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择题命题立意的角度
(经济驱动类)
(一)命题立意:
1命题立意: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新的经济因素、形态、结构或模式的出现(例如: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或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国家干预模式、斯大林模式等)、经济文明的碰撞(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影响)、经济恢复、发展或建设的需要(例如:新中国时期的经济建设)为背景;2、核心素养:唯物史观的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经济因素往往是历史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主要因素或决定性因素。
3、命题结构:材料往往反映的是某一时期的历史现象:例如某一时期和某一地域的经济发展、政治、教育、文化、思想、价值观念、伦理观念、等级观念、阶层关系、区域分工等。答案组织设计的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二)真题典例:
(1)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潘玮柏国籍
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I)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白勺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材料反映一一明朝中后期,山东地区和江南地区的生产分工(棉花-棉布)
经济驱动一一地域经济差异:区域经济结构的差异(农业:原料-手工业:产品)
影响区域生产分工
2、(2017全国I卷)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
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材料反映一一清末,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差异经济驱动一一地域经济差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影响着人才区域分布的差异
3、(2015全国I卷)
表1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材料反映一一唐宋以后,科举状元的南北区域分布差异经济驱动一一地域经济差异:经济重心的南移,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影响着人才区域分布的差异
4、(2017全国H卷)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
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
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材料反映一一北朝和唐朝时期,北方城市的饮食习惯演变
经济驱动一一地域经济差异:经济重心的南移,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南方经济影响力提升,影响着饮食习惯的变化。
5、(2015全国I卷)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的被视为海上保护神
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纪律教育学习心得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材料反映一一宋代,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的影响力提升(文化影响力)
经济驱动一一地域经济差异:经济重心的南移,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南方
经济影响力提升,影响着文化影响力的提升。
(2)新的经济因素、形态、结构或模式的出现(例如: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或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国家干预模式、斯大林模式等)
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I)表1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六一儿童节文案简短朋友圈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材料反映一一清末,上海川沙县的名人资历的变化(土农工商分立一一士与工商合一的趋势)
经济驱动(隐含)一一经济结构的变动: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冲击传统的社会结构。
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H)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
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
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冯伟衷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意大利旅游签证
材料反映一一明清时期,商人资本数量增加
经济驱动(隐含)一一新的经济因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影响商业活动规模和商人资本数量。
3、(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n)表1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
表1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材料反映一一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经济比例仍旧失衡;工业产量减少
经济驱动(隐含)一一旧的经济模式弊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长期存在,导致经济发展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经济比例仍旧失衡;工
业产量减少;忽视民生改善)
4、(2018全国I卷)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
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
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大江大河2结局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材料反映一一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制盐业出现新型生产关系:雇佣关系
经济驱动一一新的经济因素: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民营手工业发展(面向
市场),影响着生产关系的变动(雇佣关系的出现)。
5、(2017全国I卷)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
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材料反映一一明朝中后期,玉器使用等级变动(传统的等级观念受到冲击)
经济驱动一一新的经济因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一
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等级秩序。
6、(2016全国出卷)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
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
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材料反映一一明末,江南农村雇工的待遇(新的生产关系:雇佣关系)
经济驱动一一新的经济因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新的经济因素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7、(2015全国H卷)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
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材料反日——17世纪-18世纪,英国饮食消费的大众化趋势(生活方式的变化)
经济驱动一一新白经济因素:17-18世纪,西方进行早期殖民扩张和殖民贸易,
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东西方贸易日益密切,影响着英国生活方式的变化。
8、(2012课标全国卷)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
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
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材料反映一一明朝中后期,松江社会结构的变化(阶层关系比重的变化)
经济驱动一一新的经济因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影响着社会结构的变动一工商阶层(市民阶层)的扩大。
9、(2017新课标全国卷H)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