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与《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是一部全面、深刻地概括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灾难和决心团结一致奋起抗争的音乐史诗。 1938 年 11 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一支抗日演出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在途中,他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联想起中国人民正在遭到外敌侵略,大好河山和英勇不屈的人民使他浮想联翩。 1939 年 1 月他抵达延安,创作了《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当时也在延安的冼星海听后,表示要为之谱曲,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 4 月 13 日 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 , 引起巨大反响。
李倩微博  《黄河大合唱》以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一再证明了“他是 20 世纪中国音乐的一部最具代表性的伟大作品”,是 1840 年以来鸣响在反帝反封建的新音乐中的时代主旋律——鼓舞中国人民争自由求解放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一次最宏伟壮丽的高扬。作曲家借鉴了西方大型声乐“康塔塔”的形式,但却以中国民间音调和抗战中众歌曲的音调加以多声化的技术处理
来进行创作,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他紧扣题材内容,以不同的音乐主题和演唱形式,表现出其不同的侧面,又用朗诵词和音乐主题贯穿发展、首尾呼应等方法,联系整部作品,使其具有相当的统一性,而又有丰富的对比性的比较严整的结构形成。和国人以往合唱曲相比,《黄河大合唱》升华为具有完整内容与音乐布局的声乐合唱套曲——他的最后完成形式则是史诗性的交响大合唱,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的大合唱的一种成功模式,仅此一点,就值得在本世纪中国音乐创作的发展史上记上一笔。
  资料来源: www.bcu.edu
永远震响的号角——《黄河大合唱》
  红的光晕
  1939 年 2 月,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因行军坠马受伤,结伴抗战演剧队第三队到延安。当时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的冼星海赶赴边区医院看望。在两人亲切交谈共议抗日宣传中,商定再合作一次音乐创作。早在武汉、安陆相处期间,他们就是炽热的老搭档,曾合写过不少抗日歌曲,如《新时代的歌手》、《拓荒歌》、《保卫东方的马德里》、《戏
剧抗战》等等。此次好友相逢,再次合作,自然兴致更浓。光未然躺在病床上,口授予三队胡志涛笔录。他一鼓作气地将他两次横渡黄河以及沿河行军的切身体会和由此激发出的民族自豪感与抗日救亡情绪,奋然写成长篇歌词。词写成后,立即请来星海在西北旅社窑洞里开了个小小朗诵会。星海听后,极为兴奋,当场表示:“我有把握把它写好!”接着,光未然每天早上派田冲、邬析零去探问晚上熬夜的成果,而每次必带回一支新曲。星海还再三嘱咐:“可以随便地改。”其中像《黄河颂》、《黄河怨》经他们“挑剔”几乎重新改写。历时六天(3 月 26 日至 31 日)的突击耕耘,终于使这部抗日战争时期被公认为最优秀、最雄伟的大合唱在革命圣地延安诞生了。
  5 月 11 日,在鲁艺周年纪念晚会上,星海亲自指挥百余人首次公演《黄河大合唱》,获得极大成功。他当晚激动地写下一则日记:“今晚的大合唱可真是中国空前的音乐晚会。里面有几首非常感动人的曲。”“当我们演完时,都跳起来,很感动地说了几声‘好'。我永不忘记今天晚上的情形。我是很严格地、热情地去指挥歌唱队的。”7 月 8 日,周恩来副主席在延安各界欢迎他从重庆归来的晚会上,听了《黄河大合唱》十分振奋,亲笔给星海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电影画皮
  延安每逢举行各种众集会,几乎无处不响彻“怒吼吧,黄河”的激越歌声。9 月 10 日,全国慰劳总会北路慰问团总团长张继和全国文协总会代表老舍一行路经延安,在盛大的欢迎晚会上,他们深为《黄河大合唱》所激动,连连赞许冼星海指挥的合唱队“好热情”!1940 年 2 月 14 日,重庆中国电影制片厂西北电影队为拍摄《塞上风云》途经延安时,队长应云卫和盛家伦、周伯勋、吴茵、舒绣文、黎莉莉等三十余人,在听了有五百人参加的壮观演唱后,甚为惊叹,一拥围住星海说:“伟大!感动!”冼星海撰文称:像这样的大型演出“是突破全国音乐界纪录的”。
  《黄河大合唱》反响如此强烈,震撼人心,因为它唱出了民族解放斗争的吼声,反映了全国人民抗日的决心。郭沫若说得好:“《黄河大合唱》和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从北方吼唱起来,这是人民的声音,使得好些人民的叛徒们听见了发生了战栗。”周总理说:“我们多少同志正是在这些抗日歌曲鼓舞下参加了抗日,到前线进行斗争的。”《黄河大合唱》确实像一支永远震响的号角,鼓舞人们在新的征途上奋飞。
社保续保
  资料来源: www.southcn
《黄河大合唱》与《黄河》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60 周年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 8 个乐章,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平连成一个整体。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相对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
  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彩浓郁。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
漂流注意事项
  男高音独唱《黄河颂》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搏大、豪放的情怀。第一部分以平稳的节奏、宽广的气息歌唱了黄河的雄姿。第二部分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热情激昂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配乐诗朗诵《黄河
会计实习报告摘要之水天上来》之后,是民谣风格的抒情叙事曲《黄水谣》,朴素的音调优美而又平易动人:第一部分描写了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和中华儿女美好安宁的和平生活。第二部分主题深沉、痛苦,描写了日寇侵略后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悲惨情景。音乐在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使人久久难忘。 《河边对口曲》如民间小曲般亲切而富于乡土气息,通过叙事般的对唱形式,手法简练,效果甚佳,描摹了国土沦丧后日寇铁蹄下人民的悲惨遭遇。《黄河怨》以低沉凄惨、悲痛欲绝的音调,哭诉了一个遭受日寇蹂躏、失去丈夫孩子、留下“把血债清算”的遗愿而投入滚滚黄河怀抱的妇女的深仇大恨。齐唱、轮唱《保卫黄河》表现了游击健儿的英勇气概,是一有人民战争壮阔场面的战斗进行曲。“龙格龙格龙格龙”的衬词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宏伟场面和乐观主义的民族精神跃然眼前。
  混声合唱《怒吼吧,黄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终曲,也是全曲的高潮。前面出现过的几个重要基本主题得到了综合的展现,愤怒的情绪、战斗的号角、坚定的节奏、丰满的合唱以宏伟的气势使音乐达到了最高潮,作品在乐队全奏和八声部合唱气吞山河的的澎湃波涛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