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顺应性分析
香港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顺应性分析
  摘 要:本文以“粤语—英语”语码转换为例,通过语料的收集与分析,以顺应论为基础,从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心理动机等三个方面分析了香港粤语与英语之间语码转换的发生机制。
  关键词:语码转换 顺应论 粤语与英语
  一、引言
  据统计,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娱乐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双语使用者(Bilingual)主要指会两种语言,并能交替使用它们的人。目前香港的法定语言是中文和英文,而政府的语文政策是“两文三语”,即书面上使用中文(白话文)和英文,口语上使用粤语、普通话和英语。更多的居民偏向于使用粤语作为日常交际语言。不同于广州粤语,香港粤语深受英语影响,粤语和英语同时被这个语言社团使用,产生了大量的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现象。本文讨论的粤语都指香港粤语。
  语码转换研究在近四十年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对语码转换的定义,学术界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语码转换与语码混合(Code-mixing)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也有学者认为两者之间没有区别。何自然和于国栋认为是否区分这两个概念取决于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在研究语码转换和语码混用的交际功能时,没有必要区分。本文认为语码混用是语码转换的一种形式。
  二、语料
  (一)语料收集
  本文选取了近五年出品的五部香港电影作为语料:《门徒》(2007)、《我的最爱》(2008)、《窃听风云》(2009)、《72家租客》(2010)、《志明与春娇》(2010),语料总计493分钟。本文用手工标记方法对这五部电影台词中出现的“粤语—英语”语码转换现象进行逐一标注。在493分钟的语料中,共发现“粤语—英语”的语码转换240次(不计重复),平均2.05分钟出现一次。其中以单词、短语①、句子形式出现的分别为162次、51次、27次。研究表明,语码转换中以单词形式出现的频率最高,占语码转换总数的67.5%,其中名词最多,共出现102次,其次是动词38次,形容词12次。
郑爽带孕事件
  (二)语料加工与分析
  本文将上述收集的`语料归纳整理成三大类,并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语料②。
稀有植物
  1.粤语中直接夹杂的英语词
诸葛亮草船借箭歇后语
  序号 词性 原粤语会话 对应的普通话
  (1) 名词 专用名词 今晚应该公费“ChateauLatour” 今晚应该公费开瓶“拉图堡”(红酒品牌)
  (2) 黑的Land Rover啊 黑的路虎(越野车牌子)
  (3) 普通名词 呢个account即刻用得嘞 这个账户马上可以用了
陕西旅游景点介绍
  (4) 我哋改咗password嘛 我们改了密码嘛
  (5) 动词 Trade嗰部,买嗰部 卖了这部,买这部
  (6) Petrus 82,已经breath了六个钟 1982年的“柏图斯”,已经透了六个小时气
  (7) 形容词 全部做广告都噶么mean啊 所有做广告的都那么小气啊
  (8) 咁样先至high 这样才兴奋嘛
  2.粤语中夹杂的英语短语
  在粤语中也经常会出现句子中夹有英语短语的表达方式,如“多咗一个pick up girl嘅地方”意思就是“多了一个结识女孩的地方”;香港警察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经常使用口令“Testing,one two three”等。
  3.粤语中夹杂的英语词语的“缩略”或“转义”用法
  (1)缩略用法
  这类词汇一般都是英语全称每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这类词也经常在粤语的口语中使用。如“CG图”全称为“Computer Graphics”,计算机生成图像;“Wifi和GPS”全称为无线网络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2)转义用法
  这类词分为两种,一种是词义的转变,而词性没有发生变化,如“cheap”,原英语中是“便宜、低级”的意思,而在现在的粤语中,经常也被引申为“下贱、土气”。还有一种是词性的转变,比如“SMS”,英语中原只是指“短信”,而粤语中也被当作动词使用,经常可以听到“我SMS俾你,Email俾你”这类表达;“friend”也是如此,在粤语中常被用做动词,意为“要好”。
  三、语码转换的顺应性分析
  语言顺应论的提出,为语码转换提供了全方位研究视角。首先提出较完整的顺应模式的是Verschueren,他认为应从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程度四个方面完成语言的选择及协商。于国栋将语码转换中交际者的顺应对象归纳为语言现实、社会规约以及心理动机三个方面。本文利用于国栋提出的理论来研究“粤语-英语”的语码转换现象。
  (一)语言现实的顺应
  于国栋认为,通常对语言现实的顺应有两种情况需要考虑,“第一,用一种语言表达思想
或概念时,是否有另一种语言来作为语码转换的相应形式?第二,参与语码转换的语言在语义内容和应用范围上是否与使用中的语言有区别?”。概括地说,第一种情况指的是一种语码的词汇缺失,第二种情况指的是两种语码的词义不对等。根据这两种情况,我们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阐述。
  1.词汇缺失
  从本文收集的语料看,粤语词汇缺失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粤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某些外来词汇,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例(1)中的红酒品牌“ChateauLatour”。当在粤语中不到适当词汇或短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很多人会直接使用英语词汇代替。如例(5)的“trade”用来代替粤语中的“卖”字,而“trade”在第6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的解释是“交易,买卖”,换言之,除了“卖”的意思,它还有“买”的意思;再如“breath”,红酒是从西方国家传到香港的,开瓶后,红酒应先“呼吸”空气一会,让其进行氧化作用,到达饮用阶段。而“呼吸”这个词,不能完全表达红酒透气、氧化的整个过程。当“trade”“breath”这类词风靡香港后,英语语言本身的优势胜过了粤语,其源语言已经被香港人接受。其二是首次接受某一知识时使用的是英语。香港学生学习的教材多半是用英语编著,如“delete、research、project、k
ilo、gram、copy、click、password”等术语都是用英文讲授的。此外,香港的专职人员在岗前培训时使用的专业语言也都是英语。如警察在执行任务前检查设备,“Testing,one two three……”;长官的命令,“大家打起十二分精神,understand?”或“This is an order”等。
  2.词义不对等
  例(8)中的“high”被译为“兴奋”,常被年轻人用来形容一人玩到特别开心的情景。然而,“high”不单有“兴奋”义,也可形容吸了或喝醉酒之后那种飘飘然的状态。此外,“happy hour”也可例证这一点。该短语在香港报刊杂志中常译作“欢乐时光”,该译文也会使人联想到“老少皆宜”“合家欢乐”等,而其原意只是指一朋友结伴去玩。这些参与语码转换的语言在语义内容和应用范围上与使用中的语言有所区别。基于对语言现实的顺应,交际者使用语码转换的方式,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社会规约的顺应
  对社会规约的顺应主要是指对社会文化,如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等的顺应。语言使用者是生活在具体社会中的人,他们的行为包括语言会受到社会规约的约束和制约。比如称呼警
察“阿sir”以及“你帮我check下;即刻call你;cheers”等这类表达,已经很少人会有意识地认为它们是语码转换。于国栋认为,在典型的双语社会中可能有一种语言是高变体(High Variety)而另一种语言是低变体(Low Variety)。高变体就是根据社会行为规范应该选择的语言,而在私下交谈等场合就要使用低变体的语言。虽然在香港这个双语社团中,这一区分不是特别明显,但有些表达,如“K粉”,会在某个或场所使用。这些表达既顺应了社会规约,又隐晦地传达了信息。
  (三)心理动机的顺应
张晓龙女友  语言表达受心理活动的影响,对心理动机的顺应是产生语码转换的重要因素。交际者的心理动机会在多种情况下影响交际者的语言行为。本文将心理动机的顺应归纳为两个方面,即对身份象征和经济原则的顺应。
  1.身份象征的顺应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有些新词在未被翻译成中文或粤语前,就已经被大众接受。特别是西方的品牌,如“Dior、Valentino、SEPHORA、Land Rover”等,已经是一种高层
社会的身份象征。还有一类英语词经常被使用,如“wifi、MP3、GPS”“pick up girl,open,like,cutie,party”等。人们刻意地使用英语短语,以展现自己时尚、潮流的心态。总而言之,使用语码转换的语言代替使用中的语言,构建自己的身份,是对心理动机、心理状态的顺应。
  2.经济原则的顺应
  英语词汇往往与中文或粤语对应词的长度不同,英语表达通常比粤语简单。因此,经常会发生语码转换的情况,这也是一种心理机制的作用,即交际者对经济原则的顺应。语言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结构相对简单具有较广泛分布的语言有代替相对复杂但分布较狭窄语言的趋势。如IDD(国际直拨电话)、CID(犯罪侦讯部)、TVB(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Wifi(无线网络)、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CG图(计算机生成图像)、O记③(重案组)等缩略词。交际者基于省力原则,使用表达较简单的英语代替粤语,是对语言经济原则的顺应。
卫星电视升级  四、结语
  香港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形式上以粤语表达中夹杂英语词汇或短语为主。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本文认为主要原因是为了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