超
(海南大学,海南 海口 570228)
图2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图(单位:元)
二、结语
促进城乡金融均衡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而不是抑制城市金融的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的建议:
(1)扩大农村金融规模,提高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降低农村贷款的获得难度,政府引导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向农村特定的优质企业或者个人提供利息低、期限长的易获贷款。适当鼓励金融机构积极走进农村,向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村地区推广风险小、收益可观的金融产品。但是在这之中政府要加强监管,避免农村资金输血式流转到城市。要丰富农村金融产品种类,开创性的设计更符合农村的金融产品,吸引农村居民、农村企业对金融产品的需求。
(2)改善农村收入结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鼓励一批有技术、有专长、有经济头脑、有创业想法的农村居民进行创业,并给予帮助和指导。这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鼓励农村居民了解并尝试购买国债、基金等风险小收益可观的金融产品。这样可以保证农村居民在参与金融活动中有可观的收益,不仅可以提高农村金融规模,也优化了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结构。
(3)统筹城乡金融发展,实现城市与农村金融互动。在政府的支持下,利用城市金融发展的先进经验帮扶农村金融。例如,拥有IPO经验的非农林渔牧业企业可以指导农林渔牧业企业上市筹资,城市中拥有大量客户的金融机构可以指导在农村业务拓展不开的金融机构发展客户等,通过此举使得农村金融与城镇金融真正实现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商务礼仪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江源,谢家智.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的门槛效应分析——基于二元经济转型的城乡金融互动视角[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06):37-45.
太原旅游景点[2]潘莉.二元结构下城乡金融成长差异研究——基于河南1980年~2013年数据的检验[J].经济经纬,2016,33(02):144-149.
[3]陈钦,林秋斌.农村金融扶贫效果分析——基于我国26个省级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9(16):44-45.
(上接第114页)
母亲节对妈妈说的话
三、次级债对于国有银行所承担的风险的实证研究结果和结论
(一)全样本描述分析
根据对数据的全样本分析,得出国有商业银行的Z指数非常小,而且波动比较幅度也很小,Z值最大为1.489%,最小为0.434%。因此,可以说明我国国有银行所承担的风险比较小,破产的概率只有大概0.823%。所以,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营都非常科学合理,破产的概率也比较低。同时,国有商业银行次级债的发行也各不相同,最小的为162亿元,最大为500亿元,平均为288亿元,标准差比较大为122.29。因此,说明不同国有商业银行发债的规模都是根据自身银行对于资金的特定需求发行的,规模差距较大。国债的利率差,最大为1.105%,最小为0.86%,虽然看似比较小,但是联合发债的规模数量都很大,最终也会对银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相关性检验
用Stata对数据进行分析,做出各个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我们可以看到lev和top的相关性为0.6190,lev 和zscore的相关性为0.7286。因为roa不是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所以不用考虑,其他大于0.6的数据不能去除。因此,我们把lev控制变量去掉,用剩余变量进行多元回归。
(三)多元回归结果和结论
将相关性较高的变量去掉后,运用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对全样本进行分析。从回归结果来看,在1%的水平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的利率差非常显著。次级债发行利差对于国有商业银行需要承担的风险是正相关,回归结果表示利率每升高1个单位,银行承担的风险就要增加0.24276个单位,与研究假设1所假设的完全相符,说明如果国有银行发行次级债的利率高于同时同期国债发行的利率,那么就会增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如果这个利率差过大,国有商业银行所要承担的还债利息压力就越大,从而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和倒闭风险。所以,利率差是国有商业银行在发债时要慎重考虑的指标。但从回归结果分析,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债规模和时间期限的P值,分别为0.412、0.280,所以在1%的水平下不显著,这与假设2与假设3不相符,所以只能说明国有商业银行所承担的风险与其发行次级债的时间期限和发债的规模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发行次级债的时间期限和规模并不能影响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
四、结语
①合理制定次级债的利率。发行次级债的利率比普通债券的利率高很多,应根据目前经营状况和资金需要,设置合理有效的筹措次级债资金利率,尽量不能比同时同期的国债收益率高太多,从而既能解决银行的资金需求问题,又能避免未来的资金压力。②科学合理的经营。国有商业银行要进行科学合
理的经营,避免亏损现象,才能按时偿还次级债的利率,从而使银行健康发展。③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是保证国有商业银行正常运营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懿.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2]杨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我国上市银行为例[D].广州:暨南大学,2005.
[3]王波,陈晓茜.次级债补充资本问题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