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第7期中外女性健康研究临床研究文章编号.WHR2020124075
继发性甲亢的效果观察
马恰茹吴国斌
新疆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新疆哈密839000
【摘要】目的:探讨醋酸钙联合骨化三醇冲击透析患者继发性甲亢(HPT)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肾病内科门诊透析室收治的90例透析继发性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碳酸钙U片联合骨化三醇冲击,研究组患者接受醋酸钙联合骨化三醇冲击,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前后各血清学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42例(占93.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35例(占77.78%),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钙、磷、钙磷乘积、iPTH水平较前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iPT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期间对照组患者出现3例高钙血症(占6.67%),对症后缓解,两组惠者均未出现心律失常、低血压、抽搐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醋酸钙联合骨化三醇冲击可有效调节血钙、磷、iPTH水平,疗效安全显著,对促进透析继发性甲亢患者病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醋酸钙;骨化三醇;继发性甲亢;血清学指标;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581.1【文献标识码】B
继发性甲亢(HPT)主要是指患者甲状旁腺受到低血钙或高血磷刺激使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所致的一种慢性代偿性表现,也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不仅会进一步加重血钙降低,影响患者血液、骨骼系统功能,还会增加病死率E o骨化三醇冲击是临床HPT的首选方法,但长期应用可能会升高钙、磷水平,不利于预后改善⑵。醋酸钙作为一种含钙磷结合剂,与骨化三醇冲击联合应用有助于缓解骨化三醇冲击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而保证效果凶。本研究以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肾病内科门诊透析室收治的90例透析继发性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醋酸钙联合骨化三醇冲击的临床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肾病内科门诊透析室收治的90例透析继发性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相关检查均确诊为HPT,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排除合并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对本研究药物过敏、精神认知障碍、依从性差及临床资韩国谐音
料不全者。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9~73岁,平均(51.42±3,68)岁;透析时间10〜50个月,平均(22.48±2.65)个月;原发疾病:糖尿病肾病12例, 高血压肾病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3例;研究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30-72岁,平均(52.16±3,73)岁;透析时间11-51个月,平均(23.25±2,48)个月;原发疾病:糖尿病肾病11例,高血压肾病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5例。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碳酸钙為片(惠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29,规格:0.3g*30片)联合骨化三醇软胶囊[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91,规格:0.25隅*10粒]冲击,碳酸钙R片每次1片,1次/d;骨化三醇软胶囊根据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制定用法用量,iPTH在300〜600pg/mL者每次2〜6粒,每周2次;iPTH在600〜1000pg/mL者每次4〜8粒,每周2次;iPTH在1000pg/mL 以上者每次8〜16粒,每周2次。患者在透析后、晚餐前空腹服用,当iPTH水平V150pg/mL时停药。
研究组患者接受醋酸钙片(昆明邦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013,规格:0.667g*24片)联合骨化三醇软胶囊冲击,骨化三醇软胶囊冲击同对照组,醋酸钙片每次2片,3次/d。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于前及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后取患
者外周静脉血5mL,以3000r/min离心5min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iPTH)及钙磷乘积等指标变化。1.4疗效评价标准⑷
根据甲状腺旁素(iPTH)下降水平进行评价,显效: iPTH水平下降>75%;有效:iPTH水平下降25%〜75%;无效:iPTH水平下降V2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数据分析,P<0.05时为存在统计学差异,以(壬士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检验,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忙检验。
2结果
37
临床研究Women's Health Research2021年4月第7期
2.1总有效率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42例(占93.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35例(占77.78%),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V0.05)。见表1。
表1总有效率["(%)]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研究组4528(62.22)14(31.11)3(6.67)42(93.33)
超短裙搭配*
对照组4524(53.33)11(24.44)10(22.22)35(77.78)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2.2前后各血清学指标水平变化
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钙、磷、钙磷乘积、iPTH水平较前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iPT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V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期间对照组患者出现3例高钙血症(占6.67%),对症后缓解,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心律失常、低血压、抽搐等严重不良反应。
3讨论
表2前后各血清学指标水平变化&士s)梨花又开放 韩红
组别钙(mmol/L)磷(mmol/L)钙磷乘积(nimol2/L2)iPTH(pg/mL)前 2.11+0.20 1.66+0.18 3.60+0.41579+176
研究组(n=45)3个月 2.39+0.31* 1.88+0.14
* 3.89+0.43*500+159马苏走光
周润发前妻*®
6个月 2.26±0.19* 1.75±0.24* 3.80±0.40*438±136
*@9个月 2.19+0.15* 1.57+0.20* 3.76+0.32*379+148
*@
前 2.10+0.19 1.64+0.17 3.55+0.39581+164
对照组(n=45)3个月 2.32±O.16* 1.79±0.09* 4.00±0.38*551±139
*
6个月 2.29士0.23* 1.70±0.09* 3.79±0.33
*479±138
*
9个月 2.20士0.16* 1.56+0.15
* 3.70+0.29*413+153
*注:与前及对照组比较,*P<0.05,@P<0.05
长期血液透析会影响机体钙的吸收,加之患者肾脏功能较差,长此以往机体低钙、高磷状态刺激常会诱发iPTH水平升高,引发继发性HPTra。针对继发性HPT临床上关键在于升高血钙、降低血磷水平骨化三醇可直接作用于甲状旁腺并抑制PTH原mRNA的转录,从而有效降低iPTH水平,另外骨化三醇还可提高钙离子受体及甲状旁腺维生素D受体活性,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反馈性抑制PTH 的分泌,有效调节血钙、血磷水平巾。冲击方案主要是根据iPTH水平及时调整骨化三醇剂量,有效避免剂量不当所致的不良反应。碳酸钙□片中维生素D能参与钙和磷的代谢,促进其吸收并对骨质形成有重要作用,但常会升高血磷水平,增加血管钙化风险,而醋酸钙可与磷结合,有效抑制骨化三醇冲击所致的血磷升高,同时可补充机体缺失的钙元素,充分发挥增效减毒的效果⑷。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42例(占93.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35例(占77.78%),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
05);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钙、磷、钙磷乘积、iPTH水平较前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iPT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期间对照组患者出现3例高钙血症(占6.67%),对症后缓解,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心律失常、低血压、抽搐等严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醋酸钙联合骨化三醇冲击可有效调节血钙、磷、iPTH水平,疗效安全显著,对促进透析继发性甲亢患者病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参考文献
[1]徐方,沈渝,齐永灵.低钙透析液联合骨化三醇冲击维持
性血液透析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2016,27(14):2286-228&
:2]田春华,刘涛,李煜.骨化三醇冲击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疗效观察[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10(03):219-220.
[3]王燕,姚刚.醋酸钙联合骨化三醇冲击透析患者继发
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5, 32(02):275-277,278.
[4]刘亚,杨晶,邱晓楠,等.阿法骨化醇和骨化三醇冲击对
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分析[J].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37(12):832-835.
无出其右[5]魏云彪•.骨化三醇冲击对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
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0):
69.
[6]钱小莉,张曼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甲狀旁腺功能亢
进应用血液透析滤过串联血液灌流联合骨化三醇冲击的效果分析[J].常州实用医学,2019,35(05):292-294. [7]叶婷,赵文琪,周露,等.西那卡塞联合骨化三醇冲击血
液透析患者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疗效及安全性[J].临床军医杂志,2019,47(01):27-29.
[8]柳林芬,杨枫.醋酸钙联合骨化三醇冲击血液透析患者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20,24(04):498-500.
38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