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发到学生的手中,叫学生临时抱佛脚,照着范文上背,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非但得不到提高,反而更加使学生忽视书面表达。以后就算老师布置书面表达,学生也会马马虎虎,应付了事。
(3)学生对英语写作训练不主动,甚至厌恶。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受到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致使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和英语的写作在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加上近几年来为了要改变传统的“哑巴英语”的局面,部分学校的部分教师没有把握好尺度,可能有点矫枉过正。在教学中重听说,而轻读写;重视口头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书面的阅读和表达;强调反复操练语言的结构形式,而不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而写作是语言运用和输出的复杂过程,与其他任务相比,对学生组织语言材料,建构篇章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学生对作文的“敬而远之”要远远超过其他任务,这一点值得我们英语教师反思。
二、训练策略
根据历届中考书面表达题的分析情况以及中考改革的趋势,对初中英语书面表达的训练提出如下对策:
(1)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培养写作兴趣。学生怕写作,一方面是觉得自己所积累的词汇量和句子不够多,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适量地拓展和培养积累单词,词组的好习惯,对句子进行举一反三的操练。另一方面学生怕在写作中犯错,怕会犯一些小错误就受到老师的批评。就这方面,教师在指导时应多给予鼓励,只有让他们认识到了错误,改正了,才会减少错误,在鼓励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消除他们对写
作的恐惧感。
(2)抓好基础知识,熟悉语法和句式。①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背单词,背句子,背范文。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基础,词组和句子是写好英语作文的前提。写作文就如盖房子,要想盖好房子,就必须有充足的材料。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要想写好英语作文的第一步就是积累词汇。②掌握必要的语法知识,基本的句法结构,了解英汉表达的差异,掌握正确的标点符号、格式和大小写。③要求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记住一些精彩的句子,名言警句,学习合理的篇章结构,为语言的输出积累丰富的资料。
(3)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初中生加强写作训练。训练和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非常漫长和复杂的过程,一定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指导和坚持。所以,教师甚至整个教研组在制订每个学期的英语教学计划时,把写作训练纳入其中。要制订好教学目标和要求,要安排好内容和时间,定时定量,不折不扣,从基本要求做起,由简到繁,逐步提高。①抓好基本句型的训练。每门语言都有基本句型,词语搭配,固定短语等不变因素。英语也是如此,要想在英语写作中运用自如,就必须熟练掌握英语的基本句型。
开斋节快乐图片
②抓好主要段落的训练。学生可以把教师所给的顺序打乱的句子重新排列,串成一个段落,这样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也可根据教师描述的一个场景或给出的一幅图画,写出一段英文。③抓
好英语短文的训练。教师可要求学生模仿不同题材的课文写作,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又一途径,它可以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学生迅速构思,抓住中心内容,写出好的文章。教师也可训练学生限时作文,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统一分发的小作文本上完成。学生有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逼着自己积极思维,把孤立琐碎的一些素材进行组织,整理,使其条理化,系统化,再仔细推敲,快速、周密地组织语言文字,落笔成文。教师还可布置学生写英语日记或周记,让他们反映班级情况,记载自己在生活,学习上的得失,抒发自己进步时的喜悦,表达自己成绩不理想的失落。教师在批阅时,应及时作出回应,或鼓励或指点或感慨,逐渐让学生由害怕英语作文到喜欢英语作文。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这句话来形容写作训练的艰难是最贴切不过的。教师只要合理地引导,不断地鞭策,学生坚持不懈,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多练笔。作文之路一定会是一条光明大道!
(江苏省启东市南苑中学)
65
[
2013.8]
【思维纵横】【才思】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其中塑造的刘兰芝这一形象更为人津津乐道。她集合了中国古代女性所有的美德,是“美”之化身。
一、生之“美”
(1)外在之美。我们说一个人是美丽的,首先关注的是她的外貌。而作者也用铺叙的手法直接描写了其美貌:“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段文字从衣着、面容、动作三个角度对其美丽进行了描绘。其中“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一句通过两个部位的特写把人物体型的纤细、皮肤的白皙含蓄地写了出来。《诗经·卫风·硕人》中有这样的描写:“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也是通过特写部位,用比喻的修辞把硕人之美含蓄的写出,而上面对刘兰芝的外貌描写手法就是本源于此的。而“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一句,通过步态的细巧,写出了其姿态的美妙,与“绰约多逸态,轻盈不自持”异曲同工。这样美的女子,仿佛天外来仙。
(2)内在之美。刘兰芝不仅外貌美丽,而且她的身上集合了中
国传统女性的所有美德。她多才多艺,“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可谓样样精通。她勤劳能干,“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夙兴夜寐,辛勤持家。她举止顺从,“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一切按照媳妇的本分侍奉婆婆。她善良体贴,“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与小姑关系亲密,说明她易于亲近;被驱遣回家,还不忘婆婆的奉养问题,说明她的善良及良好的教养。
除了这些传统美德之外,刘兰芝还是一个有自尊,有反抗精神的女性。面对婆婆的百般刁难,她自请遣归。“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女子被遣归在古代是一件极不体面的事情,而自请遣归更是绝无仅有。临走之前她也没有哭哭啼啼,而是严妆打扮,拜别焦母,态度从容,“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话语不卑不亢,柔中带刚,有礼有节。也正是她维护自尊的行为深深地刺痛了焦母的神经,“上
刘兰芝之“美”
山东邹平●杨筱君
. All Rights Reserved.林俊贤身高
孙东海个人资料
英语专业考研
66[
2013.8]
【成才经纬】
【才思】
记得第一次接触陶行知先生是在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候学校的围墙上用红油漆刷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两行大字。幼年时的我虽然不是太明白这两句话其中的道理,但这十六个字却不知不觉地烙进了我的脑海里。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又逐渐从初高中的课本上了解到陶行知先生是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毕生从事教育理论探究和教育实践工作。再后来,我有幸能站上讲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当我再一次走进陶先生的著作,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生活教育理论、“行知合一”的教育观让我感悟颇深、受益匪浅。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买下陶行知先生《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与当代价值》这本教育著作。我想,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这本书是必须读的。平时,我把这本书放在床头,在每天随手阅读的过程中,我迷上了这本教育的经典之作,开启了我心灵的感悟与交汇。
李小璐和贾乃亮离了吗行知语一:书是一种工具,和锯子、锄头一样,都是给人用的,我们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书里面有真知识和假知识,读它一辈子不能分辨其真假,可是用它一下,书的本来面目便显出来,真的用得出去,假的用不出去。
思考一:有人说,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不下水,永远学不会游泳,不实践,永远也体会不到书中知识与真理的价值。那么我们现在的教育能用这个标尺来衡量吗?我的认为是完全可以的。这和最近我们所提出的“大语文观”的提出有着不谋而合的相同点。一直在思考:语文课堂所教的到底是什么?是语文教材?还是语文本身?有没有必要过分纠缠于那么多机械重复的字词句的训练?陶行知先生的这段话似乎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有用的我们就教,没用的我就不教。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细心的教师可能也会发现我们的教材设计也是一
个螺旋上升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对孩子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无非是以下四点:①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②良好的学习方法的掌握与运用。③健全的语文知识结构的储备。④良好的语文情感与素养的行成。那么,我们教师在备课上课的时候是否就参照这四个点来研读教材、设计课程呢?能不能就将我们的教材当成锯子、锄头一样的工具呢?能不能我们想要给学生什么,我们就把教材打造成什么样的工具呢?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这节课我想给学生读的能力,那么这节课的教材我就把它打造成利于学生读的工具。这节课我想给学生写的能力,那么这节课的教材我就把它打造成方便学生写的工具。
行知语二:过得是少爷的生活,虽天天读劳动的书籍,不算是受劳动教育;过的是迷信生活,虽天天科学的演讲,不算是受科学教育;过的是随地吐痰的生活,虽天天写卫生笔记,不算受卫生的教育;我们要受什么教育,便必须过什么生活。
思考二:教育是一项开发生命,养育心灵的事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永远不会只是分数的高低,而是学生快乐、健康、全面的成长。教育必须是为生活做准备。现实生活中,有些儿童,在学校积极主动,在家里却是小皇帝、小公主。也有一些学校,校门口文明标语醒目抢眼,而垃圾纸屑校内纷飞。发生这样的现象原因在哪呢?是教学、做没有合一惹的祸!大部分学生都成了“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教学不是一件事而是三件事。教师要用心去“教”,学生要专心来“学”,在此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努力去“做”,就是实践。教与学的融合点就应该在“做”上,陶行知先生说: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学来做才是真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将教学活动贯穿于实践活动,或将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行知语三:“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死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
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也坚定了焦母拆散鸳鸯的决心。这种维护自尊的反抗行为正是刘兰芝灵魂闪光之处,最打动人心之处。
刘兰芝这样外貌与内心俱佳的女子,即使被遣归回家仍然追求者络绎不绝,“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诗人从侧面的角度进一步说明了刘兰芝才貌出众,名动四方。
二、死之“美”
死亡之“美”有两层含义。一是死之殉情“美”的惊人。既然现实中无法改变命运,那就用死亡来维护她最后的尊严。“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她身着美丽的嫁衣,“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这么美艳的生命“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是何等惊艳的一跳,仿佛能照亮那漆黑的夜晚。她赴死的动作是那么的从容优美,仿佛那不是走向死亡,而是新生。而在诗人的笔下最后他们双双化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摆脱了人世的桎梏,获得了自由的新生。二是焦刘双双为爱殉情,产生了强烈的悲剧之“美”。“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他们之死令人扼腕叹息,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他们是真心相爱的。焦仲卿在听说母亲要遣归兰芝时,“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表明了要生生死死和她在一起。两人话别时,兰芝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样坚贞的爱情、这样鲜活的生命最后却覆灭了,给人以情感上的巨大冲击。
第二,让人们体味了封建家长制的罪恶。《礼记·本命》中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文中焦母以“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为由驱遣兰芝,用的是“七去”中的第一条理由。而兰芝回家后,事事要听从兄长的安排,“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可以说兰芝是死于封建家长制的威逼,这把屠刀把如此良善之人扼杀,强烈的反差,产生强烈的悲剧效果。
悲剧之“美”是有一种感伤与崇高之美。刘兰芝为爱殉情令人感伤,但其对封建家长制的反抗更体现了一种崇高,会更加震撼人心。
刘兰芝以一种别样的美丽出现在文学世界,以一种近乎完美的形象永留人心。生若夏花之绚烂,死若流星之惊世。她以她的美丽让人们心痛,让人们铭记。
(山东省邹平县第一中学)
陈升演唱会
案前品味是心灵的感悟与交汇
——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与当代价值》读后
江苏宿迁●刘春花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