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篇: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0年上学期《宏观经济学》试卷
姓名_______专业_______层次_____学号______年级_____站点_____分数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30分)
1、“面包是最终产品,而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是(C)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判断
2、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B)
上海旅游景区A、NDP
B、DPI
C、PI
D、NI
3、用支出法核算GDP不包括(C)
A、C
B、I
C、Tr
D、G
4、对两个经济部门中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错误理解的是(D)
A、Y=AD
B、Y=C+I
C、I=S
D、C=S
5、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B)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不能确定
6、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C)
A、价格水平下降
B、储蓄增加
C、收入增加
D、利率下降
7、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以下各项不属于投资的是(D)
A、人们购买土地
B、厂房增加
C、企业存货的增加
D、新住宅的增加
8、在一项投资的预期利润率既定时,企业是否投资,取决于(C)
A、企业收入的多少
B、企业存款多少
C、利率的高低
D、市场竞争状况
9、按照凯恩斯货币需求观点,人们持有货币是由于(D)A、交易性货币需求动机
B、预防性货币需求动机
C、投机性货币需求动机
D、以上货币需求动机都正确
10、IS曲线是描述(A)
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关系 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关系 C、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关系 D、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关系
11、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是由于(B)
A、货币供给量减少
福特怎么样
B、货币供给量增加
C、自发总支出增加
D、自发总支出减少
12、下面理解正确的是(B)
A、当经济萧条时,政府可降低税率或者减少税收量
B、当经济萧条时,政府可降低税率或者减少税收量或者扩大政府购买支出
C、当经济萧条时,政府可提高税率或者增加税收量
D、当经济萧条时,政府可抑制需求或减少政府购买支出
13、宏观经济政策首要目标是(C)
A、物价稳定
B、经济增长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14、周期性失业是指(B)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引起的失业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15、爬行性的通货膨胀率一般为(C)
A、4%--5%
B、6%--10%
C、2%--3%
D、10%以上
二、判断正误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1、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2、没有收入时,消费为零。
3、IS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投资与储蓄相等。
网络励志经典语录4、无论在长期或短期中都存在的失业就是自然失业。
×)
×)
√)
√)
(((
5、实际利率是指名义利息率减去通货膨胀率的差额。
(×)
6、在实际生活中,有价证券的价格与市场利率呈同方向变动。
(×)
四、论述题(18分)
7、摩擦性失业的根源在于寻工作需要成本。
(×)
8、物价上升就是通货膨胀。
(×)
9、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最重要的、最常见的工具。
(√)
10、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拉动混合型而产生的。
范冰冰减肥(×)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简述两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中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是什么?(1)两部门经济的活动主体是居民和厂商,达到均衡的条件是I=S即投资等于储蓄;
(2)三部门经济的活动主体是居民厂商和政府,达到均衡的条件是Y=NI=C+S+NT=AE=C+I+G,即S+NT=I+G;(3)四部门经济的活动主体是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达到均衡的条件是S+NT+M=I+G+X
2、松财政政策、松货币政策与紧财政政策、松货币政策两种不同组合产生的政策效果有什么不同?
当社会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财政、货币选择双松政策。财政增支减税,中央银行降低利率,扩大信贷,增加货币供应量,两者配合对经济产生扩张效应。
当整体经济状况良好,为了促使经济更快发展时,采取紧财政、松货币的政策选择。将有限的经济资源更合理地配置到生产经营领域,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3、怎样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境内利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用货币来计算的,因此分为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是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而实际GDP是用以前某一年份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GDP。且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
4、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的共性与区别是什么?
来源于正常的劳动力市场变动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来自于特定的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两者都属于自然失业,其中摩擦性失业是一种短期性失业而结构性失业是一种长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的数量取决于人们加入和离开劳动的人口的比率以及就业机会的增减比率,包括自愿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两种;结构性失业可以是由于永久性的技术更新,也可以由于国家竞争力的下降,通常包括技术性失业和地理位置转移性失业。
试述中央银行增发货币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怎样运行?
购入债券——放出货币——利率降低——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产出增加
第二篇: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
poyd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指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
说有价证券市场的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
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
货币投机需求:是指个人和企业为了抓住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以获利而产生的持币要求。国际收支均衡曲线:在其他有关变量和参数既定的前提下,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
标的直角坐标系内,国际收支函数的几何表示即为国际收支曲线或称
BP曲线
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提出,其核心理论在于,消费不单纯取决于
现期收入,人们根据自己一生所能得到的劳动收入和财产,在整个生命
周期内平均安排消费,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
升,从而挤出私人投资,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这种
现象称为挤出效应。简单地说,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
投资降低的作用
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形:是指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财政
政策非常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米德冲突:是指在许多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或支出转换政策而同时追求内、外均
衡两种目标的实现,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冲突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
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
二、计算题
魔兽争霸怎么玩1、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为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求:(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由c=90+0.8yd,t=50,i=140-5r,g=50和y=c+i+g可知
IS曲线为y=90+0.8yd+140-5r+50=90+0.8(y-50)+140-5r+50=240+0.8y-5r 化简整理得,均衡收入为y=1 200-25r
由L=0.20y,MS=200和L=MS可知(这里有点看不懂啊MS是什么啊?)LM曲线为0.20y=200,即y=1 000
这说明LM曲线处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故均衡收入为y=1 000,联立式①②得1 000=1 200-25r 求得均衡利率r=8,代入投资函数,得i=140-5r=140-5×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