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讲书法:学书法,这三本书要多读,多读书是捷径
三本书法论文集 1
有同学说,想读点书法重要古籍,我这里推荐三种。本来这是十级课程的内容。
一门学科,有个发展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以书法来说,最早只是写字,慢慢从写字中摸到门路,产生了书法。书写的经验,就会有人写下来,这就有了书法论著。开始是单篇的,数量多了,就会编成文集。
文集的产生,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证明论著的数量多了,研究书法的人也多了,社会上需要这样的书。唐朝张彦远《法书要录》是历史上第一部书法论文集,北宋朱长文《墨池编》是第二部,南宋陈思《书苑菁华》是第三部。你要研究书法和书论的历史,这三部书是要看一看的。
一,张彦远和《法书要录》
dnf炼金术师攻略
张彦远、朱长文和陈思是不同的三个人。
惊弓之鸟说课稿
张彦远,字爱宾,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家庭背景非常显赫,高祖张嘉贞唐玄宗时为相,曾祖张延赏唐德宗时为相,祖父张弘靖唐宪宗时为相,祖孙三代连出三个宰相,故有「三相张家」之称。知否大结局是什么
张家的收藏,就是从高祖张嘉贞开始的,唐玄宗称其家「图书兼蓄,精博两全」,可见第一代收藏已经相当有成绩。经历四代至张彦远父亲张文规,仍然保持这个爱好,张彦远说他父亲「金帛散施之外,悉购图书,古来名迹,存于箧笥」,《新唐书》说「家聚书画,
侔秘府」,可以跟皇家内府相比,规模相当惊人。张文规做过刺史、桂管防御观察使等职,这家人《唐书》都有传。到张彦远这是第五代,咸通三年为舒州刺史,干符二年七月为大理寺卿,官位也不小。
国旗头像
高考选专业>如何创建qq张彦远在《法书要录》序言中说:「元和十三年,宪宗累访珍迹,当时不敢缄藏,遂皆进献」。树大招风,皇帝委婉地说我也想收藏,身为臣子的不能装着听不懂。历史上很多藏家都遇到过这种事情,如清代皇帝过生日,各地重臣当然要送礼,直接送银子还不行,得
皇上喜欢的东西,而且要雅,这就会动收藏家的脑筋。张彦远家中剩下的后来又失散了一部份,但张彦远所看到的古来书画名迹,应该是远远超过一般人的。
史称张彦远博学有文辞,工书法,善隶书,曾书《三祖大师碑阴记》、《山行诗》等。但这些话恐怕靠不大住,因为张彦远在《法书要录》序言直率地说,他的曾祖、祖父和父亲书法都非常出,他父亲「先君尚书少耽墨妙,备尽楷模。彦远自幼至长,习熟知见,竟不能学一字,夙夜自责,然而收藏鉴识,有一日之长」。我觉得这段叙述非常真实,张彦远的特长,就在于鉴识,而不是创作。
他有两本着作:《法书要录》和《历代名画记》,这两本书都是经典。他说「因采掇自古论书凡百篇,勒为十卷,名曰《法书要录》。又别撰《历代名画记》十卷。有好事者得余二书,书画之事毕矣,岂敢言具哉!」话说得很自负,但学书法者必读《法书要录》,研究绘画者必读《历代名画记》,千年来成为公论。
除了这篇序言,张彦远在《法书要录》整部书中「不下一脚注,不参一评跋」,也就是说,他只选录文章,不做其他事,不发议论。这些文章怎样你自己看,编选者不加观点。
《法书要录》收入三十八篇文章,从后汉赵壹《非草书》开始到盛唐,按时代排次。《非草书》的内容,是非难艺术草书,攻击张芝。当年编辑《历代书法论文选》时,究竟要不要收这篇文章,考虑很久。但也因为是《法书要录》第一篇,最后还是收了。卷十《右军书记》记录当时所见王羲之书四百六十五帖,大部分今天都见不到了,但对于研究王羲之生平,还是非常重要的资料。
三本书法论文集 2
二,朱长文和《墨池编》
汉末至唐元和年间长达六百年,历三国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这是中国书法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张芝、钟繇、卫氏家族、王羲之家族以及唐代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孙过庭、张旭、颜真卿都是这一时期的,但张彦远《法书要录》只收了三十八篇书论,未免少了一点。如卫恒的《四体书势》、孙过庭的《书谱》等,都没有收入,可见张彦远收罗的著作并不广。
张彦远是晚唐人,一百多年后,北宋出了一个朱长文,他决心编中国第二部书法论文集,这就是《墨池编》。
说到朱长文这个人,现在很少人知,但北宋时却是大大有名。和张彦远相似,他也出身于一个官宦人家,朱长文的祖父朱亿,以琴艺见招待诏翰林,后出知邕州,父亲朱公绰知舒州,不过较之张家的显赫就差很远了。他家本来是宁波人,因出仕而搬到苏州。吴越一带自东晋衣冠南渡之后,成为文化中心,王羲之居山阴,旧宅后为智永兄弟永欣寺,余姚是虞世南家乡,褚遂良是杭州人,陆柬之是苏州人,张旭、贺知章都是这一带。