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栋两层楼房,⼀个袖珍庭院,这就是湖南郴州市桂东县黄洞乡南华⼩学。这所中国最普通的⼭村学校,却吸引了许多关注的⽬光。
  因为,这⾥有全国模范教师曾庆祥。
  对于曾庆祥,桂东县委书记王周有过这样精辟的评价:“他将教师⼯作、教育⼯作做到了极⾄。我们认为他是我们桂东县的⼀品教师。这个⼀品是的意思。”很快,曾庆祥的“⼀品教师”这个雅号不胫⽽⾛。
  “他做梦都想办⼀所好学校,⼀所学⽣喜欢、⽼百姓满意的学校。”
  ——妻⼦罗绪成眼中的曾庆祥
  桂东县是湖南省海拔的县,⼈称“湖南西藏”。地处湘赣边的黄洞乡则是这个县的⾼寒之巅。这个乡的南华⽚,⽅圆50余⾥,包括都辽、东⽔、⾼桥三个⾏政村,则是巅中之巅,⼀年四季有三季是寒冷天⽓。原先,这3个村各有⼀所简易⼩学,按照上世纪末的全县农村中⼩学布局调整规划,这3所⼩学要撤并成⼀所寄宿制⼩学,但因资⾦等原因,新学校建设⼀直未启动。
  2001年,机会终于来了。⾹港“苗圃⾏动”决定捐建这所⼩学。当时3个村的⼲部众商议,将新学校建在相对适中的⾼桥村粉屋组⼀农户的责任⽥上。可在协商征地时,农户提出的价格让他们难以承受。⽆奈之下,⾹港“苗圃⾏动”成员只好乘车离去。
稻香歌词
  见此情景,当时在场的⾼桥村⼩学教师曾庆祥的眼泪⼀下⼦流了出来。如果失去这个机会,这所寄宿制⼩学⼜不知何年何⽉才得兴建!他擦⼲泪,⼀咬⽛,抄近路向远去的汽车追去,终于在⼀个⼭包上拦住了汽车,满头⼤汗⽓喘吁吁地说:“在我家责任⽥上建,我⼀分钱不要!”
  曾庆祥家的责任⽥虽然位置稍偏⼀些,但⽐较宽敞,视野也很开阔。“苗圃⾏动”成员⼀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地⽅,建校⽅案很快就确定下来。
  但是,⼀场风波也在曾庆祥家⾥发⽣了。
  耕地是农民赖以⽣存的命根⼦。曾庆祥家总共只4亩多耕地,建学校就⽤去了3亩多,今后⽣活怎么办?况且,地⾥种的后朴等药材都已有⼀两⽶⾼了,三五年后,就会变成⼀沓沓红花花的票⼦,现在全部砍掉岂不可惜?情急之下,向来⽀持他⼯作的岳⽗指着曾庆祥的⿐⼦骂他是“败家⼦”,妻⼦罗绪成则⼀⽓之下躲回娘家去了。
  其实,罗绪成⼜何尝不知道丈夫的⼼事呢?她⽓的只是丈夫的⾃作主张。
  从1979年2⽉担任民办教师起,20多年来他在这3个村的简易⼩学都担任过教师。但这些学校都只有两间⼲打垒的房⼦,⼀间作教室,⼀间住教师。师⽣没有任何活动场地,连⼴播操也没地⽅做。学校的简陋⼀直是他的⼼病。
  曾庆祥的妻⼦与他是同村⼈。丈夫当了民办教师后,妻⼦⼼⽢情愿把⼏乎所有的农活都包下来,全⼼全意⽀持丈夫⼯作。学校缺这少那时,她⼆话不讲就会送来。
  “他做梦都想建⼀所好学校,⼀所学⽣喜欢、百姓满意的学校。”风波很快平息了,事后妻⼦这样向别⼈解释。
  当地⼲部、众都说,曾庆祥是举家兴学,他献出的何⽌是⼏亩地,⽽是整个家当。县⾥还未搞远程教育布点时,曾庆祥夫妻将家⾥的电视机、DV等全部搬到学校,供师⽣使⽤。如今仅剩下的⼀亩多⼟地,也全部改种蔬菜,为的是让全校50多名师⽣每天能吃上⼀餐青菜。
  “⼜何⽌是全部家当,他家⾥所有的⼈,甚⾄连亲戚也都被卷进办学。”2002年8⽉新校建成后,全校49名学⽣全部住校,⼤的只10岁,学前班的只四五岁,谁来负责⼀⽇三餐,管理学⽣⽣活?当时3个村联席会议决定,按每⽉210元⼯资请⼀个⼈。但因为⼯资太低,⽽且难兑现,谁都不来,⼜是曾庆祥的妻⼦顶上来了,从开始到2006年,4年半没拿⼀分钱,全是义务劳动。直⾄2007年,县教育局按每⽉340元拨款,妻⼦才算有了⼀份⼯资。曾庆祥的两个妻弟跑运输,只要学校有事,不管是什么时候,也不管有钱没钱、钱多钱少,他们都会⼲得漂漂亮亮。
  “孩⼦放到曾⽼师那⾥,就好像进了保险柜”路由器当交换机用
  ——村民眼中的曾庆祥
  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让南⽅许多⼈春节都没过好。曾庆祥家也⽆例外,除⼣晚上两⼝⼦⼜⼩争了⼏句。按惯例,这天他们得给侄⼉、侄⼥、外甥们压岁红包。曾庆祥对妻⼦说:“今年就免了吧,学校⽔电全被这场冰雪破坏了,修复得花不少钱哩。”妻⼦开始不同意。他俩在双⽅家庭都是⽼⼤,平时两⼈都在学校⾥忙,不但照应⽼⼈的担⼦全落在弟妹⾝上,学校有难处时,还隔三差五得到⽼⼈及弟妹们的照应,⼤过年的还不该表⽰⼀下?但她⼜⼀想,丈夫讲的也对,如果现在不作打算,学校开不了学,岂不误了⼤事?她硬着头⽪向弟妹们解释,压岁钱也就⽤⼀张红纸表⽰。
  从春节头初⼀起,曾庆祥就忙开了。通往学校的公路,因冰雪塌⽅30多处,有千余株⼤树被冰雪压垮,倒在路上。他与都辽村党⽀书江云飞等⼈,⼀个个组⼀户户⼈家地做组织发动⼯作,花了整整10天时间,才将路修通。此时已是2⽉16⽇,离开学的时间只有⼀周,他⼜急忙与黄光亮⽼师⼀起修理⽔电设施。此时⼭上旧的冰雪未化,新的冰雪⼜在不断落下,他们只得先敲掉或撬开冰块,寻被压坏的⽔电线路,然后买来器材零件,没⽇没夜地进⾏抢修。考虑到冰冻时间太长,不少学⽣长了冻疮,曾庆祥⼜和退休教师罗绪尧⼀起了许多中草药……
  由于准备充分,虽然遇到了从未见过的冰灾雪害,虽然这⾥是湖南有名的偏远⾼寒⼭区,2⽉23⽇,学校还是如期升起了五星红旗,49个孩⼦⼀个不少地来到学校。
  “七⽉秋风起,⼋⽉秋风凉,九⽉冻死懒婆娘”,是当地⼴为流传的俗语。⼀年四季,这⾥有三季是寒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什么
冷季节,御寒成为⼀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学校不但没空调,连电暖器也⽤不起,只有⼀个⼟办法,就是为每个学⽣准备⼀个烘笼。⽤烘笼⼀要⽊炭,⼆是每天备⽕,这时曾庆祥家⾥的60多亩责任⼭⼜作贡献了。他的责任⼭⼀不搞楠⽵低改,⼆不搞林药间作,除了没时间去侍弄,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要任杂树疯长,以便取柴⽕,烧⽊炭。村⾥⼲部众初略匡算⼀下,仅因为每年取柴、烧炭,他家就要少收⼊上万元。
  ⽣烘笼也很⿇烦。只要是冷天,每天晚上10点钟曾庆祥和黄光亮(此前是罗绪尧)两位⽼师就要轮流⽣好⽕种。第⼆天天不亮,他们便⼀起进⼊柴⽕房,⼀只⼀只地为⼏⼗只⼩烘笼分好炭⽕,并⽤炭灰盖好。这个过程⼲得快也要⼀个多⼩时,⼲完活⼉,两⼈都是⼀头炭灰和汗⽔。
  在⼭村的低幼年级寄宿制⼩学,⽼师是特别⾟苦的,早上5点半钟起床,晚上11点半以后才能上床,夜⾥还得起床⼏次照顾学⽣。如果学⽣半夜⽣病,曾庆祥不是背着学⽣赶⼗⼏⾥路去村卫⽣所看病,就是将医师请到学校来。在冰冷的冬夜,他的⾐服被汗⽔浸湿后竟能结成冰块。
粮的组词有哪些  为了应急,原本懂得点⼟医⼟药的曾庆祥还努⼒学习医疗卫⽣知识,⼀本《农村合作医疗⼿册》硬是让他背了下来。只要有机会与乡村医务⼈员在⼀起,他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还跟着罗绪尧⽼师学采集中草药。平时听见哪个学⽣打喷嚏、咳嗽,或看见谁流⿐涕,没精打彩,曾庆祥总要将他拉到⾝旁仔细询问,必要时给熬碗预防汤,吃⼀⽚预防药。
  有⼀名学⽣脚肌⾁萎缩,根本不能⾛路,从学前班到⼩学三年级,曾庆祥硬是背了他4年,让他吃在学校,住在学校,学在学校,还坚持⽤⼟医⼟药为他。如今这学⽣已经能⾃⼰⾛路了。“要是没有曾⽼师,这个孩⼦⼀切都完了”,孩⼦的⽗母感激不已。
  ⾼桥⼀对夫妇在外地打⼯,就把6岁的⼉⼦交给了学校。因为村⾥的⽼⼈说:“孩⼦到了曾⽼师那⾥,就像进了保险柜,什么事都没有。”
  就是凭着众的信赖,南华⼩学所辖的3个村,家家都主动送孩⼦上学,学⽣⼊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年年都是。
  这样做不累吗?在曾庆祥的⽇记⾥我们到了答案:“学⽣是我们教师的⼀切。理所当然,学⽣的冷暖、学⽣的苦乐、学⽣的成长是我永远的牵挂。”29年来,曾庆祥⼀直这样鞭策⾃⼰。
  “曾⽼师总是把课堂看成战⼠的战场⼀样,每堂课他都认真对待,从不马虎。”
  ——同事这样评价曾庆祥
  这是⼀堂三年级的科学常识课——《认识⼤树》。⼭区举⽬皆是树,在南华⼩学周边,⼏百年上千年的古树也有不少。如何认识⼤树呢?曾庆祥将学⽣带到了⼀株⼤柯树下。
  这是⼀个⼤热天,师⽣冒着烈⽇⾛了200多⽶,来到树下,顿时⼀股凉风袭来,暑⽓尽消。曾⽼师提出的第⼀个问题就
是“来到⼤树下,你们的感觉是什么?”“凉快。”学⽣争着回答。“为什么凉快呢?”“因为有好多树枝树叶把太阳遮住了……”这时曾⽼师告诉学⽣,我们头顶上这绿油油的⼀⼤⽚,叫“树冠”。他从树冠、树叶、树枝、树⼲到树根,⼀⼀向学⽣作介绍,然后⼜从树根到树冠讲解树的各个部分在⽣长中的作⽤,随后组织学⽣测量这棵⼤树的树围和树冠覆盖的⼟地⾯积。测量的结果让孩⼦们惊讶不已:树围⾜有5.2⽶,7个孩⼦⼿拉⼿才将这株树抱住。最后,曾⽼师⽤“⼀⽚树⽊就是⼀座⼩⽔库”、“⼈怕伤⼼树怕剥⽪”为题,让学⽣讨论⼤树的作⽤和如何保护树⽊,保护环境。
  在⼈们的印象中,语⽂、数学是⼩学最重要的课,⽽其他科⽬常常被忽视。但就算是普通的科学常识课,⽽且内容是孩⼦们⾮常熟悉的⼤树,曾庆祥也要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其实不⽌是对科学常识课,南华⼩学两名教师教四个年级,每个⽼师要教不同年级的24门课,从语⽂、数学、思想品德、⽣命与健康常识到⾳乐、体育、美术等。曾⽼师对24门课的教材都认真钻研,每门课、每堂课都认真写教案。
  同事黄光亮评价曾庆祥说:“他总是把课堂看成是战⼠的战场⼀样,每堂课都认真对待,从不马虎。”
  对每堂课都这样要求,时间上允许吗?
  “时间好办,就像鲁迅先⽣说的,时间是海绵⾥的⽔,只要去挤,总是会有的。难的是⾃⼰总觉得知识不够。别看是教⼩学中低年级,知识量却⾮常⼤,特别是要当好全科型教师要求更⾼,什么都要懂⼀点,要成为百科全书。”曾庆祥这样说。
  时间怎么挤呢?曾庆祥也没有什么⾼明的招术,⽆⾮是把别⼈休息的时间派上⽤场⽽已。在村民眼睛⾥,⾃从2002年8⽉南华寄宿制⼩学创办后,他就没有好好休息过⼀天。他⾃⼰也说,就是每年除⼣晚上看春节联欢晚会时,也拿着本⼦和笔,记录⼀些教学上⽤得着的东西。因为⼤部分时间与学⽣住在⼀起,为了⽅便挑灯学习,他特意买了⼀个⼩电筒。“电筒的光线柔和,不会影响学⽣休息。”曾⽼师有些得意地说。
  虽然从中师毕业后,他再没有去谋专科、本科的学历,但他却⼀天也没放松过在职学习。曾庆祥学习的特点是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研究。他给我们讲了这样⼀个案例。⼀次他将三年级的⼗⼏个孩⼦带到⼀条⼩⼭溪边,他捡了⼏颗⼩⽯⼦连续往⼩⼭溪⾥投,所有⼩⽯⼦都沉下去了,然后他才给孩⼦们出题:怎样才能让⼩⽯⼦浮在⽔⾯?后来孩⼦们分别借助⼩⽊板、塑料泡沫、⼤⽚树叶等载着⼩⽯⼦浮在⽔⾯。在肯定孩⼦的聪明智慧后,他最后点出了当天作⽂题:⼩⽯⼦漂流记。曾庆祥说,这样作⽂,⼀是让学⽣有话可写,⾔之有物,不会畏难;⼆是学⽣平⽇童话故事看得多、听得多,⽤⼩⽯头漂流记做题,给孩⼦留下了⾜够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有利于学⽣发展语⾔和思维能⼒。
  就这样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曾庆祥与黄光亮⽼师联⼿写出了《创新⼩学作⽂教学⽅法的探究》。他还先后写了20余篇学习⼼得、经验介绍或理论探讨,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
  南华⽚3个村⼩学,在桂东县原来⼀直默默⽆闻,但改⾰开放以后,特别是合办寄宿制⼩学后,却累创佳绩,不但扬名桂东,⽽且在郴州市和湖南省都挂上了号。曾⽼师的教学改⾰、教学论⽂先后在省、市获奖,他辅导的学⽣罗峰也在市⾥获得了科技发明三等奖。难能可贵的是,南华⽚不仅学⽣⼊学率、巩固率、合格率,优秀率也达到。以前这⾥很少有⾼中⽣,从2006年起,全部初中毕业⽣都升⼊⾼中、职中,近些年南华还出现了4个⼤学⽣。2003年从这⾥⾛出去的黄益民同学还成为桂东县的⾼考⽂科状元,考上了重点⼤学。考上⼤学后他特别感谢母校,感谢曾庆祥⽼师。他说:“曾⽼师如⽗如兄的教育令我终⽣难忘。如果不是遇到曾⽼师这样的好教师,我不会有这么好的学习习惯,也不会有这么好的学习基础。”
王者荣耀名字特殊符号  “我们提倡学习曾庆祥,就是希望有更多的农村教师去争做‘⼀品教师’,做到育⼈与富民相结合,抢占农村教育的制⾼点。”
  ——县委书记对曾庆祥的评价
  曾庆祥是江洪的启蒙教师,他说,曾庆祥教给他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做⼈。大衣哥朱之文离婚
  江洪初中毕业后就回村⽣产,如今主要做两件事,⼀件是⽵笋加⼯,另⼀件是跑运输。都辽村⼈均有⽵林20余亩,过去原⽵⼀根只卖四五元,⽵笋也只能卖⼀两⽑钱⼀⽄,因为未通公路,经常是⽵笋烂在⼭上,⽵⼦枯朽在⼭上。近⼏年,修了公路,搞了楠⽵低改,这个状况才⼤有改变。江洪说:“曾⽼师是楠⽵低改的促进派,⼏次向我们⽗⼦建议,要抓住机遇,想办法搞楠⽵加⼯、⽵笋加⼯,提⾼楠⽵产品的附加值。”在江洪等⼈的努⼒下,如今都辽的⽵笋已经⾛出了国门。
  都辽村曾是郴州市11个县区的第⼀穷村,进⼊新世纪时还是不通路、不通电、不通邮。这短短⼏年却⼤变样了,不但家家⽤上了电,⽔泥公路进了村,进了组,⽽且200多户⼈家有100多户成了楠⽵种植专业户,还有⼏⼗户成了养⽜专业户,养的都是杂交良种⽜……办这些事的都是曾庆祥的得意门⽣。谈起这些学⽣,谈起⼭村这些年来的变化,曾庆祥⼼中洋溢着喜悦。
  除了教学,曾庆祥最看重的是学校的引领和⽰范作⽤。南华⼭多,⽵多,推⼴楠⽵低改和⽵药间作,⽆疑是⼀条致富的好途径。在推⼴后朴种植的头两年,曾庆祥不仅到处宣传种后朴的经济意义、环保意义,还带头在责任⽥⾥种了⼀万余株,甚⾄在学校和家⾥办了苗圃,廉价为农民提供种苗。他还重点动员⼀些已⾛上⽣产岗位的学⽣⼤胆推⼴,其中20岁的邱德光种了10万株,罗成尧种了5万株,现在种万株以上的达到80余户。⼀项新技术、新品种不到两年就得到普及,学校和曾庆祥⽼师起到了⾄关重要的作⽤,现在各村带头做科技⽰范户、专业户的都是学校原先的优秀学⽣。
  ⼭区最缺的还是技术。怎么办?曾庆祥的办法是⼀师多能,⼀校多⽤。除了以学校为基地办农民⽂化技术学校,由⽼师们⾃⼰直接给农民上⽂化课、普法课、科技课外,他们还从当地实际出发,请湖南农⼤的专家,市、县科委、科协的科技⼈员来学校给农民上课。只要与乡⾥、村⾥商定要请⼈讲课,曾庆祥不仅到⼀个个组(⾃然村)去请⼈来听课,⽽且课前⼀定会详细了解农民的想法、困难和希望,让授课内容更贴近实际需要。讲课时,他⽐谁都认真听,认真记笔记,凡有搞不懂的地⽅,课后还要向讲课⼈讨教,并留下讲课⼈的。他说,讲课的⼈讲完课就⾛了,有些问题就要靠我们⽼师和村⾥⼲部帮助解决。
  致富的关键还是培养⼈。曾庆祥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注重让学⽣寻家乡的美、发现家乡的美,⿎励学⽣为家乡作贡献。他⿎励学⽣努⼒读书,⿎励学⽣上⾼中上⼤学,但他从不以离开农村、远⾛⾼飞为⽬标教育学⽣。“南华的⼗万⼤⼭将来靠谁去建设,靠谁去管,还不是靠现在的学⽣?”
  2007年9⽉,桂东县召开了曾庆祥先进事迹报告会,会上县委书记王周动情地说,“曾庆祥把⾃⼰的⼯作与农民致富、农村现代化建设联系在⼀起。我们提倡学习曾庆祥,就是希望有更多的农村教师去争做‘⼀品教师’,做到育⼈与富民相结合,抢占农村教育的制⾼点。”
  “只要⽣活诗意,幸福和快乐就会与你相伴。”
  ——曾庆祥的⼈⽣格⾔
  深夜静悄悄,
  ⽉⼉挂树梢,
  ⼩鸟睡着了,
  ⽼师的窗前,
  灯光还在照……
  这是曾庆祥与罗绪尧两位⽼师合作的⼀⾸《⽉光瑶》,南华⼩学的孩⼦们都会唱。像这样的歌曲这两位⽼师创作了⼗⼏⾸。
  ⽼师、学⽣、⼲部、众都说,曾庆祥⽼师会唱歌,爱画画,还喜欢讲故事,不管⼯作多苦多累,整天都是乐呵呵的。
  “你曾庆祥⼀介穷光蛋,整天这么傻乐,真是不可理喻。”曾庆祥的⼀个同学这么说。是呵,当许多⼈都盖房⼦、买汽车的时候,曾庆祥不仅没有⼀间新房,连上世纪70年代盖的6间⼲打垒房,也因今年那场冰害全部成了危房,不得已拆了3间,还有3间⽤树⽀撑着。他有⼀⼉⼀⼥,⼀个上⼤学,⼀个上⾼中,⼀年学费和⽣活费要两万,也靠亲戚资助和东挪西借解决。责任⽥⽤来办学了,责任⼭也⽤来办学了,微薄的⼯资有时还要资助学⽣……
  “你的学⽣⼀个⼜⼀个富起来了,你的乡邻⼀个⼜⼀个富起来了,曾庆祥你有什么呢?”兄弟姊妹们也为曾庆祥⼀家操⼼。他们夫妇双⽅有兄弟姊妹8个,个个都⽐他们⽣活好,好⼏家都搬到县城去住了,其中3家还有汽车。
  “凭你曾庆祥的聪明才智,本来可以⽐⼈家更富有,你偏是⿁迷⼼窍,要当苦⾏僧。”曾庆祥的岳⽗也曾经这样骂过他。
  但这⼏年,岳⽗岳母和兄弟姊妹都不再责难曾庆祥了,⼤家还不时对曾庆祥夫妇给予帮助。因为连曾庆祥的妻⼦罗绪成也说了:“鸭有鸭路,鸡有鸡路,各⼈有各⼈的活法。庆祥这样活着快乐,你们就让他快乐吧。我就不相信,当家家户户都富起来了后,我和庆祥会饿死!”
  “什么叫相濡以沫,什么叫⼼⼼相印,我和我⽼婆就是呀!”曾庆祥这样说,这就是幸福,这就是快乐。
  何⽌家⼈,与曾庆祥共事的每个⽼师都与他⼀条⼼,都是搭档。⼈们惊奇地发现,近10年来,不管是创作歌曲,撰写教学论⽂,曾庆祥都是与他⼈合作,原来是曾庆祥、罗绪尧,现在是曾庆祥、黄光亮。曾庆祥说:“我们是学习⼯作共同体,共⽣共荣,配合得相当默契。我有这么好的搭档,能不快乐,能不幸福?”
  当然,让他最快乐、最幸福的还是看到⼀个个学⽣健康成长了,看到乡亲们⼀家家富起来了,看到学校和⽼师越来越受到众的爱戴和信赖了。能够得到别⼈的理解和尊重是⼀件多么快乐的事啊。在都辽,在南华,曾庆祥徜徉在⼀种被尊重的氛围⾥。
  对于⾃⼰家庭眼下的困难,曾庆祥和妻⼦、⼉⼥都⼗分清楚,两个孩⼦寒暑假回来也帮着爸妈为学校做事。学校⼀年四季为学⽣煮饭烧⽔的柴⽕,差不多有⼀半就是两个孩⼦打的。在株洲师专读书的⼉⼦曾凡还安慰爸爸妈妈说:“天⼤的困难,咬咬⽛就挺过去了。过⼏年我和妹妹先后就业,有什么困难我们可以⼀起扛。”
  采访中,曾庆祥递给我们每⼈⼀⽀⽩沙烟,笑着说:“你们是难得的贵客,我也就奢侈⼀回。平⽇⾥我抽的是2元1包的经济烟。”他⼜指了指⾝上的⾐服和鞋⼦幽默地说:“我在⽤‘规格’接待你们,今天穿了最贵的⾐服和鞋⼦。”他告诉我们,他⼀辈⼦未穿过⼀件50元以上的⾐服、30元以上的⼀双鞋;但他每年却会⾃费花五六百元订阅报刊,家⾥的藏书达到了1000余册。曾庆祥⾃豪地说:“我追求的是诗意的⽣活。我的⼈⽣格⾔是‘只要⽣活充满诗意,幸福和快乐就会与你相伴’。我并不是苦⾏僧。精神产品确实给我带来更多的快乐。”
  祝愿曾庆祥永远有诗意的⽣活。
共1页⾸页上⼀页 1 下⼀页尾页转到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