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诗圃-诗苑键弹(55)曾祥科(空山新雨):勇气与责任——读田昌令先生《五句新谣(续集)》
友情提示:本刊宜用手机标准字号浏览,在电脑上浏览页面效果更佳!
长阳资丘五房岭远眺黄柏山
勇 气 与 责 任
————
台式机能否无线上网读田昌令先生《五句新谣(续集)》
★ 曾祥科(空山新雨)
一
任何领域的创新都需要勇气。这是因为,创新的同时,伴随着风险,也伴随着艰辛。要创新,谈何容易?它意味着,你要对现有标准和规则进行突破或重组,那就要接受现有标准制
定者和追随者的质疑、指责和嘲讽;它意味着,你要忍受坐十年冷板凳的寂寞、孤独和不被理解。
创新如果失败,人们会选择性遗忘你此前艰辛付出所取得的成绩,而指责你鲁莽、轻率、狂妄。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关注的只是结果,他们并不关心你作决定时的勇气、无数次尝试的曲折、苦苦寻觅探索的艰难。
即便如此,每个时代还是有人选择这条艰辛的路,面对质疑,一往无前,在历史上留下他们艰辛探索的可敬的背影。这个体中,也包括作家和诗人。
笔者近期读《陆游诗词选》,读到两首六言诗:“功名正恐不免,富贵酷非所须。铁马未平辽碣,钓船且醉江湖。”“爱马能成一癖,结髦可忘百忧。我亦时时自笑,开编万事俱休。”上网查询始知,除陆游之外,宋代的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杨万里、范成大等大家都写过六言诗。其实,宋代的近体诗在形式和格律上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和完备了。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一些诗人试图选用近体诗之外的其它形式来创作,来进行尝试和探索。
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再到清联……每个时代的文学高峰,它们所选择的文学形式各不相同。这个嬗变的过程,同时也是文学形式不断继承和发展、不断突破和创新、不断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的过程。
在每一种文学形式内部,它自身也必然要经历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即使是句无定法的对联,它形式上的句数和字数,也不断有人在进行探索和创新。以《对联话》为例,有人采用5×3句式,即上下联各用3个五字句;有人采用7+6+5+4句式,每句字数呈阶梯式下降;有人采用4×N句式,即上下联各用N个四字句,整副联在形式上有种砖砌般的建筑美。这些句式上的变化和突破,即是对联形式上的探索和创新。
其它文学形式亦然。
二
诗歌与民间文学的联姻由来已久。
这种联姻一般认为最早的是《诗经》。《诗经》中的《风》部160篇,又称“十五国风”,是将采自各地的民歌,经过润、加工、整理而成。这些民歌的地域,包括今天的陕西、山
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周南中的《关雎》《桃夭》,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蒹葭》等,至今都脍炙人口。
若论诗词与民间文学联姻的影响,最广泛最深远的估计要属竹枝词了。竹枝词受到很早就流行于巴楚的民间歌谣的影响,有着浓郁的民歌风味,它是诗词与民歌成功联姻的范例之一。竹枝词“自唐代始见诸文字,其平易朴实的风格逐渐受到文人的认可,仿拟者纷至沓来,在明、清直到近代曾普及于诗界,成为诗歌文学中的'爆款’,不但题材得以拓展,作者亦摩肩接踵,官绅士子、诗人词家屡见竹枝词传世……”(引自姚泉名《楚丝微觉竹枝高》)
田昌令先生首创的五句谣,同样是诗词与民间文学“五句子山歌”的联姻。五句子山歌是传统民歌中的一种特殊样式,流传久远,其源起可追溯到两千年以前。它长期流行于楚文化区域和与其相邻的巴文化区域;环绕长江三峡的鄂、渝、湘交界地区,是五句子民歌流传的密集区之一。
历代以来,文人搜录整理民间山歌的情况并不鲜见。在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如明代文人冯梦龙,将祖籍桐城的朋友阮自华所收集的24首五句子歌,命名为《桐城时兴歌》,编入山
天气谚语歌集《童痴二弄·山歌》第十卷予以刊行,让这种七言五句体式的山歌得以广泛流传。
秋 千
在架上打秋千,郎在地下把丝牵。
好友:解直锟从不炫耀妻子是毛阿敏把脚儿高翘起,待郎双手送近前。
牵引魂灵飞上天。
茶
斟不出茶来把口吹,壶嘴放在口里。
不如做个茶壶嘴,常在口讨便宜。
滋味清香分外奇。
略举二首,桐城歌的风味,于此可见一斑。
前代文人对民间山歌,止于收集、整理、刊行。而生活于鄂西山区的田昌令先生,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他对五句子山歌进行了改造、创新。田先生从小对五句子山歌耳闻目染,对其风味津津乐道。他将五句子山歌与格律诗进行联姻,经过他的改进和创造,一种全新的诗歌形式——“五句谣”,从此诞生并进入文学殿堂。
相比于竹枝词而言,五句谣在联姻上的跨度更大,改造幅度更大,创新性也更显著。从七绝到竹枝词,其中的变化主要在于内容和风味;若单从形式上看,七绝和竹枝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五句谣却不一样。无论是从五句子到五句谣,还是从七绝到五句谣,除了内容、题材、风格、雅俗等方面的变化外,单单就外部形式而言,也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区别非常明显。笔者2011年7月曾写有《谣啊谣,摇起五句潮》一文,对五句子和五句谣的区别进行比较,在此不再赘述。
五句谣的诞生,不是作者一时突发奇想或心血来潮,它是作者在多年对民间文学、竹枝词、近体诗等文学体裁的了解、掌握、创作和研究的基础之上,经过慎重地思考、大胆地试验、反复地论证、大量地实践,而首创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文学体裁。“田先生的这一番苦心既体现了一种富有勇气与责任的艺术理想,也是一种已经落实到实践上的大胆地艺术革新。”(引自向卫国《“五句谣”与中国新诗体的探索》)
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是写给谁的三
“诗歌历史证明,一个新的诗体出现,是长期众多诗人创作实践的结晶。”(引自《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关于新诗体的探索,、鲁迅、藏克家等老一辈革命家和诗人,曾多次进行过深入地讨论和研究。
1958年3月22日,在成都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中国诗歌的出路问题。他说:“我看中国诗的出路恐怕是两条:第一条是民歌,第二条是古典,这两方面都提倡学习,结果要产生一个新诗。现在的新诗不成型,不引人注意,谁去读那个新诗?将来我看是古典同民歌这两个东西结婚,产生第三个东西。形式是民族的形式,内容应该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引自逄先知《在“诗词与中国诗歌的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诗词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上的讲话》)
对中国新诗体的探索,一直未曾间断。2012年11月,曾任浙江省杂文学会会长的桑士达先生在人民网发文指出:“今天我们何以创建'有中国特新诗体’?我认为,还须老老实实地走到、鲁迅所指出的诗歌发展正路上去,通过古典诗词、民歌和'五四’以来自由诗的'三结合’产生新体诗歌。”(引自桑士达《我国新诗体的创建之路》)
源于对民歌和古典诗词的双重喜爱,源于对中国新诗体探索的责任,田昌令先生按照前人指出的探索方向,自觉将自己融入《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所提出的“长期众多诗人创作实践”活动。经过多年的思考和探索,他于2006年7月首创新诗体“五句谣”。
五句谣这种全新的文学体裁,它自诞生以来,受到了各地诗友的关注,进而被很多诗友接受,进而很多诗友主动选择它来进行文学创作。
写诗的人都有体会,当我们有了写作的灵感和冲动后,我们需要借助一种文学体式来承载情感的抒发。那么,选择哪种文学体式来承载呢?是诗、还是词?是曲、还是联?除了个人喜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什么样的体式最适合表达我们的情感?此时,很多诗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五句谣”。
四
罗志祥欧弟事件目前,全国有多少人创作过五句谣?已创作的五句谣作品数量有多少首?这些数据笔者无从得知。尽管没有翔实的数据,但是,一些纸刊和网刊所刊载的五句谣作品,让我们得以管中窥豹,可对五句谣的现状有一个大致地、粗浅地了解。
一是《长阳诗苑》“竹韵歌谣”栏目刊载的五句谣作品。自2006年第2期刊登的田土先生《五句词·丙戌初试》(最初称“五句词”,后更名)11首开始,至2021年第2期,《长阳诗苑》连续16年31期从未间断刊用五句谣作品。据不完全统计,共刊登171位作者的1643首五句谣作品,作者分布于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山西、内蒙古、新疆、河北、河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广东、广西等23个省市区。其中,湖北长阳作者有61人,刊登的五句谣作品约500首。
二是“清江诗圃”《五句谣源》栏目刊载的五句谣作品。从2021年11月15日至2022年8月15日,该栏目已刊发11期个人五句谣专辑,计617首五句谣,有些作品没有在《长阳诗苑》上刊载过。其中,异地作者的五句谣专集有:汕尾陈良誉的《春秋吟旅》88首、宜昌宋江明的《宜昌五句谣》100首、武汉郭珍爱的《楚韵巴风五句谣》27首、荆州朱贤成的《荆州五句谣》51首、河南永城李金光的《永城五句谣》22首、山东德州韩春田的《德州五句谣》25首。
>tfboys八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